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游肥西三河古镇作文(三河古镇作文3000字)

游肥西三河古镇作文(三河古镇作文3000字)

更新时间:2023-11-13 05:36:25
游肥西三河古镇作文(三河古镇作文3000字)

游肥西三河古镇作文【一】

温暖的春风把我们带到了三河古镇,这个古老的地方,处处都是繁荣的情景。

我们走呀走,突然有一个人叫:“这个东西好像马的头啊!”老师说:“这个叫马头墙,因为制作的很像马的头,所以就叫马头墙。”

这里的地上面都是大理石,走上去舒服极了。池塘里有许多的荷花,这些荷花有的像沉思的少女,低着头;有的像凯旋的将军,高仰着头……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一棵参天的大树,惊讶地张开了嘴,老师说:“这棵大树叫双子树,据说,有一年三河发洪水,有两个小孩子来不及逃跑,就爬在这棵树上,结果躲了洪水,他们的爸爸妈妈把他们救了。”我再一次忘(望)着这个棵大树,心里十分高兴。随后,我们又来到大桥上。这时一股清香的花味飘了过来,原来是满地的鲜花的香味,这些花有的是红色的,有的含苞待放,可漂亮了。

我看到每家门户上都挂着一个灯笼,上面写着他家的姓,老师说:“这是民间习俗,只要在灯笼上写上姓,就能祝福你。”我们又看到一栋大楼,据说有16米之长!近(进)去了,有许多大盆,里面有水,还有金鱼,这里面还有许多的硬币,有1块的5毛的,说是只要投一个硬币,就能祝福你,我便投了1毛钱,希望我平安回家。

美丽的三河古镇,真是比我想相(象)中的美地多呀。

游肥西三河古镇作文【二】

三河古镇,位于合肥市肥西县南端,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在此汇合,三河由此得名而来。水万物之源,人们沿河集中而住,,渐渐地从一片荒凉成了一个商家云集的小镇。古人云,无徽不成镇。小镇上的房屋都是徽派建筑,斑驳的白墙,黛青色的翘檐静静地伸向天空,俯瞰千百年来的沧桑。青石板上的小径向远方伸展,从巷口望去,小巷的幽深一致消逝在地平线,。古镇也是代有人才江山出,抗日名将孙立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几千年来,这里曾是“雀岸之战”的发生地,还是太平军与清军交战过的地方,更难逃日军的烧掠夺。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古镇的繁华依然再现,现在的古镇散发着时代的气息,再现当年的繁华似锦。人们依山傍水,小桥庭院,过着自己悠闲自得的生活。

去一个地方走走、看看,似乎也是一种缘份的相聚。对于三河古镇的印象,最初是从同事的朋友圈看到的,那古色古香的民居,雕梁画栋,无不演绎着古风神韵,一下就吸引了我。于是,便想着要去那长长的青石板上走一走,走上那横跨两岸的石拱桥,站在桥面上看看河面的船只来来往往。似乎走进了一幅历史的长卷,自己也成了画中人。历史的过往一一翻开,那时,舟楫云集从桥下穿过那高高的桥洞,桥上或许正经过一个骑马而过的富家子弟,街上的叫卖声也是此起彼伏,香喷喷的米酒,软糯的团子,雪白的米饺,一个又一个的美味吸引着来往的'行人,驻足停留。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桥边的杨柳温柔地抚摸着阑干,山水之间,古镇就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真正走进三河古镇,是今年的“五一”假期,和家人约好一起去古镇旅行,实现自己已久的向往。古镇离省城合肥不是很远,有直达三河古镇的班车。那天天公也作美,热情不亚于我对古镇的喜爱,温度呼呼地升,虽未立夏,却也是夏日当头,热得汗流浃背。小镇一如既往的繁华热闹,熙熙攘攘,石板路两边的商家一个挨一个,鳞次栉比。牛角梳,剪纸、奶茶店,现代与古代,艺术与生活全都融合在一起。你若走的累了,不妨选择一辆人力车,包车50元,拉着绕古镇走一圈,上桥,下桥,你只管坐着,用眼睛欣赏两岸的风景即可。五一长假,自是游人如织,当走上那窄窄的青石板路,只能顺着人流的方向而去,若是要进店看看,则要赶紧侧身到店铺里去。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在门楣上,八角玲珑的挂灯挂在匾额的两侧,三角形的旗子上写着老字的番号,在风中飘扬,还以为自己穿越到了北宋,仿佛成了一会清明上河人。

一个小镇,兜兜转转,大概半天时间也就行了,渴了就走进茶馆待一会儿,来一壶上好的黄山毛峰或碧螺春,日子被茶水洇渍着,舒适而又惬意,品茗,聊天,暂时放下手机,享一时心灵安静,岂不乐哉?

离开三河古镇,天色已渐晚,暮色四起,因要赶最后一趟回城里的车,也就没有时间欣赏这夜幕下的古镇了。白天的古镇是热闹的,想必夜幕下的古镇应该是多了一份宁静,没有了白天的喧嚣,暮色笼罩的小镇倒影在水面如镜的河中,隐约着,有些暗光闪烁着。能够听到墙角的虫儿鸣,从河面吹来的风卷起帘子的一角,星光在河面上闪闪烁烁。试问卷帘人,春色依旧。小镇上的人们渐渐入睡了,古镇也慢慢沉睡在静谧的夜色之中。

游肥西三河古镇作文【三】

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小记者活动,目的地是震泽古镇。大家都特别兴奋,一到中午,就迫不及待地坐上大巴车,带着愉悦的心情向震泽古镇前进。

