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中国文化变化高中作文(关于中华文化的作文高中800字)

中国文化变化高中作文(关于中华文化的作文高中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3 23:04:03
中国文化变化高中作文(关于中华文化的作文高中800字)

中国文化变化高中作文【一】

今夜,读《中国文化概论》。

绪论

1、君子的定义

《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阐释了文质彬彬的君子应该是这样的,“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彬彬有礼的君子。”

2、文化的创造过程

人类从“茹毛饮,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相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自然属性。文化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它同时也改造“改造者”自身、即实践着的人。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举个例子,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范畴。人打磨石器的过程,人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最后完成的这件包含着人的价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现象,均属“文化”范畴。因此,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简而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3、大文化及文化结构

大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其文化结构如下四个方面:

(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如社会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这一类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之说。

(4)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心态文化层又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

社会心理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诸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等。

社会意识形态则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它们往往是由文化专家 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完善,并以物化形态——通常是著作、艺术作品——固定下来,播之四海,传于后世。社会意识形态又可区分为基层意识形态(如政治理论、法权观念)和高层意识形态(如哲学、文学、艺术、宗教)。

4、小文化

小文化是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因此,被称为小文化。小文化主要讨论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研究人类的精神创造时,不能忽略物质创造活动的基础意义和作用;在讨论关于心态文化诸问题的同时,不能忽略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对于心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总之,不能将“小文化”与“大文化”割裂开来。

5、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上古时华夏族(汉族古称)建国于黄河流域,自认为居天下之中央,故称中国,而将周边地区称为四方。

“中华”之得名,由来已久。“中”,意谓居四方之中。“华”,本意为光辉、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

上编

1、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地理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黄河中下游一带成为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的地区。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结果,夏商周的中心地区是今天河南省的中部和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的关中盆地、河北省的西南部和山东省的西部。这些皆是当时自然环境条件最优越的地区。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中心。后随着战乱的频仍,中国农耕区的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南地区转移。“苏杭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即反映了唐宋以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事实,“东南财税”与“西北甲兵”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是中国一脉相承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带有某种缘温情的宗法制度的结合。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包括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史学、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甚至科学技术等等。要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需要了解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

1、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宗法制度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

2、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故梁启超先生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

3、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中华民族刚刚进步到文明的边沿,就形成了一个祖先,一个权力,一个核心,这无论与古代埃及,抑或两河流域、印度、古希腊,都是不同的。

中国文化变化高中作文【二】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幸福!我想幸福是什么?幸福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呵呵,还有蔡信仪吃土豆。

在这一课中让我感受到太多的感动!自信的盲童刘浩他不服命运对他的不公,让自己弹的一手好琴; 25岁年轻老师,是他让那个贫困山区的孩子有了活泼,有了温暖,有了幸福;但最让我感到幸福的是一位大姐姐,她在4岁时父母都了,她由养母带大,可正当 她懂事时她养母却得了一场病,全家重担全部落到了她年仅8岁的身上,那时的她每天都要帮养母拉伸腿240次,仰卧起坐300个,连大小便都需要她。每天中 午她都会小跑回家,买一些特别便宜的菜做饭给养母吃,当我知道她这样做了12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时,我一下子惊呆了,我无法想象,一个孩子去托起一个 家庭的重担。

其实在我心中也有一个幸福的定义:那是一个幸福的家,一个快乐的母亲,一个顾家的父亲,还有一个令他们骄傲与自豪的我!

中国文化变化高中作文【三】

这本书是由高教司组编的,因此书中所述皆是当今权威之论证,而众多作者亦可算是中国文化界的领军人物,我个人认为文章很有可读性。尽管我在读第一遍时多少有些迷惑,但或许这也恰恰证明了文化内涵的一种深刻,证明了这本书的价值。确实,姑且不谈读完后我对中国文化又多了多少了解,单是那种巨大的时间跨度就会让人忍不住在内心生出无尽的肃穆和庄严之感。用半年的时间读完千年的历史,恍惚中总感觉半年的时光就如同已过了千年。也许这种感觉并不奇怪,用一个半年用一双眼睛去见证中国人从上古到今日的千年文化史,怎会不令人慨然?其中点点滴滴记载了中国的辉煌,透射着历史中灿烂的光芒,也详述了中国千年文明中所走过的所有曲折的路,让人读来自然会感到几分沉重。

