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心花怒放写人的作文(那一刻心花怒放作文)

心花怒放写人的作文(那一刻心花怒放作文)

更新时间:2023-09-06 16:49:12
心花怒放写人的作文(那一刻心花怒放作文)

心花怒放写人的作文【一】

观看了电影《花儿怒放》影片,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一个青年人和一群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要你认真呵护,他们都会回报你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花朵。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丁天刚上任初三(4)班的班主任,就被他的学生来了个下马威。可是他并没有计较,相反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带领大家开展课外活动,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信任。

生性调皮而聪明的施皓;成绩不理想却对画画有一技之长的马骏;因失去母爱而性格孤僻的韩冰;还有唧唧喳喳却乐于助人的李晶……这些性格迥异的孩子们与丁天一起度过了他们人生路上一段至关重要的成长历程。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消除了彼此的误解,共同面对挑战,度过难关,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影片中个性十足的丁天老师,崇尚应试教育的苗老师,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年轻的丁天老师在面对一群聪明、逆反、性格各异的孩子们的时侯,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素质教育的问题。让我进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不求人人上大学,但求人人成才。”要学会因材施教,学会赏识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顾名思义为因其材而施教,自古以来它就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部影片反映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信任、理解、支持,更应该多关爱别人;告诉了我们现代教育发展的新的理念,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应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反映了现在的教育评价体制的不完善。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现实生活中一个出色的人往往会受到别人的嫉妒,受到别人的排斥,我们应该经得起考验;反映了现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认为孩子成绩好,就是什么都好了的错误思想;我们应该打破教学只局限于课堂的`陈旧观念。

反映了一个好的学校的风气的形成需要有好的领导的引领;也告诉我们平时应该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多想想为什么,我们会得到不少收获与惊喜;更告诉我们应该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学习环境,使学校和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密切配合起来。

心花怒放写人的作文【二】

《怒放之青春再见》 以我们正在经历的或大家基本都经历过的情感盛放梦想无边的大学时代为主要背景。“过、现在,激情、庸碌,梦想、琐事等,在影片里有机的杂糅在一起,慢慢的随着音乐、影像呈现出来。”我们时而看见那时长发翩翩的优柔少年时而又见现在郁郁寡欢的中年大叔。我们时而看见年少时被马路深深爱着的女孩李爱,却怎么盼也没盼到让这个年四打头的大叔仍记挂着的中年李爱。青春的爱意和美好与此时的现实和失落相对比,青春的朝气与坦荡和现实中无奈困惑相交替。

由潘粤明饰演的中年男子马路有妻有孩,生活按部就班却显得疲惫,人生的渺茫和无助的前景,让这个朝日往返于工作家庭的男人早已无精打采。突然收到旧爱李爱回国的消息,这个强心剂使得索然无味的生活又开始有了波澜。小宇宙自动开启的记忆,火山爆发般喷出来,你可能认为这肯定又是个出轨的故事,不然。

在任何年代,青春都是和爱情挂钩的。虽然故事老套,男孩马路为了心仪的女孩,联合好友郑天亮、机灵猥琐的候亮、呆萌憨厚的候大宝组了一支摇滚乐队—怒放。吉他一弹的年代,女孩都会立马扑过来,音乐和泡妞就是乐队的灵魂。谁也没想到,畅快淋漓的'日子总是太快,随着乐队的消亡爱情故事也逐渐无声无息。

错过了在爱情最该发生的年纪,二十年后,李爱的再次出现重新燃起了马路不甘的心火。影片中在现实的片断里每次提起李爱的场景,导演都很有意的把镜头扫到马路的无名指的戒指,一次是在侯亮在酒吧告诉马路李爱回来了,马路心情复杂,拿起酒杯,罐下一瓶酒,不说话。又一次是在李爱打电话来时,马路拿着手机,同样心情复杂,躲进厕所,打开水龙头,接起电话。二十年后的李爱,似乎在导演的铺垫下,就是那“过”的标识。打算与李爱见面的当晚,大雨滂沱,老婆不在家,女儿又找不到,一个方向盘急转,镜头却定在了家里,急急忙忙的打开门寻找女儿,导演刻意安排,欲见而不得见,却也暗示了放手过。而这戏剧性的一幕,让我想起他和女儿难以调和的矛盾,两人在车上抢着切歌,女儿和他的顶撞。其实心里明明那么想见昔日的恋人,其实自己那天还特意早起整理着装刮胡子买海魂衫,良辰美景奈何天,现实终是拗不过回忆的,回忆再美好也有现实抵挡。在机场追逐李爱似乎也是对青春最后的放手一搏,“虽然李爱与马路之间有联系想要聚一聚或者送一送,但影片自始至终都让这种意图变得徒劳无功,最终两人未能再见一面,毕竟,李爱的存在象征着过象征着青春岁月,而她的缺席则让影片多了几许回味的空间,”不过好在,马路最后还是释然地笑了,在那一刻才最终明白,自己过了。也许你会说马路通过对青春的回忆又重新找到怒放的生命,但我更想说马路通过对青春的释然唱出那首始终没有唱出的歌才重新燃放生命,而李爱始终是被马路珍藏着,是他最明亮的光。

