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碎片化的小作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的作文)

碎片化的小作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2-16 11:16:10
碎片化的小作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的作文)

碎片化的小作文【一】

无路导致不好招生是断头路说的重要理由。如果人为地阻断学生的求学之路,这种做法没有合理性葚至是合法性。但职业与普通两种类型之间的差异天然地在求学之路上出现断裂,注定只有极少数有毅力的学子才能通过。而且这条路也不是完全走不通,各地都有专升本的项目,只是客观上只有少数人能走通罢了。至于因此而让学生觉得没有盼头的推论只是一种个人判断,上学要上到哪个层次更多的可能是个人价值判断,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也不是人人都要读到博士,即使到了博士是不是还要叹息无路可走呢?如果确实因此就不好招生了,要判断此事的对错或好坏,那就要看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进入职业院校的目的是什么,两者是否匹配。办职业教育的目的实际上是明确的,就是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而不是学士、硕士的预科。升学路径畅通并不意味着职业院校因此就变成了升学通道而放弃立校之本,如果这样的话,职业院校还有无存在必要?如果职教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就业市场提供初步培训的劳动力(或人才,那么职业培养的毕业生就应该大量地流向就业市场而不是升学,而且每一层次的职业教育都是如此。也就是说,每一层次的职业教育从数量(流向上看都是断头路!这才是正常的!

断头路说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职业培养的学生因为不能继续深造,所以在社会上低人一等,因此,这也是学生不报职业学校的原因。”社会层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财富、权力、声望三个维度,职校的毕业生最容易在工资收入上找到差异,这也是让他们觉得低人一等的根源。但“几乎在所有国家,白领工人都会比蓝领工人获得更高的收入”。“职业教育正好是培养蓝领工人的,恨屋及乌,培养低收入人群的职业教育也就低人一等了。可见“低人一等”的病根不是断头路或是职教应高等化,筛选理论、分割劳动力市场理论都可以对此做出解释,而且“低人一等”只是个人感受,甚至根本就不是病,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秩序。如果一个院士和一个普通人在大家心目中是“相等的”,这才真正是病。“低人一等”也许是现实,但长幼尊卑就是一种数千年形成的而且是必须形成的社会秩序,分等级也好,分阶层也好,社会总要分出个三六九等,而教育程度成为一个最为经济的信号来完成分层功能,这是想否认也否认不掉的现实。关键是想要抹这种区别的企图是危险的。社会各界以某种高尚的理由(如公平抹等级差异,会有别的机构、组织以别的方式来分出阶层,到时候付出的社会成本会更高。

从实证研究来看,学生不选择职业院校的原因是复杂的,现有的专科(职业培养与本科(普通培养不存在类型差异,更多的只是层次的不同。一个压缩的本科比不上正儿八经的本科也没什么不好理解的。经过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专、本之间还是不能形成本质差异,是不是能说明在现有体系下,本、专之间总体上不可能形成类型差异,或者说职业教育到专科已经足够,甚至可以说,职业教育总体上不需要高等化。强行高等化就意味着同质化,意味着高等教育的过剩。

碎片化的小作文【二】

我喜欢伪装。其实也不是喜欢,而是,迫不得已。经历了太多太多,我早已经习惯了伪装。见到人时,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人,也会像条件反射一样笑得很灿烂。走到哪儿都挂着这一副令我厌恶的笑脸,直到嘴角已经酸涩,再也无力撑起一丝笑容。

碎片化的小作文【三】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简称ISCE,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制定的,其初衷是国际社会用于教育统计的分类标准,源于1970年代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一份供各国和国际上收集、汇编和提出教育统计数字的文件”,经过多年使用,1997年11月,《1997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以下简称《97分类法》得以通过,这是一份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磋商的成果,反映了当时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发展趋势,该文件特别提到三种新情况之一,就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增加与发展”。《97分类法》包含两组交叉分类的可变因素:教育等级和学科划分,这也成为之后的2011版分类法的基本框架。2011年,经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ISCE,2011年正式发布(以下简称《2011分类法》,对《1997分类法》有多方面的调整,之后不断修订,于2013年又发布《教育培训的学科2013版》(ISCED-F2013。关于职业教育的重大修正存在于ISCED1997与ISCED2011之间。

