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材料作文教程(材料作文的写法及范文)

材料作文教程(材料作文的写法及范文)

更新时间:2024-05-28 05:55:05
材料作文教程(材料作文的写法及范文)

材料作文教程【一】

我们知道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可以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交代时代背景和渲染气氛等作用。如果学生写记叙文时,在文中恰当地加入一些环境描写来推动故事发展,或烘托人物的心情等,往往可以收到十分好的表达效果。如有一学生在作文《力量》中开头写道:

“冷飕飕的西北风像长了舌头,把这条繁忙的大道舔得光溜溜的。路旁的树在风中剧烈摇晃。过往车辆已经慢得不能再慢,仿佛随时都会被风吹走。行人很少,偶尔遇上个人就必定包裹得像婴儿一般严实。他‘夹’着一辆破自行车,逆着风艰难地行驶着,脸上像刀割一样难受。但他心里更难受:揣着的成绩单上,期中考试8门功课4门挂了红灯,想起父母那望子成龙的殷殷企盼……”

小作者通过对凛冽的寒风、随风摇晃的树木、缓慢行驶的车辆、稀少的行人等景物的细致地描写,着力渲染了冷清、凄凉的环境气氛,衬托出“我”痛苦、内疚、沉重、悲凉的心境,使伤感之情更加鲜明突出。

当然,学生在安排环境描写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文章的主旨,不能因景伤文。那些在文章中不能起到很好表现力的环境描写是坚决要舍弃的。

材料作文教程【二】

评价是转变学习方式的“牛鼻子”。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改革现行评价制度。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材料作文教程【三】

中考话题作文提倡的“三自”原则,即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主,鼓励同学们解放思想,放飞心灵,张扬个性,写出极具个性的作文来,在文章的立意上作了很大的解放。但从历年的中考作文来看,许多同学的立意还是令人担忧的。在对作文材料进行立意上,我们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挖掘。

(一)、放开视野,寻求广度。学生围绕所给的话题进行立意的时候,不要只局限于话题本身,要把视野放开。联想是我们放开视野,寻求立意广度的有效方法。如以某一事物为话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三个角度来进行联想。1、相关联想。找出现实生活中与该事物相关的事情,从联想中去炼意。如以“蜡烛”为话题,可以讲述一次停电之后,寻找到一截小小的蜡烛头,它给生活带来了便利,给黑夜带来了光明;或在山区的一所乡村学校,蜡烛是每一个学生的必备品;或小时侯,母亲把中药丸的蜡皮碾碎,盛在小碗中,再用棉花搓成一根细条,把它放入煤油中浸泡之后作为灯芯,这土制的小灯伴我和母亲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黑夜;或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一群妇女儿童在教堂中手捧点燃的蜡烛默默地祈祷着和平;或在富有诗意的咖啡屋里,围着一簇簇烛火所发生的动人的温馨故事……这些都是围绕蜡烛所发生的事情,每一件事都可以表现一个不同的主题。2、横向联想。即注意与现实生活挂钩,寻找出与之特点相似的人或物。同样以“蜡烛”为话题,既可具体联想到老师、母亲、父爱、非典时期的医务工作者等,表现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亦可反弹琵琶,从蜡烛外表坚强但内心软弱,一碰火便涕泪涟涟、灰飞烟灭,从中立意。3、纵向联想。把事物放在过去、现在、将来的`对比分析中发现事物在不同阶段上的特点,分析其原因,以此来把握事物及其本质。还是以“蜡烛”为话题。原先的蜡烛是蜡加灯芯,现在许多商店里的“蜡烛”已经不再真的燃烧,而是蜡烛形状的电灯。由此可以立意:科学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或是环保意识正在渗透于商品的销售之中,或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蜡烛由生活的必需品转变为生活的装饰品,或是传统文化产物只有以新的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才能不被现代文化淘汰。

(二)、纵横拓展,追求深度。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作文立意时放开思想,多往更深层次上去思考,挖掘出深刻的内涵来。成功写作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写出这些表面事件的内涵。因为你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态度和想法。如果这些态度和想法过于浅显,或是不够成熟,那这样的文章是不能激起别人的思想浪花的。在挖掘材料的深度时,一般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这样的思路进行深入思考的。如以“追求”为话题,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深入挖掘。是什么?追求是理想飞翔的翅膀,追求是人生的使命等。怎么办?追求要从小事做起,不要好高骛远。追求要从现在做起,不要等待明天。怎么样?心中若没有追求人生便失去意义,生命便失去光彩。我曾要求学生以“把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有的学生仅记叙自己把握了某一次机会,获得了成功的事件,而没有进行更深入地挖掘。这样他的文章就停留在表面,缺乏内涵,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如果作进一步挖掘,在记事之余点明“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次走向成功的机会,只要好好把握,定能走向成功”等,那么,就可以突现文章的主旨,引起阅读者感情的共鸣。

