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语文作文八零后九零后(九零后作文800字)

语文作文八零后九零后(九零后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12-26 12:57:07
语文作文八零后九零后(九零后作文800字)

语文作文八零后九零后【一】

《九零后》是一部由徐蓓执导,杨振宁等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它讲述了西南联大的学生,在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过程中的成长,努力。对于西南联大西方媒体曾如此评论:世界上有三个教育中心-美国,英国,中国昆明。因为中国昆明,曾有一座西南联大。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与传奇。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师生南迁昆明,合而为一,先后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172位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师,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纪录电影《九零后》,让纸上的故事变活了,从时间和人物上,展现西南联大这四个字背后灿烂的本貌,这所“中国最传奇大学”最鲜活、原本的校园生活。

我记得日军轰炸昆明时,一个学生回忆,在一个堡垒的后面全是尸骨,分离的肢体。杨振宁先生一开始就提到的查良铮,也就是笔名为穆旦的那位先生,在缅甸的丛林中消失了五个多月。在满是蚊虫的丛林,我无法想象查先生是如何度过野兽的嘶吼,毒虫的侵蚀。我们之所以能够生在和平年代,不过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罢了。5月19日,《九零后》在清华大学举办特别放映,清华大礼堂的'席位几近满座,全校的师生、家长带领的小朋友们、已退休的教授、90多岁的联大亲属等齐聚现场。一位联大后人在观影后百感交集,“听了这些曾经同是西南联大毕业、与父亲同龄的前辈们讲述的往事,让我顿时想起父亲曾经对母校的热爱及多次深情回忆。”

尽管读书时身处特殊时代,但每一位受访的先生们,都有属于自己青涩少年的动人故事。在现场播放的《少年篇》的片花里,许多受访者回忆起当年恋爱、逃课的故事。百岁的许渊冲先生提起故去的老同学,依然充满孩子气的胜负欲,“我法文90分,他才考70几分”。马识途先生,一位正在中央大学就读的学生,领命前往西南联大潜伏。改名后的他,谈到考西南联大,直接“凡尔赛”地说到:“西南联大,我一考就考上了”。

在民族存亡之际,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保住了珍贵的文化命脉。《九零后》虽然呈现的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青春故事,但我相信,它与今天的“90后”“00后”观众,依然能够同频共振。

语文作文八零后九零后【二】

下午带班上的学生一起观看了记录电影《九零后》,并和导演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初看电影的名字,让人一头雾水,不知道是讲什么。再看海报上的细节,才知道是讲关于西南联大的故事,被采访的联大毕业,年岁都在90以上,所以称其为“90后”。这是一个不太好驾驭的题材,尤其是作为一部在院线播放的电影。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部电影作为纪录片,其故事感并不差,代入感也很强,是一部非常好的记录电影。下面谈谈对这部作品的感受,可以概括为三点:先贤的精神,时代的'使命,以及永恒的美和知识。

先说先贤的精神,简而言之,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电影叙述到,在联大读书时候,杨振宁、邓稼先两位先生时常一起背古诗,杨振宁的回忆邓稼先的文章中,也曾提过他们一起背诵唐代诗人李华的《吊古战场》文。电影引入这个段落,取意有二:一是家国沦丧、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二是改变这一切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我一直认为,家国情怀是中国杰出知识分子的精神底色。这种精神底色古已有之,从先秦诸子,再到宋明诸儒,皆是如此。从《大学》里的修、齐、治、平,到张载的“横渠四句”,再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内在的情怀是一致的,联大学子亦是如此。杨振宁6岁时,其父杨武之刚刚从美国学成归来,任教于清华大学算学系,并开始着手孩子的教育问题。杨振宁曾回忆道:父亲想找一个人来教我,他没有找一个人来教我数学,也没有找一个人来教我物理,他去找历史学家雷海宗教授,他跟雷先生说,你可不可以找你的一个学生,来教振宁《孟子》。雷先生就介绍他的一位得意门生,叫做丁则良。我记得很清楚,每个礼拜五天,每天早上我到科学馆我父亲的办公室里,然后丁先生也来,教我一两个钟头的《孟子》,这样持续了一个暑假,跟第二年的半个暑假。一个半暑假里,我可以把《孟子》从头到尾背出来。《孟子》里头有很多儒家的哲学,你可以了解整个中国的思想方式。现在回想起来,这对我这个人整个的思路,有非常大的影响。远比我父亲那个时候找一个人来教我微积分要有用得多。”树人先立德,此之谓也。

再谈“时代的使命”。时易世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电影里联大校友马识途说:“我最初读的是中央大学化学系,那会儿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学化学,造炸弹炸日本鬼子。”这让我想起钱伟长的故事,钱伟长和杨振宁一样,出身书香门第,以修齐治平作为学问的起点,钱伟长的叔叔,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1931年,钱伟长以中文、历史满分,物理5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还没入学报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钱伟长感叹学历史造不了飞机大炮,决心转投物理系,但叔父钱穆对此并不支持。于是钱伟长找到与叔叔过从甚密的顾颉刚从中斡旋,顾颉刚先生说:“我们国家站不起来受人欺负,就因为科学落后。青年人有志于科学,我们应该支持。”所以说,“工业救国”、“科技救国”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时代使命。同样的,我们这一代人,亦有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有需要我们攀登的高峰,需要我们补齐的短板。

