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电影的作文四百字(感动的一部电影作文四百字)

电影的作文四百字(感动的一部电影作文四百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07:36:17
电影的作文四百字(感动的一部电影作文四百字)

电影的作文四百字【一】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主要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饥荒遍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濒临崩溃的边缘。党中央通过紧急蹉商,委派各级领导奔赴灾情最严重的地区实地考察。周恩来总理在颖超的陪同下,来到了困境老区——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公社主任郭凤林不愿年事已高的总理看到令人揪心的真实情况,他采用欺上瞒下的`手段弄虚作假,最终被总理识破了,而自知犯下大错的郭凤林羞愧万分。

当我看到农村基层干部为了接待他,准备了一盘红烧肉,而公社大食堂里正在给社员们做着难以下咽的树叶稀饭,面对基层干部进屋吃饭的盛情邀请,周恩来总理却将已跨过门槛的脚收了回来,他转身走向了公社大食堂时,感受到周恩来总理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打算,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使我想到,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赖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我们应把这份党和群众的真情一起传承下去。”是啊,这位“人民的公仆”为人民着想,关心人民,值得我们学习。

当我看到周恩来总理早晨与农民妇女们一起种南瓜,被农民“教导”。晚上,突如其来的暴雨,猛烈地冲刷着脆弱的秧苗,全村人民都在大雨中努力着,我们的周总理不顾疲惫的身子,刚刚大病初愈的他就闯进了风雨之中,细心的他完成了工作后,又在厨房为村民们熬着姜糖水时,不禁感叹:“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一个为官清廉正直,时时处处都想着人民的总理。”是啊,身患重病的他仍是一心想着人民,想着国家,这着实令我感动。

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这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老战士;这位出口成章的外交官。他把自已的心全部浇灌在了他所热爱的大地和山河,他的高尚情怀和赤子之心永远深受人民的缅怀与爱戴。

电影虽然结束了,但周恩来总理为人民服务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这位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好总理,永远值得我们尊敬与爱戴!

电影的作文四百字【二】

清洁工,是世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职业,有人说他们卑微,有人说特么渺小,可我却觉得他们伟大。

清洁工是伟大的,他们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他们都是伟大的。因为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工作是那么的肮脏,可是他们却没有一点嫌弃,哪怕是一丁点都没有。

清洁工是伟大的,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有人说他们是傻子,可是,又有谁能够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他们不就是想要人们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的城市里,过着干净,洁净的生活吗。他们为什么会被人们嫌弃。因为人们现在过得实在是太幸福了,这种幸福让他们忘记了以前的生活,他们忘记了这些美好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于是,就有了这一幕。人们快速得生产垃圾,清洁工人们快速地清理垃圾。可是清理垃圾的速度哪儿有生产垃圾的速度快,大量的垃圾让清洁工人们忙得都喘不过气来。所以,就有了现在堆积如山的垃圾以及人们满嘴的`报怨。可是人们哪里知道,这些垃圾都是他们自己生产的啊!

清洁工是伟大的,他们面对这人们满嘴的报怨,可自己却没有报怨,他们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默默地擦干自己流过的眼泪,以饱满的精神面对明天的报怨。

他们就是我敬爱的清洁工,他们卑微,他们渺小,他们低微,可这丝毫也隐蔽不了在他们平凡的外表里的伟大的心。

电影的作文四百字【三】

每天,正当人们在甜甜蜜蜜的梦乡里,街道上就发出“刷刷……”的声音,这声音是从哪里发出的?那正是街道上清洁工人扫垃圾发出的声音。

清洁工人在早上四时就要开始他一天的工作了。这些清洁工人头上戴着一个红白相间的帽子,身穿着一套红白相间的衣服和裤子。手里拿着一把大扫把,手推着一辆用来放垃圾的车子。

一天我准备到山上看日出,一出门口,就遇到了一位清洁工人,她穿着工作服在街道上认真地清洁,我感到很惊奇,便上前问道:“阿姨,您为什么要做这活儿?您天天这样早起床工作,是不是要很早睡觉?”清洁阿姨回答说:“唉,我这把年纪,小时读书又少,所以要干这活儿。我每天清洁完街道,还要到市场里卖菜,每天只能花三四元。晚上十点多才能睡觉,生活真艰苦,可是得到的是路人的异常眼光。”说完摇了摇头,我鼓励她说:“阿姨,您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应该向您学习。”这时清洁阿姨向我微笑了一下,就推着车子走远了。

