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珍视每一个孩子作文

珍视每一个孩子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7 11:17:15
珍视每一个孩子作文

珍视每一个孩子作文【一】

——题记

“妈,我回来啦。”“吃饭了吗?快来,早给你准备好了,再不吃都凉了。”“哎呀,不用,我都在回来的路上吃过了。”“那你什么时候饿就去再吃点啊。”“嗯,知道了。”“……”

每个周五,此情此景必上演一次。每到这时,我都以频频点头和几句随意的应答对母亲的提问敷衍了事。母亲的周到和关心,在曾经的我看来,再平凡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切都太过平凡,反而生出些许反感和不耐烦。然而我错了,后来我才发现我不仅需要这种平凡,而且是依赖,深深依赖。

母亲的身体一向不好,前几年做了心脏手术,每个星期都需要用药物来调养身体,还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复查。有一段时间母亲的状态较为良好,她甚至在我家附近找了一家超市上班,当起了售货员,依靠微薄的工资来和父亲一起支撑起这个家。母亲说,这是她这么大,第一次拥有工作,能为这个家分担一些,让爸爸不至于白天黑夜累累活地跑出租,她很乐意,很值得。

一个家,父母、弟弟无人缺席,四个人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是一种简单同样也是生命中最大的幸运。在大街的角落里吃盒饭,在低矮破旧的房屋下烧火,无论生活多么不堪与落魄,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一个都不能少,少一个就没有了幸福的味道。若没有经历这一切,我想我一定不会把“家”的意义理解得如此深刻。

那是一个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周日,因为学校补课,我没能回家。当我打开手机,看到弟弟的信息时,我吃了一惊。那条消息只有四个字:出大事了。我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内心惶恐不安地拨通了妈妈的手机号码,是弟弟接的。“妈妈住院了,吃那个心脏药后大出。咱家那边治不了,转到北京了。”弟弟的声音是颤抖的,我的心也在发颤。我问了母亲在哪家医院,随后挂掉了电话,又匆忙地打电话给爸爸,他似乎在刻意假装冷静,而我分明从他说话的声音中听出了他遮掩不住的悲伤和事情的严重性。

此时正当夜晚,我无法出校门,更无法替情况紧急的母亲分担些什么,我只是深感无力,像一只被束缚在笼子里的鸟,有心无力。“咱家那边治不了,转到北京”,那个声音一遍遍回响在我耳边,像一道魔咒一样,让我的心无比压抑,夜的阴冷,无法使它平息。

我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随后像倾盆大雨一般无法止住,我真的害怕再也见不到母亲最后一面。泪眼模糊之际,我仿佛看到往日与母亲有关的场景一一浮现在我眼前。

昔日碧草蓝天,母亲领我到马路边采一把提草,揪下上面的“毛毛”,给我编织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那时我刚记事,记忆中的母亲年轻又美丽;一年级我没能成功竞选上班长,回到家我有些生气地对母亲说“你不是说学习好就能当上班长的吗”,母亲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傻孩子”;五年级的时候,由于母亲做手术,我和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没人看管我的学习,老师说“没有你妈在,你都不会好好写字了,还错这么多题”;初三我因为不务正业,整天把心思放在别的地方,家长会时班主任毫不留情地留下了我的母亲,班主任一边交代我在学校的表现,母亲一边哭,临走时,母亲生气地责怪我“你怎么就不能懂点事儿呢”。

现在我懂事了,妈妈,我保证再也不会惹您生气了,以前的我太任性了,我错了,只求您能给我个机会,弥补一下我往日犯下的种种过错。

我含着泪写好了请假条,明天一早,签完条就赶过去,不能再等了。

我平生第一次如此真切的到父母对于我们人生的重要意义,是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给予我们无私的爱与关怀。我们原本一无所有,是他们不求回报,给予我们一切。他们的陪伴虽然平凡,却是我们万万不能失去的,就像我们身体中最坚硬的骨头,若没有了他们强有力的支撑,那么我们将变得软弱不堪。第一次面对人生如此胆怯,如果失去母亲,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足够的勇气过完余下的生命。

第二天,我一个人,走一段从未走过的.路,从学校出发历经三个小时不断地奔波与询问,终于找到了那家医院。是谁说过的,因为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因为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所以什么都不怕。我见到了爸爸,他稀疏的头发已变得花白,整个人在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几岁。“你妈刚做完手术,一会儿就能进去看她了。”爸爸的声音略带沙哑,一听就知道昨夜过得有多疲惫与心惊胆战。

母亲还在,我的心终于稍稍安定。等待间隙,陪院的姑姑偷偷告诉我,你母亲昨天已被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幸亏你母亲福大命大,也抢救及时,这才保住了一命。姑姑拉着我的手,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母亲啊,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你不需要做什么,你只需要在我每周五回家时为我打开房门,轻轻地问候一句“回来啦”,你甚至不用费心费力地给我准备晚饭,只需像往常一样安然地坐在沙发上,把家里最近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而这,就已经足够让我感到幸福和满足了。”听完,我的眼中已浸满泪水,是啊,谁又能说自己不依赖母亲这平凡的陪伴呢?

