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课堂上老师表扬了我作文(老师表扬我了作文内容怎么写)

课堂上老师表扬了我作文(老师表扬我了作文内容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4-06-03 21:24:09
课堂上老师表扬了我作文(老师表扬我了作文内容怎么写)

课堂上老师表扬了我作文【一】

暑假我阅读了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部著作。这本书中一篇篇短小的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我们需要去怎样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吴老师在书中所思所想,耐人寻味,启人心智,读完后,我受益颇深。

翻开目录,我首先挑选的一篇文章就是《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当看客》。越到高段,学生课堂上越不愿意回答问题,经常一节课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因而我挑选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当看客》。通过阅读,我了解了学生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上课不愿意交流的原因。通过阅读整本书,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一是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及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其次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求知环境。三是我们要接助教学用具,更大程度的创设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更大的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手脑并用中增强学习兴趣。四是可以借鉴吴非老师的《怎样评价学生的课堂发言》,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直接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不要让学生觉得发言是一件令人恐怖的事,让他们自由表达,哪怕是错误的见解。五是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喜欢你,课堂气氛就会显的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另外《课堂要“留有余地”》一篇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老师说“如果一节课能留下五六分钟或是七八分钟,让学生自由讨论,或是默读,或是查看笔记,或是提问,或者,什么也不干,静默,只要不妨碍同学,爱干吗干吗,对学生有好处。”读到这里,我忆起上初三时遇到的一位数学老师,我们的数学老师请假,由李老师给我们上课,那时李老师每节课都会给我们留5分钟时间,可以写作业,也可以什么也不干,那时我就非常的喜欢李老师。而现在作为教师的我,每节课都满满的,生怕浪费一分钟时间。想想那时自己的喜欢,再想想现在自己的做法,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可以这么做,每节课给学生留3至5分钟的空白时间,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有进一步探究的。也可利用这空白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让学生整节课都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不滥用学生的精力,给学生留有思考、消化的空间,从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书中还有许多事例都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碰到相应的问题,我会尽可能创造性地参照着去解决。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

课堂上老师表扬了我作文【二】

做人要自觉,自觉就的靠自己,我怎么就做不到呢!因为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就做不了几个作业,因此爸爸经常为此事生气,说我不争气。

今天,爸爸有事要出去,让我一个人在家里,爸爸有点不太放心,爸爸出门前千叮咛万嘱咐我:“你一定要认真写作业,要不然你自己知道怎么办,到中午的时候自己泡方便面吃,不要干吃,一定要记住了。”我心想:爸爸说的意思是我不写作业,等他回来的时候肯定会不高兴的,还有可能会打我。我听完了连忙点点头,爸爸走了后,我吃了早饭,就去写作业,不知不觉就到中午了,我泡好了面,去打开电视看,正要吃面时爸爸的电话就打来了,爸爸说:“你已经写了几篇?”我说:“一篇。”爸爸说:“写快点,要不然怎么能写好呢?”说完就挂了,我马上去吃面,吃了饭就关了电视,去写作业了。可是,我写了一会就感到头有点痛,就在那看书,到七点多的时候妈妈回来了,看见我不舒服的样子特别的\'心疼,说:“宝贝,有没有事啊,要不要去看看,现在不要看书了,去睡一下吧,作业没做好我会跟你爸爸说的,你放心好了。”我一听到这话才安安心心的去睡觉。

做作业老是要别人在旁边看着那是不行的,还是要自己自觉。以后我一定要好好认真做,不要让他们操心,这样才是个好孩子。

课堂上老师表扬了我作文【三】

妈妈总说我太浮躁,不自觉。那自觉到底是什么呢?

是自觉地去上学?是自觉的吃饭、睡觉……哈哈!当然不是,世上包括我在内,哪个小孩想自觉地去上学呢?又有谁对自觉做得到十全十美呢?自觉,应该是自觉地去追某一件美好的东西吧?既然这样,那就无所谓自觉不自觉了。因为我又没有美好的东西要寻。刹住,我不说了,因为这本来就是一篇论自觉的“文章”,在这样说下去老师和“啄木鸟小队”又要来找茬了。

言归正传,我也有很多“自觉”的地方。

“自觉”地上网。家里一没人,电脑就是我最亲密的伙伴,我一般都会立即开机,打游戏,看动画片。后来,我的爸爸将电脑设了密码,想突破这关,还是比较难的。不过,这总难不倒会自觉去研究的我,嘿嘿!

“自觉”地看电视。用我的话来讲:卡酷看到酷卡,喜羊羊看到灰太狼,灰太狼永远吃不到喜羊羊。但是,面对电视的我,是永远会学习灰太狼的精神:我还会再回来的!

“自觉”下楼。妈妈一唠叨,我又变得“自觉”了,马上就会穿上运动鞋,说:“楼下去活动活动。”可我总是下楼“自觉”上楼难。“自觉”运动,这是多好的习惯啊!

