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描写孩子第一次看电影作文(小学生作文看电影语句)

描写孩子第一次看电影作文(小学生作文看电影语句)

更新时间:2024-04-24 06:10:02
描写孩子第一次看电影作文(小学生作文看电影语句)

描写孩子第一次看电影作文【一】

电影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李小天为了梦想坚持不懈,用汗水和实力证明自己是最棒的故事。小天从小没有母亲,和卖沙锅的父亲相依为命,他不喜欢学习,经常利用做功课的时间偷跑出去帮助父亲送砂锅,期间他结实了一个残疾人朋友大眼仔——刑风,并逐渐爱上了跑步。在学校的一次家庭运动会上,刑风假扮小天的母亲出了丑,这让父亲非常生气,知道真相后,他坚决阻止小天跑步,但最后,小天的一番话使他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刑风的帮助下,他转变了态度,小天的跑步技能也提高很快,最终小天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运动会夺得了冠军。

这是一个用勇气和汗水灌溉出鲜花的故事。一个调皮捣蛋、生活学习一塌糊涂的男孩,可怜又可爱,看到他瘦小的身躯,没有人想到他能创造奇迹,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以实力证明自己是优秀的,从而使爸爸改变了陈旧的观念,成了支持小天成长中最重要的力量,他用汗水和勇气、实力向我们证明,做一个追梦人,不仅仅需要亲人的支持和技术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他的成功还告诉我们,内因加外因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关键是自己。最终小天超凡出众,灿烂绽放,就是因为他秉承了父亲的天赋,再加上后来刑风对他的培养,但主要是他特别想证明自己、想实现梦想的那种强烈。

追逐梦想是一件伟大而又光荣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哪怕你的梦想再小,身份再卑微,你也有追逐梦想的权利。就像小天一样,追逐自己的梦想,持之以恒,认认真真的把它做好。

命运不是由父母和老师掌握的,也不是靠上天怜悯后就能改变的,命运是需要磨练和努力的,让我们一起追逐梦想吧!

描写孩子第一次看电影作文【二】

影片中没有宏伟壮观的战争场面,只有叙述般的历史写实;没有视若无睹的冷漠,只有雪中送炭的温馨;没有呼天喊地的誓言,只有坚定不移的眼神。荒芜的角落中绽放的向日葵,战乱中孩子们开心地玩篮球的身影,何克和丽的无法忽视生命的博爱……这些都让人深深地感动,让人发自内心的自省。

乔治·何克,一个为了了解真相的英国记者,他不顾个人安危,穿梭于战火纷飞的战争现场,深入前线进行实况报道。被日军俘虏侥幸逃脱后,与幸存下来的60多名孤儿相遇,语言不通的乔治承担起关怀照顾这些孩子的责任。面对那群孤儿的侮辱和伤害,他以宽大的胸襟和博大的爱包容了这群可怜的孩子,并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带来爱。当战争的阴云临近之时,他又引领着他的“孩子”,不畏严寒不远千里踏上了西去甘肃山丹的行程,沿着古丝绸之路跋山涉水,历尽艰险,越过雪山来到沙漠的边缘逃避战火,却因疏忽的小伤口染上破伤风而离开人世。他把黄石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这种跨越国界的大爱,不能不叫人震撼!他的这种气度和精神,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同是为了帮助中国人民而献身的异国人白求恩,不一样的故事,一样的伟大人格!

除却开头处南京大屠的惨景再现,以及孩子们头上偶尔飞过的侵略者飞机,山水如画的影片画面中,绝少涉及腥、残酷的战争。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有一个大人,几十个孩子挣扎求生的细节。琐碎的生活细节和孩子们幸福的笑容,几乎令我们忘却了战争。但当我看到上吊自的孩子那晃动的身躯,看到那因仇恨而被碎裂成两半的日本士兵家人的合影和石凯那冷漠得几乎可以掉下冰碴的眼神时,我的心脏仿佛被一只手狠狠地攥了几下。那一些孩子本该在躲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面撒娇,可是却要面对一场比一场更残酷的战争……

除了文中的男主人翁何克以外,新四军陈汉生的表现也深深烙入我的心中,尤其是他在看到被困在车厢内的士兵,将要面临被轰炸机上扔下来的炸弹击中的时候,他毅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那一刻,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是一群生命的重生。那样的举动深深地打动着很多年后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现在的我们不需要面对战火,不需要面对饥饿,却独独少了那一份互帮互助的温暖。很多时候,我们或许会在无意间无视这份人类最真挚的感情。

影片看似平淡,却处处尽现温情,男主角何克在前快乐地说:“我很幸运,遇上了你,遇上了你们,我很快乐……”。我深深的被他感染了,看着那个承载着何克灵魂飞向天际的风筝,我看到了何克微笑的脸庞!大爱无言,让行色匆匆的我们也能偶尔停留一下,感受生命中那难得而珍贵的阳光和温暖。