啊!这清洁工人不怕辛苦默默无闻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电影的作文四百字【四】

1961年5月,正值我国遭遇严重困难时期,周总理来到河北伯延公社,在短短四个昼夜里,夜以继日,深入基层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其中,周总理深入基层、求真务实、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总理的深入基层,是真正的“深入”基层,而不是简单的到基层、走基层。周总理在国家遭受困难的特殊时期,深入基层调研,对于当时的中国下一步政策的改革和走向,意义重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一个决策者而言,要想做到科学决策,首先就要掌握被决策事项的真实情况,也就有了领导同志到基层调研一说。但是,随着信息传递的日益发达,当前一些领导深入基层的时间越来越少,或者走马观花的看看,更多地流于形式。他们认为,只要是到了,听了基层汇报,或者打个电话了解了解,就完全可以做出正确的决断。无论科技如何发达,传递的信息总有失真的时候,深入基层其实都是了解实际情况的不可或缺环节。而基层汇报的同志不管是出于对领导意图的误读还小团体利益的考虑,都会大大降低这种汇报的\'实际价值,形成调查研究的盲点。即使是到了基层,如果领导没有脚踏实地的作风和明察秋毫的慧眼,也不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从而最终造成误判和误决。周总理这种深入基层的作风,无疑是当前一些领导到基层调研最好的“镜子”。

周总理的求真务实,是接了地气的务实。到伯延公社以前,周总理就通过身边的同志,对伯延公社的情况进行了了解,从部分应该出现而没有出现的人员的情况,推断出这次被调研人员情况汇报可能出现的信息失真,并作了充分的估计,在后来的调研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整了调研的策略。从进入伯延公社起,周总理就在认真细致的观察伯延公务的一草一木,从树叶的减少,推断当时人民的生活情况。到伯延公社以后,公社安排了专门的用餐地点和调研路线,刻意隐瞒了一些真实情况,周总理巧妙地绕开这些安排,深入老百姓家中,了解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同时,通过与老百姓的交心谈心,让老百姓敞开了心扉,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让调研工作真正地接了地气。通过以上的务实作法,周总理的工作都务到了实处,也找准了当时基层工作的症结所在,果断地调整了当时人民公社的一些不当做法,从而使得这个调研起到了实效。

周总理的坚持走群众路线,是真正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周总理的调查研究,是为了改变当时国内极度困难的状况,说到底是为了广大群众。但改变这种状况的工作方式,则是通过深入到群众中间调研,依靠群众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依靠群众们自己的智慧和选择进行解决。正是依靠群众们自己的智慧和选择,伯延公社成了当时第一个取消公社食堂的公社,也为后面其它区域公社食堂的取消,其它公社制度的改革收集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讲话,也体现了目前中央高层践行群众路线的想法和做法。而我们的工作,是否真正做了到服务和服从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了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真实向往是前提,也只有真正的贯彻群众路线才能实现。可以说,只要真正的扎根于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心的为了群众,真正的依靠群众,就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护。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不折不扣地贯彻和实践群众路线,才能更好地解决“四风”问题,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如果大家都能够认真学习和养成周总理深入基层、求真务实、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我们的群众路线工作也就能做得更加扎实,使我们党的事业具有更大的生命力,使我们的祖国强大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电影的作文四百字【五】

10月6日上午,姐姐和我以期待的心情去看《姜子牙》电影。当我们到达紫金广场的时候,小记者们己经排成了长龙一样的队伍。

电影开始时我们每个人都带上了“特效”眼镜,因为带上它之后就有一种立体感觉,影院变的鸦雀无声。首先我听到了轰雷般的声音,然后影屏上出现了姜子牙斩九尾狐妖的激烈情景,立刻让人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整片以姜子牙和九尾狐妖之间的斗争为中心,姜子牙为了天下太平而战斗。我们看到了机智勇敢、伸张正义的姜子牙;神通广大、庄重威严的师尊;暴躁呆萌的申公豹;心狠手辣、法力高强的九尾狐妖……

有一段最有意思:姜子牙的宝剑变成了有法力的木棍,姜子牙不用鱼耳拿木棍可以钓到鱼儿,让我想起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这部精彩的电影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