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生活的美好与苦涩作文(感受生活的美好作文大全)

生活的美好与苦涩作文(感受生活的美好作文大全)

更新时间:2023-12-24 00:13:38
生活的美好与苦涩作文(感受生活的美好作文大全)

生活的美好与苦涩作文【一】

读了丁昌桂《名教师是写出来的》一书受益匪浅,我觉得他里面很多话很有道理。其实,不仅仅是名教师需要写作,普通教师也需要写作。写作能够丰富教师的专业智慧,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的实践智慧和专业技能需要在反思中提升,这就需要写作。

记得有一次在宜兴市实验小学听讲座,主讲者是管建刚老师,他讲怎么教学生写作,怎样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口才非常好,滔滔不绝,让人佩服之至。翻阅有些作文杂志,也经常能够看到他的教学生写作的文章,当然一些教育杂志上的论文更多了。很好奇:这个管建刚老师是如何有这么好的文笔,这么多文章见报。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有一次看他的《教师成长的秘密》一书,才豁然明白。“一个老师要从‘平凡’走向‘卓越’,他的10%是什么?现在,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你,就是两个字:记录!”坚持记录。“只要上班,我就记录,不记录不回家。这是我一年出一本书的秘诀所在。 ”管建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做教书匠》《一线教师》等等,记录的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记录里多了思考,多了分析,多了研究。

管老师在书中提到:每天花48分钟的时间用在记录上,记录当天的教育喜悦,教育烦恼,教育小失败,教育小智慧,记上三年,你一定能从平凡走向优秀,再记5年,你一定能从优秀走向卓越。细想我们身边,不乏教育故事,不乏教育灵感,缺乏的是记录的手。只有记录下来,才会永远保存,记录,不是写文章,它是随意的,一两句,可以,八十句更好。不用构思,不求成篇,只要真实与及时。真实,才有价值。及时,是怕遗忘。遗忘非常可怕,当初的一点感想,第二天就会遗忘掉一大半,过几天就忘得所剩无几。只有记录,才会让你的灵感永远的保存。

记录只是管建刚写作的一部分,正因为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写作,才从一个普通教师走向成功,成为特级教师,名教师。

所以,我觉得记录是个不错的写作方法。平时可以记录哪些呢?

一是教学的成功之处。每节课下来,我们总会有一些好的地方,词语教学中,你是怎么样教学生记住词语的。比如,今年教三年级语文,在教“聪”字时,这个字很难记,我就这样教:一个人要想变聪明,首先要用耳朵听。在黑板上写下“耳”。还要用眼睛看,这两点就像是人的两只眼睛,在黑板上写下点和撇。还要口中说,在黑板上写个“口”,还要心里想,再写一个心字。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拆字,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聪字。以后只要说到怎么写“聪”字,学生就会说:“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巴要说,心中要想。”这个聪字的教学很成功,这就是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我们可以把它记录下来。

二是教学的失败之处。即使是特级教师,也不可能每节课都成功。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设计自己觉得很不错,但教学效果却一般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失败的地方记录下来。

三是对比着来写。同一节课,同一个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教学,教学效果肯定也不一样,把这样的对比记下来也是不错的素材。将来写教学论文的时候,就可以运用上这些。

当然,除了一些技巧之外,我觉得要想真正成为管建刚这样的人才,更加需要的是坚持不懈。

《名教师是写出来的》一书,值得每一位教师拜读。

生活的美好与苦涩作文【二】

我们传统的教育一直以教材为本组织教育教学,一切从教材出发,习题、考试都离不开课本中的内容。而课程改革以来,变动最大的就有我们的教材。课本中鲜艳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多了起来,乏味俗套的问题少了许多。教材的编写不光是给学生以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道德以及价值观的渗透和学习方法的掌握。这些新理念的实施离不开我们教师。

1、研读教材

现在的教材依据学生的情感知识需要进行编写,贴近了学生的心灵,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有许多的问题和困惑,在独自阅读课本时也有难以逾越的困难。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因为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就将这些难题和问题忽略,相反,它们正是我们在研读教材时需要密切注意和着力最重的地方。一个教师,能否在拿到教材后发现这些难点,是熟悉和掌握教材的基础。当然,我们对这些问题的重视根本的目标不是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

