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六年级上册同步练习作文题目(六年级每日作文练习题目)

六年级上册同步练习作文题目(六年级每日作文练习题目)

更新时间:2024-03-30 10:57:20
六年级上册同步练习作文题目(六年级每日作文练习题目)

六年级上册同步练习作文题目【一】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蓝蓝的天空上,薄纱似的白云缓缓地飘浮着。一群大雁掠过龙潭公园,向南方飞去。

站在龙潭公园的山上向下望,只见那一排排银杏树,一片片扇形的树叶像镀上了一层金。枫树的叶子火红火红的,那么耀眼,那么灿烂。柿子树上挂满了果实,橙红鲜亮,像一盏盏金黄色的小灯笼。苍松翠柏的旁边是那些不知名的.小果树,枝头上吊着圆圆的、红红的小果实,像珊瑚珠,像玛瑙串,十分惹人喜爱。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一群翩翩起舞的彩蝶,飘飘悠悠地落在地上。脚踩在上面软软的,松松的,像踩在地毯上似的。草儿虽然枯黄了,但是更加蓬松柔软。

湖水碧绿碧绿的,几片黄色的树叶落在湖面上就像一只只帆船。人们穿上了五颜六色的秋装,在湖面上划船,老爷爷老奶奶们在公园里散步,坐在石头凳子上聊天。

漫步在秋天的龙潭公园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啊!我爱你,秋天的龙潭公园。

六年级上册同步练习作文题目【二】

我们河北邢台过去被称为百泉之城,因为它遍地是泉。最集中的是西南郊百泉村一带,泉眼密布,河道纵横,土地全部自流灌溉,盛产水稻、鱼虾和芦苇,宛如江南水乡。城北的'达活泉公园,更是以其清冽的泉水和旖旎的风光吸引着游人。但是70年代以后,邢台的泉逐渐干涸,众多的河渠变成了干土沟,昔日的水稻田现在生长的是玉米、小麦,以泉水著称的达活泉公园也只能靠自来水维持它那浅浅的人工湖了。

原因──过量开采地下水。

六年级上册同步练习作文题目【三】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爸爸和妈妈带我到北海公园去玩儿。秋高气爽,太阳在无际的蓝天上微笑着。

秋天的北海公园别有一番情趣。美丽的白塔高高地耸立在绿色变淡了的丛林之上,在蔚蓝天空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洁白,格外雄伟。红壁绿瓦的古建筑在枝叶稀疏了的树间显露出来,影影绰绰,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我们走过白玉桥,在琼岛的船坞上乘坐一条小船,向北岸划去。一阵阵凉爽的秋风缓缓吹来,岸边的树上变了色的树叶驾着秋风轻悠悠地飘下,红的,黄的,绿的,还有半黄半绿的,像一只只彩蝶在空中飞舞。叶子落到湖面变成了一只只彩色的小船,这些美丽的小船也许可以漂向童话的世界。我想象着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她和7个可爱的小矮人所居住的大森林,一定也是金色的秋天了吧。我们的小船缓缓地向北漂荡。美丽的白塔在水中的倒影,被微风吹起的涟漪和驶过的小船一次一次地击破,一会儿又聚拢起来,在水中颤动,有趣极了。

我们上岸后参观了菊花展览,菊花真是秋天的花王,它以傲霜的品格和艳丽多姿的丰采,吸引了游人,赢得了赞赏。这里的菊花多极了,白的,粉的,黄的,紫的。白的像雪,粉的像霞,黄的金光闪闪,紫的雍容华贵。它们千姿百态,有的像一把小伞,有的四周的花瓣垂下来。有的硕大无比,有的小巧玲珑。最有趣的是浅绿色菊花,真像碧玉雕出来一般,深绿的叶子衬着浅绿的花,美丽极了。

我们在九龙壁前边一片幽静的小树林里休息。地上,夏日碧绿的小草枯黄了,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层树叶,像是铺了松软的地毯。踩上去发出“嚓嚓”的声音。我刚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就听见几声清脆而动人的雁鸣,一抬头只见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行列,慢慢消失在远方。我心中默念着:“再见,可爱的大雁,我一定要用更好的'学习成绩迎接你春天时归来。”

太阳慢慢地向西山落去,西边天上的几朵云彩被落日染红了,整个公园——巍巍的白塔,平静的湖面、优美的五龙亭和踏上归途的游人都被镶上一层金光,显得秋意更浓,秋色更美。秋天的北海公园真是太美了!

