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漫画作文青少年模式(中学生漫画作文)

漫画作文青少年模式(中学生漫画作文)

更新时间:2024-03-09 15:36:47
漫画作文青少年模式(中学生漫画作文)

漫画作文青少年模式【一】

1.首段的作用:

若开篇点题,则:①总括全文,点明主旨。②表达与主旨有关的某种感情,鉴定全文感情基调。

若开篇不点题或点题不明显,则:①引出下文②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若文章开篇为景物描写,则:①结构上,为下文做铺垫②内容上,够了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若首段连续发问,则: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答题模式:①通过描写······,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暗示了文章主旨,表现了人物品质,衬托了人物形象。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典型背景。

2.文中语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末段的作用:

①首尾呼应(呼应文题,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结构上

②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总结全文,卒章显志,表达了······的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

4.特殊语句的作用:

1>中心句和点睛句

①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

②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2>情感句

抒发强烈内在感觉,直抒胸臆。

3>矛盾句

①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寓意了深刻含义。

②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4>引用句或文学性强的文字

创造文化气氛,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引用句

使文章更具有诗情画意(文学性强的文字

漫画作文青少年模式【二】

银屏上的人们,正在做酱肉、熏烤香肠、腌制榨菜…一当他们手举菜刀满怀喜悦地切开酱肉、香肠时,我不禁想:如果那块酱肉、那根香肠是工厂里的机器制作的,它还会不会带有那种令人垂涎三尺的清香呢?恐怕是早已沦落为无止境的产物?

答案无从知晓,但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一种趋势——《舌尖上的中国》传播饮食文化的初衷毋庸置疑,而这些美味总有一天会走上商业化的道路,那是现代化对传统美食灵魂的胁迫。

类似的事件在历史上多有出现,远不止于美食。数百年前,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随着成百上千的大帆船络绎不绝地驶来,殖民者依凭坚船利炮打破了拉美人民的原始生活。为了商业利益,他们强迫原住民种植单一作物,造成经济畸形发展,直到民族独立风潮席卷拉美。相比之下,有时“好心”也可能办“坏事”。西方世界一直坚信民主是最好的政治良方。正因如此,西方人一直致力于向整个世界输出他们的政治理念——多党制。但事实是,许多表面上采用先进政治体制的国家始终内乱不断,选民陷入了投票“选举~—后悔——投票选举——后悔”的循环。

与之相对,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满目疮痍,民生凋敝。经过种种失败的尝试后,中国人终于意识到所谓“西学”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于是乎,中国要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经过多年的探寻,我们终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走上了实现中国梦想、民族复兴的道路。

“中国模式”的`意义在于,它为这个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其实不论是政治体制还是商业模式都是一样——世界并非只存在单一的发展方向。商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或许对巧克力是适用的,却可能不适用于那一笼热腾腾的五彩烧麦。

中国人从不热衷于向世界推销自己的模式。这也是《舌尖上的中国》带给我们的思考——无须跑得太快去追赶整个世界。幸福是不存在单一模式的,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其幸福的道路都需要努力去探求。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拥抱一个多元的时代,一个快与慢、轻与重、刚强与典雅并存的时代。

点评:本文由美食之商业化思及殖民者对于拉美原住民文化的破坏,再进一步论及我国对于“西学救国”的反思,最后收拢观点“聿福是不存在单一模式的,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其幸福的道路都需要努力去探求。”作者由“舌尖”之“小”推及“国家模式”之“大”,洞察力强,识见不凡。全文文理清晰,结构井然,是一篇充满正能量的议论佳作。

漫画作文青少年模式【三】

2.给书中的某个人物写一封信,给他提提你的建议。

3.想象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描述一下书中的人物在本书诞生之前的几年或之后的几年经历了什么。

4.根据该书表现的某个主题写一篇短文。例如,如果该书的一个主题是爱,你可以写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并用上书中的例子。

5.创作一首、歌曲或一个故事来表现书中的人物、冲突或主题等。

6.根据书中的某一人物或情节画一张画或图表,并作出相应的详细解释。

7.想象对书中某一人物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书中有关的内容,也可以问他其他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人物的语气进行回答。

8.回顾整本书的.内容,给出你对这本书的评价。无论你认为这本书是有趣还是无趣,都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证明。你会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

9.写出书中的主要问题或冲突,涉及到的人物,以及结局。

10.将下面这个句子填写完整:我喜欢(不喜欢)作者(或某一人物)……的方式,因为……(字数250-300)

11.描述一下你读这本书时的感受(愉快、悲伤、解脱、愤怒或充满希望等),并解释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12.为这本书设计一套试题。包括5-10道判断题,10道多项选择题,5道简答题,1篇。并制作1页完整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