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以另一种精彩为题的作文(以最大的精彩为话题作文)

以另一种精彩为题的作文(以最大的精彩为话题作文)

更新时间:2022-06-26 19:02:53
以另一种精彩为题的作文(以最大的精彩为话题作文)

以另一种精彩为题的作文【一】

《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封面是蓝天、海、岩石、一个伫立石上的男子。作者是耿帅,我不熟悉,于是搜索了一下,他也是出版人,狮子座,灵魂渴望数字是9,外在性格数字是1,天赋数字也是1,生命旅程数字是9。1是独立、自我、先锋。9是博爱、慈悲、人道。1和9可以说就像两个极端,从1到9的人是跌宕起伏、充满矛盾的,既复杂又纯真。

作者一定是偏爱蓝色吧,这本书里的插图页都是蓝色,蓝色的天,蓝色的海。蓝,静谧,冷静,忧伤,神秘,疏离感。

代序文章题为“所有热爱的事情都要不遗余力”,我也很喜欢这篇文字。里面写道,耿先生说:每写一次书,就像过了一辈子。每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写一本书,就等于活完了书中的世界和时间。那我们每读一本书,是不是也像过了一辈子呢?生命的长度有限,但我们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写书、读书都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

代序文章里还写道,真实而深厚的感情,一开始便有定数。当人与人相遇,莫名的心动和欣赏会牵引着两个人,一切相遇皆是命中注定,喜欢的感觉是永恒的,因为灵魂与灵魂的吸引是不受时间、空间阻隔的。这样的两个人,分开后再次相遇,就像从未分开一样,一切都那么的自然。

我喜欢耿帅的文字,克制不渲染,平平淡淡地道来,句子读着很舒服。

书中第二个故事“时间会让你遇见更好的人”,里面有一句话打动了我:当初她对他那样冷淡,其实他也是热烈地爱着别人,却跟她一样求而不得。人世间这样的悲剧比比皆是,爱情甚至婚姻中的两个人都不是彼此的心上人,由于妥协、将就走在了一起。如果世间每个男子女子都能纯粹地活、纯粹地爱,会很幸福吗?极致的幸福,你我可以拥有吗?

书中第三个故事“我们没必要再去怀念从前”,闺蜜和男友在一起了。男友苏先生是射手座,难道射手真的花心吗?为什么和男友出国旅行还要携带闺蜜呢?身为双鱼爱吃醋的我,是理解不了这样的行为的。

书中第四个故事“别回头,我不在你身后了”,粉丝与作家的爱情。她应该是很崇拜很迷恋他的,这样的爱情应该是很好的,迷恋和崇拜会让爱情熠熠生辉。出轨仅仅是一念之差吗?喜新厌旧是某一种人的本性吗?会难以改变,时不时发作吧。天性浪漫、多情、感性、注重体验、又不受道德观念束缚的人便会如此吧。因果,因为伤害了你,所以我以命相抵,是吗?因为她有这样的心理负担,所以才生病了,情绪体现在身体上,是吗?何苦这样。

以另一种精彩为题的作文【二】

最先知晓他,是从他的那本《伊斯坦布尔假期》开始,那时自己年少,尚未燃起环游世界的“野心”,但彼时已经对世界上,诸多拥有异样美感名字的城市印象深刻,例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雷克雅未克、布宜诺斯艾利斯、伊斯坦布尔,等等。因此,当时读马克·李维的《伊斯坦布尔假期》,其实也是怀揣着一种想要领略异域风情的心思吧。

然而,正而八经地读完他的这本书,却是在2016年。人的拖延,有时真的相当讨厌,当然,没能成功克服这种拖延习惯的自己,也并不值得赞扬吧。

而后,隔年读完了他在国内读书市场上相当火爆的著作——《偷影子的人》。彼时,对于马克·李维的印象,大抵概括下来,就是“他是一个非常善于讲故事的人。”

