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一路穿行作文800字记叙文(走出去作文记叙文800字)

一路穿行作文800字记叙文(走出去作文记叙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4-26 05:57:24
一路穿行作文800字记叙文(走出去作文记叙文800字)

一路穿行作文800字记叙文【一】

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提的就是楔子部分。在这部文字中,作者讲述了他的一些读书经历:包括他从贵州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古典文献专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如饥似渴的阅读大量书籍、在贵州插队时与朋友们相互探讨读书心得。从中可见作者对自己的评价“生活更是与书册彼此纠缠或者相依为命”是多么的精准。作者从与书册“彼此纠缠或者相依为命”的经历中总结出阅读的三种境界或称方法,即“旅游、围猎和侦探”,而作者的阅读无疑是侦探式的。正如他所言“侦探式的阅读常常已经进入专业研究,专业研究其实是苦事,因为它必须锱铢必较,寻头觅缝,把赏心乐事变成自我折磨,把养情怡性变成智力考校,人与书过不去似的想穿透纸背。唯一的愉快就是在‘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突然‘得来全不费工夫’地找到线索,使案情豁然开朗。”当然,无论是像葛兆光先生这样的学者,还是如我们这样的普通读书人,都喜欢“围猎式”的阅读方式。这里引用先生的原话来解释一下,“围猎式的阅读者,没有强迫性的耳提面命,没有功利性的计算考量,兴趣是唯一的指标,愉快是最后的收获。”用心感悟书中的点滴,获得最原始最纯粹的享受。至于最后的“旅游式”的阅读,其实很好理解。当我们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旅游,最需要的无非就是一个导游了。阅读也是如此,课堂上老师为我们所列出的“必读书目”“十大好书”就是一个例子,在书海里老师就是我们的向导,有了他们的指引,我们就能有目的比较省时的获取知识,畅游书海。无论是那种方式,只要你喜欢就好,只有你喜欢它才会有价值。

读这本书的过程是艰辛的,常常会有想要中途放弃的想法。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我会阅读有关学术性的著作,原因有二:一是学术性的著作通常比较专业,我自惭能力有限,不敢挑战;二是学术性的著作通常比较枯燥,我这个人比较浮躁,可能坚持不下去。但是这次,经由王老师的引导,我误打误撞选到了这本书,实属无奈。出于对自己负责,也不辜负老师的心意的想法,我强迫自己看完了这本书,说实话,收获是很多的。如今想来,也愿意分享其中一些另我印象深刻的美丽片段。

在本书第三辑有一篇文章《我注唐诗》,是作者给自己的《唐诗选注》所作的序。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的:“有人说,年轻时总是幻想与文学结伴,年长则常会不自觉亲近历史,说得也对。当出版社决定要重新再版这部《唐诗选注》的时候,编辑让我再回头去看看它,问我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感受?新的想法和感受?说实在话,现在回头看这部书,就好像倒拿望远镜回看身后,似乎有些遥远,有些陌生,由此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变化了的年龄和心境。不妨看此后我撰写的《中国思想史》中的一段话罢,这一段曾经很让一写热爱盛唐气象的人不高兴,题目叫做《盛世的平庸》,讲的是最辉煌的盛唐,其实恰是思想最平庸的时代。在那里我说:后代人总是说‘盛唐气象’如何如何,其实,从生活的富庶程度上来说是不错的,从诗赋的精彩意义上来说也是不错的,但是,从思想的深刻方面来说却恰恰相反。因为在思想的平庸时代,不一定出现不了文学的繁荣景象,也许恰恰相反,可能这也是一种有趣的‘补偿’。特别是,一旦那种沉潜入微的思绪,已经不能对知识、思想与信仰有所匡补和批评的时候,就纷纷夺门而出,表现在‘语不惊人不休’的文学上,这个时候,思发为文,智转入诗,而思想却在权力制约的情况下,逐渐走向平庸,智力也正是在这种一无所用的趋向中,逐渐转向了诗赋的琢磨和沉思。”

