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游记作文黑板板书

游记作文黑板板书

更新时间:2024-06-04 15:10:31
游记作文黑板板书

游记作文黑板板书【一】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说过:“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以前也看过很多很感人的电影,动容之处也会不禁流下眼泪,但是在看了伊朗 电影《黑板》之后,作为学生的我,心里就深深地感觉它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尽管它深刻的寓意对我这点阅历的人来说还不能真真懂得。

该电影通过两位教师背着黑板找学生的经历——一个遇上了为边境走私者充当搬运工的被戏称为“骡子”的一群少年,另一个遇上了一群在库尔德地区迷路的伊拉克难民,之后就从这两方面展开了后面的故事。大片的黄土、荒凉的环境、简陋的衣食,还有听不懂的\'语言刚开始的时候让人看着很压抑,但是继续看下去,你就会觉得心灵被深深的震撼到,尤其是那个男孩写出自己的名字而兴奋的告诉老师时,他被一枪打了;还有最后那个女人背着写着我爱你三个字的黑板走的场景…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正如我理解的Ezra Pound 的这首诗所描写的“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一样,这些场景会让人眼前一亮,深深触动心灵。

黑板是始终贯穿于影片的一个道具,一方面它发挥它本身的功能,用来教学,另一方面它又可以用来包扎伤口,运输病人,躲避武器的袭击等等。黑板是知识的化身,文明的象征,《黑板》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伊朗人民是处在怎么样的水深火热的环境中以及知识文明对于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重要性或者还有别的一些人生道理。

记得暑假去湖南支教,当时觉得那边的学校条件真的是太差太差了,只有一个老师却要教3 个年级,而且有一个班是复合班,桌子椅子都是破破烂烂的,有的学生要三个人挤一张桌子。加上地处农村经济水平落后,人的思想观念也落后,所以大多数孩子上课都是松松散散、想来的时候就来,不想来的时候就不来,上课的时候也经常跑出教室。当时我只是感觉是农村落后的环境和薄弱的师资力量造成这样的,不该怪这些学生。但是看了这部影片,我才发现他们是多么的幸运,至少他们处在和平的环境中,至少他们还有教室、至少还有好多的好心人关注着他们的学习,从物质上、精神上帮助他们。而现在大多数的我们是拥有有利的环境的,但是我们根本没有珍惜过。记得有一次逃课了,然后有个同学调侃道:“哎,交了钱却不去享受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力,人家想享受还不能享受”当时,我也没太大感触,但看了这部电影后,真的有点后悔。晚上12 点多以后还能听到保安巡逻的声音,在自修的时候保安会来查人,出校门的时候自行车也得刷卡,其实他们也是在为我们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吧。有人说“清明节应该回你读过的高中学校扫扫墓,因为那里埋葬了你的青春 ,清明节应该回你读过的大学扫扫墓,因为那里埋葬了你的 理想”. 现在都快大四了,然后发现自己似乎什么都没学到,碌碌无为,青春埋葬了,理想也埋葬了。如果 3 年来每天都是充实的也就罢了,可是回首 3 年的日子,我发现它好空白……

《黑板》能充实我们的思想, 引起我们对生活, 生命的思考,它真的是一部值得我们看的好电影。杨善洲电影观后感牛玉儒电影观后感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游记作文黑板板书【二】

我的奇思妙想是发明一个黑板,帮老师减轻负担。它的样子和普通黑板差不多,但是有三个摄像头、还有扫瞄仪、还有内置芯片,像一个多功能的机器人。

这可不是平常的黑板哟,它是多功能的黑板。首先,它是“超级班长”,可以帮助老师监督学生认真听课。上课时,如果哪个学生在开小差,或是做小动作,“超级班长”的“火眼金睛”——摄像头就会发现,并通过人脸识别,叫出这位同学的名字,发出“滴滴”声警告他。

我的多功能黑板,还是一个“带读机”。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平时带读很辛苦,经常声音都沙哑了。现在,老师只要把要带读的内容,放在我这个多功能黑板的扫瞄仪上,并输入带读的次数,它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一遍遍地带领学生读课文。

它最强大的功能是,可以当“老师的小助手”,帮助老师布置作业、检查作业和批改作业。老师只要把作业对准扫瞄仪,作业立刻就显示在黑板上了,同学们就可以自己抄回家做了。第二天,科代表只要把同学们的作业收上去,再一一的扫瞄一遍,它就会检查并批改,然后把检查和批改结果公布在黑板上。老师就知道哪个同学没有做作业,哪个同学的作业错了多少。

这就是我的多功能黑板,你觉得怎么样?是不是很棒?

