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老师不教的作文(老师不教我们的作文)

老师不教的作文(老师不教我们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19 00:25:54
老师不教的作文(老师不教我们的作文)

老师不教的作文【一】

《妈妈教的数学》这本书是看了璨然的介绍后,毫不犹豫从淘宝上高价买回来的(书不贵,运费贵)。我对数学很怕,怕的天衣无缝。所以无论是笑笑数数还是做简单的习题,我从不多言,因为我觉得如果我还不懂得如何去引导她,不如什么都不做,做错误的事情比什么都不做更可怕。但是,心中始终放不下的是上学后怎么办?如果遗传了我的数学盲基因怎么办?虽然笑爹的数学不错,但是他似乎没有耐心去指导,而且似乎也不具备与孩子沟通的语言技巧。(说白了就是他的指导,小孩子能听懂吗?)而我呢,也许有这份耐心,但又无这份能力。所以我必须读读它!

书到手,迫不及待的翻了前五分之一,我激动的难以言表,似乎长久以来的焦虑瞬间烟消云散。但是,意外的是,随着越读越多,我的焦虑慢慢又回来了,而冷静下来后,竟然发现焦虑更深了。以前虽然怕,但还指望笑笑也许能脱离我的遗传基因,能神奇的自己天生长好这跟数学筋。可现在越读越觉得数学太神奇,但也太深奥了,以至于读到最后,我觉得“能天生长好”的可能性真是太小了,太小了。所以……所以就没有所以啦……

书我还是喜欢,如果重新选择一次,我还是会毫不犹豫的买。只是,且听我唠叨唠叨……

内容如书名,作者以日记为记忆的线索,列举了他妈妈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带领他感受,应用,认知,熟悉,理解“数学”的。他妈妈将很多抽象的概念题以具象的形式演练出来,帮助他从动手中解决数学问题。无疑,我其实收获是很大的,比如:书中开始就说道“对孩子来说,原理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用,把规律用熟、用透、用烂,从而激发好奇心。”这一点令我对自己的“抽象盲”有所释怀,对自己放心则意味着“对遗传的放心”,“对指导工作的放心”等等(呵呵,我是不是想太多了)。在比如,他以自身的体会告诉我们“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是一种永恒的、源源不断的激励。”这点让我自己更清楚的理解孩子的感受,知道孩子的激发点在哪里,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果家长的职责是引导,那么最先该知道引导的方向。这一点作者写了很多具体的例子,具体的方法,他妈妈用了很多种老师,同学,甚至史料上都无记载的方法,让他在同学老师面前大显身手。这些具体实例,都是我们可以照搬的。除此之外,作者还具体化了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辅导原则,比如如何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或习题。如何面对孩子的错误,如何帮助他们思考不会做的题等等。实际上,我把书中重点的地方画下来很多很多,可话说回来,既然写的如此之好,如此之有用,为什么会越读越没有信心呢?

也许是因为我本以为这是一本很平易近人的书,是用一个普通妈妈的方法,为普通妈妈打开一扇门,帮助普通的妈妈把忽略的,丢掉的一些“有用”的东西为孩子捡起来,准备出来。应该是普通妈妈能看懂的书,书上的方法也是普通妈妈知道的,熟悉的`,可以运用,可以操作的。可事实上,他运用的大量例子,我完全不懂,也没见过。虽然凭借记忆直接使用是没有问题,而且也确定是有帮助的,但是我绝对没有能力继续进行举一反三。

比如他遇到应用题不会做时,她妈妈的方法是带他实际操作。而换成我,我有可能知道是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可绝对不知道该如何带领她操作,操作什么?如何操作?我在微信朋友圈中有分享过其中一道题,也分享了答题步骤,确实有一些妈妈同我一样,看了解题后,也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所以我绝对不是独一无二的笨哈)。所以直接用他的法子可以,但是不能只会帮助孩子做着一道题啊,对吧?其中书中还有一个例子是买尺子橡皮转笔刀与钱的应用题,她妈妈带他去实际买了下,回来他就会做。可怜我研究半天,我也试着过家家般的操作了下,依然不会做(书中无解题方式和答案)。

