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且听风吟 静待花开的作文(静待花开满分作文)

且听风吟 静待花开的作文(静待花开满分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4 15:00:08
且听风吟 静待花开的作文(静待花开满分作文)

且听风吟 静待花开的作文【一】

此刻的我手捧一个令人羡慕的奖杯站在领奖台上,享受着台下雷鸣般的掌声,看着闪光的奖杯,我明白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小时候的我,心中便种下了理想的种子——弹钢琴、参加比赛,获得一个好的名次。但我不敢跟爸爸妈妈说,因为我知道我的家境一般,学习和购买钢琴都需要一笔巨大的开销。每一次和妈妈经过有钢琴或电子琴的地方,我都会呆呆地痴痴地望着,那时的我是多么的想拥有一台自己的钢琴。

也许是妈妈发觉了我每一次见到钢琴的异样,便问我说:“你想学弹钢琴?”妈妈的语气是那么的温和。我犹豫着抬起来头对妈妈说:“我……我想学钢琴。”妈妈听了后笑着说:“想学东西是好事啊,不过学东西可不能半途而废啊,虽然学钢琴花销挺大的,但只要你真心想学,妈妈省吃俭用也会让你去学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理想的种子萌发出芽儿。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我会想学钢琴呢?那还要从一次幼儿园的联欢会说起……

那一次幼儿园的联欢会上,有一位小朋友被老师请到钢琴前,面对钢琴,他镇定的坐了下来,娴熟地弹起了曲子,他弹的乐曲宛如春风吹醒万物,如清脆的虫鸣,如风铃的叮当声,又如小溪流动的响声,一曲终了,台下传来了雷鸣般的掌声,自此,我便萌发了学钢琴的梦想。

当妈妈真正带我去琴行学习钢琴的那一刻,我无比激动,梦境一般。进入琴行,老师带着我认识钢琴并指导我弹奏钢琴基本手势,触碰到钢琴时,我的手指仿佛触电一般,我想我的理想之路已经悄然打开。

在琴行练琴的日子里,艰辛却有爱。

学习弹钢琴的日子里,枯燥单调,有时为了练好一个音阶,一练就是一个小时,老师的声音总充斥在耳旁“错了,重来”“不对,手指要把握好力度”“怎么还没把握住”且手势几乎得保持着差不多相同的角度。每当练得乏味时,老师也会给予我关心与鼓励,“再坚持一会儿”“听,这次又有进步了”“不错,就是这样弹奏的`”“再来几遍,你就掌握了”……每当我练好一首曲子,老师总不吝赞扬。让我在学琴的艰辛路上感受到老师对我的爱。

一路走来,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妈妈总能始终如一的一路护送我前往,让我在学琴的路上越走越远。后来妈妈给我买了一台钢琴,我终于可以在家里勤加练习,即使在后来日子里,我也跟大多数钢琴练习者一样也遇到了瓶颈,似乎有些东西很难进步,很难再突破,但我依然咬牙坚持,因为我渐渐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因此,纵有困难,我依然咬牙前行,不断克服,终于迎来了站上舞台的机会——市级钢琴比赛!

我始终坚信,付出的汗水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比赛当天,我身穿着雪白的裙子,站上舞台,向所有听众、评委致敬,然后镇定地坐上钢琴椅上,凝神静气,我便开始了演奏,我仿佛回到当初幼儿园的联欢会上,琴声流泻,宛如娟娟细流,整个会场都安静了下来,一曲终了,掌声如雷,我想我已证明了自己。

记忆拉回。此刻,我手捧着属于冠军荣耀的奖杯,眼里溢满了泪水,主持人询问我的获奖感言,我激动地说道:“今天的荣誉属于我追求理想的勇气,属于我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更属于一直支持我的妈妈!”说完我和台下的爸爸妈妈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瞧!在不懈的努力下,我理想的花绽放了,再瞧,除了读书,我多了一份理想!

且听风吟 静待花开的作文【二】

曾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她是一位母亲,一对双胞胎的母亲,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她得了癌症,并且,已经是癌症晚期。

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她不知该如何向年仅三岁的.孩子坦白,她难过、无助、痛苦。她知道,所剩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年幼的孩子,该如何向他们告别了?她说不出口,或者,她跟本就没有说出来的勇气。

随着病情一天天的恶化,她提醒着自己,再不说,恐怕,就很难有机会了。她牵着两个孩子来到花园里散步,她说:妈妈在和细菌打战,如果打赢了,就继续做你们的妈妈,如果输了,就会到天上去做仙女。

孩子眨巴着清澈透明的双眼:是不是像救苦救难的仙女们一样?她说:是的。

可孩子们却说:我们希望你永远做我们的妈妈,不想让你做仙女。这个坚强的母亲眼里噙满了泪水,她,流泪了。

如果你们哪一天表现得好,妈妈就会从天上飞下来,变成另外的样子,如果爸爸有天带个女人回家,要你们喊‘妈妈’,那就是妈妈回来了,明白吗?孩子们点了点头,像往常一样,在蔚蓝的天空下快乐自由的玩耍着。过了几个月,她离开了人世。

