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在线阅读)

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在线阅读)

更新时间:2023-12-03 01:36:12
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在线阅读)

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一】

一个人究竟是“富二代”还是“贫二代”,这是他的出身决定的,无法改变。但由于有高考这样的选拔制度的存在,不少“贫二代”最终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以说,高考在出身之外,为寒门学子打开了一扇改变命运之门。而现在,由于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与全国重点高校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少有文学特长的高中生通过大赛成功敲开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之门。可以说,大赛在高考之外为广大的高中生开辟了一条通往名校的“绿色通道”。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高考固然重要,但它并非生活的全部,也许在高考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故事……请以“高考之外”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字数限1500~1800之间。

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二】

本届航展恰逢珠海航展20周年,最吸引国人乃至世界关注的,毫无疑问是“20系列”中的歼20。而在开幕式当天,与国产四代机同场献技的,还有“山鹰”高教机——歼7的终极改进型。

比起四代机,“山鹰”可谓微不足道,早已吊不起军迷的胃口。可要知道,1996年的首届航展上,“山鹰”的前辈歼7是当时的明星。歼7MG(歼7E的出口型在珠海上演低空通场时,曾达到了将近40度的可控迎角,一时技惊四座。却被西方略带戏谑的称为“改进的最好的过时飞机”。

说起歼7,她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长期使用的主力战机,作为中国第一款可两倍音速巡航的喷气式战机,在夺取前线制空权和国土防空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军迷们亲昵的称为“七爷”。

在那个歼10尚在襁褓、歼11尚未引进,甚至歼8II都数量稀少的年代,是七爷撑起了共和国的蓝天。况且算来,八爷也算是七爷的“魔改”,更不要说从超7计划发展而来的“枭龙”了。

歼7的原型——米格-21是苏联的经典二代机,而她却在中国被发扬光大,甚至被改到“亲妈都不认识”。服役50多年,歼7总产量早已超过2000架,是中国生产数量最多的二代机,也是改进型号最多的战机。仅不完全统计,就包括歼7I、歼7II、歼7III、歼7IIIA、歼7B、歼7M、歼7E、歼7G、歼7P、歼7PG、技术验证机歼7FS等型号,被出口到17个国家。

20年弹指一挥间,七爷陪我们经历了许许多多。一部歼7的历史就是中国军用飞机的发展史,也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由弱到强的成长缩影。过去迫不得已修修补补的辛酸,如今已是可以讲给孩子们听的传奇。

谨以对机头进气的崇敬,献给被改到“亲妈都不认识”的七爷,感谢你一直以来的付出。崭新的时代,正在前方等待着中国空军。

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三】

珠海航展是闻名世界的五大航展之一,也是珠海最著名的一张名片。2016年是航展20周年,11月1日-6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展将在珠海盛大举办,四大亮点首次曝光,绝对亮瞎眼的节奏!

俄罗斯勇士、雨燕混合编队首秀中国

飞行表演是历届航展的重头戏,除中国空军“八一” 等飞行表演队外,俄罗斯空军“勇士”和“雨燕”混合编队将首次在国内“合体”进行飞行表演,给广大观众带来更精彩、更震撼的视觉盛宴。

俄罗斯“雨燕”是与“勇士”齐名的特技飞行表演队,成立于1991年5月6日。"雨燕"表演队使用米格-29战斗机,其重量比"俄罗斯勇士"用的苏-27轻,在做盘旋、转弯和其它机动动作时,飞行时像燕子一样十分灵活,故表演队以"雨燕"命名。6亿重金打造的新航展馆首次亮相珠海航展原有的1、2、3号展馆在1996年建成,使用近20年,已无法满足现有需要。2015年,珠海市投资近6亿重金,没错,是600,000,000元打造新航展中心,预计2016年9月建成。新航展中心建成后,主要作为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场地,预计每一届接待专业观众达13万人,普通观众达28万人。陆空一体,坦克也要来航展了!今年航展将首增地面装备动态演示区,届时装甲坦克、防务突击车等军民装备在航展现场进行动态演示。军事爱好者又多了一个来航展的理由了!

