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关于娱乐活动利弊的作文(娱乐活动的缺点小学作文)

关于娱乐活动利弊的作文(娱乐活动的缺点小学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2 17:35:15
关于娱乐活动利弊的作文(娱乐活动的缺点小学作文)

关于娱乐活动利弊的作文【一】

常常听人说,现在从电视和网络上就能获取很多知识,事实确实如此。但正如书中所言,我们从这 当中所获得的知识包含了太多的娱乐性。电视节目需要收视率,需要盈利,没有收视率,绝大部分的节 目都办不下去。换言之,娱乐性是电视节目生存的必要手段。为了达到娱乐性,电视上呈现的节目效 果,大多是剪辑后的成果。在这个前提下,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我们从中获取的知识,看到的画面,是 片面的,仅仅是碎片。比如对名著的翻拍,要做到完全尊重历史、还原作品,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认为,要获取实在、完整的知识,还是要多看书。就像公司这次“青年读书会”活动,就是要帮 助青年开拓视野、实践历练、知行合一,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在这里,我要引用上面徐友渔讲的那句话。这是他对这本书的评价,但也是在我们读书时该有的做 法。我们要明白,放在我们面前的书,并不每本都是好书,其中肯定有残次品。尤其是读议论性强的作 品时,尤其要保持清醒。因为往往作者说什么,我们就认为是什么,容易被作者带跑。

如何去甄别书的好坏,仁者见仁。只是在书的选择上,我倒是有这么几点建议:一是选择好的出版 社。毕竟这些出版社,有口皆碑,出错率低;二是选择好的译者。这点适用于读古代作品和外国作品 时,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看的都是译文,是第二手资料,是以译者的读后感为基准所形成的,谁知道译者 期间了多少个哈姆雷特,又创造了多少个哈姆雷特呢?换言之,还要学会比较,就是要看好几本不 同版本的《堂吉诃德》,选择其中最好的译品;三是尽量多读史书,少看小说,各种小说。

而对于书本上学不到的,需要言传身教的,一个人生导师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了。以前听故事,听 成功人士讲他们的奋斗史,似乎都会提到一点:我遇到“贵人”了。尤其是公司最近举办了师带徒的拜 师仪式,多位师徒结对成功,更让我觉得公司似乎就在创造一个为我们找到“贵人”的机遇。

关于娱乐活动利弊的作文【二】

晚上看了中国好歌曲的比赛,之前几期也有关注,之所以有雅兴,一面对于四位导师比较认可,二则其宗旨在于原创。后者是决定性的因素,我极不喜欢模仿,即便有些演绎的确青胜于蓝。

最终的四位导师人选完全契合我心目中的认定,不是今晚,而是至少半月以前。我喜欢华健的纯净与淡定,仰慕刘欢的深厚与儒雅,蔡女士本不大熟悉,故特别关注了一下,欣赏她的独立、个性与专注,追求杨坤的质朴与平实。娱乐需要精神,纯粹的技术面对大众注定会走麦城。至少四位没有令人厌恶的矫揉造作、故弄玄虚以及煽而无情的呻吟。

去年看直通春晚的决赛,曾写评论:今晚的评审嘉宾有姓孙的小子,我本人不待见,也从来不听他的歌,在他的歌声里从来没有真诚,看见他唱歌浑身会不舒服,小子高球水平倒是不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金池的风格与他太相似。当评委一致赞美时,心中有极大地抵触与无奈,但60位评审站到了娱乐的精神一边。我不懂艺术,更多的老百姓不懂艺术,其实准确的讲是不懂艺术的技术,艺术的精神、艺术的本质不是那几个评委决定的。著名的哈导不讳言其对金池的欣赏,这是她的权力。注定今年的春晚不是人民的娱乐,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娱乐精英的自弹自唱,因为他们太追求娱乐的技术。

在这个炒作无所不用其极的时代,中国好歌曲也不例外,也无可厚非,但其创作的平民化,生活化,是娱乐精神与本质的胜利。

我这样的年龄,成长的背景,自身性格的.因素,对娱乐的认知肯定有自己的局限,但对真诚的要求从来一以贯之。我欣喜于四位导师对真诚与质朴的尊崇,从他们并不多余的泪水中当可感知。

参加选手中,极少无病呻吟者,许多歌词的确质朴清新动人,较之专业的人士,可能不够华丽,但有了来自真实的生活的磨砺,经苦历寒的梅花,自清水出的芙蓉,哪一样又会比雍容华贵的牡丹而少色!