不难看出,同样沉重的是历史,是文化。然而,在一种浩瀚的沧桑感之后,其实我觉得更有必要去思考一下文化本身的内涵和它在人类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一种文化往往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寄托和行为的指导,没有文化的民族应该是不会存在的,即使是有,也注定是没有希望的。中国经历了千年的风雨,走到今天其实也同样面临着一场文化的抉择。中国人其实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国的文化该走向何方?在本书的末尾,本书的编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观为中国新时代的文化指出了方向。然而抛开一种言论的说教以及思想上的控制,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解释是经不住推敲的。一种文化的真正走向或形成往往并不会因为一种貌似客观甚至超脱的语言解释而定型。它需要的是实践的考验,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它的决定者是历史。

笔头落下上述文字之时,正听着那首小刚的《黄昏》,多少有种伤感,所以读史一定不能再听着伤感的\'音乐,否则那份慨叹足可令人窒息,因为人总是在不经意中把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际遇相结合,两相交映,便是一个沧桑的时代。由此我想到中国文化在今天发展的状况对于我们这代人的影响。人们曾经把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定位为迷茫的一代,就是说这一部分人生活在一个古今文化碰撞,中西文化冲突的时代,而这个时代造成了一种文化的波动与混乱,也就因此造就了一批思想波动混乱的人。这些人面临历史向前的滚滚大潮,在一种思想的多元但又不能彼此相安的状态中变得无所适从,也因此,这一代人又常被戏称为没有希望的一代,其实本质上说的就是,这些人由于文化的不定性,始终无法让自己找到一种让自己信服的文化价值系统,所以理想是模糊的,前途是模糊的,他们伴随着经济的超速膨胀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因此中国新时代文化的真正定型过程还远未结束,中国文化依旧任重道远。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知兴替。这本书记载的历史文化处处透射出了中华文明曾经的辉煌,但细读这本中国千年文化史的终极目的绝非是去一味追索一种昔日的文明,去单纯重温昔日中国文化的光辉灿烂。历史的真正作用是告诉后来人,不要再走前人曾经走过的错误的路,或是让后人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养分指导未来,因此文化始终与历史相融。

千年的文化,千年的感慨。我们可以在书卷中穿越时空,走过这历史的千年,不胜唏嘘。然而当曾经的八零后最终开始登上社会的舞台时,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百年,就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因为恰恰是无数的人生百年才凑成了历史的千年。

中国文化变化高中作文【四】

还记得这个学期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中国梦”,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梦想,才有动力”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就会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就来说一说一个美丽的舞蹈老师的梦想吧!

一个生活在四川汶川的最美舞蹈老师廖智,在汶川地震时没了一条腿,但是,她在医院里每天都在练习舞蹈的基本功,最终恢复到原来一样可以跳舞,跳得比一般人还美。所以,她有了自己的梦想,就可以做回平常人,到了最后,她将会拥有的不只是平常人的生活,还有一大笔尊贵的财富,就等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看完啦所有,我终于懂得了什么叫做梦想,为什么有梦想才有动力。梦想,是现在暂时还没实现的,如果你努力去完成这件事的话,你的梦想就会马上实现。

梦想,是美丽的。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的梦想都不一样。梦想,要靠自己去实现。

中国文化变化高中作文【五】

??国的变化650字

“你猜一猜吧!”

“我最小的时候叫秦国,那时候非常繁华,有许多美丽的建筑,最有标志性的就算是万里长城了,当时为了建设它,一万多人都被累了。所以现在,人们都称赞它是一个奇迹,听说在宇宙中看,都非常清晰。另外,长大后还有美丽的颐和园,雄伟的故宫等。

后来,由于管理我的`君主变坏了,所以又换了一个。就这样,周而复始,几千年过去了。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指南针,火药,印刷,纸等。突然有一天,各种大炮响了起来,吓了我一大跳。我知道,又要打仗了。这么多年了,我已经见怪不怪了。

不过,这次好像不太一样。战争胜了以后,大家都聚集在天安门场上,围着一面画着星星的旗子广唱歌。我正奇怪的时候,一个老爷爷摸样的人走过来说:“今天,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保证,这里绝对不会再有战火。”我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到是没关系,不过没有战火到是好事,我就可以安安稳稳的睡觉了。

现在,我都快认不出我自己了,一个个飞机在天上飞,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人们都开着小汽车跑,这世界真是日新月异呀!

