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自己的日常的作文(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文)

自己的日常的作文(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9 02:46:25
自己的日常的作文(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文)

自己的日常的作文【一】

以我这个俗人的眼光看来,一本书的好坏除了内容详实,三观正确,给人以启发之外,更要有趣味性。如果少了趣味性,读起来就多少有些无聊。

能够在寓教于乐中给人以智慧,使人进步,那是所有人求之不得的事。于赓哲先生的《隋唐人的日常生活》满足了我上述的所有要求。

如果你是《百家讲坛》的忠实观众,应该对于赓哲先生不陌生。他对唐代历史文化的研究相当了得,往往三言两语之间,就能够准确概括某历史人物的生平功过,或某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本次出版的这本书,是他根据电视讲座内容整理编辑而来。通俗易懂,简单有趣,分门别类讲述隋唐人的各种生活习惯。配合着唐诗、传奇故事,引经据典说历史文化。对那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自己的日常的作文【二】

对影视文学中的历史错误找茬,已经成为今天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而该书囊括类型之丰富,内容之全面,足够为广大读者扫清障碍,明辨隋唐影视作品的真伪。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很简单辨别出许多影视作品中,人物造型服装等环节的夸张无度,也能知道唐人吃什么,住什么,用什么,玩什么。譬如《妖猫传》中空海和白乐天流连忘返的市井生活,很明显就纰漏,历史真实中唐人一出门都是高高的坊墙,哪会一览无余?

而影片中首次露面的【西市】则很好表现出唐代东西两市的繁华,来往宾朋的喧闹。值得点赞。至于李白等人钟爱的胡旋舞,更是精彩绝伦。

多知多懂,不光是为了找茬,而是在找茬过程中巩固自己的知识点,并把这些自己掌握的知识告诉身边的朋友,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我们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

每一次对影视文学错误的纠正,都是一次重新思考的过程。知道的人越多,对影视文学创作者的鞭策和鼓励会更大,督促他们加强学习,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废话不多说了,本次安利到此为止。能力有限书中的精彩之处无法详细例举,希望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自己找来这本书读。一定不会失望!

自己的日常的作文【三】

诚如本书开篇序言中所写,今天我们关注的历史,更多是帝王将相的历史,而非普通人的历史。我们在乎统治者和统治阶级,多于普通民众的日成生活。也正是如此,才让我们片面化得误读了历史,曲解了过去,进而催生出无数狗的穿越题材影视文学作品。

如果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过去,了解古人真实的生活细节,那我们就不会被于正那样的二货导演带沟里。于赓哲先生新书《隋唐人的日常生活》为我们揭开了隋唐之际普通人生活的神秘面纱,让我们穿越千年,设身处地了解当时人们的所见、所闻、所想。

自己的日常的作文【四】

就像一条五彩斑斓的丝带,它系着万家生命,系着万家的幸福安康。有人说得好:“细微之处隐藏大患,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注意安全,就会少些悲剧,少些痛苦,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我不能承认我一直都在遵守交通规则,现在的你大概也不敢保证你没有为了节省时间而横穿马路的事实。因此,在道路上长眠的红色灵魂才会愤愤不安。

当司机踩下急刹车时,一条无辜的生命已经离去。剩下的是司机懊悔的叹息和闻身赶来家属痛苦流涕的眼泪。如果我可以将“希望”放飞在已经去的人身上,我会让它转告地下的所有灵魂:请安息。当过路人看到红灯却视而不见的无畏地向前闯时,他/她不知道这样会让正常行驶的车辆始料未及。

交通的神就是人类,是人类自己制造的灾难。耳闻目睹那一桩桩令人悲痛而又残酷的事实,谁都伤心难过,从而这个事实又为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生命就像稻田,它需要水的灌溉,才会茁壮成长;生命就像一朵鲜花,它需要绿叶的衬托,才会千娇百媚;生命就像一棵大树,有了安全的点缀才会更加精彩。

我们要让交通的警钟长鸣。请你们记住: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请珍惜它。

自己的日常的作文【五】

阅读本书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解决很多长久困扰我们的谜团。比方说为什么今天的我们买东西要说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再比方说当年我们读《卖炭翁》,为什么“牛困人饥日已高”,偏偏不进门吃饭,而是在“市南门外泥中歇”?还比方说李白《静夜思》的床,究竟是胡床还是唐代以后的卧床?

也只有了解到唐代长安城格局,我们才会发现《舌尖上的中国3》中所说,回坊最早建立于唐代的说法有多么不可信。

书中以小见大,把彼时的许多细节拆开来讲,让我们认识到历史车轮不断向前之下,那些被忽略的知识,甚至改变的常识。也只有重新梳理对尘封往事的认知,才有机会更好的理解过去,理解隋唐,理解大唐气息下的点点滴滴。

书中引用了王梵志等人的诗作,借故事来反推当时人的想法。比方说新嫁娘3日之后调试羹汤要先让小姑子尝尝,别让婆婆不开心,比方说买药去哪里,如何配,如何利用宗教迷信麻醉并靠神佛保佑等等。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历史局限之下,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