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对英雄的认识和理解作文题目(谈谈对英雄的理解600字)

对英雄的认识和理解作文题目(谈谈对英雄的理解600字)

更新时间:2024-02-28 07:02:25
对英雄的认识和理解作文题目(谈谈对英雄的理解600字)

对英雄的认识和理解作文题目【一】

跨入千禧年后,网速的进步让网红的出现渠道不仅仅只是通过自己的才情和文笔。猫扑等大型的图文网站也让网红之路走上博人眼球的方式。这一阶段,许多网红的出现都是由于其拥有博人眼球的地方。2003年,在上海念初二的钱志军因为其一张斜眼照片被人拍下上传网络,从此,这张照片开始被P图,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在这一时代出现的芙蓉姐姐可谓是翘楚,2004年有网络拍客将她的照片上传到网络上,之后迅速走红。成名后她积极配合各种商业推广,从单纯的网络社区火到了网络媒体,在从网络媒体火到了娱乐圈。这一时期的另一翘楚“凤姐”也可谓是一大奇葩。2009年她在上海陆家嘴地铁站散布自己的征婚信息使得她迅速成名,之后,她寻找到了网络推手团队为她炒作,助她成为网络红人。她在网络上曾爆出过种种雷人的语言,诸如“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等。

这一时期,微博迅速流行也给予了一条新的网红之路。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140字以内的简短文章方便与发表一些及时性的观点与见解。通过种平台,草根民众也能随时分享自己的动态,博取他人的关注。通过提升自己的活跃度来提升自己的名气。通过微博走红的网络名人,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微博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和进行目的性的推广。在微博上,微博名人更容易成为一个意见领袖。

相比于前面的一些意图成为网络红人的人,这已时期还有一些因意外而走红的人,如犀利哥、西单女孩、彭宇等人。值得一提的是西单女孩在通过翻唱安琥的《天使的翅膀》视频走红后,迅速转变为了传统名人。

对英雄的认识和理解作文题目【二】

当异物像炮弹飞来,砸碎玻璃窗前的挡风玻璃,直至击穿司机的腹部,他本能的捂了一下肚子,然后紧紧握紧方向盘,强忍剧痛,换档、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好手刹,开启双跳,站起来面对乘客说出最后的话语。以一名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用自己的坚守和生命保证了乘客的安全,看到这段视频,我不禁热泪盈眶。

事后我得知,他的腹部和手臂受伤,飞来的铁片致肝脏破裂,多处肋骨骨折,肺肠挫伤,出量达几千毫升。这是需要用多大的意志力和牺牲精神。这种举动让人肃然起敬。

没有心怀乘客的意识,怎么可能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强忍剧痛,做出这一系列看似平常的动作。这是一种把他人生命放在自己生命之上义举。

20xx年6月5日草根英雄吴斌的追悼会在杭州殡仪馆隆重举行那天天灰蒙蒙的下着小雨人们一个个排着长队到吴斌的英陵面前给他送上一朵朵白花,很多人给吴斌的家人送去捐款但吴斌的家人一分也没收,还让那些人把钱都捐给有需要的人。

其实像吴斌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有为了救孩子而双手骨折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也有一些人默默无闻的为大家做事,我在报纸上见到有一个老人每天都要补路面上的大大小小的坑,一天要补几十个从来没有要一分钱

在如今这个社会里,有浮躁的脚步,有自私的角落,还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喧嚣。但也有不被理解的无奈,乐于助人的无声。面对这些,有的人选择了袖手旁观,有的人选择了担当。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英雄,是一个有一个鲜活的人创造出来的。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危难来临时,是选择逃避和漠视,还是选择挺身而出。

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应该有宽容大度,海纳百川的胸怀与心态来面对世界、面对人生、面对他人、面对自己。

在我的身边时时刻刻都有“最美”,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成就美。用一颗最美的心去对待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对英雄的认识和理解作文题目【三】