而今,读完第三部由他所著的小说——《幸福的另一种含义》,却又对他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其实起初,我个人对于马克·李维的感官并不是非常强烈,也从未想过要系统阅读他的所有著作。何况市面上的图书很多,可供选择得,就更多了。而一个人的空闲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各色娱乐相当丰富的年代,比起读书而言,我想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影视剧、游戏、短视频,等等五花八门的娱乐方式来消磨时间。

而最终,自己会选择购买并阅读他的这本《幸福的另一种含义》,大概纯粹只是因为这个书名吧。

最近一两年来,自己过得不好,谈不上不顺,只是觉得生活中充满了“负能量”,仅仅用“丧”这个字或许已经无法涵盖全部。那种感受,大抵有些像是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明明独自一人时悲伤难过,以泪洗面,但在工作和生活中,在他人面前时,却又要表现得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可实际上,他人并不会真的在意你的感受,这种戴着面具和镣铐跳舞,却无人欣赏的场面,总让自己觉得,自己真TM像个傻X啊。

往往越是身处于此种境况时,人越会容易思考和怀疑人生,比如说:我是谁?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幸福究竟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快乐?等等。

而我,也不外如是。

且通常,这种自我反思和发问,都是没有结果的。更何况,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一样,三观不一样,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感官也不一样,就更难以得到一个可以通用的结论。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前些年央视新闻采访中的一个片段,记者在马路上采访一位大爷,问他说:“你幸福吗?”大爷的回答,让很多人忍不住捧腹大笑,他回答说:“我不姓福,我姓曾。”

所以你看,其实一个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定义,对于幸福的感受和理解,往往还同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获得的满足程度有关联。

不少人默认的一种规定俗称的结论,大抵就是,物质生活不够丰盛,且精神需求较少的人,通常会过得更加幸福快乐。而物质生活相当丰富,精神需求更多的人,反而过得不够快乐。

当然这只是一种默认的说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就像我,物质生活不够丰盛,精神需求却极多,用开玩笑的语调来说的话,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知道作为一个法国作家,他对于幸福有着一种怎样的认知和定义,于是便有了这场阅读。

起初以为这是一段形同《伊斯坦布尔假期》的小说,因为米利和乔这两个人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调香师阿丽斯和她那脾气古怪的邻居戴德利。

但故事读到一半时,却觉得它更像是一部公路风格的小说,因为几乎所有的情节展开,都同那辆奥兹莫比尔敞篷老爷车,还有那一段段横贯美国的公路相关联。从一座城市抵达另一座城市,从一个州横跨到另一个州,越过山川河流,只为了追逐那一个不太明确的未来,这样的阿加莎,不得不说,充满了一种别样的魅力。

这是同《伊斯坦布尔假期》中的阿丽斯完全不同的魅力,如果说阿丽斯的伊斯坦布尔之旅,更像是一段追寻过往和爱情的探寻之旅,那么这部作品中阿加莎的横跨美国之旅,更像是去赴一场岁月洗尽之后的约定,有些茫然,但却坚定不移且充满力量。

而且书中讲述到了不少关于美国早年的历史,让比较熟悉历史的读者,更有一种深刻的代入感,觉得这是一场曾证实发生过的故事,而我们不过是在见证着它的再一次讲述。

作品中阿加莎,以及她曾经的伙伴们为了独立和平权所做的斗争,能够让人领略到曾经美国的黑人解放运动以及女权运动的些许片段,也正是因为曾经有着那么多人前赴后继的努力,才有了后来更好的美国。而这些虚拟人物于历史中的穿梭和展现,无疑也代表着身为作者的些许观念和立场。一位作者,是很难完全在他的著作中保持中立的,且马克·李维的这种偏向,更让人感觉到他这个“幕后推手”,即鲜活又生动。

或许,即便身处于不同的文化和成长环境中,人们对于幸福和快乐的追求也是殊途同归的吧。

虽然马克·李维没有在作品中明说,但不管是原谅了汤姆·布雷德利,并愿意和他相伴终老的阿加莎(或者该说是汉娜),还是终于认清自己对于友人所持有怎样情感和心绪的米利和乔,都无疑是在无声述说着“幸福的另一种含义”——那就是,能够认清自己和自己的内心,并能够勇敢追求心中所爱。

