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自律的乐趣作文议论文(自律为题的议论文)

自律的乐趣作文议论文(自律为题的议论文)

更新时间:2024-05-16 17:23:41
自律的乐趣作文议论文(自律为题的议论文)

自律的乐趣作文议论文【一】

诚:即真诚,诚实。信:即遵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记得有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

有一个自认为经过漫长人生跋涉取得了成功的年轻人,身背着“健康”、“诚信”、“才学”、“机敏”、“金钱”、“美貌”、“荣誉”七个行囊来到了一个渡口准备乘船过江,老艄公看到了他背着“诚信”行囊心中十分欣慰,答应只用三个铜钱就可以包他安全过江。可是不料船行到江中心遇到了大风浪,因为超重老艄公要年轻人丢弃一个行囊,年轻人犹豫不决最后丢弃了“诚信”,老艄公眼中闪过一丝失望。风平浪静了,年轻人要求老艄公快点划船带他过江可老艄公要“金钱”做报酬“健康”使自己强壮,无奈年轻人只好把“金钱”和“将康”给了艄公,艄公一下抢了所有行囊。年轻人大骂艄公不讲信用艄公反唇相讥道:“对不要诚信的人何必讲诚信。”说完跳入了水中。年轻人在船上后悔莫及,过了一会儿艄公带着“诚信”从水中出来然后把七个行囊全都还给了年轻人。送他到了对岸,临走时艄公再三叮嘱年轻人不能失了诚信,因为他就是诚信。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一个人无论到了何时都不能失了诚信,没有人会与不讲诚信的人讲诚信,在人生的大海中只有诚信才是的摆渡人。

拥有诚信,一根火柴之光可以照亮一片天;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

行走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背好诚信的行囊,抓牢诚实的果实,才会走得更高更远。

自律的乐趣作文议论文【二】

你是一个自律的人吗?是不是你以前在心中说过那样的话:你如果再那样下来就没救了。从今天开始逐渐认真学习,做一个勤劳的人,在说过这种话的几日内,你确实迷途知返、改过自新,早起早睡,给自己买来整套的辅导书,把学习规划详尽到每一分钟。但是呢?你坚持到底了没有?没过多久,一切又都恢复原样。

真真正正的自律是逼自身培养好的习惯。这实际上尤其简易,把微信朋友圈关掉,把手机游戏卸载掉了,睡觉前一个小时门把行政机关掉,当然不容易失眠症,第二天会起的很早以前,就如塞尼卡常说的:能自律的人,便是最强大的人。

古语云:“吾日三省吾身。”这就规定大家要常常的自身回望、查验,对自身的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开展汇总,毫无疑问个人优点、优点,与此同时克服缺点和不够,确立前行的总体目标。

清朝官员于成龙在生活中极为朴素,江南地区老百姓岁给他们起了个绰号,叫“于蔬菜”,主要表现了他的做官廉洁。他在任官期内从来不送礼,还发布了《严禁馈送檄》。于成龙为了更好地警示自身,鼓励属下,在厅堂上悬联一副:“累万盈千,纵是朝中正赋,倘有侵斯,谁替你披枷带锁,一丝半粒,只不过老百姓脂膏,不用爱惜,怎知道男盗妇娼。”因而,于成龙做官几十年,真真正正保证了“清介配建,誓不会受到属员一毫赠予”。

培养自律习惯性,提升自律工作能力,提升质量涵养,归根结底取决于有梦想。一个人拥有崇高宏大的理想化,便会把自己和中华民族的运势密切的联络在一起,为此锲而不舍拼搏。

这世界很实际,不容易由于你可伶就要怜悯你,他人不容易在乎你有多勤奋投入是多少,仅仅在乎你最后立在哪一个部位?假如你不愿凝望他人,你就需要勤奋,就需要自律,就需要拼搏;假如你要让他人凝望你,你就需要投入他人大量的勤奋。

仅有明白自律,大家才可以自重自爱,才可以击败他人,超越自我。

自律的乐趣作文议论文【三】

自律,换而言之,就是严于律己。它是与监督想对立,更强调自我约束和自觉规范的一种意识。自律,就是要在思想,品德,行为上从严要求自己。古人云;君子责己,小人责人。从古至今都把能否严于律己当作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下的标准。因此,我们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时候情况下都做到自律。

要想做到自律,首先要理解监督和自律的关系。监督意指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施加于自身的规责和看管。而自律则是主观的,能动的适应。它们均能达到约束行为的目的,自然都是必要的。但想较之下,自律显得更为重要和积极。就作用而言,监督也是为了使人们更好的自律。

