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写老收音机的作文(儿时收音机听新闻作文)

写老收音机的作文(儿时收音机听新闻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17 12:02:02
写老收音机的作文(儿时收音机听新闻作文)

写老收音机的作文【一】

一天,小兔子见小老鼠愁眉苦脸的,就问:“小老鼠,你有什么烦心事吗?”

小老鼠叹了口气,说:“是啊!最近森林里来了一只大猫,整日来扰我,还扬言要吃了我,我非常害怕!”

小兔子听了,想了想说:“不用怕,我有个好主意,我送你一个录着老虎歌声的录音机,有了它,万一猫再来,你就打开录音机,准能吓跑它。”

小老鼠拿着录音机,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第二天,大猫果然又来到小老鼠家门口,小老鼠立刻打开录音机,录音机里飘出来老虎的.歌声。

大猫听了,吓得屁滚尿流,立刻狼狈逃走了,从此,再也不敢找小老鼠的麻烦了。

一物降一物,小老鼠害怕大猫,大猫自然也有害怕的物种,大猫害怕大老虎发威。所以聪明的小兔子送给小老鼠录有大老虎歌声的录音机吓唬大猫。哪知道大猫还没看见大老虎的身影,只是听到声音就害怕的逃跑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小兔子很聪明呢?帮助小老鼠解决了烦恼。

写老收音机的作文【二】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意味着福到了。贴春联也非常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的形状,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的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写老收音机的作文【三】

说起我们班长,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善待同学、关心集体、尊敬老师。我想同学们都知道他是谁了,不错,他就是我们的老班长—————xx。

说起他的外貌,那是既可爱又严肃。他那双眼睛炯炯有神,戴着一副眼镜,显得他文质彬彬;那鼻子高得像作家笔下的问号;高高的鼻梁下长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仿佛告诫着我们要好好学习。

郑贤工作超认真。他是那种超级优秀生———————学习成绩好得不得了,各科成绩在我们班都是拔尖的。他学习好并不是天生的,他每天都在看书,但这也使他变成了一个“四眼帅哥”。

他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好,但记性也不是一般的差。无论大事还是小事,他都能忘得一干二净。

有一次,老师叫我收作业,但我临时有事,叫他帮我收一下。谁知这小子一玩就全部忘了个精光。回头我问他:“作业收好了吗?”“对不起,我忘了,不好意思。”“我这就去收。”他笑嘻嘻地说。

唉~,真是贵人多忘事啊!这一点我们都拿他没办法。

这就是我们的大班长———————郑贤。一位聪明但又爱忘事的老班长。

写老收音机的作文【四】

外婆今年87岁,头脑还算清楚,可身体却真的很不好。因了年岁大了的原故,外婆的脑管收缩的特别厉害,经常性的头晕头疼,每天都得靠药物来缓解。外婆刚到我家时天气正冷,头晕症状严重。我们陪她到人民医院看过医生,医生给开了类似于她以前吃过的药,说不能保证能收到好的疗效。

外婆是从来没有去过大医院的,也从来没坐过小汽车。这次的“享受”让外婆喜出望外,掉得只剩几颗牙的嘴是乐得合不拢:哎呀,看到我的这些后代过得好,我打心里高兴啊,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坐小车子到大医院看病,这是何辈子修来的福喔!随后的好久,外婆都是开开心心的\',头晕症状好了很多。

其实,外婆以前就唠叨着到人民医院来看病,舅舅们都觉得这乡下医生看了好几回了,老年病想治好是不可能了,所以没有搭理她。这次我带外婆去人民医院看病最初的想法也只是安慰一下老人家,免得她老唠叨,想不到竟是如此效果。

老外婆是个性子极要强的人,如果不是舅舅他们都外出打工了家里没人照料,她是断不会到这几个女儿家里住的。总记得以前,她只有在女儿们家里办喜事时才过来一趟,而且从不过夜,说自己住不惯——其实是不愿麻烦女儿女婿们。如果哪家留她过了一夜,那绝对是脸上有光的事,其他几个姊妹可是羡慕得不得了。

的确,老外婆可是我们晚辈心目中的女强人。她和外公一起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月里硬是把七个子女拉扯成人,而且每个子女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外婆经常不是接济这家就是安抚那家。

她,就像一把伞,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总是那么强大地庇护着伞下的亲人,包括我们这些后代。而此刻,外婆却真的老了,瘦小的身子倦缩在椅子里,深陷的双眼昏昏欲睡,没了神采。

她把坚强和强大留在了生命的过去,而今,“老”,让她有了认命的迹象。每每看到此种情景,我的心里总会涌起阵阵酸楚,这就是生命?这就是人生谢幕的场景?

由于我们都要上班,母亲也是里里外外忙个不停,老外婆经常是一个人呆着,大多的时候总是孤独陪伴着她。只有在双休日的时候,在我们得空的时候,才会凑在一起大声地和外婆说话。

也只有这个时候,老外婆的脸上才会重新绽放出生命的笑容。由于外婆听力不好,所以在交谈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是听她说,说她过去拉扯几个孩子不容易,说现在世道咋变得这么快,要过日子还得到外地去找生活,以前可都是外地人到我们这儿找生活……

只要我们随便拉扯上一个话题,老外婆就能连篇累牍地联想过去,抒发感慨,而且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母亲听烦了,找点家务去做避之;爱人听烦了,约几个好友出去逛去;小女儿是没时间听的,老师布置的作业让她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只有我老老实实地陪老外婆说着话。其实也不用说什么,只要在关键点上大声地应和一声就行,让老外婆知道我在听她说,我在和她聊。

和外婆说话成了我得空时的一堂必修课。母亲和爱人问我跟她说话累不累?不烦吗?我说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让她闷吧。

坐在老外婆的身边,看着她的眉飞色舞,我明显感觉到老人家的生命凭添了几份活力。这是一种需要在得到满足后的毫不掩饰的释放。我心中的五味瓶被打翻了。我是要腾出更多时间来陪伴老外婆的,哪怕是一种神不守舍的陪伴,都是值得的,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