游记作文黑板板书【三】

一块黑板,几只粉笔,几个字母,几个符号,几个潦草的字迹,便构成了学校中最普通的黑板.

语文课上,每当讲解练习时,总会有一道看拼音写汉字题.对于错别字很多的我,自然成为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每一次,我都会被叫到黑板上,写下这一题的答案.而我,往往只将会写的完成,剩下的,就随它去了.几次洋相后,老师决定和我打赌,如果到下次之前,我在黑板上写的字没有错,考试加十分.自此,我每一次遇见这种题,我总会为了这10分去查字典,完成题目.一节语文课上,老师突然决定默写词语.我自然难逃一劫.虽然老师默的词语都是之前我在黑板上写过的,但由于没有重视,却一个也想不起来了,如一尊雕像一般站在黑板前,尴尬不言而喻.老师看着有些不甘的我,长叹一口气,说道:“做这题,靠的是平时的积累.你平时只查字典,却不用心记,并积累起来,考试时还会有知点给你查吗?你这样是治标不治本呀!”自此,我总会将老师的这句话牢记在心,只要遇到生词,就记录下来,再也不临时抱佛脚了.

刚来学校时,班主任总是提醒着每一个擦黑板的同学,必须将其来回擦三遍,并且保证上面没有白色的粉笔印.一开始,由于老师天天来检查,所以每个同学都不敢怠慢.自然,我们班的黑板没扣过一分.随着老师检查的次数越来越少,同学们以俄开始马虎了起来.一次做值日生,擦黑板的同学刚“擦完”,正在那聊天,不料班主任神兵天降,来到教室突击检查.那种偷懒的黑板,自然瞒不过她的火眼金睛,立刻命令那位同学重新擦.只见他满脸不高兴的站在椅子上一边擦,一边小声说:“装得这么认真干什么,我保证这样不扣分!真烦!”“擦黑板的目的是为了不扣分吗?擦黑板是为了回报老师一天的付出,以一个干净的黑板,是老师在第二天的教学中有一个好心情,快乐的给予学生知识.这们能以不扣分作为底线呢?”说罢,老师拿过同学手中的抹布,亲自在黑板上擦了起来.虽然速度很慢,但老师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黑板在灯光照映下,宛如一金光闪闪的湖面,照耀得让人睁不开眼.从此,没有一位同学感偷懒了.

黑板,是老师最好的助手.它能为老师的上课提供便利,更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于是,黑班上的记忆,往往会和老师的记忆混在一起,相结合,就成了青春的记忆.在这记忆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快乐,有辛酸.而,我们就像一只只小鸟,没有太阳,就会在黑暗中绝望.没有老师的帮助与关心,我们无法学会如何感知世界,面对世界.

如今,再次回想起黑班上的记忆,更多的`,是对老师的感谢,感谢老师为我们这一只只小鸟付出的一切.

游记作文黑板板书【四】

黑板,是从小到大陪着我们成长的好朋友,学校里每时每刻都要用到黑板。黑板也是我们的另一个老师,教会我们数不清的知识。

黑板上记载着悠久的历史,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的才华、生活和智慧,以及战争的残酷;黑板上有美术老师的.一幅幅美丽、漂亮的画;黑板上有动听的音符让我们学会了唱歌;黑板上有奇妙的数学,让我们学会了计算、思考和推理……

黑板,带给我们的不只有知识,还带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一次班会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了“朋友”两个字,老师说真正的朋友是生活中相互关心,学习上共同进步,有困难互相帮助的人。老师说要叫人上去讲述一下,我举起了手上去把我和郭明宇经历的事情说了出来,让我的那些有趣的回忆更加深刻。

