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全>

青春的作文叙事励志(青春作文叙事范文)

青春的作文叙事励志(青春作文叙事范文)

更新时间:2023-12-09 22:12:12
青春的作文叙事励志(青春作文叙事范文)

青春的作文叙事励志【一】

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河北省委宣传部、保定市委宣传部、河北好人缘影视制作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根据我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大漠青春》,将于2017年5月4日20:15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电影《大漠青春》艺术地呈现了我院支教学子们淡泊名利,倾心育人,乐观向上的感人故事;用真心、用爱心、用责任心诠释了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旨在呼唤当代学子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的精彩人生。影片自2015年在全国公映以来,得到了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

青春的作文叙事励志【二】

《我的青春永不逝》这部电影是根据感动中国网事十大人物——最坚强的高考女孩肖丽的故事,改编成的一部青春型电影。讲述的是一名农民家庭女孩肖丽,身患癌症,但她仍坚持参加高考想要完成自己的高考梦想,选择在只有一人的考场参加,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高考一类重点本科分数线的故事。追梦女孩肖丽也被网友称为“最坚强高考女孩”,而让人惋惜的是,女孩肖丽刚被贵州大学录取后,就离开了人世。

这部电影中,由新生代演员陶日金饰演男主角陶俊,与女演员齐如意饰演的女主角肖丽 展开属于“那些关于青春关于梦想关于拼搏”的故事,并以最质朴真挚的表演向观众传播社会中的积极正能量。整个影片中,没有青春期中常见受人臆想的好车好房富二代衬托,没有各种关系复杂的友情和爱情三角关系,就是简单明了的方式,以最朴素平凡的姿态演绎了我们现在最该有的并让人怀念的青春,属于拼搏,属于爱,属于感恩,属于梦想。但想要就这样好好演好一部电影实属不易,在后来的采访中,男演员 陶日金 称其为“这是他付出努力最多的一部电影 ”,他在其中的出色演技也获得了很多人的赞赏。

通过该部电影的制片人王旭豪介绍说,该部电影从筹备到开拍共历时近两年的时间,导演陶盟喜为了更好地完成该部作品的编剧工作,还曾多次去到肖丽家,采访她的父母老师同学,以及贵州大学郑强校长,就这样不断地改写剧本,不断地思索该怎样表现出故事主角完整的一面。导演陶盟喜说,在这些人饱含热泪的深情讲述中,肖丽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他,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部电影做好,真正地塑造好肖丽这个形象,确保能够更多地向观众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将“肖丽精神”发扬光大。借此影响更多的青年学子,告诉青年学子在面对人生重要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就像生活中,总有太多难事让我们措手不及。也可以借《我的青春永不逝》的故事中女主肖丽向我们表达出来的正能量:面对难事,人总是会有一个过程才会变得坚强,我们除了接受,改变自己和更加努力,我们还需要坦然,豁达与积极的人生态度。毕竟生命是我们自己的,只有一次,不好好对待的话太可惜。

在这样感动不再泛滥的年代,也许我们都可以借助那些人、事物来传播爱与希望,我们也希望观众会感动于《我的青春永不逝》,感动于追梦女孩肖丽,也感动于这世界上不曾被任何一个人放弃的梦想,即使它在别人看来很微小。

青春的作文叙事励志【三】

《我的青春永不逝》主要讲述了由齐如意饰演的肖丽梦想成为一个舞蹈歌唱家,然而命运却与她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在高二时因疾病肖丽失去了左腿,病情继续恶化,在同学和老师的努力下,肖丽重燃梦想与时间赛跑,用行动阐述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更在于厚度!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及他们的家长来说,这部电影既能减压,又能得到激励与启发!

该片是根据感动中国网事十大人物最坚强高考女孩肖丽的真实事迹改编。用真实的故事传递正能量,建议大家可以百度搜索“最坚强高考女孩肖丽”了解真实故事,感受肖丽的精神与正能量!