在比如,他举例通过家里的秤,妈妈让他很早就熟悉了小数点。当然这个我可以学会,但是这种也许该叫“数学敏感度”(我自己起的名字)的东西,我却是不具备的。我想如果我家有秤,我也会给笑笑玩,可是玩来玩去,我能意识到引入小数点概念吗?尺子量东西,是笑喜欢玩的,和书上写的一样,见东西就量。可也就到此为止了,我把它和数学联系不上。也许即便是这样,这种玩也还是有它的意义所在,可是对比作者的妈妈的做法,意义就减少了太多太多。

作者说自己的记忆力不好,妈妈就用了其他方法帮助他解题,这个思路是想告诉我们,避开孩子的短处,而且到达终点的路不止一条。可是碰到我这位笨妈妈怎么办呢?我当然记硬背的也许能学会这书上的几个绝招,但是现成的例子之外又怎么办呢?对于孩子不会做的题,家长不会做也正常,作者给家长的指导建议是与孩子讨论题目,讨论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可是如果我不会做,我根本也想不出怎么和孩子讨论啊。

越写泪越多啊。好吧!其实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不是不喜欢这本书,只是受到沉重打击所以来诉诉苦。它肯定是一本好书,如果读书人本就是理科生的脑袋,它绝对能将你沉睡的宝藏挖掘出来。可是笨妈如我,本就无宝,挖无可挖,也就只能借用它十分之一的智慧,略微弥补一二了,但有总比没有强。所谓不同人读出不同味吧!

晚上我翻出来以前买的绘本,“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三本)”以及“安野光雅数学绘本(5本)”觉得它们有点像是救命稻草。以前觉得它们好,但是从无向今天这样能清晰的感受到好在哪里,解决或者帮助了什么样的“数学”点。我没有信心可以像作者的妈妈那样,随时留心让孩子观察,体验,运用“数学”,但幸好,还有故事。故事已经是专家写好的故事,一切具备,只欠东风吹来“讲讲”和“听听”!

这书只能在淘宝买到,读不读,买不买,你们自己掂量着办!我虽受打击,但依然推荐!

老师不教的作文【二】

刚上二年级,一个消息瞬间传遍了全班:“语文老师是个女老师!”全班如同炸开了锅一样,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问:“老师凶不凶?”有的问:“老师长得好看吗?”有的问……

“来了,来了!”话音刚落,只见这位同学们议论的焦点人物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了教室。她大约30多岁左右,浅浅的眉毛下,一对充满青春活力的大眼睛,满含笑意地注视着我们。她说:“同学们好,我姓姚,大家可以叫我姚老师,从今天开始由我来带大家的语文课。”

姚老师很严厉。记得有一次,姚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所有的同学都不由自主地被带进了课文的情境里。只有一位同学,他正低着头双手拿着一个什么东西,正在津津有味地摆弄着,姚老师刚才讲了些什么,他浑然不知。这时只见姚老师双眼一瞪,眼睛里两道锐利的目光射在他的身上,姚老师先对我们做了一个“嘘”的手势,又拿起教鞭走到那个同学旁边,用力敲了一下桌子,他猛地一抬头。只见姚老师喊道:“手里玩的东西交出来!”他只得把玩具交给了姚老师。

姚老师虽然对我们严厉,但有时也很温柔呢!记得有一次,有一位同学突然肚子很疼,甚至在地上打起滚来了,姚老师闻讯赶来后,温柔地抚摸着他的肚子说:“肚子哪里很疼?”说完便又一手小心翼翼地托住他的腰,一手扶着他去办公室里搽药了。

这就是我们的姚老师,这就是我们既严厉又温柔的班主任!