我喜欢真诚,真诚的人,真诚的生活,真诚的作品,真诚的表达,真诚的演绎,真诚的赞美,真诚的选择,真诚的结局,真诚的灵魂!

关于娱乐活动利弊的作文【三】

粉丝有时候是会很盲目,但是我们并不眼瞎。真正努力投票的几家,我们有组织有纪律,贴吧也有正规的投票直播楼,每5分钟每10分钟还有专人报涨幅,到半夜凌晨还有夜投党,我们用心记录每一天的票数,结果涨幅却比不上有些家,甚至排名落后了最后。就算我是路人,我都会觉得这里面有猫腻,更何况是没日没夜投票的粉丝了。

我数学并不是很好,对于计算盈亏也不是很擅长。但是我想说,20万内定第一这笔账,你们真的有赚到吗?你们可想过,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声誉,更是断了杂志的销量。如果一开始,你们就能做到公平公正,那么不管谁最后得了第一,又或者说亚洲十大男神的排名如何,只要是自己偶像能上封面的杂志,我们都会买,并且今后只要有自家偶像的杂志我们都会买。销售额又何止20万?200万,2000万都不是问题啊。但是现在呢,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反正我和我身边的小伙伴是不会再参与你们举办的任何投票,也不会再购买当代歌坛了。

我也看了你们给出的所谓的声明,以“技术问题”,“有人冒充”等理由来推卸责任,这本身就是不服责任的说法。既然有技术问题,那早干嘛去了呀,投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都到第四轮了。有人冒充的话,那冒充的人怎么就能知道联系你的qq号呢?与其发表什么解释声明,还不如直接发个道歉说明,向所有日夜投票的粉丝说声抱歉,并且表示已查出本公司某某某在投票期间蓄意扰乱投票秩序,现本公司已将某某某开除这样的声明才来的大快人心。粉丝一向很宽容,如果你们能在第一时间向所有粉丝道歉,我想过一段时间,一切风平浪静之后,粉丝们的气愤也就烟消云散了。但是,你们却选择了逃避责任。这一点,很让人寒心。

既然exo四站联合放弃投票了,那我们就说到做到,不再关注这次投票。但是,请你们不要在四站联合后,蓄意提高四子任何一人的涨幅,这种做法只会更加招致粉丝的不满。我们不在乎这次排名了,如果你们还有点内疚的话,请把四子从这次投票中删除吧。比起人气的高低,我们更感动于四站联合的勇气和决心。

有时候,想想粉丝们真的`很傻。说不定在我们埋头投票的时候,他们就在后台随便更改涨幅,把千千万万粉丝的付出玩弄于股掌之间。说不定在他们饭后茶余之时,还会来逛逛我们的直播楼,看看粉丝间的互掐,然后默默的说一句“一群sb”。

最后,真的很开心能看到TC四子的联合,想想每次一有投票,一有应援,总会有那么几个黑粉伪装成团饭来挑拨离间,从而挑起各家粉丝的内讧。但是,这一次我们给黑粉们狠狠的扇了个大嘴巴,什么叫“weare one”,这就叫“we are one”!行星饭的妹子们好样的!

关于娱乐活动利弊的作文【四】

20世纪80、90年代,艺术和文化领域开始产生一种新的,与“语言学的”转向对立的“视觉的”和“图像的”转向。针对这一变化,在《娱乐至》一书中,尼尔·波兹曼将前后分为两个时代,分别表述为以印刷术、铅字为媒介的阐释时代和以电视等视觉媒介为主的娱乐业时代,并从公共话语转向的角度出发,对视觉文化和电视时代本身所固有的娱乐性进行了探究、阐释和批判。

波兹曼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他认为,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中心和物质中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媒介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从而创造了现时文化,并带来了认识论的变革。在他的定义中,书本媒介是理性和逻辑,而电视媒介是视觉享受和娱乐性。而在两者的对立中,毫无疑问,波兹曼本人是站在文字文化或印刷机时代的阵营里一边的,正如他自己所坦承的“我是属于过去那一代文化的”。