离开的时候,眼角挂着一丝泪痕,但嘴角却带着微笑。

孩子们认为妈妈真的成了天上的仙女,他们把妈妈放在心里,吟颂风里最美的情谊。

候鸟划过天际,召唤着春季。

若干年后,孩子们长大了,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母亲曾用爱的谎言为他们编织了一片灿烂的天地,没有翅膀的仙女,在满怀深情的目光下为孩子们注入了了一股清泉,一片绿意。

突然间发现,有时候,能给人温暖的不是太阳,而是月亮。

在天堂里,有个关于爱的回忆。

且听风吟 静待花开的作文【三】

村上春树29岁写出了《且听风吟》,从此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口。村上说“写文章并非自我诊治的手段,充其量不过是自我疗养的小小尝试”,我很认同,正是这小小的尝试村上终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在我29岁时重读这篇小说,仿佛看到了一种影子,更能引起一种共鸣。

文字是一种表达,而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村上正是发现并借助了小说这种表达途径。就像小说中所说,从小得了十几年自闭症,经过三个月不眠不休的讲话突然就好了,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寻找并坚持下去。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种迷惘。现代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从我们耳边呼啸而过,留下的也只是迷惘与孤独,我们无从选择。是这个时代选择了我们,而不是我们选择了这个时代,我们只能去面对,只能被这浩浩荡荡的潮流推着前进。然而生活终要继续,人也要逐渐长大,长大后我们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很喜欢乔布斯的一句话:“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唯有觉知自已,发现自己,实践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人要有勇气面对自己,并下决心排除自己的岔路。

29岁的自己也想像村上一样为了理想放弃所有,但事实是人总被束缚着,家庭、社会、环境。也渴望宗教般热忱的自我奉献,也羡慕飞蛾扑火般一无反顾,但我知道我不是。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明白,我只是普普通通一个人,像世上大多数一样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我所追求过、热过的终究熬不过时间的磨损。

我明白,我不是村上,我只是我,万千大众中的一个。

但我至少希望还能像村上一样,坚守自己的心灵。

且听风吟 静待花开的作文【四】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我看过两次这本书,第一次是大一,十八岁。正是那个青春疼痛的年代,之后又看去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当时正是刚刚进入大学,个性是那种很闷的,有许多看不惯的人和事,就和村上春树笔下的人物一样,说不准是高傲而孤寂还是落寞且平庸。总之是和一般人不一样的。那时候是很喜欢这两本书的,写出了无聊且无谓的生活,但却羡慕“我”有一个随时可以喝酒的朋友,一个无意中认识的四个手指的女生,和那个放假了就可以用灌满25米长的游泳池的啤酒和铺满地面的五厘米厚的花生壳打发一整个夏天的城市。

第二次看这本书是因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读书笔记活动,推荐书单里我一眼就看见了这个名字,脑海里想起的回忆居然是诗歌。于是我又打开这本书看了一遍。心境已经是大大不同了。这是的我,20岁,和书中男主一样的年纪。可是此时的我却已经不在是那个当初看似什么也不在乎什么也不需要的我了,现在的我,忙碌且充实。可是我并不因此觉得这本书不好,甚至我觉得第二次看时的收获更多。

慢慢想了想,他在里面讲了四个故事。“我”暑假回老家的十八天里,碰见一个女孩,吃饭、散步、听歌、睡觉最后回了学校,从此再没有交集,之后毕业,结婚。朋友鼠,家里很有钱,却又最讨厌有钱人,想拜托男主帮忙追一个女生,最后却没实现。后来鼠靠写小说为生,此前是一个除了体育新闻和广告什么铅字也不看的人。这中间还穿插了“我”的三个初恋和一个暗恋“我”的女生的故事。全文七万字左右,我第二次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看完了。

其实想想觉得每个人应该都有那么一段时间,无聊、寂寞、无所事事。有的人也许会将这种生活状态贯穿一辈子,有的人也许也一辈子的时间都没有。当时的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我也觉得自己很普通生活也很普通,像湖一样,毫无高潮起伏。现在的我也很喜欢这本书,因为波澜平静的湖水流入了一条江河。奔腾不息。

且听风吟,合上书想了想,我真的感觉自己什么都没看懂,什么都不记得了,故事情节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平无奇,人物形象仿佛就是自己。哦,自己。慢慢回想起原来的自己,青春期特有的孤独混着夏日湿热的天气随着那些岁月静好与年少懵懂在男孩子的运动鞋和女孩子的白裙子里悄悄流逝,闭上眼,仿佛能听见蝉的鸣叫、云的流动,风的声音。那就是青春的独一无二啊。其实并不需要看懂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你只需要能在里面看见自己的青春就行了。就和初恋一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特别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