初读这段文字,并没有完全领会其中的意思。只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迫不及待的想与人分享。首先,作者说盛唐的'诗歌最辉煌,但是思想却最平庸。这让我联想到高中上语文课讲到唐诗时,老师并未给我们分析这些思想,那时我们对诸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这些唐朝大家的了解也只局限于他们的作品,对于诗人的思想没有细致的了解,就更无所谓分析当时整个时代的思潮。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盛唐的思想平庸或深刻,它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已经载入了史册,今天的我们可以对它的各方面发表意见,但这仅仅是个人观点,盛唐的过往无法逾越。当然不能否认,唐朝是诗歌的朝代,唐诗或雄浑大气一泻千里,或不拘一格字字珠玑,不论写景还是抒情,不论是山水田园诗还是边塞诗,虽然诗人在诗歌中的描写对象不一样,表现风格不一样,但是佳作迭出,各种主题的作品交相辉映。这就是为什么唐诗是唐朝的一个标志,象征着那时的繁华、美丽。

再来谈谈另一个问题,本书第三辑中作者的一篇文章《什么够资格称“中国经典”?》,这是他为自己的《中国经典十种》这本书所作的序。其中作者发表了自己对于“中国经典”的看法。原文如下:“近来常有一种风气。有人说道‘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急急忙忙把它转换成“儒家经典”。我总觉得这种观念有些褊狭,其实,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绝不是“单数的”传统,而应当是“复数的”传统一样。我一直建议,今天我们重新回看中国的经典和传统,似乎应当超越单一的儒家学说,也应当关涉古代中国更多的知识、思想和信仰,这样,一部介绍中国经典的书,就应当涵盖和包容古代中国更广泛的重要著作。”还有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通鉴》之类,这些统统都可以被当做经典来阅读。因此,在这部《中国经典十种》里面,作者既选有传统儒家的经典,也选了佛教道教的经典,既有诸子的思想著作,也有史著和字典。完全诠释了作者心中对“经典”的理解。

最后,谈谈自己读这本书的心得。读了这本《穿行书林断简》,我有一种成就感,我竟然耐着性子读了这样一部学术性著作,在此之前这是我没有想到过的,我不是学术派,也没有研读学术性著作的兴趣,所以读书的过程极其艰难,葛先生的这本书不是文言文却胜过文言文,书的内容完全是专业的学术论述,其中的内容对于我们这种非专业的阅读者来说很有难度。但是既然选了,我没有办法中途放弃,只有硬着头皮继续下去,还好最后还是读完了。对葛兆光先生也有了一些了解,相比起他的读书经历,我的这点经历算不上什么。由于他大学读的是古典文献专业,所以每天都会阅读大量书籍,以他“侦探式”阅读的角度来讲,兴趣是最不可能兼顾的。

一路穿行作文800字记叙文【二】

望着窗外漫天烟火,我的思绪又飘回了八年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人生中学到的第一首诗。是我的爷爷教给我的——我的爸爸妈妈因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那时的我,四岁,年幼无知,懵懵懂懂,并不解其中深意,也素未知到这东西就是所谓的诗。只因上口,觉得押韵,便吮着指头,扬起天真的脸颊,缠着爷爷教我。爷爷乐意教,我也乐意学,于是,看到夜空中的皎皎明月,教我“小儿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到路边的野草丛丛,教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行走在开满繁花的小径上,教我“黄四娘家花满膝,千朵万朵压枝低”。小小的我,蹦跳着拍手叫好。

步入小学,我明白了所谓“诗”这一回事,知道其中更蕴含着作者的`种种深情,我便去挖掘其中更深一层的意思。于是,我一有空,就钻进学校图书馆里,像一匹贪婪的饿狼撕咬鲜美的麋鹿一样贪婪的渴求着书中的精华。书,就像一块磁铁般吸引着我,使我欲罢不能。在书中,我感受到了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的洒脱,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的忧国忧民之情,黛玉葬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凄凉,为骆驼祥子的遭遇深感不幸,佩服柯察金·保尔“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怕困难”的坚强品质,厌恶莎士比亚笔下的吝啬鬼夏洛克。我的心也随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在书中,我寻找着灵魂的寄托,看遍人生的千姿百态,悲欢离合。

饭桌上,我眉飞色舞的向爷爷奶奶讲述着书中的精彩片段,他们就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有时,我们也会因为各自不同的观点得不可开交。我是很享受这个过程的,这样,我能感受到生命的流动,生活的乐趣。

着清风明月,嗅着淡雅墨香,我已然成长为一名初中生了。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伴着我的,不仅有家人的陪伴,还有淡淡书香。书,带给我的,是一片净土,一片蓝天,还有沁人心脾的芳香。读书,不仅读的是文字,更多的,是一种意境,一种感觉。

“刺啦!”一声烟花炮竹声打断了我的回忆~

愿我与家人一起携手一路书香,一路微笑!