我爱北京的秋天,更爱秋天的北海公园。

六年级上册同步练习作文题目【四】

??年级数学上册面积换算与改写同步练习

1,12.5公顷=(平方米78000平方米=(公顷

2,68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0.75平方米=(平方分米

3,27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1.4公顷=(平方米

4,4.5平方米=(平方分米2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5,3平方米=(平方分米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6,4.08m2=(dm26200平方米=(公顷

7,90平方厘米=( 平方米4.3公顷=( 平方米

8,5平方米8平方分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9,108平方米=( 平方分米 9千米=(米=(分米

10,2.25平方米=( 平方厘米0.05时=(分

11,18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00千克=(吨

12,375厘米=( 分米600平方米=(公顷

13,2.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4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4,5.7公顷=( 平方米

15,302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6,0.45公顷=(平方米68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7,5.34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18,9平方分米5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六年级上册同步练习作文题目【五】

虐上面的是虎头,也是虎字的变形;下面的是一只反着的,即爪的变形,古文字写作、。虐字用老虎反爪抓人表示残暴之义。

总结:学习确定中心句,结合课文教学进行听说训,增强环境生态方面的危机感,培养环保意识。

六年级上册同步练习作文题目【六】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A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B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⑤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⑦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⑧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⑨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⑩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⑾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1.联系上文,第⑦段中“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一句中加点字的妙处。(4分)答:

2.本文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请从第①段划线句中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4分)选句序号()

赏析:

3.文中第⑩段中写到“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请结合上下文谈谈“我”充满了怎样的“敬意”。(4分)答:

4.你是否赞同文中“妻子”摘尽所有葡萄,让叶子尽快落完的做法,请说明理由(5分),见解深刻独到,语言简洁流畅,最多可加工2分)答:

六年级上册同步练习作文题目【七】

弟弟奔进厨房,大叫,“线!我们还要很多线!”

那天是星期六,照例很忙。爸和邻家的柏先生在外面忙,妈和柏太太在家里忙,两家都在忙着春季大扫除。

可是,男孩子们却溜到后面空地上去放风筝了。现在,又派弟弟回来要线,不怕弟弟被扣下来打扫地毯。看来,今天的风筝要一飞冲天了。

妈看看窗外,晴空一碧,春风清峭,蔚蓝的天空白云舒卷。漫长的寒冬已经过去了,今日已见春光。妈望望客厅,家具零乱,准备清扫,又回头望望窗外:“走吧,丫头们,我们送线去,看他们放风筝。”

半路上遇见了柏太太,她赧然含笑,也带着几个女儿。

像这样的天气放风筝再好没有了!这种天气实在难得:我们带来的线都放完了,而风筝还在往上飞。只见天上几个桔红色的小点,若有若无。因为想看风筝扶摇直上,我们有时把一个风筝慢慢地收回来,然后又放上去,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

连两家爸爸也放下锄头、钉锤跑来了。两家妈妈也放了一下风筝,欢笑得像少女一样。真想不到,大人竟和我们一起玩得这样开心!

那一天父母忘了家事和尊严,孩子忘了吵嘴和打架。“天堂也许就是这样”。我在瞎想。

说也奇怪,我们后来就再也没有提过那一天的事。我觉得有点惆怅。别人显然没像我那样惊喜欲狂,念念不忘。我只好把这个记忆锁在心底深处。

岁月消逝,有一天。我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赶着想把一些事做了。我的3岁的女儿却吵个不休,要“到公园去看鸭子”。

妈那时来到城里,在我公寓小住,她把手中剥的豌豆放下,抬起头来说:“天气真好,真是风和日暖,叫我想起从前我们放风筝的那一天来了。”

我本来忙得团团转的,一会儿跑到炉子边,一会儿跑到水槽边。我忽然停了下来,心底

深锁的门开了,记忆潮涌。我解下围裙,对小女儿说,“走,天气真好,应该出去玩玩。”

转眼又过了10年,大战刚刚结束,柏家的小独生子从前线回来,我们整晚都在问他做战俘的经过。他本来滔滔不绝地谈,但是忽然沉默下来,良久不发一言。他在想什么?惨痛的回忆?“喂!”他莞尔一笑,“你还记得吗?你当然不记得了。你大概不会有我这样深刻的印象……

“记得什么?”我屏住气,几乎不敢说。

“我在战俘营里,每逢情况不好的时候,就常想到那一天。你还记得我们放风筝的那一天吗?”冬天末了,柏先生去世,我非去看柏太太不可。但是我心里又有点怕。我真不敢想象柏太太以后的孤独日子怎么过。

我们谈着我家的人、她的孙子孙女、镇上的变化。然后,她沉默下来,低着头。我微咳一声。

是的,我该谈到她不幸的境遇了。而她一定会失声大哭。

她抬起头来,面带微笑。“我刚才在想,”她说,“那一天,他真是兴高采烈。你还记得我们放风筝的那一天吗?”

1.快速阅读全文,用两三句话概述本文所记叙的故事情节。(3分)

答:

2.本文的开头(第1自然段)是否写得很好?好在什么地方?如果不好,理由是什么?(3分)

答:

3.作者在写放风筝之前,写了“照例很忙”,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

4. “天堂也许就是这样。”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看法和心情?有哪些描写能够说明放风筝就像在天堂一样?请举出三个例子。(3分)

答:① ② ③

5. “我们后来不再也没有提过那一天的事。”是这样吗?为什么?句中的“后来”一词应怎样理解?(3分)

答:

6.本文用了几乎一半的篇幅来记叙对“放风筝那一天”的回忆,这样写是否剪裁不当、脱离中心?(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