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有关校园同学的作文(描写同学的作文范文大全)

有关校园同学的作文(描写同学的作文范文大全)

更新时间:2024-04-01 12:33:05
有关校园同学的作文(描写同学的作文范文大全)

有关校园同学的作文【一】

校园的秋天是美丽的,校园的秋天是五彩斑斓的,校园的秋天也是生机勃勃的。

秋天的校园,天是那样的蓝,那样的高;云是那样的白,那样的轻;阳光是那样的明媚。

在蓝天和白云的衬托下,我们的教学楼显得更加雄伟洁净。操场中央那几棵仍然挺立着;叶子有深绿渐渐装黄,好像一名画家在浓浓的绿色中加入了一些深黄色。一阵秋风吹过,几片黄黄的\'落叶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黄蝴蝶在校园的操场上空飞舞。五星红旗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鲜艳,在秋天的吹拂下,迎风飘扬。在春天争艳的那些花朵,已渐渐的凋谢了,唯有菊花和一串红还在竞相开放。

校园的秋天是属于同学们的,上课了,操场上一片空旷,只有那几棵杨树还在操场上挺立着。它静静的站在那里,好像在倾听这从教室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同学们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抓紧时间读书。下课了,空旷的操场一下子沸腾起来,同学们纷纷从教室里来到操场,有的同学做自己喜欢的运动,有的同学还争论课堂上的难题,有些爱好探索大自然的同学,把地上的树叶小心翼翼的捡起来,夹在书本做标本,还有的同学捧起书年贪婪的允吸着知识的露水……

也许,这并不是校园的秋天,这是校园的春天或夏天。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等到我们期末的时候,那就是我们丰收的季节,那才是我们校园的秋天。

有关校园同学的作文【二】

我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校园,它坐落在湫水山脚下,前面是一条大路,一条小溪就在桥下流过。

每当翠绿的菊叶从中出现一个诱人的新蕾时,秋天就悄悄的来到了校园。秋风吹走了夏日的热气,吹黄了绿色的树叶,吹开了含苞欲放的金菊,吹熟了沉甸甸的稻子。我最喜欢秋天,更喜欢秋意绵绵的校园。

漫步在校园内,秋天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满目堆青叠翠之中,点缀着一簇簇米黄的小花,它是那么的朴素大方,那么的充满生机。不知不觉,一阵微风吹来,花香迎面扑来,它那浓郁的幽香,几乎渗透了所有空气,令人心旷神怡。不远处,一朵朵芙蓉花显得格外诱人,粉的,白的都有。粉的可爱,白的圣洁,这组成了多么美丽的画面啊!突然,风一吹,芙蓉花摇曳着,像是对我说:“嗨,你好!你最近学习怎么样啊!我可是给予你很大的期望哟。”我笑着向芙蓉花点点头,心里暗下决心,一定不会辜负芙蓉花对我的期望。

不知不觉,来到了枫树下,我看见火红火红的枫叶,不经想起了杜牧的一首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站在远处,看着枫叶一片片的飘落下来,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一个多么有诗意的情景啊!

最后,我来到柏树面前。他那笔直的身躯让我想起了勇敢的哨兵。难道柏树不正像哨兵一样默默守护着我们上课,放学,陪伴着我们走过多少风风雨雨。

我爱我的校园,爱校园的一切花草树木。他们给予了我们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不应该拥有一定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吗?

有关校园同学的作文【三】

青青草地,伴随着泥土与绿草的气息,缓缓飘入我的鼻子,放下忙碌的笔,心中突然迸发出了细细欣赏这座校园的念头。

自从两年前我第一次踏入这座校园,我便再没时间去细细品味它,感受这儿的浓浓书卷气。

我的\'第一个想去的地方便是校门口,在那片土地上,不知有多少双脚一次又一次的践踏着它,但它却毫无责备,只是静静的看着学生们进来又出去,心中只期盼学生们再努力一点。校门口的大门也是让我敬佩与思念的,但我走进这个大门时,它如同一个忠诚的站岗卫士,坚守在校门前,不论风或雨。

我第二个想去的地方,是食堂。在我印象中,食堂是一个吵闹,杂乱,只是供人吃饭的地方,但,再一次看见那数排长长的桌子,密密麻麻的椅子,我又觉得那些桌椅是学生们的小小栖息地。在那里,圆形蓝色的凳子见证了一届又一届的学弟学妹,学长的跟换。如今,人早已不是以前的人了,但那些凳子却依然挺立在那,供人坐着休息,吃饭。在那里,矩形雪白的长桌曾沾满了饭粒与菜肴,但被人一次又一次的擦洗,它毫无怨言,只希望学生能珍惜粮食。

我第三个想去的地方是操场。我曾在那里挥洒汗水,挥洒热。望着那一排排的篮球架,我心中不由感到兴慰,是那,让我学会了篮球,迷上了运动。还记得那一次,老师叫我们篮球,别人都是一点就通,我却学不会,在我沮丧的时候,老师走了过来,手把手的叫我运球,投篮。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的细心与耐心的辅导下,我渐渐学会了打篮球,望着老师满头大汗的样子,那时的我只顾着笑,现在想起来老师,真好。

我最后一个想去的地方是那条长长的走廊。漫步进花香四溢的走廊,我心中不禁感叹,以前中午一直都是在这里度过了惬意的午后,这里,有我,有同学,有朋友珍贵的回忆。走廊上有长椅,休闲的坐在长椅上,抬头便可看见蓝色的丁香花,风中,摇摆着散发清新的香味。

校园,记载了我们生活学习的经历,母校,哺育稚嫩无知的我们,可谁又曾真正品味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