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川剧变脸作文描写老师(描写川剧变脸作文600字)

川剧变脸作文描写老师(描写川剧变脸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4-03-04 02:44:13
川剧变脸作文描写老师(描写川剧变脸作文600字)

川剧变脸作文描写老师【一】

曹老师大约四十多岁,高大魁梧的身材,高挺的鼻梁,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最奇特的还就属他那没长一根头发的大脑袋,活像一面光亮的镜子。曹老师可真有点摇滚歌手的明星范!

第一节音乐课终于来临了!

曹老师大摇大摆的走上了讲台,一脸的严肃,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像探照灯似的`扫视着同学们,足足有半分钟的时间。有的同学无精打采的趴在桌子上,曹老师的目光转移向他,他就立刻挺直腰板,生怕被老师批评。有的同学悄悄地对同桌耳语:“这个老师好凶呀!”曹老师的目光又转移向他,他就赶忙坐好了。还有的同学正在和同桌玩橡皮,曹老师的目光好像有魔力似的,把他调整了坐姿。同学们在这半分钟里度日如年。

“大家好!我姓曹,你们可以叫我曹老师。今年,你们的音乐课就由我来上啦!接下来,我们要学唱国歌!”曹老师的声音洪亮而亲切,没过一会儿,雄伟的国歌声响起来了。曹老师微睁双眼,随着国歌的旋律,边唱边指挥。只见他摆动着手臂,一会儿把手收得紧紧的,一会儿又放松下来。曹老师好似已陶醉其中,看不见我们了。顿时,我们就放松了警惕。有一些同学又开始偷偷地嬉戏了!

可是,孙悟空怎么能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呢!这不,一名恶作剧的同学已经被曹老师盯上了!坐在我前面斜对面的男同学偷偷玩可塑橡皮,恰巧橡皮粘到了他前面的女生头发上,他伸手去揪橡皮,结果拽掉了女生的好几根头发,只听女生大喊:“啊啊啊!老师,他拽我的头发!”只见曹老师立刻迈步向前,用手指指着他,眉头紧皱,眯起眼睛,目露凶光,一把拽起了那名男同学,怒喝道:“哪只手拽的头发?伸出来!”曹老师拿起一把教杆,只听 “啪”的一声脆响,男同学的手被打得一哆嗦,整个教室顿时一片寂静。“谁再不好好上课,就和他一起作伴!”曹老师一边威慑着同学们,一边把那名男同学拉到了教室一角罚站。我们怀着恐惧的心情,心惊胆战地唱着,生怕唱错了一个音,被老师拉去墙角接受惩罚。

唉!越是紧张就越出错,有一名同学不小心唱错了音,我本以为他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可是,曹老师只是走过去,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纠正道:“这个音应该唱‘咪’,不是‘嗦’,下次别唱错了!”只见曹老师的脸蛋瞬间“长”出了一个小酒窝,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对之前的事已忘记脑后。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变脸术”?

自此,我们都认真地学习着音乐,曹老师也很少“变脸”了,整天都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歌声中畅游。

川剧变脸作文描写老师【二】

该剧以喻秉渊“挂印回乡”之后,于故里恩阳发生的平凡小事为主线,描述与刻画了喻秉渊亲民、兴学、减税、劝农、倡廉、守节以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迹。

喻秉渊出生并成长于巴州即今巴中市辖区,一个书香不绝,科第绵延的家族,世代相传的祖训:“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更是从小便培养了喻秉渊良好人品。据《巴中县志校注》(民国十三年版记载:亦越乾、嘉,民物藩庶,国家右文,人重科举,士竞帖括,父诏其子,兄勉其弟,虽至寒畯,亦趋於学,应试弥多,人才增盛……男耕女织,家世其业,老师宿儒,终身教授。此为文盛时代。而喻秉渊正是出生在这么一个环境之下,并成长于一个书香门第。以耕读传家的喻氏一脉出现了在当时少见的“三十六年三拔贡入一家”的事,此事的主角正是喻秉渊的高祖喻珩,曾祖喻龄懋和曾祖兄喻遐昌之子喻六一。从乾隆癸酉科即1753年到乾隆乙酉科1675年再到乾隆四十二年丁酉科即1777年,连续三届,每十二年由各省学政官员从每州每府或每县选拔一名生员,保送入京参加会试,喻珩、喻龄懋、喻六一三爷孙三十六年先后被选中,成为拔贡生。后据《巴中县志校注》(民国十三年版的记载:喻珩,雅州、重庆府教谕;喻龄懋,洪雅教谕,后擢升云南恩安知县;喻六一,历任新繁、巴县、璧山、越隽教谕。可看出其家世,实乃书香传世,三人先后为官,均以家训严身律己,立德树廉,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喻秉渊的祖父喻贯一及其父亲喻焯先极好的继承并发扬了这种良好的学风家风,虽然两位未曾当官,但是,亦是饱学之士,才华横溢,徳播四方,朋友遍及名流。时杨芳任甘肃提督,其与喻贯一为好友,因为其良好的家风、家德所感,为其书赠“德垂后裔”匾额,寓意祖上德行为后世所继承,并发扬光大。喻氏一族无论为官还是为民世代秉承家风,严格要求晚辈心正为人、清廉为官,传承美誉遗风。

