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有关底线意识的作文高中(关于底线的作文高一语文书上)

有关底线意识的作文高中(关于底线的作文高一语文书上)

更新时间:2024-06-07 07:28:34
有关底线意识的作文高中(关于底线的作文高一语文书上)

有关底线意识的作文高中【一】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刻画了两百多个人物,他们各具特色。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是心灵肮脏,不过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不过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

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只有她才拥有贾宝玉这个知己。薛宝钗在大观园里可算是最有心机的一个了。她为人处事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单纯人的眼睛,她人缘极好,却得不到宝玉对她的真爱,她极力讨好没一个人连贾母也不在话下。

王熙凤是最泼辣的一个了,不仅办事干练,而且心直口快,常噎得人说不上话来,她处处不吃亏,人们称她“凤辣子”,却逃不过早逝的命运。

大观园里的人物我喜欢的要数探春了,他心机不如宝钗,文学功底不如黛玉,可是她为人爽朗,而且冷眼看一切,或许她有一点孤高自诩,可是能在混浊的世界里冷眼看一切的又有几个呢?但她的命运同样也是远嫁,离开家乡,离开父母。

贾母可算是仁慈的了,她疼爱孙子孙女们,甚至连与自己毫无缘关系的小孩子也疼爱,可是她的话何尝不暗藏玄机呢!黛玉刚进荣国府时,贾母让她做上座,她不肯,贾母说了句“你是客,本应如此。”暗示了她从来没有把黛玉当成是自家人,虽然表面上和谁都很亲切,可是她不过是假慈悲罢了。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有关底线意识的作文高中【二】

孟子曰:“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儿取熊掌也!”你是要至高无上的权利还是高贵皎洁的人格?你是要无所不能的珠宝还是千金难买的良心?你会选择什么?这都决于你心中的底线。

如果选择至高无上的权利,你就可能要抛国家利益于脑后,不顾家人朋友的感受;如果选择无所不能的珠宝,你就可能要丧失良心和尊严,做违心背德之事。

在汩罗江边,一位老者须发尽白,面容憔悴。他衣袖飘飘,面对着浩瀚的汩罗江,心中有太多的憾慨。我知道,您竭忠尽智的君王和国家都抛弃了您,您为国家精心规划的蓝图,也被那群小人踐踏得一塌糊涂。但是,我看到了您笃足的眼神。你还是选择了“宁溘以流王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就算众人都已迷惘,也有您独醒;就算众人皆浊,你也要保持自己的皎皎清白。你选择了高贵地纵身一跃,你也就选择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尊严。那滚滚的汨罗江水,就是你生命的底线。

山清水秀,南山下一间破旧草屋,篱外丛丛野菊,怒放却不张扬。有一位老者,在南山下辛勤耕耘,荷锄而归,脚步淡定,那就是陶渊明先生。我知道,即使有最爱的菊花相伴,您也无法忘记朝廷的黑暗,您也无法忘却误落尘网的迷茫与悲哀。您的心中生长着菊花,盛开着菊花。就让这菊花的清丽带走你的悲伤、你的忧愁和愤慨。透过历史的尘埃,您的高尚品格已如菊花般悠然开放。几千年来,她们淡定飘洒地盛开着那份“穷则独善其身”的品格。那悠悠的菊花香,便是您生命的底线。

“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这绝世佳人王昭君,这让皇帝怒宫廷画师的弱女子。这位香水溪养育出的乖巧而又坚强的美人,被选入宫中做秀女之后却绝不贿赂画师。在被贬入冷宫的三年时间里,您无缘面君。三年,一千多个日夜,您这个弱小的女子究竟是凭着怎样的耐力走过?您忍受着孤独与寂寞,却不愿变节迎合流俗,不愿向世俗的鄙陋习气退让一步。您只身走向朔国大漠孤独决绝的背影,便是您生命的底线。

底线,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一根线。却融入了多少仁人志土的气节,浸泡了多少英雄人物的泪。他们的底线,铸就了我们心中的美丽,他们的底线,成为我们一个民族的灵魂!