老师不教的作文【三】

张老师,我们的班主任。她那黑得发亮的头发里掺和着几根白发,她有一张唠叨的嘴。说起她,我会用各种糖果形容她。

牛奶糖

一年级开学第一天,我对张老师的印象很好。这个老师挺温柔的,并不像传说中的老师,令人不寒而栗。张老师笑眯眯的,像一颗甜甜的、美味的牛奶糖,使我时常沉醉其中。

水果糖

开学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张老师有了改变。一次语文课时,有两个“调皮鬼”在老师眼皮底下讲话,看到这场景,张老师突然变了“味儿”,边讲边瞪着他们。开始,他们一点儿也不在乎,到了后面,他们觉得张老师的眼神,似乎有点儿不对劲了,想了想,才开始好好上课。下课时,张老师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进行了一番教育:“下不为例,事不过三!”他们听了点点头,羞红了脸,一起走出办公室。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了。

这时的张老师就像一颗水果糖,有甜,也有酸。

姜糖

渐渐地,张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班对待作业的态度不是很好,于是她想出来一个好办法:抄课文。有一次,班里有个同学的作业写得很乱,而且字很潦草,很多题目都空着或只写一两句。张老师批评了他,还罚他抄两篇课文,才算解气。那位同学被张老师教训过后,再也不敢这么做了。

现在的张老师像一颗爽口、刺激的姜糖。

瞧,这就是我的“糖果”老师,无论她是什么糖,都值得我们回味。

老师不教的作文【四】

我的老师,有的认真、细心,有的严厉开朗。其中让我最难忘的是英语老师赵老师。

赵老师大概30多岁,脸圆圆的,戴着一副眼镜。她的个子不高,有点胖胖的,看起来十分可爱,从远处看,就像一只大熊猫,她笑起来像一个弥勒佛。下课时经常和我们打成一片。

我们的赵老师教我们的记单词很有技巧。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有一次上英语课时,赵老师为了让我们记单词更快,他就举了一个例子spring(春天,她说:有一条蛇(S),放了一个屁(P),滋溜一下钻到草丛(r里(ing。班上同学听了哈哈大笑,我们轻轻松松的记住了这个单词,而且印象很深刻。赵老师见我们笑成这样,他如法炮制又讲了几个单词,从此我们再也不怕记不住单词了,因为赵老师她有法宝。

赵老师也很严厉,有一次上英语课铃声响了,只见赵老师如模特一般走进教室,她放下教案。带着她那招牌式的微笑,喊着上课!起立!大家边喊边站起来。赵老师开始上课了,他说把书搬到49页,这时我们班有两个同学似乎在议论什么,赵老师多次用眼神提醒他们,他们还是在旁若无人的聊天。这时我注意到,赵老师的脸上的表情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可是他们还浑然不知,聊得不亦乐乎,赵老师愤怒值已经达到了十级。只见他竖起眉毛,瞬间变成了一个怪兽,河东狮吼般大喊着:给我闭嘴。顿时整个教室都安静了下来。

这就是我们既害怕又风趣幽默,讲课时又有特色的赵老师,他有时温柔细腻,有时霸气十足,有时和蔼可亲,有时声色俱厉。似乎有他的陪伴,我们的学习既有效率,又更轻松了。

老师不教的作文【五】

如果把它当做一本“数学学霸的成长反思”的话,还挺好看,建议和思考都很中肯,书中提到的数学学习小技巧也都很实用,反正我自己看的时候也不是都跟上了,感慨小时候没有好好学数学。

跟孩子一起玩数学的思路特别好,书中有不少小故事跟以前看《别闹了费曼先生》中费曼玩数学暗合,在生活中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哪怕是比别人算得快呢!这种成就感都会带来进一步的探索。反正吧,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倒是成功经验会引领我们重复、深化和反思。

这本书提到了很多儿童数学学习中的关键问题,比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需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具体的数,从自然语言到数学语言,是培养孩子的学术能力的很关键的一步,还有就是在学数学的过程中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感知和建立自己的.理解,而不是记硬背答案,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不过呢,里面所讲的数学知识和技巧,确实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奥数了,毕竟这可能是作者本人比较熟悉的角色。

最后分享一个特别打动我的小细节,就是书中作者妈妈教给他的一些小技巧,后来作者学了数学专业,当了数学老师,发现是源于古代文化中的方法,这种不动声色但意味深长的家庭教育内容,让我特别感动。大概也是这本书想说的吧,父母在孩子学习和探索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