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诗词伴我前行作文800字(有诗相伴的日子作文800字)

诗词伴我前行作文800字(有诗相伴的日子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3-10 11:31:48
诗词伴我前行作文800字(有诗相伴的日子作文800字)

诗词伴我前行作文800字【一】

一直很喜欢文学,尤其喜欢诗歌,不论是古色古香的唐诗宋词,还是音韵和谐的现代诗歌,都会令我如痴如醉。倘若给我一本诗集,我定能捧着它一动不动地读上一个下午。

或许是受了妈妈的影响吧。记忆中,妈妈是一个手不离卷的女子。所以,小的时候,总能听到她用那略带乡音的普通话为我朗读诗歌。不论是“生当做人杰,亦为鬼雄”的豪壮,还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婉,妈妈总能用她的音调将其诠释的淋漓尽致。即便是哄我睡觉的摇篮曲,也是妈妈唱出的古诗词。依稀记得那首《在水一方》,曾被妈妈一唱再唱。

上小学后,与诗词接触的机会更多了。课本上的那几首诗歌远远满足不了我对于诗词的喜爱。我开始背诵《唐诗三百首》,熟读《宋词二百阙》。徜徉于古诗词中,触摸文字的温度,感受古人的`思乡,我感知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诗词的世界,它纯美地存在着,存在于我的脑海中。

上初中后,我开始迷恋现代诗。席慕容、余光中的诗让我陶醉,汪国真、卞之琳的诗使我深思。读了这么多的诗,我也开始尝试写诗。看到春雨,我写出了“雨丝如银线,是天空抛向大地的饰品”的句子;看到夜空,我写出了“星星,是夜的眼睛;闪烁,是它们困了”的诗行……写诗,让我的思绪变得灵动,让我的语言变得优美。八年级的时候,我还有一首小诗在某刊物上发表。还记得收到杂志的那天下午,当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时候,我兴奋不已。尽管那首小诗文笔稚嫩,但我却读了又读,爱不释手。自那之后,陆陆续续不断有诗作发表。如今,诗歌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与诗歌,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

最后,我想用一首小诗来做我这篇考场作文的结语吧——“在唐诗的天空中/我愿做你昂首仰望的明月/在宋词的世界里/我欲成为你端在手中的酒杯/从古到今的歌谣/我只读了几句/自少变老的岁月/有了你的相伴/何等逍遥……”

诗词伴我前行作文800字【二】

笑脸,用来包装痛楚。眼泪,用来偷偷认输。成就坚强的痛苦。

在曾经的曾经有一只雄鹰,它的一生都进行的风风火火,它的拥有,它的存在能不轰轰烈烈吗?反之,一个卑微的生命体也存在着。即使它没有强如山般的身形,更没有无忧无虑的洒脱。它有的.只是一个脆弱的软壳和一副柔弱的身躯。但它坚信拥有自己的蹶就一定能到达梦想的天堂!于是这两种动物开始了它们的旅程,一个艰辛的旅程……

雄鹰展翅一冲豪迈的跃上“终点”而后者它却一步一步的慢慢稳稳地匍匐前行偶尔抬头仰望着那蔚然的天空而后再不屈的俯望那苍茫的大地,继续前行……

以前的我很孤僻,很胆小很怕看见黑夜,很害怕看见的眼睛,后来坚强说要做我的朋友,于是我有了一个坚强的朋友!再后来我变得很爱笑,很简单,很单纯的笑。现在的我正在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的成长,正因为有坚强伴我成长!

“不用功怎么救年少?谁见过霸王的咆哮,埋藏的骄傲筋骨在呼啸,闻鸡起舞微风在燃烧……”每次听到这段歌词部分我都一种奇怪的感觉,很有鼓动性很容易然我想起历史的城外嗅了嗅青苔,字里刀枪航舰望四海,泪从不记载!

都说能到达金字塔顶的动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我自视并无雄鹰展翅便可高飞的洒脱,于是便选择了做一只蜗牛,做一只意志坚强的蜗牛!

