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让孩子的作文更优秀(鼓励孩子的优秀作文)

让孩子的作文更优秀(鼓励孩子的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7 18:21:52
让孩子的作文更优秀(鼓励孩子的优秀作文)

让孩子的作文更优秀【一】

儿子并不傻,但就是不听话,喜欢顶嘴,上课讲话,吃饭玩东西,做作业时开小差……有时真拿他没办法,慢慢开始讨厌他,有时把我气急了,真想狠狠揍他一顿。

早晨一起来,还没穿衣服就挖鼻孔,动作又慢,我怕他感冒,让他快一些。他说:“烦了!”一句话说得我就来火。让他去倒垃圾,他说:“你不会去倒啊!我不去!”听了就让人来气。我对他也失去了信心,感觉他这样下去,成不了才,也不值得我花时间、精力去爱他。

后来,我想办法参加了一些家长培训,学习了很多资料,想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来教育儿子,改变他的坏习惯。

直到了解了很多名人也曾让父母伤心难过,我大受启发:

第欧根尼 古希腊人,一日三餐专捡地上的食物吃,更让人不解的是,他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小便,年迈的母亲为此伤透了心。

亨利·梭罗 美国人,小时候读《圣经》,看到上帝关于“一周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的教义后,对母亲说:“我长大后可不想那么累,我要一周工作一天,休息六天。”妈妈很无奈。

萨迪 古波斯人,他逢人就说,人应该活到90岁,前30年用来读书,中间30年用来漫游世界,最后30年用来著书立说。他不仅这样说,还这样做了,让他父亲关于“挣钱养家,治国平天下”的`嘱托全部落空,老母亲气得一夜白了头。

这些曾让父母伤心的人后来都成了名人,成为世界上少有的让人羡慕的人。第欧根尼后来成为大哲学家,活出了自我和尊严,以致让马其顿皇帝亚历山大说:“假如我不是亚历山大,我一定做第欧根尼。”亨利·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过着宁静简朴的生活,写出寂寞、恬静、智慧的《瓦尔登湖》,让无数人羡慕和神往。萨迪漫游了四十多个国家,留下深邃颖悟的智慧之作《蔷薇园》,并且真活了90岁。

假如孩子没有按我们的要求去做,不听话,不老实,很调皮捣蛋,你千万不要伤心、烦心、失望和痛苦,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宽容、自由和理解,说不定将来他会与众不同,独树一帜,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让孩子的作文更优秀【二】

对于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有的,已经准备好了进入职场,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有的,想在校园里继续深造,走上了研究生的道路;有的,想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加入了公务员的大军;而有的,比如我,却还在纠结与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

毕业前夕的那段时间,我们各种忙碌于享受大学的最后时光,仿佛要把这四年为表达的情绪一下子都发泄出来,这段时间,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心事。同以往的应届毕业生一样,毕业就面临着失业,我也是为自己的工作发愁,在此之前,我曾准备过考研,但因为自己没有毅力,坚持不下去,中途就放弃了,后面就一直在找合适的单位实习,由于大学期间各种放纵,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不牢固,以至于后面实习单位也不能留下来,那一段时间,我既开心又忧愁。看着周围的.同学渐渐地都找到了工作,心里其实也挺急的,虽然也是各种网上投简历找工作,可一直得不到回应。

毕业之后,大家都各回各家,各自去干各自的事了,我也回到了我住的地方。这段时间,我感觉特别茫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没有了昔日学校里热闹的宿舍,没有了偌大校园里安静的图书馆,更没有了曾经大家一起上课的教室,一切都变得不习惯了,其实,我还是习惯在学校的生活,每天都不用愁该吃什么,该做什么,一切都按照正常的计划进行着,可一毕业,一切生活都乱套了,每天在网上浏览着各种招聘信息,简历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只为寻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这段时间是非常煎熬的,周围的很多朋友一毕业就去了远方旅行,每天朋友圈都被各种旅游照刷新着,看着他们幸福的样子,我也曾幻想过去哪儿放松自己,可现实的问题是,我必须找到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是的,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满足自己生存的基本要求之外才可能去追求更卓越的生活品质。这段时间,我依然没有放弃寻找工作,每天就是改简历,投简历,然后准备面试。在这样的生活里,我逐渐学会了忍耐,一个人的时候,总该学会自己长大,在这样的生活里,我只能依靠自己,改变自己,渐渐地,原本热爱热闹的我开始喜欢上了安静,安静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安静的想象着自己的未来,安静的享受着生活带给我的所有所有。

如今的我早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等待公车,一个人享受一个人的生活,细细想来,在学校里的时光虽然美好,但不可能我们永远就待在校园里,总归会有离开的一天,我们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会在种种困难中改变,成长,最后接受这一切。多年以后,也许我们会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想起这段时间的磨砺,那时的我们,只会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

无论生活怎样摧残你,我们都不能放弃,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抬头看看天,想象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感受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认真思考自己面临的困难,一切的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毕竟,世界远远比你想象的更美好!