看看反视觉中心主义者波兹曼笔下描绘的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铅字垄断着人们的注意力和智力,除了铅字以及口头表达的传统,人们没有其他了解公共信息的途径。这个时代的人们重视思维的内容和逻辑,依靠阅读来了解世界,建立与外界的联系,并形成对世界的认识。“阅读的目的肯定是严肃、专注而明确的。……书本一行一行、一页一页地把这个世界展示出来。在书本里,这个世界是严肃的,人们依据理性生活,通过富有逻辑的批评和其他方式不断地完善自己。”

在印刷机统治的时代,演讲盛行,人们采取书面语言的严谨来思索生活,这决定了公众话语是严肃的,其论点和表达形式是倾向理性的,具有意味深长的实质性内容的。譬如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辩论,人们在没有图像和文本的情况下倾听了长达7个小时的演讲辩论,其语句是复杂而严格的,其内容是深刻而逻辑的,这在电视机盛行的年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波兹曼行文中,无不是对那个已经渐行渐远的“阐释年代”的追怀和惦念。他热爱那种严肃的充满理性的生活和文化,阅读作为了解和共同世界的主要方式;人们以文字传递信息,构成理性而非娱乐的世界。

按照他的说法,印刷机时代的终结可以最早追溯到电报的发明,电报克服了空间的距离,使得信息的价值不再取决于其意义,而取决于其新奇与有趣。人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但却是一些毫无联系毫无意义的片段,无从分析和解释。它要求的是:知道,但不是理解。接下来有电视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电视作为电讯和媒体发展转折点的媒介,大大改变了文化的内容,使人类进入一个新的电视机的时代,也就是波兹曼所说的“娱乐业时代”。

电视何以产生这么大的力量,以至于影响了所有人的生活乃至造成一个时代和时代文化呢?波兹曼认为,电视的倾向即是提供视觉和情感的满足,因此它不具有连贯性、逻辑性、思想性,而只具有娱乐性。

如果电视仅是具有娱乐性,那还不能构成问题,重要的在于电视把一切都赋予了娱乐性。由于电视能在家收看并用于各种目的,它包含了公共生活的几乎全部内容,任何一个公众感兴趣的话题——政治、新闻、教育、宗教、科学和体育——都能在电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电视控制了所有严肃的公共话语的形式,提供色彩斑斓的图画,配合到位的音效,无尽的奇思妙想,瞬间可以转换的各种主题,大量无意义的、追求视觉愉悦的信息,其目的只有一个,让观众“看”。看,而不是想。电视没有思想深度,波兹曼甚至说: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好电视”同用于陈述的语言或其他口头交流形式无关,重要的是图像要吸引人。思想的路线借助电视机这种媒介无法表现,它能给予的只是形象的印象,所提供的一切都是为了提供娱乐。甚至严肃的新闻节目、访谈讲话,也是对于感官的满足,是在于“表现”而不是“体现”。无论电视如何试图去深刻和理性,最终它带来的仍只能是娱乐性,电视很难用来表现清晰的语言和思考过程。

《娱乐至》出版于1985年,当时美国社会的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娱乐业时代”已经蓬勃发展起来。而相对与美国而言,中国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中期大众文化才得以发展。这段时期中,还出现了波兹曼当初所没有预设到的一种新型媒介——网络。正如《图像时代》中所说,我们进入了下一个时期,即超越了视觉阶段而日益成为多种媒体和多种感觉的时期。

电视重新定义了公众话语的意义。电视无法延伸或扩展文字文化,相反,电视只能攻击文字文化。那么网络呢?它究竟是电视这种旧媒介的延伸和扩展,还是对它的一种攻击?在它们的语言中,没有关联,没有语境,没有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们拥有的是用趣味代替复杂而连贯的思想。它们的语言是图像和瞬息时刻的二重奏。这是波兹曼对于“娱乐业时代”媒介的批评。说起这一特点,网络时代的媒介更胜一筹。很多人把网络年代称为信息时代,无数的信息在瞬间之内得到传递、阅读和复制。政治、经济、新闻、科学、体育……只需轻轻一点就能超越时空界限获得信息。譬如发生在世界某个角落的事件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知道,譬如刚刚在美国电视台新播出的电视剧很快能看到制作好中文字幕的版本;再譬如门户网站上增长的各种奇怪的新闻。只要想,阅读和知道并不是问题。互联网的流行造成了信息的全面泛滥,快速膨胀的信息来源让我们来不及消化来不及过滤。Ctrl+c和Ctrl+v能得到任何的文字,但只是在电脑屏幕上由文字转向文字。然而在这些信息和文字中,像阐述时代那样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到底又有多少呢?