我终于见到了母亲,与往日相比,母亲的脸上已毫无色,我似乎能体会到她昨夜是怎样与神拼较量,是怎样苛求活下来继续完成她作为一位母亲的使命。见到我们,母亲一颗颗眼泪不断从眼角滑下,每一颗泪滴都饱含着里逃生后对亲人加倍的珍爱。我紧握着母亲的手,认认真真地听她讲话。“你啊,真是大孩子了,懂事了,还知道来看我,你弟弟学习不好,你这个做姐姐的,平时得多关照他一些,他不会的题,给他讲讲……”我强忍住泪水,用力地点头,我怕一旦说话,眼泪就将决堤。

医生说,母亲的病情已经基本稳定了,我总算松了口气。天空变得明朗起来,我的心也有了色彩与支撑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我第一次明白人们为何说浓于水,父母的爱虽渺小,却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类都一样害怕失去,更何况是自己至亲至爱的人?还好,一切都只是一场噩梦,醒来,最爱我的和我最爱的人依旧在,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到踏实了。

佛曰:爱别离苦。而大多数人,当知此苦,皆已晚矣。感谢岁月让我经历这一次有惊无险,让我懂得珍视我所拥有的一切,让我提前感受了生离别的苦痛折磨,让我今后能更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且行且珍惜。

我们所拥有的所有平凡的陪伴,迟早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根本无法坦然地失去。比如家,正因为你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拥有,所以你才时而对“家”这个词无感,但你骨子里,你的潜意识里,你知道,家,就意味着一个都不能少,就意味着一起享受一切好的或不好的日子。趁时光还在等你,请温柔地对待身边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珍视每一个孩子作文【二】

拿到书后,第一眼看到封面上的宣传语就被吸引了,

全球读者平均三个通宵读完!

这会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刚看到书名时,我以为会是《冰与火之歌》一样的科幻巨著!

迫不及待的就翻阅起来,当天就读了半本!

书中第一个出场的“主角”比利,在成人礼后进入矿洞成为一名矿工,被人欺压,被人嘲笑。

整个过程描写酣畅淋漓,寥寥数笔就在我脑海呈现出那个时代的背景,还有比利一家以及镇上的状况。

作者描写的情形不会像其他书一样过了就忘,而是久久在脑海里徘徊......

我发现不是科幻小说,而是讲述发生在一战期间的历史小说!

福莱特确实做到了,多线叙事,三本实体书,就把5年的一战波澜展现在读者面前。

整本书没有某一个人是特定的主角,

就好像“上帝视角”一般,客观公正的讲述故事,

对于人物形象的认知和评判全部来自读者,

这样一来,

人物就更加饱满和鲜活了,

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有着别的写作手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这一点跟《冰与火之歌》创作方式像。

我喜欢《巨人的陨落》里的各个人物,《巨人的陨落》里没有好人与坏人。

人性中确实存在虚伪、正直,真诚、卑劣、贪婪、高尚、喜欢被统治.......等特点,这就是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下,几万年基因选择下来的结果,无所谓社会黑不黑暗。

这本书通过各个主线的穿插描写,让我阅读时有很深的代入感。

虽然第一次读他的书,但是肯-福莱特的确是位大师,他对参与一战各国的国情和各国人民的性格都极有趣的描写,我特别喜欢作为主线英国的一切,英国的工会,政党制度,英国城堡的奢华之风,英国男人的绅士风度,贵族气质,英国女士为女权自由作出的努力。

主线描写得这么好,不知道是否与肯-福莱特是英国人有密切的.关系。

小说时代是在一战前后,福莱特用几个家族的成长兴衰来映射时代的变迁,磅礴大气的战争场面、史诗般宏大的背景,依附在几个小小的人身上进行推动,几个不同国家的人通过福莱特交错的故事线连接在一起,喜怒哀乐,兴衰荣辱与国家大势结合在一起,恢弘大气而又十分接地气。

我以前看一个人,全凭自己的感觉。

畏惧、虚荣、幽默、大方、抠门、小气、自私、仗义....,选择一些喜欢的特点成为朋友,鄙视不喜欢的。

或者什么原因也没有,看你就亲近、看你就不爽或是一见如故。

从未从一个生命个体去看人,这种看法,不是去为贪婪的人找高尚,为高尚的人找贪婪,而是,生命的意义。

读完肯·福莱特的《巨人的陨落》,每一章节的故事读来都让人荡气回肠,

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向我走来,他们可能同时在贪婪、高贵、自私、低俗等一些列人性中不断徘徊,不断挣扎,离上帝更近或更远。

