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作文读书之乐不少于400字(优秀作文读书的乐趣400字)

作文读书之乐不少于400字(优秀作文读书的乐趣400字)

更新时间:2024-04-25 09:16:17
作文读书之乐不少于400字(优秀作文读书的乐趣400字)

作文读书之乐不少于400字【一】

陶醉书中,邂逅古人。你可以跨越时空,和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红霞白日;你也可以在“梅子黄时雨”“绿肥红瘦”时,和李清照在莲花丛中争渡;你也可以和徐志摩在康桥下信步,采摘河中的水草;你亦可以和海明威的老渔夫桑提亚哥一起抵抗鲨鱼的肆虐,感受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倒的精神;你还可以和孔子、司马迁、高尔基、莎士比亚成为知心朋友。

陶醉书中,提神益智。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荐轩辕”的果敢,张九龄“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的高洁,杜甫“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的豪放……诸葛亮空城之上,笑对百万之众的从容,毛泽东运筹帷幄,指挥三大战役的镇定,田中角荣善待逆境的纯情浓谊……在书中无一不包,无一不含……

陶醉书中,洗涤心灵。在夜深人静时,邀明月相伴,泛舟书海,即如在百草园中采摘朝花,寻找生命的花絮,又仿佛在西湖采摘启迪生命的莲子,仿佛置身于西湖的莲花香气中,觉得生命就是一幅浓妆淡抹的.水墨画,黯淡与灿烂并蓄,精彩和沉重同在。“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杜甫之喜,“怒发冲冠凭栏处”的岳飞之怒,“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之哀……诸如此类,信手可得。

于广漠的学海泅游,于知识的海洋驰骋,于无边的天空飞翔,此读书之乐所在。沉醉此中,一切虚浮的功名利禄、阿谀奉承抛之九霄云外,一种回肠荡气充盈满怀。

作文读书之乐不少于400字【二】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爱外国文学作品的女性,都喜欢读夏洛蒂的《简爱》。如果我们认为夏洛蒂仅仅只为写这段缠绵的爱情而写《简爱》。我想,错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动变化着的英国19世纪中叶,那时思想有着一个崭新的开始。而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仅这一步就能独立吗?我认为,不会的。毕竟女性的独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种彻底的勇气,就像简爱当年毅然离开罗切斯特一样,需要“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返”的豪迈和胆量。我想,这应该才是最关键的一步,也应该是走向独立的决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把她倔强的性格,独立的个性留给我们一个感动。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作文读书之乐不少于400字【三】

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

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发烧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作文读书之乐不少于400字【四】

要说在本学期内我最喜爱的一本书,那自然是《简·爱》喽。

自从学了《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后,我就对从逆境中成长的夏洛蒂·勃朗特写的《简·爱》着迷起来。

小说中的简·爱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由于染上伤寒,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年幼的简寄养在舅妈家里,受尽歧视和瘧待。后来,简被送进劳渥德孤儿院。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她在那里接受了八年的教育。

从孤儿院出来后,简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并与主人罗切斯特相爱了。他们在教堂举行婚礼,可是婚礼当天,她才知道罗切斯特多年前已经结婚。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离开了罗切斯特。后来桑菲尔德庄园在一场大火中烧成废墟,纵火的疯女人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并残疾。简·爱受尽磨难,最后原谅了罗切斯特,并与他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里的情节时常让我潸然泪下,对简·爱报以深深的同情。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一样,都是在受尽磨难后依靠坚强的意志昂首挺胸。可以看出她们的人生主张一爱与尊严,两者缺一不可。

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只有你有强大的信念、刚强坚韧的内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通向幸福的大门。这是这本书告诉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