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那年七年级作文800字(七年级作文下册800字范文)

那年七年级作文800字(七年级作文下册800字范文)

更新时间:2024-05-05 17:18:37
那年七年级作文800字(七年级作文下册800字范文)

那年七年级作文800字【一】

话说,凡卡的老板自从看了俄国作家契诃夫所写的《凡卡》之后,一直十分纳闷。在今天,他在一个发布会来了一个特别声明。

阿里亚希涅:大家好!我就是凡卡的老板阿里亚希涅。我知道自从俄国作家契诃夫写了一篇《凡卡》的文章以后,我的名声一直很差。现在他的文章还在小学语文课本十一册出现,当每一个学生读过后都在咒骂我,说我没有人性。其实我对凡卡这个孩子可好了,犹如亲生骨肉一样。

记者:如果你对凡卡犹如亲生骨肉一般,那么他为什么会被你打呢?

阿里亚希涅:哎呀!我可真是冤枉啊!凡卡是一个乡下的孩子,心地特别善良。我知道善良是好的,但是他太善良了。其他人打他怎么也不还手,只是把痛苦积压在心里。正所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我打他其实也只是为了锻炼锻炼他,让他在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里的这个大城市――莫斯科不被别人欺负。谁知他怎么都不理解,还以为我们夫妻俩虐待他呢!

记者:好!既然你们打他是用心良苦,那又为什么不让他吃充足的食物呢?

阿里亚希涅:这个更加冤枉啊!在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上,凡卡在我家是当一名学徒。在当时我们的生意也不大好,万一不幸破产了,凡卡就得投靠另一户人家。如果我们让凡卡吃得好好的,他就会像蛀米大虫一样不会干活,每天只过着少爷般的生活,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我们不让他吃充足的东西,也不过只是用心良苦吧!

记者:原来如此!还有一点,你为什么让他在过道里挨冻呢?

阿里亚希涅:那可真是天大的冤枉啊!让凡卡睡在过道里是为了让他增强体质,并不是虐待他。要知道,万一凡卡体质不好,老生病,可要花上一大把钱去看医生。增强体质对他也有好处啊!

记者:呀!原来这一切一切都是对凡卡好的,看来不少人要对你作出改观了,同时小学语文课本十一册也要修改了。

那年七年级作文800字【二】

《失火之后》这篇作文语言生动,文章有理有据,说服力强,上下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首尾照应,结尾点题,不失为一篇佳作。

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看了第一句忍不住接着往下读。交代失火原因以及救火时的危险时,加入人物行为,生活中的画面跃然纸上,并以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相结合的手法,把故事写得生动感人。然后引出居民的议论,最后得出“我”的思考,使文章的主题自然而然升华到了较高的境界。结尾部分正是作者要表达的,即写作此文的宗旨,换言之,中心思想。一个中学生能有这样的体会,令人刮目相看。精彩的结尾可谓点睛之笔,看似平常,却最奇特,这便是作品的艺术特色,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该文采用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很有特点,虽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形象,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这是很难得的。在描写火势时,“火焰足足有半层楼高,那气势,就算是火红的`太阳也要逊色几分”;在叙述失火后的景象时,“原来白色的墙已经变成了一片漆黑,像是被刷了油漆似的”,类似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该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结构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加上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令人过目不忘。本文题目“失火之后”,但在叙述“失火”的事情时,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失火的过程,后面的结尾简练,只用了一个很小的自然段。其实这是一种很巧妙的写作手法,前面进行了充分的铺垫,结尾的点题才能水到渠成,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很自然,让读者信服,且毫无造作之感。如果能把失火后人们灭火时的细节描写出来(不仅仅是“一桶接一桶的水往火上浇去”,把失火造成的损失着重叙述一下(不仅仅是电瓶车烧毁,把墙壁熏黑,则更有说服力,更能震撼人,作品就会显得更有思想深度。

那年七年级作文800字【三】

不得不说,鲁迅先生是一位奇人,他想说的、想讽刺的,只要有笔和纸,他都能搞定。《孔乙己》这篇文章,是收录在《呐喊》里的,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讽刺文。而我“遇到”孔乙己,比读到它更早。

该是两三年前吧,我们一家去绍兴游玩。这一次,爸爸妈妈特地带我去了咸亨酒店,具体位置记不清了,而酒店前那个身着长衫,手里夹着茴香豆的雕像却令我记忆犹新。记得那时注视着雕像,身后还有爸爸妈妈的讲解,我就这样认识了孔乙己。

这便是我和孔乙己的“相遇”。两三年后的现在,我读到了《孔乙己》,初读时却有些不解。一篇读完,脑海中有些混乱,这到底是想体现什么?于是我一遍遍地看,终于有了些头绪。

从文中孔乙己“总是满口之乎者也”,窃了书还一直说“读书人的事,不能算偷”,以及他的诸多方面来看,有个词很适合他——“穷酸秀才”。孔乙己是众人的笑点,而他的“满口之乎者也”是封建教育的结果。细一想,这笑声笑得不仅是孔乙己,还有那深入其骨的封建教育及封建科举制度。孔乙己的那副病态、麻木的模样,该是作者的精心设计。在我看来,孔乙己既是封建教育制度的产物,又是它的代表。孔乙己的迂腐入,悲惨出,也同样折射出封建教育制度的下场。

能够读懂此一文,不仅对主题思想心领神会,还禁不住要对鲁迅先生的文学造诣及高超的暗讽技术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