然而,现在人们对榜样的普遍认识总是:军人,大文豪等,或是有过人的毅力,或是有出色的成就,而我现在则对此有了不同的认识:榜样,是一个团队。

我想有很多人都爱看动漫,不难发现,现在日漫是比较受喜欢的,可以说是不争的事实,但也可以说,这是给后世敲的警钟。正是事实如此,国人才把日漫制作者当做榜样,努力汲取,国漫现已一步步攀登。就拿近年来有重大突破的狐妖小红娘来说吧,这部动漫从表面上看是结合了大多浓厚的中国文化去制作的,但是,只要普通日漫迷也会发现,这部动漫里的人物动作和声优是类似于日漫类型的,所以,看得出制作方费了不少精力去学习日本动漫,所以才有了今天崛起的国漫。这也是榜样意义所在。

那么,榜样除了让下一代进步,还有何作用?那么就要探讨一下关于梦想的问题了。

我们的梦想之所以产生可以说大部分是因为受到那个领域的成功者的激励。国学老师上课时曾说起,她的儿子因为听了做一个会计师的好处而深深扎下了做会计师的.梦想,那颗梦想种子是不会动摇了,它只会更加根深蒂固,那么,为何如此?我个人认为,因为受激励者也想要变成那个成功者的样子,那不仅仅是他前进的目标,还是他前进的动力,前进的证明。所以,我们才会为了梦想,而这么奋力,这么史无前例地勇敢!

所以,榜样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而不是由社会定义的。之所以在心中,是因为它们是我们的梦想,成为榜样,就要超越自己的榜样,成为更好的!

对英雄的认识和理解作文题目【四】

从“芙蓉姐姐”“凤姐”的时代时开始,网红就进入了我们的注意范围,这个群体真正爆发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直播而迅速崛起的。从艾克里里到papi酱,从微博到B站,各类网红在各种平台上层次不穷,最早的网红其实靠着段子火起来的,比如陈安妮这些人,而最近以火爆朋友圈的一个自称“集美貌与才于一身”的女子以papi酱获1200万融资、估值3亿人民币。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早已和网络深度融合,网红的一些行为与语言已经能很大程度影响观看者。我们不反对“网红”,但在市场经济下,不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片面追求自我价值和利益,淡化社会责任感。低俗、粗制滥造的网络文化也随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罗玉凤炒作、郭美美炫富、papi酱粗口等捏造炮制低俗内容。“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伟大的时代需要正确的价值观,需要真正的网红,所以我们得保持理性,要理智的对待功和利,不能一味的去“拜金”模仿图慕虚名。

网络红人对我们的影响其实很大部分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要坚守自我,做最好的自己,不受部分网红负面的的影响,社会需要真正的网红,也需要那些能够带给我们精神鼓舞的人成为网红。坚守美好,在平凡的世界中做好自己,我们都能成为“网红”。

对英雄的认识和理解作文题目【五】

小时候,认为美就是外貌的漂亮,看着童话书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心中也升起了一种想法——外表很美的人,心灵也一定很美。而那次,却是我改变了这个想法。

是元旦前一天吧。因为放学比较早,也不着急回家,便与同学优哉游哉地逛到小区门口。当看到眼前这样的一幕,改变了我心中对美丽的理解。

一个女孩,年龄与我差不多,挂着红领巾。她长得就像洋娃娃,有头乌黑柔顺的长发垂在耳畔,肤色是白皙的,又有一双大眼睛,外貌令人羡慕。正站在烧饼店门口买饼吃。长长的队伍,就如一条长龙,缓缓的向前行进着。那个女孩见了,不排队,径直走向卖饼的窗口,向前面挤着。我见了问她:“你为什么不排队呢?排队不也很快吗?”她丢下“早上我也没排”这六个字,继续挤她的了。我心想:“唉,这是什么规矩呀?早上是因为学生要上学,别人让着的。”