要真正做到自律,并不容易,它是自己与自己的约定和承诺。还需要做到很多。

先之,要从自身严格要求。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现在我们所身处的世界真得很复杂。有无数的新奇和诱惑,如何正确的对待关系到我们的一生。来自网络的纷繁复杂的虚拟,来自现实无花八门的骗人把戏,我们的确很难应对。所以,自律就非常的重要。保正不做第一次就是一种拒绝,就是一种自我保护。

再之,要经常自省,自察,自我批评和自我约束。德过哲学家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够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机会改正。一个人的愚笨不在他的无知,而在他不知自己的无知。一个学会审视自己的人才有可能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有自知之明。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砸己,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坚决不为。我们要问自己,你在做什么,你该做什么,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所做的一切的前提是没有妨碍到别人,而不是只为了自身。

次之,不怕丑,不怕痛,不护短,有过必改,有错必究。一个多么高尚的人,也不免会犯错误,而勇于改正会让他更加高尚。斯威夫特说,公开认过有益于灵魂。是的,一个人不羞于承认自己犯了过错,说明他变得更加豁达。中国自古就有谚语: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勇于认错不但是自律的态度,更是做人的气度!

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会自律,学会做更好的自己,只有自律,我们才可以自尊自爱,只有自律,我们才可以自省自知,只有自律,我们才可以自立自强!

自律的乐趣作文议论文【四】

18岁,美妙的季节,千般惆怅万种思绪浮游心上。只有经历过这连绵不断的雨季,才会看见雨后的彩虹,我们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地跨进了18岁的门坎,我想:“不经历风雨,怎么可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在此,我们更加要学会自律。

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这话也常常是在我初中数学老师的课上能听得到。一鸣惊人不好,但一股劲做好一件事,可以做;一下成为天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可能。这就要看我们自己的自律性有多高了。要进步我们应该学会自律。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诱人的硕果,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琢磨一下,进步一点点,简直又是在默默地创造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一个真实感人的神话。

这是在向前走,就是今天比昨天强,就是对现状有所突破。如果在今天比昨天里面少了自律,那我们还会有‘突破’吗?

每天都在盯着那高远的目标,每天都不慌张不懈怠地努力,每天都是那么热情但不狂热,执著但不偏执地矫正着不满,又营造着快乐,这一切又不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而是每天我们怎样去对待。就是每天的一点点,一滴滴,就能看出最后的胜利属于谁,谁会笑得最灿烂。

不要小看这“一点,一滴”。灵感,智慧,使你在危机中有了转机;勇气……就是那么的一点,就可改变。

就是因为它(自律),它很实在,它堵一时心来潮,也拒绝了突然心灰意冷的悲凉。始终那么平静,从容,步履稳健。不允许每一天虚弱,不放过每一天的庸碌,不原谅每一天的懒散。没有不切实的狂想,只有在有可能眺望到的地方追赶,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只要努力和自律,就可以达到目标。

自律,需要每天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规划,既不能急躁,又不能糊弄,更不能作假,因为这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要跟人换什么,而是出于律己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进步精神。

学会自律,使每一个今天都充实而饮满。

自律的乐趣作文议论文【五】

家里新养了一盆茉莉,轻倚窗旁,柔枝翠叶,玉骨冰肌,娇滴滴的花苞仿若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玲珑巧致。在今年这个谁也没能预见的“宅家自由学习”的日子里,这盆小茉莉,陪伴着我每一天的黑白时光,像一只小精灵给我的生活带来一抹闪亮。

眯着眼,晨曦在眼前闹着。叹气,不情不愿,离开床的温暖怀抱。新的一天,从打卡、签到、早读、网课……开始。

打开电脑,眼角瞟到窗前的小茉莉。“小茉莉啊小茉莉,你怎么还不开呢”,我戳了戳这小小的嫩白花苞,雪一般的花苞被阳光渲染出了玫瑰色的光晕,我的心里也莫名氤氲起了玫瑰色的快乐。“今天的课是……”看着一长串清单,我的笑容僵在了脸上,被慢慢压了下去“这么多,认真的吗!这要听完,我的脑袋要炸了吧。”我撇撇嘴,嘀嘀咕咕道。眼珠子骨碌一转,鬼点子张口就来“反正在电脑上,我边听课边看点小说,应该没事的吧……”。况且又不是不听课,就是找点乐子,没事、没事的。我在心里说服了自己,带着点心虚开起了小差。

