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关于尝试做一件事的经历作文(写自己经历过的一件难忘的事作文)

关于尝试做一件事的经历作文(写自己经历过的一件难忘的事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2 02:29:30
关于尝试做一件事的经历作文(写自己经历过的一件难忘的事作文)

关于尝试做一件事的经历作文【一】

暑假我们从新疆探亲归来,却只买到了一张上铺的高价票!妈妈担心我会从三层顶铺上掉下来,于是跟下铺的一位奶奶商量能否在晚上睡觉时跟爷爷换一下。奶奶却说:爷爷还有高压……妈妈忙说那再想别的办法。

列车在茫茫的戈壁上行进,已经没有什么好风景看的我只好拿出心爱的竹笛,一曲一曲地吹了起来。爷爷感兴趣了,和我们聊起天来。原来他竟然是我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老师的后代,他从小也喜欢音乐,却因为历史原因下放到了新疆三十几年……现在他的孙女也在学习弹钢琴!他直夸我吹得好,还让我一直坚持下去!

一路上我们古今中外地聊天,火车似乎也快了不少!不知不觉天都黑了,从列车衔接处洗漱回来的爷爷突然对我说:“你和你妈妈睡我的下铺!我到上铺睡去。”没等我们反映过来,他已经转身开始爬梯子了。妈妈一边护着梯子一边拿出钱要给奶奶补差价,爷爷却着急地喊:“不要!要给钱我就不换了!”说着还准备又从梯子上再下来!吓得妈妈只好作罢。望着有高压的爷爷腿脚不灵便地爬梯子的样子,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关于尝试做一件事的经历作文【二】

天有不测风云,但必定会迎来天晴;海有惊涛骇浪,但必定会看到风平浪静;路由曲曲折折,但必定会遇见风景之美……即使天再冷,也总会有它温暖的一刻。

人生的前进如一把双刃剑。带来了许多的奇妙欢乐,却又渗入了更多的负担,让人进退两难。只能在这黑漆漆的分岔路,独自摸索,寻找着,暖光何在……

踏上初三,我们遇上了前所未见过的艰难考验。仅仅几周的时间,我军初三级将士几乎全部阵亡。她在怒吼,他在喊娘,他们都快撑不住了……那也没办法。再怎么累,路,还是要走下去的。苦苦等待的周末终于来了,却又被那七大科目大神围攻,无奈只得孤军奋战。周六大清早七点多,我便起早贪黑赶作业。从朝阳东起到夕阳西下,只可惜革命尚未成功,终于,也阵亡了。

于是我出门散散步,无意照到一面镜子,想到某同学。刚开学见到他的忧郁仿佛整个人老了十年,一周后见到他的憔悴仿佛整个人只剩下十年了,昨天见到他的绝望仿佛整个人了十年了。哎,可怜的娃儿啊!恐怕我也快差不多了,边走边叹气,突然,我眼前一亮。看到公园里那温馨的画面。在暖暖夕照铺披下,两个马尾辫小姑娘,大约十三四岁,正值青春年华。她们,在哄带一个小宝宝,姐姐把他抱在怀中,俩姐妹左看看又望望,似乎在对宝宝进行全身大检查,似乎怕宝宝少了几根汗毛。看宝宝样子刚学会走路模样。瞧!两姐妹放下宝宝,推到后面几步,都张开那双天使之翼,等待宝宝的投怀。宝宝走了三步,愣住了,是害羞了吗?或许真的是难以做出选择吧。呵呵。姐妹俩见状,换了个方式。跟宝宝玩起了躲猫猫,一躲一现,一躲不见了踪影,一现绽放出那滑稽而青春羞涩的泛红,犹如昙花一现。逗得宝宝笑不拢嘴,露出了那两颗发育不完全的可爱小兔牙……暖透了我的心。

闭上双眼,仿佛离开了身体的躯壳,随风而去,飘向远方。眼前一片黑暗,茫无方向的飘浮,只见远方有一个光点,一直飘啊飘,一直浮啊浮……终于到了,是太阳光,充溢了我全身。每一个细胞,每一处毛孔,每一寸肌肤……都不放过。沐浴在阳光之中,那种感觉,妙不可言,一个字“暖”!在一个字“爽”!突然,“喵”一声猫叫,打破了这暖暖的安逸。吓我一跳,睁开双眼,天,已经黑了。在回家的诱惑路上,星星羞答答向我眨眼示意,照亮我的路。风儿轻轻抚摸拂过我的脸庞,任风吹乱我的头发。更重要的是,饭香味远远飘来香薰了我的味觉。我能感觉它的微温会走遍起我的身心。等等我,我来了……又再见作业,老友,我回来了。

以后,谁敢指着我的脑袋说,人生之路暗黑迷航无出路。我就指着他的鼻子告知,漫漫人生路,确实黑漆漆一片,你根本不知道,到底光芒在何方。这是很茫然,但你必须不断摸索下去,探寻着,坚持着,突然地,你会发现就在前放转角,有一团暖光,能照亮你的路,温暖你。

世事如此,都是同样的道理。在这么寒冷,走下去,总会有温暖帮你驱赶寒气,温暖你身心。

关于尝试做一件事的经历作文【三】

1918年,他出生于天津一个书香门第。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天看到母亲捧着一本叫《红楼梦》的书出神。后来,他终于明白了母亲为何对那一本书如痴如醉,他甚至还产生了要英译《红楼梦》的想法。

1947年,正读燕京大学的他,试探着写了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文章恰被胡适先生看到,胡异常高兴,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从1947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秋天,胡适先生共给他写了6封信。从此,他走上了漫长艰辛的红学研究之路。

1948年,他完成了《红楼梦新证》这部被誉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重要着作”。该书于1953年9月由棠棣出版社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三个月内连着再版3次,当年的研究者们几乎人手一册。这是红学史上首部文史哲综合学术论着。

因为研究《红楼梦》,他从四川大学外文系调到北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繁琐考证”的典型代表,由“红”变成了“黑”:1968年被关进“牛棚”,差不多一年后,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别人都说他,“成也‘红楼’败也‘红楼’”。然而,无论包围在溢美之词中,还是饱受他人的呵斥拷问,所有的一切都没改变他对学术研究的忠诚。即使是在“五七”干校,每日劳动之余,他依然没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读《红楼梦》,写。

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坎坷,他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几近失明。可是老人依然每天工作、笔耕不辍,着书立说,先后撰写了《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红楼夺目红》等几百万字的红学专着。他就是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第一人,是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周汝昌。

人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可选择之后应是无悔的付出。周汝昌在生命起程的那一刻就找准了前行的目标,有了方向的引领,让他一次次拨开云雾,在生命的征程中用一生的时间朝着心中的圣殿稳步前行。可整个路程并不是寂寞的,因为他收获了生命春天的同时,也收获了夹岸桃花,一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