网络相较于电视,变得更能由受众自主,不像电视那样完全由播放者主导。网络文化所带有的这种自身的虚拟性和随意化、大众参与、广泛交流和个性自由、娱乐和消遣性相较电视来说,是否是一种对文字文化更具有冲击性和对立性的新型文化呢?它终究又能够带来多少价值意义而不是快乐和感官享受呢?

在印刷时代我们的思想是系统思辨的,语境是完整连续的,认识是理性严肃的;在电视主导的\'时代中我们的认识是片段的,浮躁的,感性的。那么在网络主导的时代呢?

我们虽然没有被禁止传阅的书,却已经没有人愿意读书;我们虽然拥有着汪洋如海的信息,却日益变得被动与无助;我们虽然有着真理,然而真理却被淹没在了无聊繁琐的世事中;我们有着文化,然而文化却成为了充满感官刺激、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人们渐渐爱上并开始崇拜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娱乐世界。这是1932年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描述的状况,也是波兹曼在书中时时担心会成真的预言。我始终认为波兹曼存在盲点,即他认为文字能带来思考逻辑,而图像只能带来娱乐和无思维,所以书中他的论证思路还是值得推敲。但是这段被他反复引用的话,以及他在书中描绘的那些情况,仍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警钟。

关于娱乐活动利弊的作文【五】

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作为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为我们揭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可怕预言。前者告诉我们,人类将受到暴政的压迫,在受制文化下逐渐走向没落;而后者告诉我们,工业技术会使人们逐渐改变原有的习惯,从而爱上那些使他们失去思考能力的东西,在庸俗文化下变得更加庸俗。

人类是于压迫还是于享乐?每个看到这个问题的人都会忍不住思考一下。暴政的危害也许是显而易见的,而娱乐带给人的危害却是潜移默化的,这本书的作者就告诉我们,赫胥黎的预言将会成为现实,人们终究会毁于他们所热爱的东西。

至于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就要追溯到这本书的写作年代。《娱乐至》出版于1985年,此时电视文化在美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的注意力从书本转移到了电视。这些有图像和声音的方盒子把人类从印刷品时代带向了图像时代,将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全都变成了娱乐的附庸。作者敏感于这些变化,深深体会到沉浸在电视中的人们已经渐渐丧失了曾经看书时获得的逻辑能力与思辨能力,而电视呈现给人们的也仅仅是一种娱乐化的表演,他担心人们对电视的拥戴终究会导致人类文明的衰亡,因此写下了这本著名的《娱乐至》。

这本书首先介绍了媒介的作用,继而引出下面的分析,从印刷品时代开始,再而转向图像时代,将美国社会的变化描述得淋漓尽致,最后给出了赫胥黎的警告: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讲真的,这虽然是一本有点研究性质的书籍,但却非常好读,甚至是我读过的这类书中最好读的一本了,我心猿意马并且断断续续地读,竟也完全没有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思路很清晰,并且语言也是通俗易懂。

之所以这本书非常好读,在于作者并未涉及到太多的学术分析以及专业名词,再者,对于作者提到的事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自从印刷机发明以来,书籍开始大量普及,人们得以利用印刷品这个媒介,使得信息得到广泛传播,阅读的过程能够促进理性思维,因此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是严肃而理性的,总统选举时的演讲字字珠玑,鞭辟入里,人们能够连续听上几个小时的演讲,看上几个小时的书籍而不觉得辛苦,而这一切,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始逐渐瓦解。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叫“肖陶扩”,这是一种以集会的形式进行教育和娱乐的活动,当时的演说家,教师,音乐家,艺人,牧师等人物会在这种集会中进行讲学与表演,而这种行为恰好是印刷品时代下的产物,最终,“肖陶扩”在广播、电视等媒介的兴起下走向没落,也正是因为人们的娱乐活动得到了有效的扩充,再也不需要这种以线下集会的方式来呈现。但作者提到,“表达思想的方式将影响所要表达思想的内容”,电视的兴起意味着人们接受的信息将是简单化和图像化的,也正是因此,在电视影响下的文化与在书籍影响下的文化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现象。