小茉莉倚着风,微微颤着,像是叹息,像是焦急。

看的入迷了,课半个字也没听进去,就连母亲站在我身边也浑然不觉。“墨墨、泉水般轻柔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我猛地打了个寒战,从头到脚凉了个透底,如坠冰窟,我机械般地转过头去,扯出了一点笑容,“这……这是个意外”,平时我巧舌如簧的劲头早不知飞去了哪儿,只是来了句半吊子的蠢话。

我对“山雨欲来”做好了心理准备,母亲却没来由地说了一句“看,茉莉开了。”一丝幽馥滑进了我的鼻腔,凉凉的,沁人心脾“茉莉……开了吗?”我愣了愣,心里的烦躁竟少了几分。平日里不起眼的小茉莉,开花时竟也有如此清香呢。母亲漾着一抹淡淡的,茉莉一般的笑容看着我,她的眼里似乎盛着一片海洋,沉静而深邃。我的神色张皇,眼睛没个焦点,游离不定,这平淡的语调比一顿臭骂还来的磨人“那个……,我知道错了。”我声音越说越低,母亲只是勾了勾嘴角,手指绕着那朵已开的茉莉打转,用歌唱般的声音自顾自的说:“茉莉开花前,小小的,未曾想花开时,也会有如此清香啊!”母亲眼底化不开的复杂情绪像是要溢出来,她凝望着远方。“妈妈最后悔的就是中考那年没有保持本心,我知道现在上网课很烦,但……”她收回了遥望远方的澄明目光,坚定地看着我,掷地有声地说“你不一样,你有这个能力,你一定要走得更远。”她沉吟片刻,轻轻道“其实自律啊,就像这朵迟开的茉莉,初见,无人在意,可若是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等量变引起质变,你会惊叹它的意义……”。

茉莉开得正盛,沐浴在阳光里,缄默无语。我低着头,嘴唇抿得很紧,视野里重新有了焦距。“妈,谢谢”我抬头,对上了母亲的目光,窗旁的茉莉散散地裁剪着暖阳,我的眼底有光影扑闪,嘴角浅浅微笑,我知道,我的心里已有了目标。母亲的话在我的心田悄悄埋下了一颗自律的种子,彼时花开,它也会绽起玉骨冰清的茉莉,氤氲旖旎的气息。

自律的乐趣作文议论文【六】

音乐 自然属性 自律 他律

首先,我们从最基本的层面即物质意识关系的层面来看,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客观物质存在,尽管万事万物之间有着普遍的甚而是密切的联系,但是矛盾的特殊性早就告诉我们,世上任何事物由于其结构、构成元素及存在方式等的不同,无一不首先是一种不依赖于它者的独立的存在,音乐尽管是人类的创造物,但在自然属性上它是音响实体,不过是声音的运动 一种独立存在的物质运动,就此而言它是自律的。我们不应忘记这样一个常识,即世界上除了人具有情感和精神内涵外,其它任何事物都是没有情感和精神内涵的,因此,音响实体当然也是既没有情感也无任何内容的。前苏联音乐哲学家玛雷舍夫以符号学的角度考察音乐,认为“音乐符号客体与其艺术意义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不同于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符号客体,作为物质构成物,本身不包括,也不可能包括精神意义,而在解释的结果中表达精神意义。音乐表象不寓于声音之中,而是在声音的影响作用之下,形成于解释者的意识之中。即使音乐符号结构体自身,如果避开听众的心理活动,也不可能进入音乐作品的体系。人们之所以会认为音乐具有情感内容,是人对不同事物具有通感或者说是格式塔理论中所谓“异质同构”的原因所致。如果说音乐是他律的或者说具有他律性的话,那是因为人的本性或者说是音乐的社会属性使然,也就是审美主体将审美对象人格化的这样一种本能而造成的。