喻秉渊3岁时进入官学堂读书,严于律己,凭借过人的毅力,刻苦读书,科考之路虽不顺畅,但喻秉渊立志向祖辈学习,会试落第的喻秉渊在官办的巴州宕梁书院讲学,在被官吏挪扣经费的前提下带头捐资创立宾兴,资助了多名贫困学生,名望颇高。

同治十年(1871年,经朝廷“大挑”一等之后的喻秉渊任职于云南沾益州知州。喻秉渊上任后办理首案时精推理,细酌情,翻阅大量书籍和案卷,走访无数百姓,推翻了因误食发霉黄豆所做炒面致而错判人的冤案。此后,连续平反了几起冤案,得到百姓信任,为此,“喻青天”美名逐渐传开。为了不毁“喻青天”美誉,喻秉渊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审案之后回到书房,总要独自一人仰望苍天,反复思索案情经过,扪心自问断案是否公允,有无不公之处,做事是否做到上不愧于朝廷,下不愧于黎庶百姓?皇帝为褒奖他,赐“问心堂”匾额一块。

喻秉渊任职期间,由于他的清正廉洁,政绩非常突出,声名显赫,百姓拥戴,光绪元年,朝廷赐予他“永锡尔极”予以褒奖。在喻秉渊的悉心治理下,常年处于动乱边缘的沾益州却始终保持着稳定发展的局面。1872年朝廷将其调到刚经历十年动乱的云南永昌首府保山县任知县。喻秉渊上任保山知县后,治匪惩贪,很快就使当地匪患减少,到处呈现了“弃刀买牛”现象,匪少了,贪腐少了,矿产交易正规了。保山瓦渡金矿有十多位矿长,每年都要联合送礼。大家听说新来知县清正廉洁,个个都害怕。最后大家商量加两倍送礼,于是整了一大口袋银子,找了个平常送礼有的人送到喻家,喻秉渊当场拒收,并严厉训斥来人一番,称如果不拿走就全部充公。从老家来身边读书的小儿子喻恩刚好看到,等那人一走,喻恩便问道:“爸爸,你怎么不要银子?我们在老家饭都吃不起呀?”喻秉渊严厉地给了儿子一耳光,训斥道:“滚回去,你这种东西莫败坏了我的官德!”打了儿子,痛在心里,他召集全家人,给家人讲为什么不能收别人东西的道理,并反复强调“俸薪身家之外,不可贪用他人之一分一文”。

喻青天挂印辞官,也是因为他以这个信条严格要求自己。一日升堂问一桩人案,案情简单明朗,犯人供认不讳,证人证据确凿。审问之后,嘱师爷具案申报秋决。但宣判之后,那罪犯当堂大叫:“怎么,要了银子,还要脑袋吗?”喻秉渊忙查原委,才知其妻弟收了犯人银两,深感家教不严,有悖家风,丧失官德。为保全清誉,他责成妻弟立马退还赃银,并连夜上表辞职,不待批文,就封印挂冠而去。

保山百姓听说喻秉渊要辞官,怎么也不愿意让他离开,自发联名劝留,缝织万民衣、万民伞,组织万人劝留,希望他继续为官,造福百姓,然而,喻秉渊一家带着他视为生命的几块匾额,毅然踏上了回归恩阳老家的路程……

