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描写人的作文带作者(写人的作文描写细致)

描写人的作文带作者(写人的作文描写细致)

更新时间:2024-03-04 09:25:40
描写人的作文带作者(写人的作文描写细致)

描写人的作文带作者【一】

刚真是有点儿小兴奋,呵呵小妮子电话那头也是掩不住的期待。当然不好意思说有多么激情澎湃,热沸腾,但着实是高兴了一把,为你的一些结束、和一些新开始而兴奋。

确实,有些东西走近过你,但却没有像现在这么的近过。

总结五个字儿,缘近,份已随。

接着往下看吧。

从计划中去掉了大部分安排,她利用周末两天时间去了趟上海。

当然这不是第一次见面,立夏已经半个多月了,进入了另一个节气,上海的天气也早已变的热起来,当他们再次见到对方时,相视一笑,各自示意对方的上衣,呵呵,不约而同地穿了简洁的白色短T。

晚上他们一起吃的晚饭,算是远道而来吧,有朋友能一起聚是件幸福的事儿,也为了让她更自在,他建议她叫来大学同寝的好友。氛围很是轻松的样子,四个人自在的聊天,像在热的天气里,同时又感受到黄浦江畔吹来的凉风儿。总之,到现在,一切看起来终于都对了。

在回去的路上,他送她上的车,最后一次回眸,印染着一路相处的喜悦。这一刻一路往回,回想餐间聊起的那些细节,在旁人看来,算是一种生拉硬扯的拼凑,似乎有些刻意;但转念一想,一切又都显得那么机缘巧合,尽管在这之前始终差了那么一段或长或短的距离,而现在,一些在结束、一些已经开始。

之前她有去过几次大学同学在上海的家,住宿过一些日子,就在那个小区,就在同学家对面的那栋楼里,他已经租住在那边。也许,某个周末的清晨,他们都有倚窗而靠、凝望前方的时刻;也许,某个下午,他们又同时进出过那个小区的大门……

这一次到的时候,她提前去了好友的家,叙旧和某种期待,让此行变得满满当当。早9点多他电话过来,确认她到了没有、在哪一处接她。而她这才告诉他自己是前一晚就到了的,住在了朋友的家里。他说过去接她,问她具体地址时,他抑制不住兴奋的说,自己之前去过那边,已经熟悉。

原来,同学家搬家了,住进了现在的新小区,而他中间也换过房子,恰恰也来这边看过房,又恰恰还是在对面,只是这一次他没住下而已!

虽然他们的相识源于他人的介绍,但第一次见面后,她得知他们其实在同一个小学、初中完成学业,只是因为入学年龄的相差,他们每次都是一个初来报道,一个毕业离校,尽管那时候懵懂未知。虽然,有些像电影《向左走,向右走》的桥段,但总觉得,他们那时候的缘就初现了端倪,只是份还没到来的迹象。若干年后,冥冥之中这缘竟被指引着,指引着走到一起。现如今,他们一次次见面,一个个电话,一次次相谈,才发现彼此都很有FEEL,一切都对了!

这就所谓的缘分吧,缘近过,份已随。

描写人的作文带作者【二】

尊敬的舒先生:

最近反复拜读了您的大作——《骆驼祥子》,突然感觉有点恍恍惚惚的。

我的兴趣爱好一向是建立在幽默上的,小品,喜剧电影,喜剧小说等等。看完以后令人捧腹大笑,身心也愉悦了不少。

但是这部小说却一反您给人的幽默的映像,用了非常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青年的愿望从圆满到破碎到快要圆满最后完全破碎甚至自甘堕落,第一遍阅读时看得我揪心的很,有好几次甚至直接翻到了封面,在大大的标题下面的“老舍/著”几个字上瞪了几眼,经常怀疑是不是重名,就这么跌跌撞撞地读完了小说,说实在的,我一直都在心里希望这是大团圆结局,但是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杯具”作品,还是一个比普通“餐具”还要“大”的“杯具”。这是我第一遍阅读的心得(其实就是吐槽。

第一次读完后,我放下书本,打算去找几篇喜剧来弥补一下我受到重创的心灵。但当我看完这几篇冒着几分傻气的大团圆结局后,突然感觉心里有点空,感觉这些作品不再像以往一样是我的全部,于是我再次拿起这本”伤害”到我弱小心灵的书,读了起来。然而这次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我没有接触过的肮脏的世界,人命不是如草芥,是还不如草芥!这是一个淋淋的事件,但它却是真实的。这让我们不得不无奈地接受,读着读着书本,我心里冒出了一个小芽,它告诉我,这世上还有另外一个我所不认识的,也从未想到过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离我很近,可以说就在我身边,它的名字,叫“现实”!这可真是当头棒喝,我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也有一点点别人说大人才有的苍凉味道,您别笑,我很认真,我好像头一次认识这个世界,它很陌生,就好像变了,但它还是和以前一样,可我再也不会以为它是可以用几部小品,几场喜剧所能包含的了。我开始一次又一次地复读这本书,我想我已经开始重新考虑人生了。

我很感谢您,也许没有您的小说,我不会认识到世界的残酷,或者说不会这么早认识到,我也不会觉得生命不可以庸庸碌碌,混日子,我觉得这个世界是认真的,生命是认真的,所以,我也要,认真的,认真的,认真的努力下去。

再次感谢您的帮助!

一个并不能算是你的粉丝但永远力挺你的人

描写人的作文带作者【三】

萧红:

您好!

您写的《呼兰河传》,让我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李;让我不由得想看这个淘气的小姑娘……

每一篇文章看了之后,都会让我觉得仿佛这个小姑娘就在我们身边,祖父就好像我们的祖父。在这个自由自在的童年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我和祖父的园子》。您用形象的描写,写出了祖父对您的爱。您愿意拔草就拔草;您愿意栽花就栽花;您愿意铲地就铲地;您愿意瞎闹就瞎闹;您愿意下种就下种……可见祖父对你的疼爱是有多深。您的调皮也时常让我开怀大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当我犯这些错误时,祖父就会慢慢的教导我,可我并不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呼兰河传》整本书描写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时而让人生发思考,时而让人发笑。

难怪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为“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此致

敬礼!

xxx

201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