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中国中学生作文训练点拨示范大全(作文宝典中学生优秀作文精选珍藏)

中国中学生作文训练点拨示范大全(作文宝典中学生优秀作文精选珍藏)

更新时间:2023-12-24 11:01:26
中国中学生作文训练点拨示范大全(作文宝典中学生优秀作文精选珍藏)

中国中学生作文训练点拨示范大全【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哪有水源穷尽的一天?惟有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勇往直前,方能采撷到知识果实。

中国中学生作文训练点拨示范大全【二】

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从整体到部分,或相反;或由近及远,或相反;或从上至下,或相反。这样,观察才会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对观察的事物才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层次和完整的印象。

通常有下列几种观察顺序:

一是以空间方位为序。如东南西北中,远近、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等。如下面例段:

你来到葡萄架之下。四周是彩色飞金的回廊,朱红柱子,中间是小小的园林,典雅的布局,果木俱全。庭院上面,罩着绿叶的网。草地上铺着绿茵,白鸽蹒跚来去。伸手可摘盆中的梨桃、石榴和头顶的葡萄。

这个例段就是按照先四周后中间再上下的空间方位顺序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段落虽短,但庭院生机勃勃的景色却写得井井有条。

二是以时间变化为序。如下段:

时间不容许人们多想,一阵狂风吹来,雷电接着从头顶掷下。顷刻间,一场可怕的冰雹倾泻下来。人们惊呼奔跑,躲入安全的地方。冰雹继续了两个小时之久,其间,有十多分钟,落地的冰雹大如小儿拳头,其中一颗有排球一般大,落在小李村,打穿饲养室的房顶,掉在蓄水的石槽里。冰雹过后,稀疏的雷雨未停,人们从躲藏的地方走出来,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像久住大森林的人,忽然被抛到陌生的戈壁滩似的,面对着眼前景象,简直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

密密的玉蜀黍林消失了,墨绿的棉田消失了,天空不见苍鹰飞旋,树头不闻燕雀鸣叫,田野里,也瞧不见野兔奔跑了,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瞬间,仿佛全从地面消失了。田野变得开阔而荒漠,村庄上空也豁然敞亮起来。光秃秃的树木,带着残断的杈桠,笔直地伸向天空。大地脱去浓艳的绿袍,换了一套坚硬的银灰色的冬装。

这个例段,以时间变化为序观察描写冰雹前、冰雹中、冰雹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田野村庄景色的变化。按时间的推移:顷刻间→两个小时→十多分钟→冰雹过后→顿时→一瞬间观察景物的变化,把下冰雹的全过程描写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条。

中国中学生作文训练点拨示范大全【三】

有目的地观察事物,首先就要确定好观察位置。因为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不同,所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景物)也必然不同。同学们还记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吗?这说明虽然是同一个事物,但由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观察得到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这也说明选好观察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或有目的地参观游览中,一般都是采用固定观察或移位观察的方式。

中国中学生作文训练点拨示范大全【四】

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宣王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每次演出总要集中三百名乐工一起吹。 有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南郭先生,知道齐宣王乐队待遇优厚,就一心想混进这个演奏班子。可他根本不会吹竽,他知道齐宣王喜欢所有乐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里头装装样子充充数,别人看得出来!

南郭先生千方百计加入了乐队。每当演奏时,他就学著别人的样子,装模作样地吹奏。由於他学得维妙维肖,几年过去了,居然没露出破绽。后来齐宣王去世,他儿子齐泯王继承王位。齐泯王和他父王一样也喜欢听竽。但他不喜欢合奏,而爱听独奏。他要乐工们一个个轮流吹给他听。这下南郭先生紧张了,眼看就要露马脚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担不起!只好慌慌张张地溜走了。

话说南郭先生自知在齐湣王的吹竽队里是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了。由于他没有什么真本事,找了几个工作都干不了几天就露馅被辞退,由于逃跑时带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过的日子是越来越凄惨,只好到处流浪。

这一天,南郭先生流浪到一个离齐国很远的地方,这里的人都不认识他,他决定在此落脚。一段时间后他打听到这里的.大王爱听一种叫“埙”的乐器,而且给吹埙的人待遇还不错,于是就学了点皮毛混入了吹埙队。开始几天日子过的很滋润,他暗暗佩服自己的聪明伶俐。然而大祸临头他却不知,因为这个大王对他的吹埙队员要求很严,经常突击考试,这次南郭先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逃跑都没机会,只好硬着头皮上考场,哆里哆嗦的捧着埙,吹出来的调可想而知,就如鬼哭狼嚎一般。

此大王以严酷闻名,那南郭先生的屁股被打的皮开肉绽,真是可怜啊!还好没有性命之忧,在好心邻居的帮助下渐渐恢复了身体。这一日,南郭先生看天气晴好,就一瘸一拐地出门想散散步,不知不觉来到一所学堂。他正好走累了就在学堂前的土堆上坐下来,看着屋子里的孩子们背书。

四月的轻风吹着南郭先生很是惬意,突听“啪啪”几声脆响!南郭先生吓了一跳,自从被杖打以后,他就怕听到这种声音,还好,不是打他,原来是学堂的先生在大声责罚学生:大胆小儿,竟敢滥竽充数,明明不会背却说会背,要不是让你亲自背给我听,你就蒙混过关了。今日打你九下是令你久久记住:凡事不可弄虚作假,否则会像那齐国的南郭先生一样没有好下场!

南郭先生一惊!原来我的坏名声已经传到这里来了,太丢人太丢人了,原以为这儿的人不知我的底细,看来这个地方我是也没脸呆下去了。南郭先生立马回去收拾东西,雇辆牛车离开了此地。

牛车晃晃悠悠得走着,南郭先生在车上开始反省自己多年来的所作所为:滥竽充数被迫离开,没真本事四处流浪,蒙混吹埙下场更惨,现在已是臭名远扬。唉!看来靠欺骗和混日子是长久不了的,我必痛下决心,改邪归正,好好学一门技艺方才是正路啊!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南郭先生这回真的会接受教训、改邪归正吗?

中国中学生作文训练点拨示范大全【五】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节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颐和园》)

想要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依据事物本身的条理来说明,就是要从复杂情况中理出头绪,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而说明要有条理,就是行文线索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说明具体事物的文章可以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内,由主到次地写,使读者容易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在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很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中国中学生作文训练点拨示范大全【六】

手指肚的地方,有许多整齐有规律的图形,就是人们常说的“指纹”。指纹有斗形、箕形、弓形等。每个人的指纹都与别人的不同,并且终生不变。因此,按手指印可以代替盖印章;公安人员经常用在犯罪现场取指纹的办法抓坏人。指纹增强手指触觉的敏感性,所以盲人能熟练地用手指触读。指纹有如自行车外带上的花纹,可以加大手指的摩擦力,捏东西的时候,东西不至于滑动。(节选自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手上的皮肤》)

说明文的语言不像记叙文,具有浓厚的文学性,要求语言准确,不能夸大和缩小。切忌含糊其辞,“大概…差不多”等模棱两可的词语一般是不能用的。语言尽量精炼,干净利落,用尽可能少的话,把事物或事理说清楚,不要罗嗦重复、拖泥带水。在表达时要运用读者容易懂得的明白通顺的话语,把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生动,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不过,语言的通俗,并不是不要生动、有趣,恰到好处地运用说明方法,会使文章很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