其次,音乐的情感是独立存在的。音乐自身并没有情感内容,可是它却可以唤起我们的情感,并且这种情感与生活中的情感并非是一回事。我们最初听到某首乐曲时所产生的那种特定的感觉感受,是在生活中从未体验过的,是全新的感受。这种由音乐唤起的人的情感我称之为“音乐情感”。请问有谁在生活中体验过与门德尔松《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一样的感受的呢?贝尔就认为艺术中所唤起的审美情感是一种特殊情感,与生活中的情感毫不相干,在艺术世界里“没有生活情感的位置”。音乐所引发出的人的情感同人在生活中的种种情感确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音乐的话,那么我们至今都不可能体验到这种只有音乐才能带来的异样的情感。尽管音乐有时能够引发或诱发起我们在生活中曾有过的相类似的某种感觉感受,并使我们联想到生活中某些经历体验,但这种共振是不具体不确定的,很宽泛的和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心境而异的。音乐给我们的只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人们认为贝多芬《命运交响乐》第一乐章一开始的动机是命运在敲门,这不过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和表述,我们也完全可以认为它是神的震怒,或是火山的爆发等等生活中一切与此相关联的事物。而在客观事实上,在自然属性的层面上它却什么都不是,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力度较强的,能够使人振奋的声音而已,这才是音乐的最基础的最根本的本质。

有一句著名的艺术定律叫做“艺术源于生活”,从音乐上讲则是“音乐源于生活”。此观点只能说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正确性,而并非是绝对的。若将其绝对化便会全然排斥和从根本上否定掉音乐的自律性。对此定律我们一般可以作两种理解,其一,若是作最宽泛的理解的话,那岂止是音乐源于生活,人类社会中一切的一切都应是源于生活的,因为若没有生活,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存在,这样看来“音乐源于生活”的表述也就显得毫无意义,其二,若是将“音乐源于生活”理解成是音乐的素材或音调、节奏等源于生活中的.事物的话,这便大可值得怀疑。因为没有生活素材的纯音乐只能是源于它自身,比如莫扎特的许多作品,包括 《C 大调长笛奏鸣曲》、《C 大调钢琴奏鸣曲》等便是如此,至于音调节奏方面,生活中原本就不存在音阶、和弦、音型、旋律、节奏等,也没有对位与赋格,列维。 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认为,在艺术作品中并不一定存在着它同现实之间的某种对应关系。艺术作品并不单纯地去“反映”现实或“记录”现实。作为一种结构、形式,它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塑造力量的“现实”。不可否认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律动、高低起伏、强弱变化对比、明暗交替等与音乐诸要素相通的因素,但我们显然不可以将“音乐源于生活”理解成音乐依赖于生活,从属于生活,没有生活原型音乐就一定不存在。音乐绝对不是,也决不应该完全成为生活的奴仆。音乐情感不但不依赖从属于日常生活,而且还开拓和丰富了人类相对贫乏的情感生活。

再次,音乐的自律性还表现在现实生活并不能为音乐全面提供素材或源泉,即使有那也只是对生活只鳞片爪的意向性的模仿,如鸟叫、教堂钟声、奔腾的河流等。我们的艺术理论总是近乎本能的习惯于将艺术与生活生拉硬扯在一起,这在某些时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典型的如浪漫派音乐与社会人生等就有较多的联系。这样的联系也确有其心理学上的根据。与马克思所谓“自然的人化”一样,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也是“音乐的人化”。尽管音乐与自然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后者是客观存在的。但究其本质不过是乐音有规律的振动,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本质上它与大自然是一样的。两者的区别只是“人化”的程度不同而已。因为音乐是由人创造,深深的铸上了人的烙印,所以,其人化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大自然“人化”的程度。

音乐的自律性还体现在审美主体对音乐的表层欣赏上。欣赏至少应被分为自律欣赏和他律欣赏两个层次,自律欣赏又叫表层欣赏,它是纯感觉的、纯情感的,仅感受音乐的形式美,它不与生活内容发生任何联系,主体并不思考、联想与回味,属于生理性的物质性的。表层欣赏主要用于娱乐休闲和身心的放松。表层欣赏与我们品尝美味佳肴与身体按摩是属于同一个层面的,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仅以获得生理快感为主要目的。李斯特在《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中指出:“情感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此话若是就表层欣赏而言是非常正确的。至于他律欣赏,将在下文论述。

另一方面,音乐也应当被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足以引发主体思考回味的仅有形式的音乐,也就是所谓的纯音乐,这种音乐是没有内容内涵的。审美主体只能从中获得形式美的感受,莫扎特的《C大调长笛协奏曲》等就属于这一类作品。听这样的音乐恰如品尝食物,没有人在品尝了美味佳肴之后会提出“食物的内涵是什么?”这样一个荒唐而又愚蠢的问题,那么我们又为什么偏偏总是热衷于对仅有形式美的音乐这种精神佳肴频频发问呢?我之所以用食物作为例子,是因为两者都是人的感觉事物,只不过是前者作用于人的味觉,后者作用于人的听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