同时,新教材中人文化的东西逐渐增多,一篇看似简单的课文背后,可能蕴涵的情感、态度极为丰富,想让学生能感悟这些情感,那么教师首先就需要具备从字里行间体悟情感、价值的能力。这也是现在教师所要有的研读教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2、组织教学

如同工程师的建设图纸,医生的医治计划一样,在深入研读教材后,走进课堂前,

每一位教师都会在心里对一堂课给出自己的设计。书中提到了一位中学教师,他在对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的代表开课时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而学生也非常积极地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真可谓是天衣无缝。这样的一节课在我们大部分的教师心中绝对是一节无可挑剔的好课,但对于美国代表来说却是一节充满了问号的怪课:学生的问题去了什么地方?学生既然会回答所有的问题,那还要上课做什么?

传统的教学中,我们都将教学设计建立在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技能和解决难题上,如果一堂课下来,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知识、记忆知识,都能没有问题了,那么这堂课也就成功了。所以我们的教育发生了一种怪现象,当一位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一年级的小朋友时,他们能回答出22种不同的答案;而用同样的问题去问大学生时,他们却不知如何作答,最后才在老师的点名下说出了一个答案。难道大学生还不如小朋友吗?不是,关键在于,经过长时间的学校学习和训练,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标准答案,习惯了每个问题都只有一个答案了。书中,作者把这种教育叫做:去问题教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没有问题也就没有了创造,创造力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明确一堂课以后学生得到些什么。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最终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进行发现、思考、合作,让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能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对未知知识的探求。

3、 走出教材

课程改革以来,提倡走出教材、走出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其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但现在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惊人,信息量巨大,不用说是教材,就是权威的科学用书也有道不尽的地方。我们的学生最终还是要进入到社会中的,对于信息的掌握自然是越多越新越好。现在很多的教师都将目光放到了教材以外,课堂信息量大了起来,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在跳出教材上需要有一个度,如果喧宾夺主、不分主次,那么就算信息再多,也只能是学生脑中的“过眼云烟”,不能生成连贯的知识体系,更不能激起学生的探求。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尺度,要让丰富的信息充实教材而不是割裂和主导教材。

生活的美好与苦涩作文【三】

准确把握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恰倒好处地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三者的关系,这都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本领。现在的教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必须要有自己对教育的独特的理解,有完善先进的教育理念做指导,并籍此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因此教师的终身学习成为必然。

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教师,首先要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思想指导。教育行为的发生离不开教育思想的作用。现在,伴随着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这一时期,我们教师所要面对的难题和矛盾会很多。如何在应试和素质教育间寻求平衡点,如何正确判断新生的理论方法,又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一个教师如果能形成一定的教育理念,那么在处理师生关系、处理教学策略与学习的学习策略等方面上就会有自己的特点,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地方造就了出了一批批出色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当今的教师要有自己的灵魂,要具有自己的智慧,这样才能在教育领域发挥自己的长处,大展拳脚。

其次,在提高专业理论的同时,不忘全面发展自己的知识能力,接触新的事物。我们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生出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一名教师,面对着一个班的学生,是否有能力一一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正确快速地解答呢?现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也加速了知识的传播和更新。在网络面前,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变得微不足道,作为教师,想要在课堂上自如地对待学生的质疑,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交流,那就少不了要更多更快地进行自我知识的更新,活到老,学到老。

生活的美好与苦涩作文【四】

我记得顾城有一句诗,“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很喜欢这种静谧的氛围,静静地站着,对望着,不需要任何言语,内心都是欢喜的,世界都是美好的。

早上起床,到外面去刷牙。天空很蓝,云朵似鳞片一样,蓝天白云组合在一起,给人澄澈的感觉。传来几声鸟叫,“喳喳”“咕咕”,我不知道后面那种声音是不是布谷鸟发出的,我看不到它们,却因为它们的叫声,发自内心的喜悦。不远处的树也是翠绿色,它在轻轻的摇动着。