有关底线意识的作文高中【三】

这是诗人席慕容写的一篇散文,全篇仅有二百余字。文章的好坏并不在于长短,它传达的意境,却深邃辽远,令人回味无穷。“山茶花又开了”,忽然其来的第一句,直点所要开展的主题,一个“又”字,证明了作者长时以来对于“花”或者“山茶花”的关注。“洁白”与“开了满树”,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引申了所要展开的内容。“花”,给人以一种愉悦的心灵享受,它是一个画面和时间的定格,它背后的内容很复杂,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绽放美丽的追求——“每次,我都不能无视走过一颗开花的树”,就是这个道理。

“洁白温润”是温暖明朗润湿而柔弱的,“洁白”象征着纯洁,“纯洁”是一个人的向往和追求(这是文章的文眼。“小芽儿”是口语,读来让人亲切,充满了未知的幻想。“饱满”和“绽放”,是一个成熟的过程,“越来越”、“慢慢的”是一种坚深,有种了然于胸却不愿道出的苦痛。“半圆”、“将圆”、“满圆”,非常形象而贴切,用一种象征的意蕴,同样点明了一种成长的过程。总之,若花儿开了,你认真去体会,你会发觉它的过程有总有无限多的故事。“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

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的春天”,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几句,我的心中特别的感动,她的语言是那样的质朴,却又是那样的深刻;像春日里的细流,缓缓地注入了我的心中。我不得不惊叹于作者的才华,如:“就没有一朵开错的”;试想,花有开错的时候吗?因为对于一生仅有一次的生命,我们才必须要尊重,才不能错过,才不能让无情的岁月悄悄地溜走。我们是“唯一”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唯一的,你没有理由给岁月留下苍白印记,那些长长的拖着的背影,是玻璃般明亮挤过去的岁月,来来去去的路呵。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当我们穿越时空,用“神”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本身时,还有什么可说的?你只有愈加赞叹于生命的美丽,屏心静气地再次感受于一种真切的感动——“所以,我每次走过一颗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这段呼应了第一段,表现的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一幅立体多姿的画面,通过对山茶花细致的描写,着色的正是作者那颗多愁善感的心,写出了人生的美好与追求,道出了对自然的崇敬,对生命的热爱与不懈的追求。静下来,我同样惊讶于文字的力量,惊讶生命的美丽与这种明晰的感动。

有关底线意识的作文高中【四】

列宁小时候就是一个实话实说的孩子。俄国伟大的的革命家列宁小时候玩耍是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他的母亲却指责他的姐姐,列宁勇敢的站出来承认了错误,可见,想有所作为的人从小就要有诚实的品质,并且必须要具备具备这种品质。

有关底线意识的作文高中【五】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大地的孩子。这个世界给了我们阳光、空气、水。我们似乎感到自己可以无止境地向这个世界索取,恕不知索取也有底线。线上是我们无尽的,线下是我们明天的灾难。

看吧,一位金发女郎把还剩了一大半的矿泉水随地一扔;一个端着盆子的大妈向四周看了看,赶紧把脏水倒入了社区刚建的池塘;饭店里的客人理所应当地剩了一桌子酒菜而潇洒离去……

你或许会说:“这些事微不足道,怎能触及大自然的底线呢?”但每天早晨一辆辆沉甸甸的垃圾车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些垃圾又被填埋到哪里去了呢?这样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又将会怎样?

还有,原先的田地变成了冒着黑烟的工厂;原先清澈的河水现在已经混浊不清;原先的花红柳绿被五彩斑谰的霓红灯所代替……人们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一步步逼近那条无形的线。

大自然曾经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世界: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绿的地。人们是比以前生活条件优越了。但为什么出门要戴口罩,为什么我们门前又多了一条臭水沟,为什么一辆车疾驰而去后,我们身上会落下一层灰?

大自然在努力地,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也幻想着人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要改正了。所以她还是尽自己所能,为我们呈现出一块块草地,一片片荷叶,一棵棵树木。可是,我的朋友,当你们看到这些,是会想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天之美,还是想到这块草地变成工厂会创造多少价值?是会禁不住吟起“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诗句,还是会考虑把这些莲花、荷叶折下插到瓶中,摆上餐桌?是会发出“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感慨,还是在思考把这些木材砍伐之后,可以把多少钱财收入囊中?

地球是一个村落,人类是这个村子的村民,但绝不是它唯一的主人。每棵树都是一个生命,每根草都是我们的同伴,每朵花都是我们的朋友。没有生命是枯萎的,没有同伴是寂寞的,没有朋友是孤独的。所以,趁现在我们还没有碰触到大自然的底线,好好珍视它吧。让天重新变蓝,让水重新变清,让我们离底线越来越远!

有关底线意识的作文高中【六】

也许,看过《红楼梦》的大多数人都不理解黛玉,她也无需别人理解,因为不懂得她的人是不会了解她内心深处的向往的。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

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