首先,人们看文字需要理解,而看图像则只需要辨认,这表明了在电视的影响下,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开始大幅度下降。并且电视作为一种不间断给人们灌输信息的媒介方式,使得图像快速进入人的脑海,又快速消失,这表示在电视中不再有那种能够让人们为之思考的深刻信息,一旦你想要思考,广告或者另一个节目就已经开始了,在不关掉电视的情况下,你只能选择忘记之前的信息,接受现在的信息,而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关掉电视思考一会儿。

再者,电视作为图像时代的媒介,着重于向人们展示图像中的美好信息,这促成了外貌协会与“表演文化”的兴起,在从前,一个其貌不扬却有着高能力的人会很有可能当选总统,但在电视时代里,如果你长得不够让人喜欢,或者表演得不够好,很有可能会被民众所嫌弃。“表演文化”也促使了电视中的节目并不是要求有多么深刻的意味,而是他们的表演能够激起观众的兴趣,在这种情形下,迎合大众成为了电视节目最终的目的,就像作者所说,“那些想当上帝的人把自己塑造成了观众期望的形象。”

电视还让人们变得开始“拒绝记忆”,在图像和片段的媒介里,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开始转变,他们很难记住一些深刻的历史,也很难让破碎的信息形成一个圆满的整体。而这一切的症结并不是人们认为历史不值得记忆,而是他们已经被改造得不会记忆了。

温水煮青蛙,可谓是一种最温柔却最残忍的谋,它让人们在安慰疗法中逐渐走向灭亡,而这也正是作者担心的事情,人们为了适应这些科技而逐渐改变自己,殊不知在这条路上已经慢慢丢失了曾经最珍贵的品质。

反观当今社会,图像时代并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从电视走向了网络。庞大的信息和碎片化的阅读使得我们甚至还不如电视时代,但人们却并没有走向衰亡。我们在娱乐时代里笙歌燕舞地生活着,逐渐生出了更多种娱乐形式,我们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个社会,渐渐不再能够独立思考,注意力不再集中,连阅读一本书都变得困难,变成冷漠的低头族……

人们从来都无法预料自己的文化会在怎样一种形式下灭亡,而人类的发展过程无不证明着技术会改造人类,从而改写文化,图像时代赋予我们更多的娱乐,但却让严肃逐渐走向没落。怀旧是人的本能,印刷品时代的人们怀念口头传授知识时那种无法用文字去形容的哲思,电视时代的人们怀念书籍给我们带来的逻辑以及思维上的深刻影响,网络时代的人们怀念一家人团坐在电视机前那种其乐融融的场景,恐惧的不是娱乐会不会致,恐惧的使我们对未知的未来的种种黑暗猜测。

但,即便如此,作者在书中的一句话却让我印象深刻,那句话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竭力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

难能可贵的是不随波逐流。

关于娱乐活动利弊的作文【六】

俗话说:“不登天游,武夷白游。”禁不住它的诱惑,我终于说服爸爸,让他带我去登天游。

站在天游峰脚下,“壁立万仞”四个摩崖石刻让我胆怯:这么高,我爬得上去吗?但看到游客已像一条彩带挂在岩石上,我信心倍增了。

开始登山了。石阶弯弯曲曲,一层层向“天”上延伸。石阶两旁绿树如荫。更奇特的是那些树,有的像老人弯着腰,有的又像一座桥,从路的一边遮掩到另一边。这样,天气再热这里却清凉无比。爬到半山腰,出现了一座精巧的凉亭。造亭的人怎么那样聪明,他知道我要休息?坐在亭椅上往下看,九曲河像块绿色的镜子反射着阳光。一艘艘竹排悠闲地漂下,排上的游客似乎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或许他们也是被“不坐竹排,武夷白来”所诱惑吧。

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我扶着石栏往下望,那九曲溪已如一条绿色的腰带静静地环绕在山谷间。山路上游人前呼后应地往上爬。那周围的山显得又小又矮。这时我忽然诗兴大发,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脱口而出。头顶的蓝天白去也似乎离我们特别近,难怪这里叫“天游”峰。果然名不虚传啊。登上天游的人无不喜笑颜开,仿佛自己已经是真正的神仙了。

欣赏完这美丽的风光,我和爸爸往后山下去。我们来到了另一人间仙境——桃源洞。这里绿草如茵,溪水潺潺,桃花火红火红的。人们或坐或卧。一派安祥和平的图景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啊!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我们的干粮已全装进了我们的肚子。于是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Byebye 武夷山,byebye天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