甚至你也可能不会用这些形容词去套他们,而是静静地观察里面的人物。完全脱离是非善恶。最好的作家是翻译家,他只是把社会真实地翻译成文字,不带自己的感情。

这也是文学的最高境界。

据说福莱特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内容都有史实根据。

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小说中的虚构角色融合,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情节铺陈高潮迭起,细部描绘精致准确,让读者与历史时代共浮沉,和历史人物同悲喜。

这本书真的可以当正史看,但也毫无疑问是本绝佳的小说。

这部小说的火爆毋庸置疑,横扫国畅销书排行榜、创下每三秒卖出一本的记录、平均三个通宵读完、豆瓣评分9.1分(满分10分)、亚马逊评分4.8分(满分5分)等等的光环加身,无一不证明了这本书的成功。

“一个孩子的成长就像一场革命,你可以发动一场革命,但你无法控制它的最终结果”,这是我听过对革命和成长最简短也最贴切的描述。

《巨人的陨落》,这本书必须推荐给你!

珍视每一个孩子作文【三】

哲人说:机会在于发现,在于创造.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得看在什么时候.能发现和创造机会是需要条件和实力的,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

机会于否,对一个人来说是,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就不是.即使对有同一目标同一梦想的人,也存在能不能把握住的问题.

有这样一则寓言.父子俩在沙漠中行走,又累又渴,忽然看到一枚马蹄铁,父亲让孩子弯腰捡起来,孩子心想这样做没什么用于是没去弯腰,父亲并没责备他,自己却捡起来放在衣袋里.后来,他们走到一座城堡,在城堡中父亲用马蹄铁换回了500枚酸葡萄.当他们再次走入沙漠,干渴又使父子俩喉咙冒出青烟.父亲此刻边走边吃并不时抛下一枚酸葡萄.为了这几百枚酸葡萄,儿子竟弯了几百次腰.

机会不可多得,我们必须珍惜每一次机会,抓住生命中的每一根稻草,或许,在关键时刻,它就成为影响你事业成败的金条.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珍惜每一次机会,把握四年大学学习生活,尽可能地多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有这样一个故事,它令人沉思,发人深醒.

某公司一包车满载矿工在一山坡处抛锚,司机出车求援,不幸,由于车身失衡,汽车开始滑向山沟,全车人惊慌失措.这时一妇女走到司机座,双手紧扳刹车,救了一车的人,包括她自己.事后,记者采访时问她是否熟悉开车,她回答说只是偶尔看过几次修车,知道刹车在哪.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锻炼机会,努力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应该在以后的岁月里去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每一次实践的机遇,哪怕是雕虫小技.今天或许你看不到它的价值,哪天也许还看不到,甚至于一辈子用不上几回,但你毕竟拥有了它,不知道哪年哪月的哪一天,它就是你的一根救命稻草.鉴于此,我们没有理由去放纵自己,没有理由不去努力扩展深入我们的能力层级.书到用时方恨少,历史上再也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充斥着机遇,断了奶的孩子不会饿,只要肯干.

现在,我们必须以学习为重,努力争取每一个学习机会,哪怕它与专业知识联系微妙,说不定以后这种技能会为你创造一片新天地,为你奠定一生的工作根基.只要有能力,我想会有更多的机遇垂青你,只要去争取,学习的机会有的是.

比尔.盖茨,美国富翁,他的子女仍玩命工作学习,要想有钱,就得自己去挣.“把巨额金钱留给孩子的父母最终将使孩子的创造力枯萎.”(卡内基语,这些都表明我们要的不是钱,而是能挣钱的工具箱.

珍惜每一次机会,在通向成功的道路边,有无数根不起眼的稻草,在我们不愿抓到它的同时,不知不觉竟失去了象黄金一样耀眼璀璨的宝贝.积极参加每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去努力适应社会,充实自己的工具箱.珍惜每一次机会,为放出更多的热和光,毕竟,或许它就关系着你成功的机遇和方向.

我们走入社会,也会遇到很多很小很小却能证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机会.一件事不管它多么无足轻重,多么无关紧要,只要我们答应做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做到让人敬佩和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赢得做大事的机会.

别人把一件小事给我们做,我们珍惜了,也就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可以成大事担大任的人,这样我们就会赢得学习、补充、实践的机会.任何能给别人提供机会的人,都会把发展、提升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值得培养的人.

作为年轻人,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个机会,用每一个机会证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将来能做什么样的事.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