踏入震泽的老街,我感觉自己穿越到了古时候,处处古色古香,处处都有不一样的神韵,让我陶醉其中。随后映入眼帘的是禹迹桥,这座桥是人们为纪念大禹治水所建的。我走上前去,看着下面清澈的湖水,感到心情舒畅。我看到桥上还有一副桥联:“善政惟因,不易大名仍禹迹;隆时特起,重恢古制值尧巡。”禹迹桥联,气势恢宏,刻工精良,虽历经了数百年风雨侵蚀,字迹依然清晰。更珍贵的是,在这副中,隐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史信息和史料价值。在禹迹桥前面是南横街,在它的后面就是慈云寺塔了,它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虽然我没有进去,但在塔外就能感受到它那威严的气息。黄色的高塔在绿色大树的`衬托下显得那么美好。

接着,我们随解说员阿姨来到了江苏省农机具博物馆,馆内有许多古时候人们用的工具,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幅场景:墙角处安放着一架水车,一头牛在拉水车。解说员阿姨介绍着:“转圈圈,水就顺着管子往上涌,省了劲,效率高。这也是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哦。”这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古时候人们是怎么干活的。

走出博物馆,跟着我们又到了另一个地方——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在这个地方,我尝试了两项工作——剥茧,上绷。剥茧并不简单,它必须要在水中完成,上绷时则要慢慢地拉扯。成功完成工作后,我不禁感到有些自豪。震泽之旅很快结束了,让我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很期待下一次的小记者活动。

游肥西三河古镇作文【四】

南浔古镇,在我心中是一个神秘又繁荣的古镇。

南浔由南邻村和浔溪村组成,中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古时这里的居民们的交通工具都是船。当我坐着一条古色古香的船在水上行驶时,我把手伸出窗外,感受风的清凉,感受空气的清新,格外惬意。

小船晃晃悠悠地前行,我们先来到了张石铭故居。它宽敞宏伟,还带有西式的建筑风格。它雕刻精美,门上还刻有神话故事。看着一扇扇门,读着一个个故事,感叹着古代人们的精致工艺。

离开张石铭故居,我们又来到了另外一位张家人的故居——张静江故居。它是典型的江南豪门大宅。门楣上的门雕全是用方砖雕刻的,在南浔建筑中与众不同。窗上雕着精美的芭蕉叶,还用珍珠粉、钻石粉和矿物质粉调和成的特殊颜料给它们涂上淡雅的绿色。就连窗框里镶嵌着的玻璃也大有来头,这是一种从国外买来的特殊工艺玻璃,据说那玻璃一两金子一块呢。张家是南浔最富有的人家,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奢华,展现着100多年前古镇鼎盛的繁华。

南宋时期,南浔以蚕丝精华“辑里湖丝”扬名世界,铸就了一批丝商巨富,也为老百姓带来了安居乐业。在“辑里湖丝馆”,我们看到了那时的丝绸,象月光下一条平坦静谧的大河,没有一丝曲折,虽历经近千年,却依旧**无暇。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坐在展示馆的门边,专心致志地剥着蚕茧,娴熟却又小心翼翼的。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会是这样的场景吧?!走出湖丝馆,我们刚好看到了古时迎新娘的热闹场景。

看着看着,我不禁出了神,仿佛乘着时光机回到了宋朝,看到张家的人们在庭院里忙进忙出,看着成堆的丝绸一匹一匹的卖出去……

来到南浔,让我看到了古时的繁华,感受到了中华历史的悠久和灿烂。很幸运,我是一个中国人,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华夏的子孙。我相信,不仅是过去,将来的中国也会像这南浔古镇一样,持续地繁荣下去,生生不息。

游肥西三河古镇作文【五】

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去老爸工作的地方——合肥。一天下午快黄昏的时候,同样去看望老爸的毛毛姐姐给我们打电话,请我们一家去三河古镇玩。可是当时已经六点多了呀,姐姐说她妈妈是查了地图的,那个地方很近,只要开二十分钟就到了。我们不仅可以去那里玩,还可以吃小吃呢。ok,出发。

刚开始,我们在车上玩,叔叔开车,阿姨看地图,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十分开心。可是,车已经开了半个多小时了,我们还是没有到三河古镇。甚至连个路标都没有看到。我们开始纳闷了,叔叔开始问路边的当地人,可他们总说往东开,再往东开……

叔叔让阿姨再看看地图,说是不是看错了。满脑袋问号的阿姨把地图反过来调过去,看了又看,说的确是这条路一直往东,然后左拐就到了,怎么就是到不了呢?于是,我们又是问路又是导航地,继续往东走。走啊走,又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路标。又走了一段,看到了左转的路标。这时天已经擦黑了,大家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噜咕噜”叫了。不过我们想既然已经左转了,那应该马上要到了,就再忍忍吧。可是越往前走越不对,眼瞅着路边的路灯都没有了。怎么回事?!大家心里的问号更大了。

叔叔让阿姨再研究一下地图,阿姨对着地图又看了半天,无奈地说:“我实在是搞不清楚了,地图上明明标着离拐弯的地方只有一厘米多,拐弯后再走一厘米就到了嘛。”“what?!”听了阿姨的话我们笑得前仰后合,肚子都疼了。这时妈妈开了个玩笑,说:“天哪,小周啊,照这样,合肥到欧洲也就一丈多呀!”

当我们终于到达三河古镇的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了,天上还飘起了小雨,但我和毛毛姐姐还是玩得非常开心。我们吃了当地的小吃,还给我们的朋友买了纪念品。当我们回到住处的时候已经十一点了,虽然找得好辛苦,但一路上也充满了乐趣,感觉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