《97分类法》的高等教育从5级开始,该级别“不直接获得高级的研究资格”。5级很宽泛,相当于我国专科到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按照课程的类型把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型的/为研究做准备的/可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的课程,代码表示为5A;另一类是实用的/技术的/适应具体职业的课程,代码为5B。一般认为,5B就是我国的职业教育。但什么是职业教育,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或公认的定义,97术语中没有对职业教育的定义,在《97分类法》2、3、4级的教育级别中都有“职业或技术教育”,被定义为“主要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教育。完成这类课程可获得所在国主管当局(如教育部、雇主协会等认可的在劳务市场上从业的资格”。此类课程又可分为以理论为主和以实践为主两类。97版的描述成为我国高职高专划分的重要依据,也为高职本科预留了想象空间。

《2011分类法》的高等教育包括5、6、7、8级,分别标示为短线高等(类似于我国的专科、学士或等同、硕士或等同和博士或等同。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低等级相比,高等教育课程的'内容更加复杂和先进。在2011版中,2到5级的课程定向是区分开的,分为普通和职业教育,相当于我国的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5级以前以及高职高专(5级。但到6级、7级,《2011分类法》使用术语“学术”和“专业”分别替换“普通”和“职业”,但并未给出“学术”和“专业”的定义,只是把这种区分解释为“为将来根据诸如教育的学科来区分学术和专业的定向提供了可能”。

这一变化说明几个问题:其一,5级(专科及其之前的级别课程定向可分为普通和职业,这在国际教育界有共识,《分类法》97版和2011版给出了基本相同的分类和定义;其二,在6级(本科及以上级别,课程定向也是有区别的;《分类法》97版和2011版虽然在分级上有差别,但在高等教育中都对课程定向做出区分,97版分为5A和5B,2011版则是“学术”和“专业”,这说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际教育界依然认为高等教育需要进行课程定向的区分;其三,6级及以上的课程定向区别不同于5级(专科及其以下的区别,但到底是什么还不清楚或没有达成共识,所以,6级及以上的课程定向分类没有沿用“普通”和“职业”,而是使用了未作定义的“学术”和“专业”来做区分;其四,职业教育(姑且先这么称呼从专科(5级到本科(6级存在质的差别,至少是目前国际上的教育分类现状反映了这种质的差别。

以上分析可以说明,以ISCED作为升级、高等化的理由也缺乏说服力。

碎片化的小作文【四】

那是暑假,有一天我正在家里闲着没事干睡觉,突然一个电话吓了我一跳,没办法,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只好自己去接电话。刚一拿起来,对面的人一出声,原来是一个小学同学,说是第二天要和他们学校另外一个班的人打比赛,叫我帮忙,顺便再叫点厉害的.。我寻思着闲着也是闲着,就答应了。一放下电话,我马上就给几个打球很厉害,平时也很好的朋友打电话,叫他们也去帮忙。正好大家都没事,就都答应了。

这都不是重点。第二天,我们几个一块去了比赛的地方。比赛是下午,而我们是上午到的。请我们去的那个同学也很大方,直接请我们吃中午饭。白吃哪有不要的?我们便去了附近一个面馆准备随便吃点拉面。正吃着,碰见另外那个班的人也来这,真是巧。他们的队长看见我们也在这,变过来很得意的说他们请了一个外援,很厉害,能直接支撑球队。我一听有点意思,便问他那人是谁。他说是良。良打球确实是厉害。我带去的一朋友一听说是良,便要他过来看看。良也不怕,就过来了。结果,高潮来了。良一见我那朋友,便很兴奋:他们是同学,很熟悉。聊了一会天之后,良突然决定,加入到我们这一队!这个决定一出,吓了所有人一跳,对方的队长直接懵了!当然,下午的比赛我们赢得更是不费吹灰之力。