喻秉渊辞官回到家乡后,以耕读传家,劳作为生,积极参与老百姓的大小事务,远近乡邻但凡需要他帮忙的,他总是积极出面,以举人特殊的身份和智慧为老百姓解决问题,从不收取一点好处。本地官员非常憎恨,为此与喻秉渊展开了各种较量,喻秉渊文不怕官压,武不怕威吓,这让当地的官员敬而远之。

喻秉渊发动家人种植老鹰茶和紫薇花,将所有收入和自己的所有积蓄全部捐出修建考棚。一日来客,无米可炊,家里实在没有可以招待客人的东西,想起一代知县的家境这样儿,儿媳心酸落泪,但聪敏的儿媳又不得违抗父亲大人的命令,只好端出一钵清水,里面只有官帽上的两颗铜花铃,笑称“名誉汤”。这件事让当时在任知县很是感动,修建考棚的事得到州官们的大力支持,社会贤达资助,随即在今巴州区人武部内,修建了考棚。为鼓励巴州学子上进,并希冀能中状元,在考棚前修了一座石桥,取名为“状元桥”。自此以后,喻秉渊把余生全部倾注在考棚的学子,每一年开考,他都要亲自去讲学,用自己的真实事例教育学子,不仅教导学子要学业有成,更要做官为民,不贪不占。学子们非常尊重喻老先生,而喻秉渊也成为了巴中立德做人、清廉为官的楷模。

2013年以来,恩阳区积极依托四川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发掘了喻秉渊这一重徳守廉历史人物,并以此为原型创作了小川剧《悠悠万民心》,受到人民广泛好评,获得四川省“五个一”文艺奖。为深度挖掘和弘扬这一优秀德廉文化,积极创作修齐治平的廉政文艺精品,拓展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家园,2014年以来,巴中市纪委、巴中市委宣传部、恩阳区委、区政府,按照“起飞恩阳,冲出巴中,奔出四川,走向全国”目标要求,以喻秉渊为人物原型,创编大型廉政历史题材川剧《挂印知县》。全剧主要讲述他倡廉守节的故事。全剧的主题正如剧中所言:一人廉,其身独善;一家廉,代代相传;一乡廉,民风肇端;一国廉,盛世福延绵。在创编上,与四川艺术学院、四川川剧学院合作,邀请国家一级导演刘毅,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肖德美,国家一级演员李艳冬,国家一级作曲家、文华奖获得者蓝天,国家一级演员、文华奖获得者简小丽等与本地文艺界的优秀骨干组成编排演阵容,全力进行编剧、导排、演出。

本剧于2014年11月24日在巴州剧院首场演出后,翌日又在巴中市江北宾馆多功能会议厅举行了《挂印知县》座谈会,专家、学者、教授和四川省纪委、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沾益、保山纪委、巴中市纪委、宣传部、恩阳区委有关领导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网、廉政瞭望杂志、中国文化报以及四川省、巴中市等诸多家新闻媒体、网站记者聚集一堂,进行了高水平的座谈。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梅花奖获得者、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四川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邓前程博士,省文化厅原副厅长、著名戏剧评论家严福昌,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党建》杂志社秘书长、主编鲜仕荃,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敦贤,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蓝光临、何伯杰,四川省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刘宁,国家一级导演邱明瑞,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郭勇,中国莎士比亚学会副会长、著名戏剧评论家李伟明,四川省艺术研究员张志刚,《挂印知县——喻秉渊》艺术总监肖德美,喻氏后裔代表等专家、学者、教授纷纷发言,就该剧题材内容、艺术处理、语言文辞、音乐舞美、演员水准等方面做了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该剧题材特别典型,自古以来清官无计其数,但没有一个清官拿自己的前程做赌注,没有一个官员为保清誉名声,辞官不做,归故耕读;大家一致认为,该剧结构新颖,手法独特,承川剧艺术本质而不落俗套;语言惠雅,文句优美,唱词生动,实为剧作家郑瑞林先生又一大精品力作。创编演团队决心再接再厉,精雕细琢,在作品的深度、力度上再下功夫,在演技上再添精彩,为川剧届、文艺界再添力作,为当代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奉献积极的正能量。

剧组决定在进一步修改的基础上,将在全市巡演,拟定12月到成都、北京汇报演出,明年赴云南保山、沾益等地演出。剧组日前已接到四川省委决定,省委全会将组织全体参会人员观看该剧,学习喻秉渊廉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