描写孩子第一次看电影作文【三】

我一听到这部点点的名字——《天堂的孩子》,第一感受便是天堂的孩子已经是很善良很勇敢的,抱着这个念想我看了这部电影。

这个故事发生在伊朗,阿里是个三年级的学生,他家十分贫寒,所以买不起鞋,全影以找鞋为线索,阿里有个妹妹叫莎拉,读一年级。有一次妹妹莎拉的鞋破了,阿里就去修鞋,但在途中,被一个盲人捡去给她女儿穿,可那个女孩儿正好是莎拉的同学,鞋子找不到了该怎么办呢?以后,就得兄妹俩同穿一双鞋了。一次,妹妹因为鞋子太大掉进了水沟里,莎拉沿路去找,鞋子被一些赃物钩住了,莎拉急哭了,但被一位好心人捞了上来。在影片中女孩们是在上午上学,男孩们则在下午上学。正因这样,阿里每次上学都迟到,还差点因此开除了呢!

在一次偶然的集会中,莎拉找到了那双鞋,却在别人的`脚上,莎拉和阿里沿路追去,却发现她的父亲是个盲人。所以并没去要回。阿里为了得到季军的奖品一双鞋,而去参加了市长跑比赛。他在跑时不断地想着他和妹妹换鞋时的场景,飞快地奔跑,却意外地得到了冠军,他非常失落,因为他回家无法面对充满喜悦与期待的眼睛,最后父亲给他们买来了新鞋。

他们虽然贫穷,但从兄妹俩的脸上看不出因贫穷而带来的抱怨和自卑,再想想自己有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又有父母加倍的疼爱和宠爱,却毫不珍惜,真是不应该啊!当莎拉看到同学穿着她的鞋子,本想要回却欲言又止,这是善良与懂事的结晶。兄妹俩面对困难毫不退缩,而是坚强勇敢地去面对。而我呢,什么都以来父母,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不愿去做,该好好反省反省!我还要向他们学习独立的生活能力……

兄妹俩金子般纯真,水晶般透明的心,从容面对生活的态度,这是天堂的孩子才有的啊!

描写孩子第一次看电影作文【四】

阿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当阿里含着泪对妹妹说这些的时候,那是一种无助,那是一种自责。或许家境的贫寒让他更明白哥哥的责任。

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当妹妹匆匆跑回来的时候,阿里则飞快的去学校。当妹妹一次把鞋掉在水沟中,她哭泣着追赶漂泊的鞋,她更象追求一个属于他们兄妹两个的心理依靠。

当他们两个在刷球鞋互相高兴的吹着肥皂泡,互相微笑着面对一双球鞋,在那一刻,他们是是最快乐的。当阿里和父亲进城给那些富人修剪草坪时,一个叫哈里的小孩恳求阿里和他玩耍。面对众多的玩具,哈里并没有因为物质富裕而开心,反而物质富裕填不满他内心的空虚。当身在天堂心却不在的他和阿里在一起才体会到儿童的快乐,是不是一种悲哀?

当阿里知道马拉松比赛的第三名可以获得一双运动鞋,他便哭着哀求老师给他机会。在比赛中,他脑海里不断浮现和妹妹交换球鞋的场景,那是一个关于承诺的约定。他就这样坚持着跑完了全程,却发现自己是第一名。看着不能获得第三名,他失望的哭了。回到家,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妹妹远离了他。他把磨起泡的脚放进池塘来缓解痛苦的时候,父亲早为他们买了新鞋,正在回家的途中,几条金鱼在他的小脚间游动… …

于是我开始琢磨《天堂的孩子》的含义。天堂或许就是这个样子,并不是因为你贫穷而远离你。天堂就是你面对困难或贫穷时所表现出的那种从容心态。内心的快乐并不取决于你所拥有的财富,而是在于你采取的生活态度。快乐其实很简单,当用一颗从容的心去面对生活,我们就是生活在天堂!

天堂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只不过我们没有用心去体会而已!

描写孩子第一次看电影作文【五】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前夕,一个喜欢周游世界的和平主义的英国记者。他来到中国后,看到日本在南京残暴场面,遇到一群黄石的孤儿们,并和他们一起思想转变,并获得精神升华,最后为了转移这些孩子走上了丝绸之路,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到了安全之地,最后于终点的传奇历程。

影片最感动我的地方其实是最后时刻那些现在还活着的黄石的孩子(现在已经成了老先生了对往事和对这位英国记者何克的回忆,我开始以为这个故事是纯属虚构的,但从这些“老”黄石的孩子的噙着泪水的眼中看到,他们竟是如此的真实,并且就在我们身边。

在他们回忆的话当中,有一句话让我最为深刻并且为之感动和着迷:“他在我们经历恐惧之后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去寻找并追求和实践生命的意义,这里有三个词,希望你们一定要记住:where? why? how?——你们的生命要到哪儿去,为什么要追求那样的生命意义,怎样去实践这些梦想和意义?”