后面的阿姨见了,也忍不住说了句:“小姑娘,请你排队可不可以呀?我们也排队等了很久了。”女孩听了,瞪着她那双大眼睛,满带着厌恶、自傲的眼神,白了阿姨一眼,剁了下脚,走了,还愤愤地回了一次头。旁边一位老奶奶笑着对她说:“排一下队,好了嘛!”我们没想到,路人也没想到,那位奶奶更没想到,如此漂亮的女孩居然藏着一颗令人恶心的面孔,“关你屁事,我又没跟你说,神经病。”这话一出口,使她在我心中的美好印象变了,她的外貌瞬间化为了乌有,只剩下一颗墨色的心。

我便明白了,看人不能只看他的外表,内在的心灵美更重要。同样“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不可以随便说脏话,这样还会影响自己的品德,还会污染别人的耳朵。

对英雄的认识和理解作文题目【六】

现在“网红”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papi酱、艾克里里等网络红人在网络上坐拥一大批粉丝。随着微博、直播软件等一批带有鲜明互动特色的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如何看待网红现象?

(1)无论人们多么热衷于谈论网红以及网红经济,但能真正火起来且活下去的网红终究是小概率事件。拿“3.0时代”专注于内容创作的网红们来说,他们如何变现依旧存在不少困境,每一个流量平台的成长都会推起一波新的网红,附势前来的后继者们很难超越。Papi酱们的“幸运”,代表不了网红这个群体的命运以及这个行业的趋势。当然,这并不影响人们对网红经济的关注。毕竟,网红经济是这个时代不可忽视的新业态。

(2)值得注意的是,关注并不等于无条件追捧。当下,为了成为网红,一些人突破底线,以炫富、色情等内容污染社会风气,这在网红界并不稀奇。而网红时代的大众似乎更容易被“愚弄”,互联网并没有让大众变得更理智,相反,人们对新事物的追捧常常表现出非理性的盲从。相关部门应该对这一新事物加强研究,创新管理。

(3)网红不是坏事物,但网红也绝对不该“放置”于被崇拜的位置,他只不过是互联网经济大潮中的一朵浪花而已,能红火多久,尚不得而知。所以,淡然围观,冷静甄别。而对“出格”“踩线”则必须加强管理,这才是看待网红以及网红经济的正确态度。

对英雄的认识和理解作文题目【七】

我国核心期刊研究工作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时至目前,已有七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从统计意义上讲,无论是哪一种核心期刊,无疑都是相应的机构根据多项评价期刊的指标(总被引频次、他引率、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综合评价总分等)经过一定的审核程序,至少是时下认为最合理的筛选办 法评定出的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高水准的刊物。这种评价结果,不仅仅是为图书情报部门精选订购期刊、为学者导读提供有效的文献检索工具,而且还为评价期刊甚至 该期刊中的论文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近些年来,在学术界,核心期刊已被“神话”,职称评定、基金项目的申报与完成、津贴分配、科技人员年度考核、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点申报等, 都离不开核心期刊的参与,都以在科技期刊中特别是在核心期刊中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而考核评定自然关系着广大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因 此,正确认识核心期刊,合理利用核心期刊,有效遏制核心期刊功能异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可以避免产生矛盾和后患,提高社会和谐指数。

“核心期刊”的起源与概念

1、起源

“核心期刊”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20世纪30年代,英国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 (Samuel·Clement·Bradford,1878—1948年)发现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专业论文刊登在3、2﹪的 专业期刊上,他指出:“对于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登载相关论文数量减少的顺序排列时,都可以划分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含有论文数量与之相 等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域和相继各区的期刊数量呈1:a:a2……(质优反平方律)的关系”,便提出了核心区期刊的概念,并以“润滑”为主体,提出了计算 核心区和其他区域的方法。在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在70年 代,SCI的创始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通过作者的'引用行为发现,期刊的分布也有一个比较集中的核心区域,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文献出现在1、5﹪ 的期刊中,证明了文献集中的规律等,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后来,人们将核心区期刊称之为核心期刊。

