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我爱我的张老师作文300字三年级(张老师放学路上的景色三年级作文)

我爱我的张老师作文300字三年级(张老师放学路上的景色三年级作文)

更新时间:2024-03-12 08:31:32
我爱我的张老师作文300字三年级(张老师放学路上的景色三年级作文)

我爱我的张老师作文300字三年级【一】

《开学第一课》是在雄伟壮观的长城下开讲,它以“爱,让中国更美丽”为口号,融入演讲与互动,把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变成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晚会分为四个篇章“爱是分享、爱是力量、爱是承担、爱是荣誉” 其实爱国要从和身边的小事做起:爱同学、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只有付出、传递小爱,才能汇聚成荣耀祖国的大爱,小学生作文《《开学第一课》读后感》。中国是一个大家庭,全国人民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只有我们团结互助、和谐友爱,我们这个大家庭才会和睦相处。在重重灾难面前,爱是度过难关强大的武器,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爱的源头,只有付出爱、传递爱,小爱就会变成大爱。家是最小国,过时千万家。

爱是承担不仅意味着承担身边的亲情之爱,友情之爱,更意味着尽职尽守,全心全意履行社会责任,爱国,就要做一个自尊、自强、自信、的中国人,用爱荣耀中国。只要我们人人付出一点点爱,齐心协力,什么困难,我们都可以战胜!每个人都献出一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越来越强大。正如于丹老师所说的:爱不是索取,而是给予。在5.12大地震中,我们学会了分享痛苦,有了爱,我们就有了力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努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我爱我的张老师作文300字三年级【二】

新的学期开始了,听说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换成了温老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男的?女的?和蔼可亲的还是不苟言笑的?正想着,只见一位老师走进教室……

哟,原来是一位中年的男老师。头发虽然有点花白,但身材魁梧,动作利索,显得特别有精神有干劲!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方方正正的眼镜,镜片后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从这一刻开始,我就喜欢上温老师。

温老师还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老师呢!他告诉我们,有学生给他起了一个雅号“黑白双煞”。“黑白双煞?什么东西?能吃吗?”顿时,课室里炸开了锅,爆发出哈哈笑声。这时,温老师不但没有生气,还笑眯眯地说了这个雅号的由来。原来,温老师平时很随和,很友善,这是“白”的一面。但温老师认真起来很严厉,对学生的要求毫不含糊,这是“黑”的一面。哈,真有意思!

我喜欢上温老师了!希望在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欢笑和乐趣,让我们学得更好!

我爱我的张老师作文300字三年级【三】

我的语文老师姓李,李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她高高的个子、圆圆的大眼睛、长长辫子,非常好看!

她总是那么热情,像一架永不生息的播种机,不断地给学生播下理想和知识的种子。如果有谁不懂这道题,我们的李老师就会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地解释给同学们听,直到全班同学都听明白为止。对于那些开小差的同学,她也会耐心的辅导,知道同学们都会了为止!

这就是我的老师李老师,又可爱又值得尊敬的好老师,真希望我以后的老师都跟她一样这么善解人意和细心!

我爱我的张老师作文300字三年级【四】

在《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里,抗战老兵讲述的故事带给我深深的震撼,这一刻,我对团结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1942年,中国人民以牺牲了145人的代价,从日本鬼子手中救回了五名美国飞虎队成员。145人光荣殉职,却只救回了五个人,更何况这是五名外国的飞虎队成员。中国人民和飞虎队成员之间连语言沟通都有障碍,却互相帮助,这些片段令我疑惑不解,在两个无交往的国家中,是什么促使着两个国家联合起来呢?

看完《开学第一课》扣,答案逐渐显现。是正义促使着两个国家团结起来。所谓团结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联合在一起共同努力。两个国家互相帮助说明了在正义面前不分国家和人种,这种团结的力量,是正义的体现,也是人性的光辉。

解答了这些疑惑后,我不经想起了我所在的班级——六年十班。上个学期经过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终于获得了“优秀班级体”这人代表着荣誉的称号!我们之所以能获得这个称号是因为我们共同努力,团结合作,对待集体有荣誉感,在我们和老师的合作下,一起取得的。

团队精神很重要,因为它使我们愿意不计代价救回5名外国飞虎队成员,并使我们班获得“优秀班集体”称号的原因。

我爱我的张老师作文300字三年级【五】

我最喜欢的老师是教语文的牛老师。她长得很漂亮,皮肤白白的。牛老师的个子高高的,看上去有点瘦。她的头发长长的,走起路来,一摆一摆的,真好看。牛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有时,我在做小动作,老师只要一看我,她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似乎在说:“易翰林,你在干什么呢?”我就不做小动作了,认真听讲。上课时我有时会看看牛老师的眼睛,看看它会对我说点啥?

我很喜欢上牛老师的课。牛老师讲课生动有趣,让我们在玩中学到了很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