规模空前,130架飞机云集珠海本届航展不仅展览面积再创新高,总展馆面积达82,000平方米,同比增长19.5%,预计参展飞机130架左右,参加国家和地区42个,国内外参展商700余家,航展的规模、质量和水平有望实现历史新突破。 

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四】

由导演韩赤飞指导的两部小成本电影《童年的收音机》和《八十一枚金币》齐齐入围2013年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关于入围,总不该是因为前者拍了儿童,而后者拍到了国际儿童节吧。显然不是,那凭什么?

从情节上看,导演韩赤飞开篇就给了明确的故事走向:要造收音机,那咱就得配零件;要召唤妈妈,那就得先攒“金币”。清晰的目标导向恰合了孩子们在此年龄段直率、无忌的性格特征。这是身为导演的他捕捉到的,也正是当下观影的“非儿童们”所缺失的。

相较两部影片,我更喜欢前者,小演员们酣畅的表演生动再现了大时代背景下孩子们高度统一的领袖崇拜精神及“集体意识”。这种意识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步瓦解成为今天的“个人主义”。导演巧妙地将孩子们的行为思想搁置到领袖精神盛行的红色经典语境中去,此时,看上去在规范并束缚着中国成人行为的口号和标语,却真真切切地捍卫了中国儿童们的斗志和正义感。影片结尾说的没错,现在的孩子可能永远理解不了那个传播途径有限、物质资料匮乏的年代里“小眼镜”一行人造成收音机的喜悦,就像巷口每日做着手中活计的妇人们,这帮孩子的雀跃,不过是她们眼中发着神经的吵闹。

最近,在2014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优秀作品展映的首批名单中,我注意到了《八十一枚金币》。赤飞导演凭借实打实的小成本制作再次入围,也引起了众人对该类映射当下现实问题的影片的关注。叙事平实、镜头质朴,导演尽可能地在创作手法上还原了真实故事本身。好电影不是和大制作划等号,而是在于它是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震撼心灵的,往往就是平淡生活中那些个微渺的细节。针对影片完满的结局,赤飞导演的理想主义再次从严酷的现实中破冰抽芽。这个外表粗砺、精于刑侦的北方汉子更多的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保留了善与美的品质,透过这些传神的个人,甚至群体,折射出当代成人的心里现状。

以善动人,以美成片,虽不够惊艳,但足够走心。我也期待着,韩导能凭借他始终探讨的关于人性善与美的持有及珍存的课题,更深地走进主流的视野。

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五】

前几天上午闲来无事,就打开电视,CCTV6正在播这部叫《八十一枚金币》的电影,演的是反映农村留守儿童以及老人的事儿,里面的小女孩非常可爱,就看进去了。电影非常感人,看的我和媳妇儿几度落泪。导演拍的非常好,编剧也写的很感人,最后片尾曲一出来,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啊。。。真是太感人了,这才是真正有现实意义的感人的片子啊。片中的两个小朋友演的非常好,几乎没有表演的痕迹,穿插的悠扬动人的笛子曲也很能打动人心。真是近年来少见的真诚的感人的片子,记得上次被感动的落泪还是看电影《我们俩》和《暖春》的时候呢。。。

然后马上就到豆瓣上找这部片子,居然没有,百度了一下,资料也很少,最后通过剧本作者的博客终于找到了一些资料,于是赶紧为豆瓣添加新电影条目。无奈提交了两次,等了4天,豆瓣就是不通过。直到今天,才发现别人已经添加成功了。于是就来写评论了。

那天是1月7号上午,正好是这部片子在CCTV6上首映。剧本是大庆晚报的记者王智君先生根据真人真事采访手记写的,后来被导演选中拍了电影。难怪好此感人呢,来源生活,反映生活,才能真正的打动人心啊。值得一提的是,小女孩丫丫的原型在电影中扮演另外那个叫梅梅的小女孩呢。

影片结尾导演经过艺术的处理,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丫丫的魔法实现了,妈妈真的回来了。可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童话故事是不可能出现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的确需要得到社会上更多人的关心关注和关怀。

最后,我必须再说一句,这真是一部值5星的好电影,淳朴、真诚、深沉,催人泪下、感人肺腑、发人深省,请允许我向剧本作者王智君先生致敬,向导演韩赤飞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