这句话让我一直陷入思考,在晚上回来的路上,我听到《财经夜谈》的一个小故事,两个实习记者去北京的街头随地采访,向所有的人突兀的问一个问题:你觉得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答案是五花八门,有友情、亲情、爱情、时间或生命等成人式的答案,也有是“手中的笔、胸前的红领巾、小贩推着的车”等让人感动的答案,当然还有人不屑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撇嘴而过,或是没有时间去回答自己或思考这个问题的人匆匆而去。

其中有两个答案表述不同但内涵一致,最让我记忆深刻又引起了我共鸣,一个是一位书店柜台的店员,他说他最珍贵的是这个书店,这个他自己努力实现的理想,并且还在一直且会继续坚持着,因为他从这个理想中获得了快乐。另一个中年人说:他最珍贵的是现在还有能力拥有理想并且快乐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这个故事又让我想起影片里一句毫不起眼却也让我记住了的台词:周润发饰演的共产党员对男主角何克说:“我们都来自优越的家庭,有着奢侈的理想。她(一位也来自国外的女主角不同。每个中国人都在努力不让自己的头被(苦海淹没,即使周遭似苦海翻腾。她不相信未来,就像中国人一样,因为她不知道自己值得。”记住了这句台词,是因为自己也和朋友说了一句几乎同样结构的话,“享受对于现在的我或我们年轻人,是奢侈的”。

是啊,对于那个还在为生存挣扎的时代的中国人,还有现在仍然在极度物质和文化贫困的人们来说,理想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奢侈的。可是我最心痛的是,对于我们这些所谓的走出了知识与物质的贫穷的很多人来说,理想是可以触及,却没有时间或不屑触及。我们似乎总是在追求自己的目标,在阅读着一句又一句的成功秘诀,却不知自己生命的方向在何方?也不知我们为什么要往那里去。

人性的进化相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来说,是一个非常慢非常慢的事情,可以说,就抛开知识的人性(本来就不含纯粹的知识来说,我们这些虽称之为现代人和那个时代那个地区的人没有任何区别的。

可是,我们也经常会问自己,我们生命前方的路在哪里?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们从小学课本就知道理想的重要性,我们也想拥有自己的理想,可我们就是找不到他!或许理想(不单单指建功立业的理想,或许还可以有精神层面的建立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整个社会,或者说整个民族的悲哀。这又或许与我们现在教育和观念的一元性有关,也与我们的社会对于成功的缺乏多元的理解有关,也与我们的社会缺乏真正的信仰有关。但这些制度和社会层面的问题太深奥,我们很难去思考或者说很难去改变他们。(不过我们以后得一直努力的去改变这些可怕制度和观念

那我们该怎么做——我不知道。虽然我自己也觉得过往的成长环境和现在的观念(有一些是社会的,有一些是我自己的让我深陷其中,虽然这种压制让我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我还是感谢他们,因为我现在至少身体是自由的,我会努力的争取思考和思想的自由,我会拼命的阅读,去和那些喜欢思考的人沟通,去努力思考我以前根本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去努力的找到自己的理想。

可是,在我们没有找到自己的理想或生命的坐标的时候,生活还得继续,不是吗?

或许我们也可以和那些已经有了坚定理想的人一起,去想第三个问题:how?

“生于忧患,于安乐”,在我回来的路上,我突然意识到这句话对我的影响,竟是深入骨髓(估计大多数中国人都是J,怪不得自己会跟朋友说“享受对于现在的我或我们年轻人,是奢侈的”。这种影响以前不到但是却一直影响着自己,当自己一步步的从初中考到高中,从高中又考到大学,从大学又考上研究生,我总是觉得,我还不够安全,我要追求幸福,好像自己的幸福永远在未来一样。然后,我就是以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这样的方式,急躁的,眼睛永远向前的看着未来那个虚无缥缈又很“真实”的理想和幸福,却忽略了身边的亲人、朋友、爱人,忽略了现在就可以得到的植物、风景、阳光……

描写孩子第一次看电影作文【六】

今天晚上,我和同学们一起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念书的孩子》。 《念书的孩子》讲的是:九岁的开开和爷爷一起生活,父母在外地打工挣钱,开开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关爱,只能还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不过好在开开还有一个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小胆儿,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欢笑。

开开是一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好孩子。和爷爷相依为命,常常等远方的妈妈爸爸打电话,这可能就是他的精神支柱吧!开开是一个坚强勇敢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开开为了给爷爷减轻负担,每天早上早早起床给自己和爷爷做饭;开开那么小的年龄,还自己学着蒸馒头,想想开开,再比比我们,我们真是比开开幸福多了,我们应该向开开学习,做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开开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好孩子。开开每天在学校借书,晚上回家给爷爷念书,开开为了腾出时间给爷爷念书,开开在学校早早地就把作业完成;爷爷不在的日子里,开开每天放学回家就趴在台阶上写作业,啃馒头,喝凉水,条件再苦,也不忘记学习;开开还有一个远大的理想——考上博士,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不像爸爸一样长时间外出打工,远离家乡和家人! 我对开开真是敬佩,作为留守儿童的他,把对父母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里!当看到他和“小胆儿”说起父母思念之情时,我的眼泪总是哗哗地流着,仿佛开开在对着我说一样,让我感同身受。

和开开相比,我的生活环境比他优越很多,而且我们还有父母沉甸甸的爱,因此,我要努力像开开学习,做一个懂事、勇敢、坚强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