只是,我一直搞不明白:时间总是过的那么快?还没来得及“自觉”学习,天就黑了。唉!

其实,我最不想听到妈妈说的这句话:“你真‘自觉’……!”

课堂上老师表扬了我作文【四】

今天是传统的三月三上巳节,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节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在这一天有很多有很多习俗,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

在古代,三月三是个亲水的节日。三月三这一天有春浴的习俗,这一习俗发源于周代水滨祓禊,魏晋以后,确定三月初三为春禊,是祓除灾祸,祈降吉福的节日,人们都会在水边沐浴,形成“东流水上自洁濯”的情景。

上巳节还演化出一段“曲水流觞”的逸事。魏晋时,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时,还要举行水滨宴会,谈文作赋,饮酒取乐。饮酒时,要将酒杯置于流水之中,酒杯随水流动,到谁的面前,就要饮酒吟诗。这个活动,在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被记为“曲水流觞”。曲水流觞的活动还远传到日本,形成日本的曲水宴与洗尘礼仪。

课堂上老师表扬了我作文【五】

古人云:“意高则文胜”“文以意为主”“意在笔先”,可见立意在写作上的特殊地位。可以说,确立好的\'立意是写作成功的一半。

意,就是文章的主旨,乃文章之灵魂,它主宰着整篇文章。没有主题的作文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立意,指的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的主题富有积极的意义。

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能有意识地去挖掘主题、确立中心思想,因而作品显得思想肤浅。“千古文章意为高。”所有的写作技巧最终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没有灵魂的文章无论技巧多么高超也只是毫无意义的文字的罗列,是不可能震撼读者的心灵的。

小品《小棉袄》主题十分明显,就是表现人间真情,父女情深,父爱如山。小品将老父亲对女儿的疼爱、关怀和担忧,升华为普天之下父母的心声,而且表达了对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空巢老人问题的关注。

写作记叙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传达某些思想情感。记叙文用形象说话,把立意内化为“人”或“事”,因而,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比如我班学生王超的作文《肉茧》:父母下岗后开了一家小饭店,我放学后要先到店里,去充当服务员,虽忙,不亦乐乎。闲下来时,我坐在厨房的角落里喝水,懒洋洋地回答母亲的问话。这时母亲正在切肉。肉必须冻上后才能切出大小合适、厚薄均匀的片,母亲个子不高,台子上放着一个两臂拱不过来的厚案板,木制的,用铁丝箍起来,早已让烟熏黑了四周。上面再放着冻实在了的肉,母亲个子不高,她要踮起脚,将整个身体的劲都使上才行。只见她肩膀微微颤抖中,“嚓”的一声,从刀口倒下一片鲜红的肉,,每切完一块,母亲用手捋捋头发,用袖口擦擦额上的汗,问问我话,再切。我仍懒洋洋地回答。

吃饭要等客人走后,时候已经很晚了。看着母亲端饭的手。我突然觉得有些怪异,我让母亲伸开手掌,只见她右手虎口处有一块十分显眼的茧肉,使母亲的手一点也不匀称,甚至显得难看。可当我把手放到上面时,我整个人静止了,木了——你不会想到那种硬,那种用指甲一抠会发出“咯咯”声的硬。我想起母亲切肉时踮起的脚,想起母亲微抖的肩和握菜刀的手。在肉与铁之间,在生活和现实之间,垫着的是那硬硬的肉茧。母亲整个身体的劲,乃至整个生活的重量都被那肉茧承受,它的硬是整个生活艰辛的浓缩。我对这难看的肉茧肃然起敬,更对母亲,对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心存敬畏和感激。当母亲把手伸回去夹起菜放到我碗里时??

这篇习作《肉茧》有细节有真情,更有主题和思想,文中议论抒情要言不烦,起到了画

龙点睛的作用,“在肉与铁之间,在生活和现实之间,垫着的是那硬硬的肉茧。”“它的硬是整个生活艰辛的浓缩。我对这难看的肉茧肃然起敬,更对母亲,对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心存敬畏和感激。”这里面既有生活的艰辛、母爱的深沉,也有我的感恩、心灵的成长。

作文讲究“谋篇布局”。我以为“谋篇”指的是构思文章的主题思想,“布局”指的是搭建文章的结构,无论写什么文体的文章都必须要有一个主旨。

在高一记叙文写作的训练中,应从最基本的记清一件事(有情节),写活一个人(有细节),抒发一段感情(有真情),表达一种思想(有主题)练起,并从各种艺术形式(如小品)中汲取营养,这样学生就会逐步掌握写作记叙文的规律和技巧,从“有人有事”写到“有有肉”,从“平铺直叙”写到“摇曳多姿”。

提高写作水平,不是一句口号,不是训练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