也许其他读者会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我觉得该是如此吧。

这种唯爱至上的理念,无疑充满着一种法国式的浪漫气息。而中国式的爱情和浪漫,则要显得含蓄得多。

幸福可以是稳定无波澜的工作和生活,可以是体面的生活,不那么深爱却也不那么讨厌的情人,还可以是彼此相恋相守的田园牧歌式生活,更可以是无所顾忌的对于所爱之人和未来精彩生活的热切追求。

幸福,它有着无数种定义,马克·李维说了它的另一种含义,那你呢?

有没有属于你自己的含义?

老实说,其实从马克·李维这里,我依然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可我却并不讨厌他给出的这种解答。

这本书读到一大半的时候,因为实在忍受不了工作上的繁琐冗杂,承受不了家庭中的沉默不语,还有自己日渐深沉的抑郁癫狂。所以独自一人跑出国去潜水度假,放空自己,什么都不想,只是纯粹旅行着,看看当地人的生活。再回来时,之前的那种心绪不宁已经平静了很多,至少,不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而回来后,才读完了这本书剩下的一小半。起初拿起这本书,是想从马克·李维这里找一个答案,而今我知道,自己同书中的米利一样,或许只是少了些时间,少了些机缘吧。而距离自己想要的那个正解,中间所隔,也不过只是些岁月变迁和时间沉淀吧。

莫名想到了扉页背面上,保尔·艾吕雅说的那句话,我觉得拿来作为这篇文字的结束挺好。

“世间并无任何偶然,所有相遇早已注定。”

也许,你想要的,其实已经遇见过,只是先前尚未认清自己的内心而已。

以另一种精彩为题的作文【三】

《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封面是蓝天、海、岩石、一个伫立石上的男子。作者是耿帅,我不熟悉,于是搜索了一下,他也是出版人,狮子座,灵魂渴望数字是9,外在性格数字是1,天赋数字也是1,生命旅程数字是9.1是独立、自我、先锋。9是博爱、慈悲、人道。1和9可以说就像两个极端,从1到9的人是跌宕起伏、充满矛盾的,既复杂又纯真。

作者一定是偏爱蓝色吧,这本书里的插图页都是蓝色,蓝色的天,蓝色的海。蓝,静谧,冷静,忧伤,神秘,疏离感。

代序文章题为“所有热爱的事情都要不遗余力”,我也很喜欢这篇文字。里面写道,耿先生说:每写一次书,就像过了一辈子。每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写一本书,就等于活完了书中的世界和时间。那我们每读一本书,是不是也像过了一辈子呢?生命的长度有限,但我们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写书、读书都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

代序文章里还写道,真实而深厚的感情,一开始便有定数。当人与人相遇,莫名的心动和欣赏会牵引着两个人,一切相遇皆是命中注定,喜欢的感觉是永恒的,因为灵魂与灵魂的吸引是不受时间、空间阻隔的。这样的两个人,分开后再次相遇,就像从未分开一样,一切都那么的自然。

我喜欢耿帅的文字,克制不渲染,平平淡淡地道来,句子读着很舒服。

书中第二个故事“时间会让你遇见更好的人”,里面有一句话打动了我:当初她对他那样冷淡,其实他也是热烈地爱着别人,却跟她一样求而不得。人世间这样的悲剧比比皆是,爱情甚至婚姻中的两个人都不是彼此的心上人,由于妥协、将就走在了一起。如果世间每个男子女子都能纯粹地活、纯粹地爱,会很幸福吗?极致的幸福,你我可以拥有吗?