青春的作文叙事励志【四】

每一个有家庭的男人都是一家之主,是家里的靠山,在剧中饰演肖丽父亲的王光辉也完美诠释了男人的定义。作为丈夫,他不仅要尽心尽力的工作,还要好照顾家人;作为父亲,更是要竭尽所能抚养、教育自己的儿女。这对于每一个男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当自己的女儿得了重病,这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担子,并且是深处贵州黔东南但并不发达的农村地区。

为了女儿,他走出家门外出打工,去干又苦又累的活,还要遭受老板的不公正待遇,挣些钱来给女儿治病,但一个优秀的父亲远不止这些。王光辉在戏中筹钱给女儿治病的同时,更多的是给女儿以鼓励,与女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教导女儿积极的面对病魔,完美的演绎了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对的女儿的期待与关爱!

用归零的心态来演艺自己的人生,赋予艺术鲜活的生命力。 

青春的作文叙事励志【五】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是一个把青春与梦想安放在祖国西部的'有志青年的集体,他们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放弃内地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远离家乡和亲人,主动选择扎根西部,教书育人播撒大爱,在大漠深处和雪域高原唱响了一首追寻梦想的青春之歌。

2000年,求贤若渴的新疆且末县教育局到内地招聘人才,保定学院一天之内就有数百名毕业生报名,这让前来招聘的同志非常感动,临时增加名额,一次就与15个人签了约。

奔赴西部之前,几名预备党员在“七六护校烈士纪念碑”前宣誓,学校为15个人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8月,一路向西的列车带着他们出发,开启了一段别样的青春旅程。也正是从这个火热的夏季开始,保定学院与西部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2年,西藏日喀则教育局来保定招聘。虽然这次要去的地方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但保定学院的毕业生们报名依然踊跃。因为名额有限,甚至还传出了“投硬币定人生”的佳话。那是同为数学与计算机系的两名毕业生,成绩一样优异,选择一样坚定,为争一个去西藏工作的名额,最终两人只能以投硬币的方式决定去留,结果甄纪兜成为日喀则市三中的教师。这次共有10名同学奔赴西藏,其中被分配到海拔4000米的南木林县中学的岳刚、徐建旺、闫俊良经受了最为严峻的考验:住在废弃的院落,蒿草足有半人高,两排土坯房,不是漏雨就是落土;做饭要用牛粪生炉子,喝水得到河里去担。到学校上班,有几百年历史的尺把宽的铁索桥是必经之路……但这一切都没吓住他们,三个小伙子在高原教坛中一天天磨炼着意志,增长着才干,很快成长为教师队伍中的中坚。现在,岳刚已经是二中的副校长,徐建旺和闫俊良分别是一中和二中的教导处副主任。

2003年,2004年……2014年,保定学院共有百余名毕业生怀揣梦想背起行囊,奔赴新疆、西藏、贵州、四川、重庆、陕西等条件艰苦的地区,用岁月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青春历程。2014年1月15日,本报在头版报道了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通过本报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回信,对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勉励更多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青春的作文叙事励志【六】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我要上学》。

电影主角是一个名叫王燕的女孩,讲的是她怎样利用假期赚学杂费的故事。王燕有两个弟弟,因此家里三个孩子上学。放假了,老师对她们说,开学的学杂费是二十四块八元(以前是二十元,王燕的妈妈就不让王燕上学了,说家里没有钱替她交学费,王燕就决定自己在假期里赚钱。

她先是把家里的10个鸡蛋卖了,赚了两块五。又花了一块七元买了一支笔送给老师(其实是准备两块钱卖给老师的,老师给了她五块钱,她又赚了三块三元。后来,她通过买卖羊赚了五块钱。除去路费和给弟弟买糖的钱,她正好赚了十块钱。她用这十块钱买了一张车票,和大人们一起去摘枸杞子。当时枸杞子的价钱是两角钱一斤,她必须摘到一百多斤才够(妈妈说要有小山那么高。开学那天,她满脸灰尘回到学校,打开一直攥得紧紧的手,对老师说:“这是二十四块八,我可以上学了!”

真的非常感人!《我要上学》观后感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么穷、那么脏的地方(到处都是黄土,一点绿色都看不见!想一想自己平时那么不珍惜钱,真是惭愧!我非常敬佩王燕,我一定向她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