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放学151字作文(放学的作文600字范文)

放学151字作文(放学的作文600字范文)

更新时间:2024-05-18 12:42:05
放学151字作文(放学的作文600字范文)

放学151字作文【一】

《放学后》是东野圭吾的成名作。里面包含了密室逃脱和解谜等经典的推理小说元素。

故事地点发生在一所中学,人物是以一个失意的高中老师为核心,情节则围绕这个核心人物所遇到的亡威胁而展开。

我读这部作品的时候心态很平和,没有急躁地去寻找答案。这可能是因为校园的环境相对恬静,不似光怪陆离的大社会浮华喧嚣。因而也带动着我静静地随着主人公上学下学。

作品的开头阶段主要叙述了主人公感到自己被亡所威胁,只是每一次都幸运的躲过了暗中的冷箭。

但是防不胜防。果然,人了,出事了,忙活了。主人公的几个同事接二连三地去。是仇?是替罪羊?

即使再完美的谋也会留有痕迹或线索。能不能发现这些痕迹,能不能将这些线索穿针引线,排列重组,则是破案的关键。更何况是小说呢。

接着,这些线索和痕迹也渐渐地浮出水面,看似简单平静的学校其实也是暗流汹涌,指向着着每一个微妙的事件和沉重的灵魂。到底是谁呢?

终于来到了华丽闪亮的时刻。原来如此。

从结局来看,似乎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解谜,也包含着心理因素。任何犯罪都要寻求作案者的犯罪动机。而如何将这些动机不露痕迹地润物无声般的植入情节中去,是我一直所困惑的事情。这也是一个高明的作家之所以高超的所在。

我在想,一个高明的作家是否会看似浪费的添置无关情节和人物。和新浪潮电影相比,正好相反,他不是告诉你这是电影而非现实,而是提醒你这就是真实而非小说。因为越来越聪明的读者都会刻意注意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所以是否反其道而行之,来一个假作假时假亦假。也许这也是东野圭吾出道时的作品,恐怕现在早已臻入虚实两忘的境界了吧。

放学151字作文【二】

“叮铃铃…”放学铃响了,我想:终于放学了,我可以回家看最喜欢的动画片了。我像风一样的跑出了教室。

我来到了校园门口,一看是我最严厉的妈妈来接的`我,心想:坏了,我看动画片的计划又要泡汤了。我不甘心的走到校园门口又想:我得骗骗妈妈。我眼珠骨碌一转,想到了一个办法。我对妈妈说:“妈妈,前几天考的比以前考的好多了。”妈妈听后,高兴地说:“是吗宝贝,你真厉害,那我们回家写作业吧!”我又说:“妈妈你就让我看一会儿电视吧,我还是你的小棉袄呢!”妈妈的脸马上就翻了,还对我说:“不行,回到家必须先写作业。”我只好闷闷不乐地坐上车,回家了。

不一会儿,就到家了,我就飞快地来到电视机欠,打开电视,我还没有坐下呢,妈妈就指着我说:“你,怎么又看起电视了呢,快去写作业去!”我只好慢腾腾地回到书房写作业去了。

放学151字作文【三】

“叮铃铃...”放学铃响了。我想:太好了,终于可以回家看动画了,我像风一样跑出教室。

来到校门口,只见是我们家最严肃的妈妈来接我,我想:看动画的计划泡汤了,我不甘心,眼珠骨碌一转想了一个好办法,我对妈妈说:“妈妈前几天我们考试,我进步了很多。”妈妈笑容满面地说:“是吗?孩子,你可真棒!”我看见妈妈脸色不错,又对妈妈说:“妈妈你宝贝女儿考得不错,回到家能不能先看十分钟的动画片?”妈妈的脸马上由晴转阴说:“不可以,你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唉,我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我闷闷不乐的上了车。

回到家我迅速地打开了电视,还没坐下妈妈就说:“你怎么又看电视呀?”我想:唉,小孩子不能跟妈妈犟。我伤心地说:“电视再见了。”然后把电视机关掉了,进屋写作业去了。

放学151字作文【四】

《放学后》,当代日本长篇小说,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成名作。

东野圭吾(ひがしのけいご),日本推理小说家,1958年2月4日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科。1985年以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得奖作《放学后》出道。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获134届直木奖。代表作有《白夜行》《暗恋》《信》。

第一次读东野圭吾的书,这本书让自己瞬间陷于推理的世界,无法自拔。

这本书主要以一名不爱教学的数学教师为主人公,对于主人公所处的高中环境以及部分生活环境设计了巧妙的推理故事。不仅惊叹推理的跌宕起伏,而且让我更能高中时期学生,老师的心理活动。

这本以高中时期为背景的推理书,让我想起来今年9月份电影院看的《声之形》,对于日本的高中生活以及学生的心理了解更充分。

总体感悟,这本书是一本清晰表达时代背景而又情节难以捉摸的推理经典。

放学151字作文【五】

还剩二百多页的时候,一口气看到最后,有点心累,有点奔溃,有点不知所措,甚至还有点恶心。

凶手是惠美和惠子,尽管凶手结局没有交代,案件中的谜团一步步揭开,也够让人释怀的了。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无意中看到评论里有说凶手是谁,所以在看的的过程中,一直沉迷于作案动机和手法,甚至自己也苦苦寻找密室人的各种方法,但结局总是那么的出乎意外。

我感慨,作者描述凶手的人动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对于一个把都看的无所谓的叛逆期青少年,人有何畏?只不过是求一个内心的安稳。就好比一个人身上的缺点,拿放大镜去看自然是越放越大。惠美放大了自己的缺点,放大了别人眼中的她,造成自己内心的`扭曲,造成两个老师的,从而去寻得一个心安理得。

作者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展现整个故事,各种伏笔,各种猜测,铺垫也很多,觉得文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作用,不可小觑。让人崩溃的三个转折点,第一是知道凶手作案手法,第二是了解凶手的作案动机,第三就是“我”的妻子也要我,虽然是最后一章,看的也是热火朝天,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