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跟电影学作文(如何把电影写进作文)

跟电影学作文(如何把电影写进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7 22:02:13
跟电影学作文(如何把电影写进作文)

跟电影学作文【一】

公园的春季是美丽的。花儿万紫千红,蓓蕾初绽,彩蝶纷飞,真是称上了春满人间。

在这春色宜人、春寒料峭、春深似海的环境中,我真切地感觉到春季来到了。

在柳林里,柳树长出了嫩芽,“春风杨柳”用来比喻最好。在桃树林中,桃花开的最旺,桃李春风用在这里最合适了。

凉爽而温柔的春风吹拂着我们,天转暖了,人们都脱去了那厚重的棉衣,换上了亮丽又轻便的春装。人们在温暖的春风中穿行,更加像绅士淑女般从容。

下雨了,绵绵地春雨带来无尽的希望。小草贪婪地吸着,努力地抬起头,急切的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大地献出了它无私的爱,把储存的各种养料奉献给它的孩子们。

滑梯那里好热闹!大朋友、小朋友都在这里玩耍,有的做游戏,有的滑滑梯,有的压翘翘板……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明媚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多么幸福呀!兴高采烈的我,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赞美春季的\'歌。

公园的每一个角落,总有欢唱的人们和欢唱的小鸟,景色美不胜收。花坛里蜂飞蝶舞,草地上各种小虫蠢蠢欲动。

我爱春季,更爱它的希望。

跟电影学作文【二】

我是一株小草,生长在城市的一个小小的角落。

在我身旁是一块大标语:禁止踩踏草坪。于是,我每天都迎着阳光,安逸地睡着,直到有一天……

“快,这有块草坪!”只见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抱着足球,向着他的同伴喊道。

“进了!进了,哈哈哈!”小男孩和他的同伴在我们身上欢快地奔跑着孰不知……

“哎呦,疼我了!”我身旁的一位大哥叫道,我赶快去安慰他,却不知危险还不止一个。突然一只脚挡住了我头顶的太阳,整个世界都仿佛暗了下来,几位强壮的大哥用双臂支撑着,但都无济于事,那只脚正快速下降,我们能做的却只有默默地祷告,脚终于还是踩下来了,我们好几十位乡亲父老都齐刷刷地倒下,哀嚎地嚷着,一只大大的脚印被深深地印在了泥土上,我们一个个都头破流,多亏了蚂蚁护士及时赶到,否则吾命危矣!

那帮孩子们兴许是累了,挥洒着汗水离开了。而我们一个个躺在担架上,哀嚎声不绝于耳。

第二天,我艰难地起了床,只见一位老师和那几个孩子又来到了这里,我赶忙叫醒大家,我们战战兢兢地等待着下一个命运的考验。

“昨天是你们在这踢球?你们没看到这儿有标语吗?看看这些小草都被你们踩折了,这儿还有脚印呢!”这位老师严厉地训斥着这几个孩子,他们头都不敢抬一下,个个面红耳赤。

听到这里,我们这才放松了警惕。

一场雨过后,脚印渐渐淡去,我们用惊人的顽强的生命力恢复了健康。小小的脚印,让我们伤亡惨重,脚印,请别在草地上留下!

跟电影学作文【三】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是闫老师继《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后出版的又一力作。之所以称之为力作,自是书中有别处见不到的精彩。首先,闫学老师作为一名特级教师,而且还是一位曾经担任过班主任的特级教师,她所站在的理论高度,所了解的班主任工作现状,都是许多人所无法比拟的。其次,在书中,我们可以分享到闫老师梳理、提炼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种种做法,可以学到闫老师分析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班级管理、道德建设、师生交往、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和价值,我们还可以有幸聆听到闫老师结合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惑、困难,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作出的诠释。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经验加上闫老师的细致的诠释,让班主任这个千头万绪的工作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所以,这样的好书我们为什么不读呢?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吧!

闫老师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体系中最伟大的莫过于“主张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这也正反映了苏大师不唯知识、更强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制定的评价学生的标准才会那么与众不同——能进行自我教育,能认真劳动,尊敬父母,尊重老人,尊重妇女等等。除此之外,苏大师从不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他力求使孩子明白教师评价的不光是他的成绩,还有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努力程度。他还主张一定要让每一个孩子在某一个领域某一门学科方面取得成绩……所有的这一切做法,都让我受益匪浅。原来苏大师在很早之前就告诉我们:教育,绝不是只教知识,在教书的同时更要育人。在如今这个比较功利性的\'时代,在很多家长看重分数,教学效果以分数定结果的年代,这样的理念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时时为我们敲响警钟: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孩子,孩子需要知识,更需要成为一个活生生人的所有美好的存在。

翻开书,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一章:莫让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闫老师指出在学生感受不到你教育他的时候,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是的,教育本应是无痕的,是细水长流,在流动的旅程中,自然而然地浇灌了花草树木。但是,由于班主任工作的繁忙复杂,所以班主任常常把很多事情以简单化处理,批评、讲道理成了班主任最常用的武器。在书中,闫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位苗青的孩子,一直骂前面的女同学,班主任汪老师把他叫来当面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无奈,把他前面的女孩子调到别的位置,换了另一个女同学,谁知他还是性不改,开始欺负这一个女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看不惯她。面对这样的孩子,两次教育失败,让汪老师感到教育的无奈。如此棘手的事情,最后却以这样的结局完美收场:汪老师通过各种办法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从电脑老师中知道苗青很有电脑天赋,于是让苗青帮着自己做公开课的课件。当公开课成功时,汪老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他。从此,苗青也改掉了骂人的毛病。确实,此事无声胜有声。孩子是多么敏感的一个群体啊!当班主任老师以平等的心态同他交谈时,孩子早已卸下了那道心墙,收起了全身的小刺。怪不得苏大师如是说:应当像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会见孩子,应当跟他同享胜利的喜悦,共担失败的忧伤。这样简单的行为,试问班主任们做到了吗?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爱是这本书的主旋律。苏霍姆林斯基因为爱孩子、爱教师这个职业,才会十年如一日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留下大量优秀的著作;闫老师,一个特级教师,永远不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研读苏大师的巨著,以书的形式来表达对苏大师的敬仰,对一线教师的关怀。我们也唯有心中充满爱,在孩子面前洒下更多的爱,来展现教书育人的风采。

这样,当有一天,我们站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我们才无愧于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