这是早晨,今天的早晨,一切都那么美好。

我梳头的时候,看到镜子里那个穿粉色连衣裙的姑娘在微笑,我喜欢那个微笑的姑娘。

下午四点多,带莹莹去公园玩。路上看到一群老婆婆在树荫下纳凉,手中扇着蒲扇,闲话家常。远处有蹬着三轮车卖菜的农妇,悠悠的传来吆喝声,“黄瓜西红柿——。”还有卖豆腐的,吆喝声更为响亮,而且浑厚有力。“豆腐咧——。”但凡叫卖的,尾音总是拉得很长。有三三两两的儿童,大概是很调皮吧,嬉笑着学那悠长的叫卖声,“豆腐咧—,哈哈哈。”“你学得不像,看我的。豆腐咧——。”顽童们扯着嗓子,声音拉的一个比一个长。

老头们话不多,却集坐在石洞下,自行其乐。那石洞也算是有些年头了,是旧时的永平府,也是抗日战场,城墙上不知埋着多少枯骨。如今那石洞已是颓圮破败的模样,枝蔓丛生,完全失去了当年的光彩。可就这么个残破的石洞,却是人们避雨乘凉的好地方。老头们坐在石块上,有的听着收音机里放的戏曲,偶尔还随着哼唱几句;有的闭目养神,一动不动的,如果不是衣衫被风吹动,还以为他是尊佛像;还有的两三人凑到一起下棋,楚河汉界,每走一步,都像是在走人生路。

卢龙是孤竹古国,也就是伯夷叔齐生活过的地方,他们曾在首阳山采薇为食。公园门口有块大石头,就介绍了他们的故事。

我觉得人都应该像他们一样,有一种高洁傲岸的品格。孟子有句话我很喜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说的很对吧,人之初,性本善,世上之所以存在恶,就是因为人们在追逐的时候丢弃了本心。

莹莹拉着我往里走,我们两个一大一小,欢蹦乱跳的。在公园里很轻松,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在此刻都烟消云散。前方有聚在一起唱戏的老年人,依依呀呀的曲子,加上二胡等乐器伴奏,让我突然觉得它是那么悦耳。我坐下来听,莹莹却一直拉着我想让我走。拗不过她,只好陪她继续向前。

池塘里的荷花露出了小花苞,蜻蜓在旁边围绕。我对莹莹说,“你给我背一首描写荷花的诗。”结果旁边有个妇人,牵着孩子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对那女人笑笑,同样的,她也对我报以微笑。

有孩子在追逐嬉戏,我领着莹莹走到跷跷板前,那些孩子们笑得好开心。莹莹坐在一边,我对另一边的孩子说,“小朋友你几岁了?”那个小妹妹说八岁了,我说你和她一样大,是属鸡的吧。我一边说着,一边指着笑的正欢的莹莹。

我看着她们两个,一边落下,另一边升起,力度大些就会被颠起来。两边的孩子都咯咯的笑,我也跟着笑,那时我觉得,也许我还保留着一颗童心呢。

走上石桥的时候,身边路过一对夫妻。男人和女人一样有微挺的肚子。女人是怀孕了,男人,可能是有些发福了吧。就在那瞬间,我觉得原来婚姻也很美满,原来男女之间也很和谐。呵呵,从前我一直认为婚姻是束缚,而男女之间,有的只是。现在看来,是我的认识太片面了吧。

喜欢坐在桥上看下面波光粼粼的水,举起矿泉水瓶喝水。举得很高,如果此刻有月亮,我就会是那个月下独酌,对影成三的李白了。

有三个小女生走过去,其中一个把手中的塑料袋随手就扔到了水里,另一个用询问的语气说,“我也扔啦?”我赶紧说,“下面有垃圾桶”。女生好像没有听到,不过她没有扔,我笑着,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多管闲事。

和莹莹一起走鹅卵石路,听说那有按摩的功效。脱掉鞋子,拎在手里。脚心又扎又痒,我这么大的人,却一点都不顾形象,一边走一边摇摆,一边摇摆一边笑。莹莹把我的鞋抢过去,非要我把这段路走完再还给我。就这样往前走,凉亭里有个老婆婆,慈祥的对我说,“按摩呢吧,经常走走对脚有好处。”呵呵,我觉得人真好,不管是孩子,中年人,还是老人,闲暇的时候,都是那么的善良。

心里很静,应该说是恬适的感觉。前些天下雨,闷在家里,总是烦躁不安。今天出来散散心,换了个环境,就换了种心情。觉得天那么蓝,树那么绿,生活是那么的安宁和美丽。

生活很美好,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