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制作泥塑的步骤作文(泥塑的制作过程描写)

制作泥塑的步骤作文(泥塑的制作过程描写)

更新时间:2024-02-12 03:26:26
制作泥塑的步骤作文(泥塑的制作过程描写)

制作泥塑的步骤作文【一】

文贵于有创新。想象作文也要求想象新颖。想象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使是再现想象,学生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照搬生活,改动、取舍是肯定有的。改动、取舍就是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努力指导学生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尽量让其想象呈现多样化趋势。

作为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但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只要想象是合理的,可以新奇,亦可以平实。 学生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都可以导致想象的多样化。在想象衬衣蒙难时,男生的想象往往是:打球时新衬衣丢了或被人误换了,后又失而复得;或是玩火时,不小心把新衬衣烧了一个洞。女生呢,则想象新衬衣染上了污迹,无法洗净;或是不小心挂破了,于是在污迹处或破损处绣上一朵小花,缝上一个装饰口袋。很明显,男生与女生在想象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都很有创造性。要支持孩子大胆的去想,但文章还是不要脱离生活实际。

想象的多样性,符合生活的客观现实,便于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多指导,少限制,坚持用孩子的眼光去审视作文。

制作泥塑的步骤作文【二】

学生在作文时,往往觉得没有合适的素材可写,或是不知从何想象。其实呢,不是生活中没有作文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连素材都有限,自然就很难展开想象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显得十分重要。

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呢?

1.观察周围事物,捕捉典型材料。学生的视线往往局限于一个小圈子,觉得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没什么可写的。其实,平常的小事也可写出新意来。老师要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2.动用多种感官,丰富写作素材。心理学认为,观察是思维的知觉,没有思维的观察是肤浅的`,不是真正的观察。观察不仅仅是看,要动用耳、口、鼻、手、脑等感官去多方面地感知或判断,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为作文提供丰厚的材料。

3.填写观察记录,养成观察习惯。观察不应只是一次作文之前的例行公事。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指导观察的顺序、教给观察的方法外,还应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较好的办法是每周交流一次,评选班级“最佳观察员”,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制作泥塑的步骤作文【三】

每次“2+2”过去后,我都会盼星星,盼月亮,盼到第二次“2+2”活动。

终于又迎来一次“2+2”活动了!我把精心准备的印第安人存钱罐和许多做泥塑的工具都带齐了,踏进了我万分憧憬的泥塑室。

教我们泥塑的钟老师待我们坐好,再娓娓道来:“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工艺品中,泥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泥巴为原料,用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是中国民间工艺品的奇葩,很吸引众人的目光……”终于,让我们开始自己动手做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包装好的陶泥,抢到位置,赶紧拆开,看着这块诱人的陶泥,不禁有几丝兴奋。我站起来,像一位熟练的师傅,举着陶泥,重重地摔下去,再揉合。这样可以将陶泥中的杂质混合,没有裂迹。经过我的摔打、揉合,第一道加工工序完成!

我扳开一陀陶泥,做印第安人的脑袋。我把它握在手里,进行拍打。接着,在做它的身体。光溜溜的陶泥,在我手中十分听话,任凭我翻过来,揉过去,拉压、惆、抽,为所欲为。很快,印第安人已经成形。

我开始对印第安人做细致的神态动作刻画。我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我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一会儿,我又屏息凝神,眉头皱得跟愁云一般,就像别人让我不高兴了。十分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我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不知不觉间,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一件精美的泥塑艺术品在我手中诞生了!望着容光满面的印第安人泥塑品,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有有肉,油黑发亮皮肤的印第安人,正举着一个魔棒,头戴灰色羽毛冠,咧开嘴,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微笑着,向我竖起大拇指,高兴地说:“够哥们!”你真帅!

钟老师见了,夸道:“嗯,好!不错嘛!陈?嬉有天赋,有毅力!现在可六点了哟!”听了钟老师的表扬,我更加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个“伟大”的作品,慢慢地把它放好。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后来,因为奥数班的缘故,“2+2”活动我没能参加泥塑班,不过,对于这门有趣的艺术,我对它仍是兴味盎然。特从泥塑之城------江苏宜兴带回上好的陶泥,天天捏,天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