最后,是永恒的美和知识。知识和美,大致是一回事。知识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用来造房子、造桥,亦在于其可以带来思想的愉悦,一种崇高的审美;无论文史哲,还是数理化,皆是如此。这种思维的愉悦,崇高的审美,可以穿越时代,具有永恒的意义。在观影后的交流环节,导演说,她对这些老先生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对知识本身充满热情,而不仅是“知识”所带来的某种具体的好处。有学生问导演,对联大诸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位,他的那句话打动了你?她回答说,是邓稼先先生的Pure(纯粹。我也很喜欢“pure”,我理解的”pure’,就是“赤子之心”,对家国也好,对知识也好。如果对其本身没有热情,是难以有杰出的建树的。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喜欢的是知识带来的“分数”、“好工作”?还是对其本身充满热情,并且,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思想的愉悦。

有时候,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让我们有不可避免的功利,并且让我们把孩子教的也变得功利起来。一位同事对我讲,高一上学期,一次她在课堂上谈了对世事现象的看法。学生下课后真诚的问:“老师,你讲这些,高考考不考?”,让老师哭笑不得。也有学生对我说过:“高考准备选物理,历史学的不好也没关系”,让我感到遗憾。如果看这样一部纪录片,能够让其有所感悟,也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教育是一个概率游戏,只能努力为杰出的人创造某种可能性。

语文作文八零后九零后【三】

若想拥有这样的生活就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留在城市!”这句话几乎承载了所有乡下人的城市梦!

农村的教育水平有限,考上大学的孩子比较少,考上重点大学的'更是少之又少!不好好学习的早早就辍学打工,愿意求学或者在父母的逼迫下继续上学的孩子们饱受着考试分数的压迫。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青春期,父母那里也只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千年真理。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他们看到了曙光:“大学开始扩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农村的孩子连带着自己的户口一起走进了城市,摇身一变成了“城市人”。待这个“城市人”还未醒来的时候,他的户籍已经荣归故里,户籍性质:非农。为了对得起这个身份已经成年的他执意要留在城市。

2011年初他找到了第一份工作:某公司市场推广专员。没完没了的在大马路上拉单子,截客户。没有办公室,没有双休,没有保险,工资待遇很低。

起初他质疑过这份工作,想要放弃。但是为了吃饭,他得坚持。7个月以后由于工作突出他被提拔了,岗位:拉单子的主管。他依然很卖力,团队带的不错,业绩也不错。但是他不愿意了,因为没有培训,没有所谓的激励体制,公司内部也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他看不到希望。公司就像机器一样只想榨干他,而并不乐意给他补充能量!

他离职了,离开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2012年初几经周折他来到了一家自认为不错的新公司:规模大、有办公室、有保险(还是五险一金),还有他想要的团队。至此他立下宏愿要与这家新公司一起成长,见证辉煌!

就这样他开始了新的征程。在所有的团队当中他的团队流失率最低,业绩遥遥领先,收入也不错,大家伙都称赞他。一年半以后他又离开了。他不是盲目选择而是反复斟酌之后决定的。

至此不得不说一说当下的怪圈:“企业永远在招人,员工永远在找工作”。有人说现在年轻人好高骛远,没有定力;也有人说企业经营混乱,根本没有空间。

就这一现象我个人认为:年轻人的确有不踏实的地方,但是我想告诉企业如果你想用一个岗位一辈子绑住这个人,这是不可能的;同时又因为他的离开你武断地说出:年轻人要踏实,这更不是明智之举。就企业(中小企业为主)而言,当下的经营情况和管理情况的确不容乐观,

作为一个工作人员我不敢说公司的投资者是这么想的,但是大多数管理者都是这么做的。那就是在某个岗位稳住某个人,实在稳不住就让他走再找一个来补缺,反正中国不缺的就是人。

企业管理者并未做到:才尽其用,而仅仅是量材而用。所以就总缺人了。

作为一个打工者我们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只要在工作岗位上,就一定要尽职尽责,这样我们才能不被工作换掉。频繁更换工作的确不是太好,但是我们要明白我们只要每份工作都做得很漂亮,即使频繁的更换工作也可以使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对多个企业或行业的认知,同时还可以拓展人脉,再加上我们出色地工作表现也会给很多企业留下深刻的印象,待我们成熟之后回过头来再去选择的时候,也许这些就是我们的资本。

分析到此结束,生活还得继续。

他就这样继续着自己的打工生活,不过还好他每年都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基本上都得以实现:第一年——找一份工作;第二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带一次团队;第三年——积攒一些人脉;第四年他同样找到了目标。

祝他好运!

作为八零末的一代,尤其是农村孩子我想说:“我们一定要有目标而且一定要有计划,不一定每件事情都能做成,但是一定要问心无愧;同时一定要善于反思。”

城市梦不是梦,若做梦定成梦!

纵使我们起点低,不那么聪明,也没有高学历;但是请记住这些代表不了什么,更不能决定我们的幸福。

跌倒了还可以爬起来,爬起来还可以继续走,走下去总会有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