书中第三个故事“我们没必要再去怀念从前”,闺蜜和男友在一起了。男友苏先生是射手座,难道射手真的花心吗?为什么和男友出国旅行还要携带闺蜜呢?身为双鱼爱吃醋的我,是理解不了这样的行为的。

书中第四个故事“别回头,我不在你身后了”,粉丝与作家的爱情。她应该是很崇拜很迷恋他的,这样的爱情应该是很好的,迷恋和崇拜会让爱情熠熠生辉。出轨仅仅是一念之差吗?喜新厌旧是某一种人的本性吗?会难以改变,时不时发作吧。天性浪漫、多情、感性、注重体验、又不受道德观念束缚的人便会如此吧。因果,因为伤害了你,所以我以命相抵,是吗?因为她有这样的心理负担,所以才生病了,情绪体现在身体上,是吗?何苦这样。

以另一种精彩为题的作文【四】

我一直相信这世上所有人与人、人与物的因果关系,得失之间,获得的或许是美好的回忆或许是苦闷的教训,却因为有这样的过程,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没有谁会一直倒霉也没有谁能一直幸运。也就是这样的理念让我选择了这一本书——《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书中分成十个小故事加一个后记。

都是关于爱情的小故事,阅读过程中,总是会想到这会不会写的就是作者本人的故事?那细腻的文字,感觉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浓浓的情意,使读者如身临其境,随着情节的起伏而漂游不定。不禁想,如果换成自己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结局。

高中时,语文老师说过:爱情到最后会变成亲情。

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真正实施起来却抵不住内心的失落感。从轰轰烈烈到平平淡淡,甜甜蜜蜜到习以为常。而恰恰就是这个习以为常,会慢慢的让我们忘记对方的好。过了那头昏脑热的热恋期,随之而来的是生活上的摩擦,双方缺点的`放大掩盖了那越来越渺小的优点,直到失去。

不一定所有的感情都会有类似的情节发展,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总是要慢慢的磨合。褪去那光鲜亮丽的外表,直视真实的内心,从个体融为一体。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没必要去怀念从前。

毕竟感同身受,2年的情感,花了5年的时间还放不下,都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念旧,而是脑袋有问题了。

因为一直牵挂着,所以每一次遇见一个有可能发展的对象时,总是忍不住拿去对比。在情节还没有展开之前,就已经想到结尾了。越想象越不敢尝试,反而认为既然不会有好的结果,为什么还要开始呢?

因为放不下,曾经还跑去对方的故乡,看看是否能偶遇,当踏上那片土地时,我就想放弃了,那么大的一个城市,我连个准确的位置都没有,跟只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转,来来去去都是陌生的人群,看哪儿觉得哪生疏,即使到了地铁站的门口背面,我还在转弯的位置向路人询问地铁口在哪。

假设真的那么有缘分,也不会断得那么一干二净了,直到几个月后才悔不当初。

有时候,遇不见,不是因为没缘分,或许是缘分已经过去了。像两条相交线,一个短暂的会合后,又各分东西。

人生路途还很长远,这只是开始,或许会因为它在路上耽搁了一会,或许它对于现在是悲伤的记忆,但要相信“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这一段记忆留在脑海中,它依旧是珍贵,对于老来的回忆,它也许能变得美好。

因为它让你学到了珍惜。

以另一种精彩为题的作文【五】

往事暗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

作者:耿帅,中国著名出版人,畅销书作家。2007年进入出版业,成名于2009年,因其力捧多位新人作家并策划监制数十部脍炙人口的畅销书而被人们熟知和关注。他以细腻独特的视角,引领都市女性图书阅读,并提出“女性精致阅读”这一理念,备受读者喜爱和追捧。

我一直相信这世上所有人与人、人与物的因果关系,得失之间,获得的或许是美好的回忆或许是苦闷的教训,却因为有这样的过程,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没有谁会一直倒霉也没有谁能一直幸运。也就是这样的理念让我选择了这一本书——《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书中分成十个小故事加一个后记。

都是关于爱情的小故事,阅读过程中,总是会想到这会不会写的就是作者本人的故事?那细腻的文字,感觉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浓浓的情意,使读者如身临其境,随着情节的起伏而漂游不定。不禁想,如果换成自己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结局。

高中时,语文老师说过:爱情到最后会变成亲情。

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真正实施起来却抵不住内心的失落感。从轰轰烈烈到平平淡淡,甜甜蜜蜜到习以为常。而恰恰就是这个习以为常,会慢慢的让我们忘记对方的好。过了那头昏脑热的热恋期,随之而来的是生活上的摩擦,双方缺点的放大掩盖了那越来越渺小的优点,直到失去…