“不过,我最近才发现一件事,我的衣服脏了。妈妈说过,我的衣服永远不会脏的。可是你看,我的蓝色变成了黑色,绿色已经没有了。你能帮我吗?”

“可你到底是谁?你的妈妈又是谁?”

“我是中国,我的妈妈是地球。”

“中国?地球?别骗人了,这些东西都是没有生命的。”

“不对,每个物体都是有生命的,都有自己的感情。”

“那好吧,我帮你。我会告诉别人,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也会让中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谢谢。”

中国文化变化高中作文【六】

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虽然已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十几年,但是对中国文化这一概念其实并不十分明晰,这学期,通过把中国文化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来讲,我才有机会从更深的层次去接触和认识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概论课上,听老师讲的最多,最为深刻的就是佛家思想,每一次听课都让我感觉到自己认识的肤浅,钦佩先哲们的超脱与伟岸,每一次都让我们更进一步的理解中国文化的广袤,通过文字演进,书法艺术,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宗族文化的学习,真正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于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喜欢佛家文化。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众生皆是佛,或者说有佛性。佛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既深且广:印度佛教对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产生很大的刺激和提升作用,使宗教的超越信仰开始补充、校正、融入以世俗主义为核心的本土传统价值观与人生观;同时,大量佛家名相与词汇,大大丰富了汉语语汇,融入我们日常用语,潜移默化地影响思维方式,比如:世界、实际、相对、绝对、觉悟、因缘、方便、解脱、彼岸、净土、平等、众生、现行、知识、唯心、慈悲、刹那、劫难,还有:口头禅、三生有幸、不生不灭、不即不离、五体投地、六根清净、、花花世界、想入非非、一丝不挂、大千世界,等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学佛人的人生目标应该是和明确的“断恶修善,成佛作祖”,希望成佛以后救度苦难的众生,让众生摆脱轮回,成佛正果,破迷开悟。佛家思想中因果报应、灵魂转世的信仰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善恶皆有报、一切皆缘分、随缘放下等等,也许我们并不能向达摩祖师一样经历苦行最后得以修成正果,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靠近静以修身,德以养性的境界,使自己不致迷失在当今信仰缺失的流亡中。

但是反观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国人喜欢去模仿西方的文化传统,仿佛国外的都是先进的,都是科学的,不管有些国家、有些人是否愿意,中国文化或者说国学,都注定要成为21世纪乃至更长时期内人类所推崇的文化,就如同中国的崛起不可遏制一样。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并传播这一理念,不仅将增加国人的自豪感,并且能提醒国人及时静下心,认真面对自己的文化,面对现实的纷纷扰扰,从中发现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理解所谓“中国特色的道路”的含义,也能从中找到个人未来的道路。作为身处21世纪剧变洪流中的现代中国人,要在挑战中去把握机遇,就更应当以处变不惊的冷静、理性和客观,去重新审视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掘蕴藏其中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加以继承和创新,进而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中国文化变化高中作文【七】

幸福是什么?它是一句温暖的话语;是一个满怀的拥抱;是快乐的生活,它更是对家人的感恩。

9月1日,同学们收看了《开学第一课》,我觉得,我终于知道了幸福是什么。看电视里的女孩孟佩杰那急匆匆的脚步,听她“呼呼”的喘气声,我的心颤抖了。她那么瘦弱的身影一天到晚没时间休息还要用她仅有80几斤的身体背起100四十几斤的母亲,母亲不是靠在了她的肩上,而是靠在了她幼小的心灵上。我的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想起我的妈妈,我的家人,我为他们做了什么?而孟佩杰却用感恩的心使自己坚强地站起来。这时,我不禁羞愧地低下了头。或许,我为妈妈倒杯水,妈妈就会笑笑;或许,我帮妈妈分担些家务,妈妈就会欣慰地抱抱我。或许,我该和妈妈一起分担了,多做些事,让妈妈多笑笑,自豪地对别人说:“瞧,那是我女儿!”

我似乎一下子懂了,有家人陪着我成长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的心上坐着我的一家,我要用我那怦怦跳的热心感恩我的家人。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妈妈笑笑;幸福是我长大了。幸福是孟佩杰用心背着她的妈妈。

现在,我沉浸在幸福之中,我坐在妈妈的心头。以后,妈妈老了,就让她坐在我的心头上。想着,我的心像糖块掉进了蜜罐里,甜中透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