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3年级作文写我发现了什么(三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我发现了什么)

3年级作文写我发现了什么(三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我发现了什么)

更新时间:2023-12-18 17:43:01
3年级作文写我发现了什么(三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我发现了什么)

3年级作文写我发现了什么【一】

于是,我放了一些鱼食,可是,鱼食一放下去,大鱼就飞快地把鱼食吃完了,我又放了一些,可是大鱼故伎重演,又把我给小鱼准备的“小点心”给吃完了,哼,你这大鱼,我就狂放了,看你还可以吃掉多少的鱼食!

我这个计划奏效了,大鱼果然不吃了,于是我又放了一些香味扑鼻的鱼食,小鱼们马上来吃,可是,小鱼的'嘴实在是太小了,连鱼食也吃不下去。

然后,我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于是,我跑到了厨房拿出了一个擀面杖来把鱼食给碾碎,成了粉,我把粉倒入鱼缸中,小鱼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吃了起来。可是大鱼对这些粉却视而不见,于是,我得出了一个十分令我自豪的结论;大鱼只吃完整的鱼食,对鱼食粉视而不见,小鱼想吃完整的鱼食却吃不下,但吃得下鱼食粉。

我十分高兴和自豪,原来这个世界上十分重大的发现,都要去十分仔细地观察才可以发现的。

所以,我以后要留心观察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和东西,有的时候也有可能有一些发现。

于是,我以后喂鱼,要放一些完整的鱼食,让大鱼先吃好,然后我再把一小部分的鱼食都磨成一些粉,这样小鱼即可以吃好东西成长起来,又可以不让那一些饥肠辘辘的大鱼和这一些小鱼抢东西吃,这可真是一箭双雕,一石二鸟呀!

这一次,我终于发现了小鱼们是吃怎么样大的鱼食了。

3年级作文写我发现了什么【二】

笑归笑,我的脑海里却不由得浮起一个巨大的问号:书上说蜗牛是有眼睛的,但蜗牛的眼睛在哪儿?我怎么看不见它呢?为了解答我这个疑问,我便做了一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目标是蜗牛的上身。因为许多动物的嘴巴都在上身,不知道蜗牛的嘴巴是不是也在上身呢?于是,我便找了一只大一点的`蜗牛,把它放在菜叶的旁边。只见它慢吞吞地爬到菜叶上,又慢吞吞地找嫩叶,然后才慢吞吞地吃起来。见他吃得津津有味,我才悄悄直起身,朝我“印象”中嘴巴的位置看去。但放大镜中的蜗牛上身周围,除了细小的条纹外,没有什么像眼睛的。

第一次实验——失败!

第二个实验目标是蜗牛的触角。因为每一次它吃菜叶时,总是要用触角去碰碰,不知道那是不是蜗牛的眼睛呢?于是,我便又找来一只蜗牛,把它放在菜叶子上,看它是不是像我想的那样,吃菜叶时总是要用触角去碰碰。

果然不出我所料,那只蜗牛爬到菜叶上后,便用触角碰了碰,我用放大镜看了看,只见触角顶端有两颗圆圆的眼睛——眼白中间有一点黑圆点。我又观察了其他蜗牛,也都是这样。

第二次实验——成功!

真高兴,我发现了蜗牛的眼睛,在触角的顶端。

3年级作文写我发现了什么【三】

我看见泥中有一条明显的水流,在泥水中显得更加的'清晰。我想:这水流从哪儿冒出来的?莫非是螃蟹?可螃蟹呼吸应该是一呼一吸,而不是只呼不吸才对呀?我为了弄清楚这件事,拿着夹子去试探,果真是螃蟹在作怪。我越来越矛盾,决定采取行动,便用两个晒衣夹夹住螃蟹的“大钳子”,就开始研究起来。

我仔细观察螃蟹嘴部,看见螃蟹一直在吐泡泡,便随着泡泡找,发现螃蟹嘴得来两边各有一个绿豆大的小孔,泡泡正是从里面冒出来的!螃蟹真的只出气不吸气?我更加奇怪:生物基本法则就是要呼吸,不吸,它怎么获得氧气呢?我再次认真观察了螃蟹的嘴部,忽然发现稍稍偏下的地方又有两个更小的孔,我想:这应该就是螃蟹的进气孔。为了证明,我拿了一小片面巾放在螃蟹的那两个小孔上,真的吸住了。我终于弄清了!那就是螃蟹的进气孔!