不一定所有的感情都会有类似的情节发展,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总是要慢慢的磨合。褪去那光鲜亮丽的外表,直视真实的内心,从个体融为一体。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没必要去怀念从前(第3章节)

毕竟感同身受,2年的情感,花了5年的时间还放不下,都开始怀疑自己不是念旧,而是脑袋有问题了。

因为一直牵挂着,所以每一次遇见一个有可能发展的对象时,总是忍不住拿去对比。在情节还没有展开之前,就已经想到结尾了。越想象越不敢尝试,反而认为既然不会有好的结果,为什么还要开始呢?

因为放不下,曾经还跑去对方的故乡,看看是否能偶遇,当踏上那片土地时,我就想放弃了,那么大的一个城市,我连个准确的位置都没有,跟只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转,来来去去都是陌生的人群,看哪儿觉得哪生疏,即使到了地铁站的门口背面,我还在转弯的位置向路人询问地铁口在哪…

假设真的那么有缘分,也不会断得那么一干二净了,直到几个月后才悔不当初。

有时候,遇不见,不是因为没缘分,或许是缘分已经过去了。像两条相交线,一个短暂的会合后,又各分东西。

人生路途还很长远,这只是开始,或许会因为它在路上耽搁了一会,或许它对于现在是悲伤的记忆,但要相信“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这一段记忆留在脑海中,它依旧是珍贵,对于老来的回忆,它也许能变得美好。

因为它让你学到了珍惜。

以另一种精彩为题的作文【六】

单身的人愁没对象,热恋中的人被父母阻挠,成家的人抱怨没自由,分手的人说感觉再也不会爱了……够了!我们何时才能放过自己。

你们的老公宋仲基经典撩妹台词:“你一定没有男朋友吧,医生那么忙!”其实,我真的有一位单身了好久好久的医生朋友,不过是男生。他总是劝我:“你找对象千万别找医生啊,陪病人的时间比陪你还多。”刚开始我以为他是在自黑还是自嘲,慢慢的才看清,他是真的悲观到接进绝望了。其实他的条件一点也不差,184的大长腿,有点小帅,父亲是个商人,手术台上练了几年专业技能无需质疑。女生们,听我这么一说,是不是都开始心动了呢。可是吧,他本人可不会这么想哟。他也不是没联过谊,就是关键时刻就退缩了,他就是觉得怕自己空闲时间太少,照顾不好对方。

我还有一个朋友,他呢,每次恋爱都被距离打败。对方都还没有担忧这个问题,他就先忧虑的.问“你父母应该不会同意你留在这吧,因为你老家在…”女生听了这么没信心的话,自然觉得他没担当啦。

耿帅的新书《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是一本爱情故事集,有终成眷属的喜悦,也有散尽天涯的离别,有闺蜜插足的痛恨,也有破镜重圆的美满……爱情,总会被我们拥入怀中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很多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自己困扰着自己。还是那句老话,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一直很想找机会说说我父母的爱情,就像这本书里的故事一样,也是经历过心酸之后才等到的幸福。首先,他俩都属于晚婚。其次,在那个交通并不便捷的年代,从外婆家到我家要经过汽车、轮船再汽车这样几天的路程。还有,我妈的口味是无辣不欢,而我爸完全不吃辣。而且我妈嫁给我爸的时候,我爸不只没房没车,收入都不稳定。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到开学季都要见证我爸一通又一通电话帮我借学费的过程……不需要说那些曲折动人的情节,光凭这几点就足够的力量让你们相信爱情了吧!你们口口声声的爱情障碍,通通被我爸妈用爱消除了。

爱真的需要勇气!爱也真的是一种能力!被爱的前提是懂得爱自己!

或许这就是我不着急、不担忧未来的原因吧,我坚信那些失去的和还未得到的,都已经变成福报向我走来。可能幸福的脚步很慢,但是它一定就在前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