正常化的开始,喜剧性的结束,这一天大概所有的人永远也忘不了。

碎片化的小作文【五】

其实,笔者反对的是职教全面高等化,并不反对有条件的学校探索更高级的职业教育。从宏观上看,我国需要的是大量的非高等职业教育,办好这一层次的职业教育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试想,是办好现有的各层次职业教育,还是让现有的这些学校升级而让新学校来填补升级后的空缺,哪一条路径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更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时代的发展会促使职业教育有所改变,也会促进教育体系特别是高等教育体系的结构分化和优化,但这种分化绝不意味着职业教育需要全面升级和全面高等化。这种结构优化应该有局部的升级、高等化,也应该有部分的“降级”,有升有降才是正常局面。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级别高的才是最好的。

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特别是改变教育界的观念。实际上,职业教育高等化的呼声不绝于耳,不完全是这些说出来的观点上的差异或教育理念有多大的不同。在现实中,职教升级对局中人在权力、财富(拨款、声望方面都会有极大提升,这是现实的、可立即兑现的,恐怕也是躲在各种冠冕堂皇升级理由背后的一个重要诉求。

只有真正让所付出的劳动得到相应的回报,真正做到“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育界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在工作上,中职才有可能办好中职,高专才有可能做精高专,职业教育才有可能充分回应社会需求。同时,青年学子往往怀有崇高理想,而常常会忽略无法在地上建立天国的事实,更容易站在理想与道德的云端进行指责与痛苦的选择,这不仅是教育界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不能忽视的问题。

碎片化的小作文【六】

每一天,都是父亲拎着我去,大早上的'都没睡饱,就被父母拉起来刷牙洗脸什么的,因为父母每天都得去工作,所以我只得黑着眼圈顺着他们成年人的作息时间了。在上学路段,总有很多很多迷人的玩物,但是父亲总是不让买,母亲就好,我要什么就有什么,但是总是被父亲说,几个钱省起来,为的就是餐桌上的饱暖。

有一回,店铺里来了新的中奖项目——穿越火线的道具,或许那时候这个游戏太火了,虽然我当时不懂,但略有耳闻,说是动刀动枪的模拟3D游戏。话说,那中奖的道具真的特别好看,都是不锈钢制品,一到一百个号码,机率也挺高的。本是父亲给我买数学本的一块钱,我就买了两张刮刮卡。“我想买……本子……”“什么本子?”看着周围买中奖的同学,竟忘记回答了。“耶,我中奖了,3号。”我顿时身子热了起来,似乎这看似难得的幸运竟然在我身边的同学身上。于是脱口而出——“我不买了本子了,来给我两张刮刮卡。”似乎当时我全然忘记了父亲对说我的话,要我一定要买本子,没给第二次。拿到刮刮卡,我小心翼翼地刮着,生怕刮坏了,心也不停地跳动着,仿佛做了坏事。周围的同学也看着我,那个中奖了的却早已拿着这神圣品回家了,多少人想借玩。

经过几十秒,我还是一点点地刮——刮到的数字是7,但却是尾数,原数不知多少了,只记得是三位数。好不容易第二张刮到了45,却被别人中奖了,所以我还是憋屈且心惊地回到了家里。“数学本子有没有买?”父亲轻声地问着,但却能在我耳畔回绕许久。我迟疑着要怎么说的时候,母亲却开口了:“是不是又买玩具了?”“我……我没有!钱丢了,买不了了。”我顿时哭了起来,似乎对我来说这种掩饰谎言的眼泪轻而易举,因为我小时候是一个爱哭的孩子,每次哥哥抢我东西我总是哭,所以我习惯了红着眼睛说伤心事。“好啦好啦,明天我陪你一起去买。”母亲安慰着说。“不行,一看就是骗的,都说过了好几次丢了的话,这次又来,看我不打你。”父亲撒起棍子想打我,我慌张地躲到母亲后面,汪汪大哭起来。

我记得,那次是我最深的教训,最后悔的晚上,我真的说了谎,母亲也知道,父亲更清楚,最后我还是被父亲打了,晚饭都不吃,一天晚上哭了很久很久……往事逝去,至今写下还是眼含泪珠,似乎这曾经的一切发生在昨天,我还是那个爱哭的男孩,但是我却再也不轻易撒谎了,父亲也不想以前那么严格了,而母亲更是慈祥有爱了。曾经我就想着,有一天我会不会因为被父亲打而离家出走,好在我当时年幼无知,母亲疼爱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