2、概念

核心期刊的定义: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数量较多,文摘率、引文率、影响因子、他引量等相对较高,水平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能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能受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最富有价值的那些期刊。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好的、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虽然核心期刊起源于文献集中规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核心期刊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学术质量的概念,而不仅仅是相对统计数量的概念,其原因是评 选核心期刊时,考虑到所评期刊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被引量、被索量、影响因子等这些能够反映期刊质量的指标。由于学科之间的相关性,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 透已经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一个学科的论文可以发表在非本学科的期刊上,或一个学科的期刊可以刊发非本学科的论文。因此,核心期 刊是关于某一学科文献的核心期刊,而绝不是关于某一学科期刊的核心期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核心期刊的定义及内涵也会随之而再有所变化。

“核心期刊”的分类与比较

1、分类

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化事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迅猛发展,期刊品种大量增加,期刊价格不断增长。相对,图书经费就显得严重不足,各大图书 馆、科研院校几乎都面临着怎样精选期刊,用手中可支配的较少的购刊经费购得较多的、服务群体最满意的刊物的问题,都为订购哪些期刊杂志而困惑,这自然地形 成对期刊评定的热潮,大势所趋,应建立期刊评价体系。1987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 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的统计结果编入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科学技术 部编制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该数据库的统计结果被科技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广泛应用。199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问世。随 后,陆续诞生了其他的期刊评价体系。目前,我国有七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分别是:

⑴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1992年问世);

⑵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4年问世);

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87年问世);

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2004年问世);

⑸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4年问世);

⑺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这些期刊评价结果有如下主要特点:

①研制者以文献人员为主,还聘请了相关专家作为顾问;②根据一个或几个期刊数据库,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期刊的多项指标进行了综合统计分 析;③计量指标主要是:期刊的论文总量、被摘量、被引量、基金论文比及与这些量相关的被摘率、影响因子、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等;④表明评价结果只供 大家在相关工作中“参考”,不可作为“标准”使用。

对现有期刊进行评选分类,是提高期刊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虽然在评选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各编辑部对基金资助论文的优惠导致“基金资 助”在论文投稿时的乱搭车,无论基金项目与该论文有没有关系,只要在论文首页下方写上“基金项目:……”这句话,便可享受到优惠,而这直接影响所属 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影响期刊评比结果;再如:有些核心期刊在稿约中明确规定参考文献必须列举n条以上,这也有些勉强,因为作者在其论文后面附注 参考文献应实事求是,引用别人的观点、结论等来支撑自己的论文,既省时又省力,还可以节约篇幅,就应表明,这也算是对原作者的一种尊重和感谢,再说还可以 避免“抄袭”的嫌疑。引用的参考文献越多,越能显示作者博览内容和知识积累的程度之广,能显示作者在拟稿时的认真劲儿,这些自然对提高论文质量有好处。可 作为编辑部,如果在稿约中硬性规定参考文献的篇数,就难免“凑数”、文风浮躁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也会直接影响期刊评比结果。但是瑕不掩瑜,核心期刊的评价 研究工作还得继续坚持下去,逐步克服遴选工作中的不足,使得遴选工作越来越趋于公平公正,规范合理。

有学者认为:核心期刊中的论文并不是篇篇精彩。我们不能说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只能说凡事要看主流,核心期刊中的论文质量普遍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2、比较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在中国理论上排行第一。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学科范畴主要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它是中国最早使用“核心期刊”这个术语来划分期刊的参考工具书,在中国学术界影响力最大。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查询系统,用于检索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在多年的期刊研究基础上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它采用我国目前年度收文量最大的引 文数据库和其他大型文献数据库作为统计数据源,主要涉及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学、历史等学科领域,评选出的期刊涵盖了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使用 率和学术水平均居前列的权威期刊和优秀期刊[8]。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 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 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自提供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根据国际通行的文献计量学所提供的有关数据,并结合中国高校社科学报的实际,组织有关专家成立有权威的评委会,对刊物的方向、学术水平、编校质量、出版印刷质量等重要指标作出全面评价和鉴定的成果。