让孩子的作文更优秀【三】

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爱上学习,学生学得轻松与否,关键在老师。有常州家长问我,减负后孩子不知做什么,觉得时间很多,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也在老师

人大附中的学生每天早上8:00上课,下午3:30放学,没有早晚自习,双休、节假日均休息(讲到这里,会场发出惊叹声,人大附中的孩子学得不差,这是为什么?拼教师!拼教师不是拼时间,拼加班加点,而是拼精心备课,拼课堂效率。在青岛二中时,我每星期有13节数学课,在人大附中,每星期只有6节数学课,教学内容是一样的,这就逼得我打破原来的一套,精心备课。

教师只有精心备课,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得好,我现在不花四五个小时备一节课我不敢上讲台。再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效注意力只有10分钟左右,老师就必须把关键的知识在10分钟内讲完,其余的时间带着孩子做做游戏,互动互动。如果把知识拉成30分钟来讲,学生肯定开小差,课堂效果肯定不好,学生很累,还掌握得不好,然后补课,这样学生的负担能不重吗?

我是坚决反对校长、老师利用手中的权力,不停地补课,掠夺孩子们的时间,这其实是校长、老师对自身职务的放弃,这不是教育,这是生产队模式,这对学生是一种摧残。这样的老师与其说他教了多少届学生,不如说他摧残了多少届学生。

教师的责任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渲染学科之美,讲清学科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享受的过程中学习,自主地学,轻负担高质量地学。人大附中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就很强。

我觉得常州的减负工作抓得很好,确实要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有家长问我,减负后孩子觉得无所事事,一下有那么多时间,不知道做什么了,怎么办呢?我认为这不是家长的责任也不是孩子的责任,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教会孩子爱上学习,教会孩子自主地学习。所以,教师要好好思考,如果改变这一现状。

教师的成长分4期:缺乏期、盲目自信期、反思期、专家型学者型期,我目前处在第三期

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积累,我觉得一个教师的成长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经验缺乏期,这段时期刚从学校毕业,什么也不懂,还不知怎么把握课堂应对学生,需要好好向老教师学习取经。

第二阶段是盲目自信期,这时往往已教过两三届毕业班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了,觉得教好学生也不过如此,的那些题今年是这些明年不还是那些?这个时期敢冒犯所有的权威,觉得自己最有本事。许多老师往往就停留在这个阶段固步自封。

第三个阶段是反思期,当你真正听到教育大家上的课,当你真正领略到教学的魅力,你会为自己曾经的浅薄感到羞愧,然后你会痛定思痛,会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会重新设计自己的的教学方式方法。我现在正处在反思期。

第四阶段是教师的最高境界,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大师,这是每位老师努力的方向,我也在向这个目标努力。

让孩子的作文更优秀【四】

我是妇联实幼中二班XX小朋友的妈妈,看了“让孩子自由成长”访谈后深有感触。

为人父母后,关注和陪伴孩子的成长作为一个重要事项列入大多数家庭的日程。对于孩子的成长,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理念和处理方式。我们家之前基本保持着“健康快乐第一”的想法,因我家孩子活泼好动,所以给他报了感兴趣的运动课。进入妇联实幼苗苗班后,增加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其他有关知识性的学习班没有想过早让孩子接触。

可是,今年升入中班后,受身边环境的影响,也有可能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家长自身对孩子的期望变高了,尤其是我就变得不淡定了。开始不断质疑我们家这样的“宽松教育模式”,是不是太不负责,会不会影响到孩子小学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

在我内心各种纠结的时候,有幸参加了无锡教育电视台举办的“让孩子自由成长”教育专家们的访谈节目,四位校长凭借多年的教学,分享了对幼儿时期孩子的教育心得以及各自的见解,我个人感触颇深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孩子的自由成长,不是放任,要考虑其多样性以及可能性。自由不是完全放任不管,孩子小,需要我们大人的正确指引,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去效仿他人学什么或者做什么,根据孩子的特点激发他们对待事物的兴趣很重要。

第二,教育因遵循孩子各阶段的特性“有所为有所不为”,切不可拔苗助长。植物有春种秋收的生长规律,小朋友同样如此。如果还没学会走就让要求他跑,不现实;其次,错过了相应的时期,再去做会很难或者需要花几倍的努力,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

第三,给孩子创造充满爱、有乐趣的家庭氛围。比起物质上的充裕以及送孩子去各种培训机构,不如父母对于孩子用心的陪伴。经常与孩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比如:一起做家务,一起做旅行前准备等,其过程中能让孩子感受亲情,自己体验慢慢长大的感觉。

另外通过此次访谈节目,让我对于以“快乐游戏方式教育”的幼儿园与以“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小学的衔接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幼儿时期的教育,比起学习多少知识,我们父母的关注点应该是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个性的培养,就如同大楼地基打牢固了,才能往上盖更高的楼层。盲目地、超前地灌输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知识,那将是本末倒置。

我也认识到,如何培养出有好个性、好习惯的孩子,再多的说教,总比不上父母的言行对于孩子的影响。父母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追上孩子成长的步伐,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再忙再累,我们都要好好控制情绪,就像我们幼儿园家长会上老师提倡的“生气时不教育,教育时不生气”。现在起我努力要做到给孩子创造更多自由成长的空间,成为一位孩子真正需要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