一路穿行作文800字记叙文【三】

去登山的路上,乘坐汽车走过一路颠簸,我满怀期待去登上山顶,感受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观场景。

携勃勃兴致,心中满是期许,想象着那山顶的事物有多壮观,谁知走到半路,我差点被轰然而至的洪流击倒,任由恶心和呕吐感涌上心头,冷汗涔涔。将我拧成无力的螺旋状。“再坚持一下吧!”妈妈重复着苍白的安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半山腰能有什么办法呢?

“孩子怎么了,不去参观景点。”一个中年男子着急的问道。“孩子一路颠簸后,特别想吐,我也没什么办法呀!”妈妈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去我家吧,近的很。”顺着他那宽厚而坚实的手掌所指的方向,来不及顺眼看去,便随着妈妈一路跌跌撞撞来到门前。

他飞速地旋转钥匙,迈着坚定的步伐,“去那边吧,有洗手池,你们稍等一下,我马上回来。”我急忙跑过去,在经历一阵昏天黑地后,我终于有了得以喘息的机会。我打量着这个小屋,屋内陈设不多,但十分干净整齐,他就这么走了,竟对我们如此放心。

他急忙跑回来,手中多了一个搪瓷碗,说:“这是用开水泡的红糖姜汤,别嫌弃,小地方也只有这一个土方法。”我打量着眼前这个男子,中等身高,以至于我踮起脚尖才可与他平视,他的笑容如同璀璨绽放的烟花,露出一排微微焦黄的牙齿。

我手中捧着的似乎是个价值连城的古代瓷器。

我还没反应过来,那人已招手远去,妈妈攥紧手中那未送出去的钱,我才知道他的心灵如同去除黑暗的阳光,给予我温情的帮助。

一路穿行作文800字记叙文【四】

“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很幸运,在八年级这一年里我遇见了这样一群少年。成长路上,花开正好,微风不燥,我们扬帆启航!

无论是早读时匆匆补作业我来打掩护,还是背诵时那本莫名举高的课本,无论是操场上互相追逐的身影,还是课间为了一道数学题而发生争执,都是我们曾经留下的美好回忆。

人总是有水逆的几天。清晨,当手机铃声不知道是第几次响起的时候,我睁开慵懒的眼睛,挠挠乱糟糟的头发,伸个懒腰,打个呵欠,一骨碌从床上滚下床。打开手机一看,昏昏沉沉的脑袋顿时清醒,只有一个念头“要迟到了!”我急匆匆赶往教室,抬头看看墙上那块仿佛正以每秒走一大格速度飞快运行的钟表,是的没错我又双叒叕迟到了,我总是相信生活会给你一些暗示,比如迟到就是水逆一天开始的暗示。试卷上的红叉叉,“老师叫你去趟办公室”,耳边环绕着的还是老师的那句“你没用功其实你很聪明”,一天下来“无精打采”四个大字都写在了脸上。

我索性趴在课桌上将头埋在两胳膊之间,臂弯给予我最后一丝丝温暖,心里正想着:刚刚耳边还嚷着某某热门电视剧,怎么顿时就清静了。一抬头,几双眼睛忽闪忽闪的眨着,像是要把我内心看穿。“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说说吧。”看他们一副副严肃的表情,我只好如实招来,对于他们的特别关心我并没有过于在意——直到第二天,

我来到教室,桌洞里莫名多了一个信封,这年头谁还会写信啊,边这样想着边打开它,几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他们似乎有一种超能力,能把温暖、治愈、阳光,总之一切美好的东西统统装进笔里,用文字镌刻下对我的一份关心,我最喜欢这句“所有苦难与背负的尽头,都是行云流水般的此世光阴”。我抬头看相周围的他们,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去看考场的那个傍晚,夕阳很美,仿佛又回到了教室里,头顶是晃晃悠悠的吊扇,连带着吹起试卷的边角,好像真的是睡了一觉。我和他们在分岔路口挥手告别,独自骑车走向那条布满阳光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