黑板给了我勇气,记得以前,选“三好学生”、“班长”……我都是从来不去的。但是四年级的有一次,老师叫我去参加竞选“班长”,我写好了稿子上去演讲完后,开始投票了,几秒种后,黑板上我名字后面一个个“正”字出现了,最后定格在了26票,从没有1票到26票,我看着黑板,他也看着我,仿佛在向我微笑,还说着“好样的,孩子”。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信心。

到了现在,我又一次去竞选班长,老师在黑板上画着“正”字,当票投完以后,我有六个正字,全班第二,成功了,我选上了班长,那一刻我兴奋又激动。

黑板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回忆,他还会一直陪着我直到工作的那天。一想到黑板,我就回到了童年的天真快乐、无忧无虑,心情顿时明朗起来。

游记作文黑板板书【五】

《黑板》讲述的是一群教师背着黑板在伊朗和伊拉克边界山区四处寻找学生的故事。老师们背着黑板,如同基督背负着救世的十字架,但是,一个民族的苦难不是他们的双肩能负荷的。他们试图说服无知的人们,知识将改变他们的命运。但是,拥有知识的老师,却改变不了自己落魄的境遇。(在贫困和战乱面前,知识的救赎显得苍白无力。

大片的黄土、荒凉的环境、简陋的衣食,还有听不懂的语言刚开始的时候让人看着很压抑,但是继续看下去,你就会觉得心灵被深深的震撼到,某些场景会让人眼前一亮,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黑板是始终贯穿于影片的一个道具,一方面它发挥它本身的功能,用来教学,另一方面它又可以用来包扎伤口,运输病人,躲避武器的袭击等等。黑板是知识的化身,文明的象征,《黑板》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伊朗人民是处在怎么样的水深火热的环境中以及知识文明对于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重要性或者还有别的一些人生道理。

主线的两位老师,带着他们的黑板开始了各自的旅途。黑板,记录了他们的故事。最后,甲老师就像一个半途被遣送下车的乘客,望着“ 前妻” 背着那块写着“ 我爱你” 的黑板,渐行渐远。对这场短暂婚姻的回忆成为了他唯一的行李。

而乙老师最后只剩下半块黑板,但是,比任何时候都沉重。谁会想到一个孩子在这块黑板上初次写出自己名字的欣喜?谁又会想到这短暂的欣喜会瞬间化作绝笔的悲恸?一群孩子骡子般的命运,让老师心痛却无能为力。在生存面前,这时知识的救赎却又显得那么势单力薄。

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物,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道具,甚至没有出现任何惊心动魄的场面,然而如果仔细品味这部电影的话,我相信每个看过的人都会被深深地震撼。战争的残酷,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对于荒原上的流浪者们,生存是第一要义,而影片最别具一格之处是,机智地展现了那两位教师因为有了知识也具有了知识分子独有的“ 智慧的烦恼” ――哪怕是仅仅只接受过两年的教育。影片拍摄的冷静客观,只呈现生活状态而不作刻意解释,这种不落俗套的制作方法让《黑板》具有高级的格调。

看完这部电影后,片子中的诸多特写细节在我的视线之中来回俯冲,纪实的手法将真实的生活凸现在我的心中。但我仍然能透过硝烟,隐隐感到对他们的梦想、爱情、信仰等等渴望和坚持。一群并不伟大的小人物身上散发出了质朴、恒久的人性魅力。片名《黑板》就是解读该片的线索和关键词,天才女导演也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让我们经历了一场感情和良知的洗礼。

黑板,这个本来是老师用来教导孩子的工具,用来教育与启发下一代的象征,在贫穷、战乱以及饥饿的迫使下,成为一片遮挡与保护的庇佑之伞,然而在残酷的现实中,还是单薄无力。细品这些在《黑板》中看到的简洁和朴素的对白,蕴涵着人性的光辉,也蕴涵着伊朗民族电影的真正魅力。也体现出全世界的教师的无私精神。

我们自做教师起没有经历过这样艰苦的环境,更没有经历过找学生的痛苦,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没有这么落后。因此,作为现代的教师,我们更应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一份责任和贡献。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