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二年级作文教案10节课(二年级写作教案)

二年级作文教案10节课(二年级写作教案)

更新时间:2024-02-29 13:18:05
二年级作文教案10节课(二年级写作教案)

二年级作文教案10节课【一】

一、引导回忆,激发兴趣

1.教师富有激情地导入:同学们,每一年中都有一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那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过了这天,也就表示我们又长了一岁。大家知道这是哪一天吗?(生日)

2.每年的生日,你是怎么过的?

3.引出话题:同学们的生日过得很快乐,也很有意义。关于生日,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设计意图:习作源于生活,联系生活,运用生日话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可以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畅所欲言,为学生续编故事做铺垫。

二、审清题意,指导看图

1.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读读习作要求。

2.说说这次习作要我们做什么。

3.引导学生交流明确:

(1)看图,了解图上的故事。想象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能把故事续写完整。

(2)写完后,把故事连起来读一读,能把其中明显错误的地方改出来。

(3)和同学互相交流故事,说说自己更喜欢谁写的故事。

4.指导看图:请大家按顺序看看图画,想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指名说说。(同学们在交流自己刚过的生日,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同学们想办法一起为他过生日。)

6.总结看图的方法。

(1)这些图上都有泡泡语,你能发现这些泡泡语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吗?(有的是同学们说的话,有的是晓明的想法。)

(2)泡泡语告诉我们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与想法,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图画中的故事。但我们看图还要关注人物的神情、动作等细节,才能读懂人物的心情。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神情,猜想一下他们当时的心情。

(4)组织交流:

预设:同学们交流时脸上带着笑容,每个人都很开心。而李晓明有些忧伤。

李晓明一个人坐在位置上,神情忧郁,不是很开心。

(5)在讲故事的时候,把这些内容放进去,故事就生动多了。

7.把故事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说一说。

8.指名试着说一说,教师评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审题,能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养成审题的好习惯,避免学生写作时无从下手,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想。看图作文要注重对学生看图方法的指导,在学生初步了解图中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细节观察,丰富故事的内涵与情感。将观察所得有条理地说一说,从说到写,遵循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

三、激发想象,续编故事

1.同学们多么关心晓明啊,那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预设:同学们给晓明过了一个有趣的生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同学们会怎样给晓明过生日,他们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晓明会有怎样的表现?有条理地说一说。

3.把你的想象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互相提提建议。

4.请小组代表简单说说。教师引导,想象不能太离奇,要合理,要符合生活实际。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时间与空间,说一说接下来的故事内容,并发挥同伴学习的作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降低习作的难度。针对学生想象不切实际的预设,教师作简单引导,让学生明白想象要合理。这也是想象作文的要求之一。

四、练习写作,指导拟题

1.明确写作要求:下面我们就来试试,把刚才说的两段故事内容写下来,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故事不可以只有一个段落,在分自然段写时,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交流。

预设:一幅图画可以写一个自然段。还可以加一个开头和结尾,让故事更加完整。

2.大家已经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了,那你准备给这个故事拟一个什么题目呢?请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符合文章内容即可。

3.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在学生完成“口头作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物化成文”,符合“先语后文”的训练规律。根据多幅图展示故事情节的特点,相机指导学生分自然段编写故事,凸显教材编写的特点,也使指导更有针对性。鼓励学生给完整的故事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初步培养学生拟题的能力。

五、练习修改,分享习作

1.指名朗读习作初稿,师生共同修改。

(边读边相机评价,主要从语句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清楚等方面评价指导,并帮助修改。)

2.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地小声地读一遍,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一改。(提示:可以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3.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改好的习作,要求每人逐一交流,其他学生注意倾听。

4.交流后,互相说一说,你更喜欢谁写的故事?为什么?也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

5.誊写。

设计意图: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当堂修改学生的作文,既能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又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因此受益的不仅仅是小作者本人,还有全班孩子。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目的就是引领学生在“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终身受用”的“自改能力”。交流后互相说一说更喜欢谁写的故事,也是为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同学的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年级作文教案10节课【二】

1.重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必须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而不是单调的、枯燥的。本节课从开始导入天鹅长大后比出生时体重增加了多少?到后来的练习,都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用好数学的自信心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

本节课教师通过安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二年级作文教案10节课【三】

一、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1、认真读读课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讨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二、小组讨论,理清思路。

1、讨论:你想选择哪种花草,这种花草哪些地方让你喜欢?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写作思路。

三、动手习作,反馈评价。

1、学生自主练习写作。

2、交流:选出优秀习作,上台前读给大家听。

3、师评价写作的成功之处,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四、教师总结。

二年级作文教案10节课【四】

1.教学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1)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位小朋友所说的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这些数有哪些特点?(即有数又有单位名称)

教师指出: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2)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

教师明确指出: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

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3)让学生分别举出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

2.教学例1.

(1)出示例1 3米=( )厘米

教师提问: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3米是多少厘米?5米是多少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说明:由米到厘米,是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乘以进率.

学生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

让学生举出几个由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的例子.

(2)教师出示2吨50千克=( )千克

教师设问:这几道题目与上面的题目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学生汇报:你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确:首先把2吨变换成千克数,因为1吨等于1000千克,所以2吨=1000×2=2000千克,再加50千克,就等于2050千克.

(3)4千米180米=( )米 7米6厘米=( )厘米

补充:5平方米2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5时30分=( )分 3日12时=( )时

(4)引导学生总结:由高级单位名称改定成低级单位名称时,要用高级单位的数乘以进率,再加上低级单位的数.

3.教学例2.

出示例2: 5000平方米=( )公顷

375分=( )时( )分

(1)引导学生观察:从这两道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提问:低级单位的名数能否转化为高级单位的名数呢?

小组讨论交流:应该怎样改写?

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①因为1000平方米=1公顷,50000平方米有几个10000平方米,所以5000÷10000=5公顷,就是把平方米改写成化顷数,要除以进率10000.50000平方米=5公顷.

②因为1时=60分,375分中有几个60分就是几时,就是用375除以60,商6余15,所以375分改写成几时几分,要除以进率60.375分=6时15分.

同桌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

让学生举出几个由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的例子.

教师归纳方法: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商就是高级单位的数,余数就是低级单位的数.

(2)练一练

6090克=( )千克( )克 420时=( )日( )时

490秒=( )分( )秒 2040毫米=( )米( )厘米

4.引导学生概括名数改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