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大自然中有很多事物是不能,以常规的思维去想的,螃蟹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3年级作文写我发现了什么【四】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要求妈妈给我买了四条可爱的小金鱼,有:金黄色的、红色的、黑色的和白色的。我喜欢极了!

妈妈带我去花鸟市场给我可爱的小鱼们买鱼食,买完了以后,我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飞快地跑到鱼缸前给我的小金鱼们喂鱼食,小鱼们飞快地向鱼食冲去,过了一会儿鱼儿再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我想:鱼儿不应该想去哪就去哪吗?看着小鱼们,我觉得它们好像对我说:“主人,我们还没有吃饱呢!再喂我们一点儿吧!”于是我又给它们撒了一些鱼食,就这样,感觉小鱼们还是没有吃饱,我一直喂到小鱼在鱼缸里吃饱为止。

喂完小鱼,我就上床去睡觉了。第二天,我早早的起床就去看我的小鱼。啊!我的小黑怎么肚子大大的,还浮在水面上,其它的小鱼也都无精打采的!我的小黑不会是了吧!我急忙地问妈妈:“妈妈,我的`小鱼怎么了?”妈妈说:“可能是昨天你喂的太饱了,小鱼撑了!我们还是查查百度吧!”百度说:小鱼只有七秒的记忆力,如果喂太多鱼食,鱼的肠道堵塞,小鱼就会掉!

我知道了小金鱼的秘密,以后我一定会好好的对待小金鱼了!

3年级作文写我发现了什么【五】

 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和植物,它们或许(有的)像蚊子、蚂蚁那么不起眼,有的像熊猫、老虎那么珍贵,但它们都有很多奥秘。

今天,刚下过小雨,空气很潮湿。我在院子里的墙角上发现几只蜗牛。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何不捉几只蜗牛研究研究呢?

说做就做,我立刻抓了两只蜗牛。哇,好可爱!圆圆的壳上有几个圈,越往外越大,越往外越宽。平时,蜗牛都是躲在壳里,并用粘液封住洞口,这样,它就可以安心地在壳里睡大觉了。只有在雨天这样潮湿的天气,它才从壳里钻出来,背着大大的壳慢慢地爬了。

蜗牛为什么会分泌粘液呢?好奇心促使我打破沙锅问(纹)到底。我便上网查,网上说蜗牛的足里面有个叫“足腺”的小东西。那粘粘的像胶水一样的东西就是足腺分泌出来的,爬行时,这种粘液不断流出来,是为了减少摩擦,有利于蜗牛爬行,边爬边粘在了爬过的地方。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呀。

还有一个问题一直迷惑着我:蜗牛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我决定不再请求电脑老师,自己动手做一做。我找来一个蚊子和一片菜叶,放在蜗牛跟前。过了一会儿,蜗牛探出头来,在菜叶上闻了闻,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而那只蚊子呢?蜗牛看也没看。所以,事实证明,蜗牛是害虫。

我又继续观察起来。我又看见,蜗牛的头上有两对触角,一对长的,一对短的。我心里想这肯定是蜗牛的眼睛和鼻子了。那到底哪一对是眼睛,哪一对是鼻子呢?我心里猜想:估计是跟人的一样,上面的长触角是眼睛,下面的短触角是鼻子了。我不敢肯定,又上网查了查,果然是这样。我肯定了我的想法。

这一次试验很成功,我很高兴,同时又明白:做事要大胆猜测,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秘密没有解开,让我们一起发现、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