“核心期刊”的时效与认定

虽然无论哪个核心期刊评选机构,都是根据筛选核心期刊时前几年的资料统计出各参评期刊达标(评价指标)情况来评选核心期刊的,但是,有效时间 却是从评选机构公布评选结果的日期为“核心期刊有效期”起始日,以下次评选结果公布之前一日为终止日,或者从评选机构公布评选结果的文件中所明确指出的有 效期为依据。这其中虽然有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成分,不是很科学,但也能被人们所接受。北京大学图书馆率先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 称《总览》),没有明确指出“有效期”,但是《总览》每四年更新一次,至今已有六个版本,评价指标也陆续增加,最初只有3个指标:被索量、被摘量、被引 量;2012年第六版是根据9个指标: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共9个评 价指标评选出来的。因此,《总览》核心期刊有效期为四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上明确显示有效期,开始时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 一次评定三年有效,收录证书上明确显示有效期;后来实行两年动态管理:每两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两年有效;从2011年起,每年都评,但有效期仍是 两年。比如,2008年版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上明确显示:“有效期至:2010年12月”;2010年版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上明 确显示:“有效期至:2012年12月”。

根据中信所说明:“2011年最新一期《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有效期两年。所以,2010年评上的核心期刊仍在有效期内,不会出现在2011年 评选出的这一期。2010年加上2011年的才是目前最全面的核心期刊”。因此,某些管理人员单纯以2011版为准认定某期刊是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错 误的。比如,《价值工程》2008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0年再次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落选,那么《价值工程》作为“中国科技核心期 刊”的有效期应截止到2012年12月,任何与此相违背的都认为是错误的。再说了,2012年度《价值工程》杂志各期封面上都保留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字样,封底印有《价值工程》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收录证书,其左下角显示有效期至:2012年12月。如果在2012年,《价值工程》不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那么中信所就会及时给予修正,可《价值工程》杂志社从未收到过撤销“核心”的文书,事实上,中信所根本就没有发过有关撤销《价值工 程》杂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文书。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说,在2012年度内,《价值工程》就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此认定也适合于那些在2010 —2012年和《价值工程》有着同样命运的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显示有效期也是两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来源期刊有效期也是两年。

浙江大学的做法更为人性化。学校在“关于启用2009—2010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目录’的通知”中明确表示:核心 期刊目录(CSCD、CSSCI)定期调整导致新老版本期刊目录的部分期刊增减,研究生在新版本中被删减的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的认定问题按如下办法处 理:⑴研究生能提供投稿时间证明的,在新版本发布以前投稿并发表的学术论文均予认可;⑵不能提供投稿时间证明的,在新版本发布一年以内发表的学术论文,申 请学位论文答辩时仍然有效,逾期不予认可。笔者认为,浙江大学的这两条规定既合情又合理。

“核心期刊”的功能与运用

“核心期刊”的原始功能或者说基本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图书馆的期刊采购提供参考,馆员可根据核心期刊表来有选择地订购期刊,利用有限的经费,购买最有价值、最大信息量的期刊;二是为读者便捷检索信息提供依据。因为期刊数量众多,读者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挑选、去阅读,核心期刊可供读者 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当今,核心期刊因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声望,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公认的在本学科具有权威性的刊物,核心期刊的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近10多年来,在学术界,核心期刊可谓“神通广大”,被应用到职称评定、学术水平评价、学术管理和科研管理、人才评价、学位授予、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等 方面,这并不是核心期刊本身有如此大的神力,而是外在因素,行政管理部门包装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一套能得到社会认可的、切实可行的、 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核心期刊不得不在诸多评价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然而,许多单位规定,科研人员、教师以及在读的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必须发表在本单位规定的“核心期刊”上才算数,才给补贴或者报销版面费,还 规定了年终业绩考核所要求完成的篇数;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达不到要求的研究生不能毕业,不给发学位证等等,把核心期刊看得如此之重,应用到如 此大的范围,是当初核心期刊的研究者、评价机构所始料不及的。这种核心期刊的功能异化也引发出诸多的负面效应。

核心期刊的功能被放大、被扭曲,产生不良社会效应,这种现状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希望政府部门能挺身而出,带领学术界、期刊界、科研管理界齐心协力,扭转局面,为广大的知识分子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术氛围,进一步促使期刊业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