(三)、正面拓进,主题升华。

正面拓进是指对某一种话题所涉及到的主题进行适当引申,从而深化原有主题,提炼出一个更为深刻的主题。它是对材料进行主题升华的一种主要方法。

请看话题:田野,人们在那里播种、收获。那里有人们的辛勤汗水,也有收获后的串串喜悦。当你到野外郊游时,当你看到满眼的郁郁葱葱时,当你看到一望无垠的绿波时,你想到了什么呢?请以“田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话题“田野”需要得到深入挖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正面拓进:由眼前的田野升华到人生的希望的田野;还可以由眼前的田野深入到人类的“心灵”,如果把我们的心灵看作是一块广袤的田野,那么我们就应时刻在这片田野上精心耕耘,使其成为一块肥沃的心灵的“田野”。

(四)、逆向思维,主题求异。

逆向思维求异,是指对话题或材料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分析、引申,最终形成一种异于常理的新主题。对材料进行逆向思维处理,往往可以起到令人耳目一新之效。

同样先请看话题:太空,是一个充满诱惑、令人向往的地方。古人遥望过它、冥想过它,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近人探索过它、研究过它。今人开发它、利用它;上世纪六十年代“阿波罗”登上月球,七十年代人造卫星纷纷上天,八十年代建立空间站,九十年代火星探测器着陆,21世纪初美国人蒂托成为第一位太空游客。请以“太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初一看,我们可以从人类的智慧的伟大、对太空的开发等角度进行肯定。然而,有位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对此材料进行逆向思维,表达了“我不喜欢宇宙开发”的思想感情。正是人类对宇宙的不断开发才导致了今天的环境严重破坏!这样的主题确实令人眼睛为之一亮。

爱因斯坦说过:“思维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思维概括了世界的一切,而且是知识的源泉。”从作文的角度来说,思维能力乃是成功的关键。一个话题从多角度去思考、挖掘材料,就更容易产生新颖、深刻的立意,从而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材料作文教程【四】

学生选择什么材料比较好呢?笔者以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选材:

材料作文教程【五】

1952年,为了挽回朝鲜战争败局,“联合国”军增援了一批士兵,韦尔森就是其中的一员。在人民军强大的攻势下,“联合国”军开始撤退。途中,韦尔森由于伤势脱离了大部队。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几声凄厉的婴儿哭声,他循声找去,哭声是从一个雪洞里传出来的。韦尔森本能地扒开积雪,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

在一个母亲的怀里,婴儿大声地哭着。更令人吃惊的是母亲一丝不挂。原来,当时天气酷冷,这位母亲背着孩子避难的时候,又被困在了这个山沟里,天下起了大雪。母亲毅然把自己穿得很单薄的所有衣服都裹在孩子身上,然后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赤裸的母亲已经去了,但她怀里的孩子却活了下来。韦尔森被眼前的这个情景深深感动了。他用工具在冰冻三尺的雪地上挖了个坑,把这位母亲埋葬了,然后抱着大哭的婴儿追赶大部队去了。

战争结束后,他领养这个孩子,并把他带到美国。孩子慢慢长大,韦尔森把当年的故事告诉了他,并带着他来到这个当年烽火连天的山沟里,寻找并前来祭奠妈妈。

材料作文教程【六】

并不是所有的麦子都是种子,成功需要磨练。

轻轻翻开《阅读年选》,那一行行熟悉的字出现在我的眼帘,我翻到了一篇名为——《并不是所有的麦子都是种子》的文章,慢慢读了起来。

当他还是6岁是,他跟着妈妈到乡下的外婆家走亲戚,当时正是挖野菜的好时节。他挎着一个篮子,学着妈妈的样子剜起了荠菜,篮子里渐渐装满了荠菜,他兴奋地跑去给妈妈看,哪想到妈妈呵呵笑了起来:“你这孩子,真当剜到篮子里的就是菜呀!”他低头一看,才发现剜到篮子里的大多数马齿苋,用马齿苋做菜吃,是要划破舌头的。

“不要急于炫耀自己,先看看剜到篮子里的是不是荠菜。”读到这儿,我细细咀嚼着这句话:虽然朴实,却藏着耐人寻味的道理啊!

他从大学新闻系毕业了,并顺利地到了一家电视台当记者。一进单位,他觉得这工作太简单了,于是他开始浮躁起来:采访前从不写采访稿,新闻稿子出来从不检查,一边抄写同期声,一边听音乐......一个季度下来,他的出错率竟位于整个新闻中心榜首!而那些毫不起眼的同事却把他远远甩在了后面。

第二年,许多像他一样的记者被刷了下来,为此,他叹了一口气说:“现在竞争压力真是大。”而台长却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并不是所有的麦子都是种子呀!”

读到这儿,我忽然明白了:“并不是所有的麦子都是种子”不是和前面的“剜到篮子里的不一定就是菜”意思相同吗?在生命的原野里,麦子如果不经历土壤和黑暗的深埋与磨练,也许充其量只能被人看成一粒可供食用的粮食,但它永远不可能成为一粒孕育的种子!真正到了丰收的时候,我们就该粗心大意了吗?不,远远不能,我们还要更加留心,别让自己成了一颗滥竽充数的“马齿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