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废物利用做衣服创意小作文(简单的废弃物利用手工制作作文)

废物利用做衣服创意小作文(简单的废弃物利用手工制作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21 02:09:30
废物利用做衣服创意小作文(简单的废弃物利用手工制作作文)

废物利用做衣服创意小作文【一】

当一个人把买来的饮料喝完,手上只剩下一个空空如也的易拉罐,不同的人对待这个空罐子的态度也不尽相同。随性的人或许会选择将它随手往垃圾桶一扔,不拖泥带水;而懂得从中发现财富的人,或许会将它收集起来,一段时间后收集的数量够了,再到回收站卖个好价钱,既环保又攒钱,一举两得;而内心更富有创意,怀有更多奇思妙想的人,或许会将它做成一件创意品,甚至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变废为宝,多么聪明!

可见,对待同一件物品,不同的人眼里也就具有不同的价值。我们判断一件物品的`价值不能简单地从客观上的高低定下结论,而是要善于发现,敢于创造,挖掘其中潜在的价值。同样的,这个道理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世界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出现过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哪怕是样貌完全相同的双胞胎,其思想和人格上必有差别;哪怕是一个才能平庸、毫无出众地方的人,亦或是身体上存在缺陷的人,只要保持一颗不断求取上进的心,自己的人生终究会得到他人的认可。

如同爱因斯坦,德国的一位家喻户晓的科学家,物理界的一位泰斗人物,他童年时期的学习生涯并不顺利,曾被老师认为是一位反应迟钝,不务正学的低能儿,最终却成为了叱咤风云的人物;再说霍金,年仅21岁的他就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只有三根手指受自己支配,但是这位始终注视着苍穹的科学巨人,他的大脑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思考,取得了巨大的科技成就,令世人赞叹不已。

是金子总会发光。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情的淡漠无法掩盖人们逆流而上的光辉,或许在下一秒,曾经人们口中的废物已站在风口浪尖,看世界风起云涌。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判断“废物”的标准不同,总的来说,废物只是一片没有得到开发与利用的宝藏。所以,废物不废。

废物利用做衣服创意小作文【二】

吹捧往往能使人头脑发昏,爱慕虚荣的人应提高警惕。

废物利用做衣服创意小作文【三】

在农村,农民家通常将稻草、麦秆在地里烧掉,释放出了滚滚浓烟。大量的烟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有时甚至还会妨碍飞机的航行。

麦秆在旷野燃烧时,既浪费了能源,又污染了环境,排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对鸟类也是一种威胁。我曾看到有人在大樟树下烧油菜杆,熊熊的烈火把大樟树都烧干了一半,大樟树的上空还架着电线,多危险呀!

我国农村那么辽阔,无垠的稻、麦、玉米、高粱、大豆等的杆,要是把这些杆都再利用起来,把它们用机器粉碎后加工成压缩燃料(既可烧锅炉,又可供居民日常生活作燃料)。既创造了财富,又保护了环境不受污染,这岂不是变废为宝,一举两得了吗?

虽然我国国土辽阔,但我们要确保十三亿的.人的衣食住行。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能源能不能持续跟上呢?希望大家能够利用废物,节约地球能源,善待地球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还要呼吁大家共同保护赖以生存的家园!

废物利用做衣服创意小作文【四】

小镇很特别:大象会学人类开车,小猴会学人类骑自行车。刺猬一家觉得这个小镇太有意思了就决定住下。

小刺猬找了一份工作。由于它一身都是刺,像一个扎满小针的小球,于是它决定穿一件衣服。

这天,它穿了一件衣服走在大街上。他发现有些小动物看了它一眼就笑得前俯后仰。这让它感觉十分奇怪,它红着脸一路跑回了家,把衣服脱了下来。这时它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到处都是一个个小洞,它身上的小刺都露在了外面,看起来像一个无知滑稽的'小丑。

小刺猬心想:“如果每穿一件衣服,就有许多洞,我就会被这些小动物笑了,我该怎么办呢?”它伤心地哭了,妈妈看到它就问:“孩子,你怎么了?”

“我穿了一件衣服,可是一穿就有许多洞洞!”小刺猬一边将满是破洞的衣服高高举起给妈妈看,一边擦着眼泪说。

妈妈摸摸小刺猬的头说:“没关系,你可以找设计师帮你设计一条与众不同的衣服呀!”

小刺猬开心地跳了起来,急急忙忙地去找小猴。小猴摇摇头说:“我不能帮你做衣服!”

“为什么呢?”

小猴又说:“你的刺太长了,如果给你一穿就会破!”

小刺猬失落地走了,不知不觉来到了兔子小姐那,它心想:兔子小姐肯定也没有办法。但小刺猬还是想尝试下,它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你能帮我订做一件衣服吗?”

小兔说:“能呀!”

小刺猬开心地蹦了三尺高。过了几天,小刺猬又来到了兔子小姐的店来拿衣服。原来小兔给小刺猬定制了“洞洞衣服。”

小刺猬穿着这件衣服走在大街上酷极了,它感觉自己就像个大明星。许多动物看到了说:“你这件衣服是哪里买的?”

于是这件“洞洞衣服”成了全镇最有名的衣服,所有动物都有了这件“洞洞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