诗词伴我前行作文800字【三】

我的家乡黄泥是一座千年古镇,它坐落在潜山、太湖、怀宁三县交界处,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数百年来,黄泥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素有“小上海”“二苏州”之称。

我爱黄泥的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一个占地面积仅32平方公里,总人口才2.1万的小镇,黄泥拥有许多让人们引以为豪的文化。民间舞蹈十二月花神词藻华丽,曲调古朴,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米粉蒸肉配料独特,制作独到,那种油而不腻、酥而不烂、芳香扑鼻、入口即化的感觉,备受吃客青睐。许多人一听到黄泥的米粉蒸肉,早已“口水直流三千尺”了。除此之外,黄泥镇龙坦龙灯已被列入《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得我四岁那年,黄泥龙坦龙灯到街道演出,街道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我爱黄泥的物产丰富。听爷爷说,以前的黄泥,就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那时的人们很少出门,大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生活恬适温馨。近些年来,家乡的人们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利用塘堰交织的水利优势,搞起了水产养殖,如今鱼、虾、黄鳝等的养殖颇具规模;利用肥沃的土地和优势的区位,搞起了绿色蔬菜的种植;一些有眼光的人在人们重视绿化和保健的理念中看到了商机,搞起了瓜蒌、珍稀苗木的种植等新产业。

我爱黄泥的繁华热闹。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有人带着自家产的农副产品、鸡鸭禽蛋或捕捞的鱼虾等到菜市场去叫卖;一家家挂着招牌的店铺,生意兴隆;热气腾腾的小吃铺前,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街道中有一个叫螺丝旋(当地人称螺丝县的交易市场,每到腊月,可谓人山人海。要说黄泥最热闹的地方在哪里,那就非茶馆莫属了。黄泥有一个叫付品先的茶馆,生意红火,最多的时候茶馆每天有100多人,少的时候也有60—70人。喝茶的大多是老人,他们每天上午准时“上班”,为的不仅是喝口热茶,更多的是想和老友们在一起谈天说地,道古论今。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的集中经营,越来越多的人都走出家门,或打工,或经商,留下了许多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虽然一年辛苦下来,也能赚到一些钱,但老人无人照顾,孩子缺乏关爱和教育。如何让这些人既能在家照顾老幼,又能赚到钱呢?前年暑假,我随爸爸妈妈到浙江乌镇去旅游。乌镇街道依河而建,街道纵横,那古老的建筑和蜿蜒的.石板巷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旅游经济十分火爆。同去的一个年纪较大的老师感叹道:“黄泥的三街六巷如果不被破坏,恐怕也不会比现在的乌镇逊色多少。”我问他:“那以前的黄泥老街是什么样子呢?”他说:“当时的三街六巷相互通联,弯环衔接。房屋是清一色的徽式建筑风格。街道石板铺砌,整齐划一,平整光洁。”那现在的老街究竟被破坏到何种程度呢?旅游回来之后,我特意沿街道转了一圈。通过考察我发现,街道上的青石路面大多被水泥路面所取代,木廊穿枋、青砖白墙、灰瓦屋面这些传统建筑如今已经不到三分之一,许多的民居、商铺都已经改造成了现代的建筑。我的心里一阵疼痛,因为如今的古镇被赋予了太多的现代气息,而且现存的很多老房子都是危房,在经历了风吹雨淋后,早已残败不堪。我在想,那厚重的文化,承载着历史年轮的“古迹”是否该被“挽留”? 有些东西,失去之后方知珍贵,而想留却再也留不住了。此时的我,心中萌发了一个大胆的念头:长大了要做一名规划设计师,对黄泥镇的老街进行规划保护,对古老建筑进行抢救修复。到那时,黄泥古街的老建筑、奔流不息的长河将会被充分开发利用,一个乌镇式的千年古镇将在潜阳大地之上重现生机,家乡人们幼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愿景将变成现实。

当然,要想达成这一梦想,绝非易事,但我坚信:有梦就有远方。为了自己热爱的家乡,我将义无反顾,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