那些陪伴过我的人啊最后会在何方呢,我不知道。很多时候,可能梦想还没有正式开始就被现实打败,曾经的热曾经的无所畏惧,都会一一被现实修理的一干二净,会忘记自己的想法,会只想到如何生活,你看漫天飘零的花朵最后还不是被风干了么?郑天亮回想自己下一个摇滚教父的梦想,而现实却是,他只是个娘泡老板酒吧里的创意总监。候亮回想自己要阿拉伯娶四个老婆,而现实却是,身边只有个只要钱的女朋友。钱大宝回想自己曾想开一个大饭店每天都有十个腰子的梦想,而现实却是,他只有糟粕烧烤摊万幸还好有腰子吃。生活是无情的刻刀,现实把我们期望的日子改变的连我们也不认识,我们怀疑迷茫否定自己,我们却再也没有想法改变什么了。然而影片最后在飞翔岛上放飞的热,让我们看到音乐不停、情谊未变、青春已逝但可不。 呵呵,生活,我仍实现了我的梦想,我仍为我心爱的人歌唱!

青春和梦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青春无悔,梦想绽放。正如影片所讲,“人生总要有两次奋不顾身,一次为梦想,一次为爱情。”

这两年大热的青春片,无一都是对青春的追忆,可喜的是,不同于其他青春怀旧片,到结尾导演并没有沉醉在高唱青春无悔之类的调调,毕竟过已,太多的无悔也会太过于矫情了吧。同样在小清新当道的青春潮流里,《怒放》反而是偏激烈的。首次当导演的卢庚戍毕竟是音乐出身,它用音乐名义祭奠回味我们的青春,从而为音乐正名。“从罗大佑的《野百合也有春天》到崔健的《一块红布》,从BEYOND的《光辉岁月》到小虎队的《爱》,还有郭富城的《对你爱不完》,还有唐朝、黑豹……”青春的气息,挥之不散。“一个人或者一首歌,能够承载一代人的回忆,实属不易。”此外,影片的代入感极强,始终调动着每一个青年和中年观影者的感受,它让本该掩藏在心底的往事赫然清晰直白,他让已经苍白的记忆重新映射出我们的热梦想,与遥远青春相互呼应。但是影片也稍显有点太过于单薄,难道所有青春都是单车、打架、朝着远方大吼吗?纵观整个片子,前面铺垫叙事很长,而后面却显得十分仓促力不从心。除此之外,在我看来,由温心饰演的李爱不如女二号刘云,虽长发飘飘一席长裙却在人物性格上稍显有点单调,温柔的外表根本看不出她是个十足的摇滚迷,在人物的性格塑造上温心稍显弱势,好在这部片子仍是走心的,没有复加的特技没有华丽的场景没有重量级明星烘托,它仍以情怀动人。

最后愿我们, 就像刺猬乐队讲的,永远年轻永远热,永远热泪盈眶。

心花怒放写人的作文【三】

电影主要围绕两条线展开,一条是黄渤、徐峥的猎艳之旅,一条是袁泉的找寻之旅。前者偏接地气与无节操,而后者则主打治愈系与小优雅。作为一部喜剧片,《心花路放》还是将主线留给了黄渤徐峥身上,在片中,他们负责了绝大部分的笑料,而以袁泉为副线则是既为前者出行提供了动机,同时在后面有一个相当合理的结尾提供了依据。可以说,这两条线索彼此独立前进,但又在某个时刻相互交融,一同推进了这场空前绝后的狂欢之旅。

黄渤徐峥这一路的寻欢之旅颇有《末路狂花》中酣畅淋漓的味道,不过不同于后者女性的报复动机,黄渤徐峥这一路的动机则很明显,那便是对准了旅途的艳遇,这一路充满了雄性荷尔蒙的味道。从最先的阿凡达女孩,到之后马特女孩,再到宝马MINI女,以及之后的陪酒女,这一路的猎物不少,但每一段之中都充满了各种戏剧化的转折,而恰恰是这种转折与较大的反差,让片中的戏剧效果也达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旅途中分别遇见了四种截然不同类型的女人,这其中有固执而倔强的阿凡达女孩,也有周冬雨饰演的涉世未深的马特女孩,而之后张俪扮演的宝马mini女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出场的马苏则为这段旅途暂时告一段落,一路上遇见的这些女孩,导演可谓极尽癫狂之能,为观众呈现了一出又一出的捧腹笑料,当然一众女星在这其中也是蛮拼的,各种颠覆戏码,让人感受到了她们截然不同的一面,而贯穿始终的袁泉则维持了以往的本色形象,但依然非常打动人心。

总体上来讲,《心花路放》的尺度相当大,这几乎是我们所常见的.国产片喜剧中最尺度全开的一部的,但宁浩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将这种颇为毁三观的东西玩得非常嗨同时又不低俗,并且在搞笑之余甚至不忘玩一把情怀与致敬,在后面那段致敬港片桥段时,观众在爆笑之余不免还是沉思与感动,可见《心花路放》里,宁浩不仅玩得了癫狂,也可以是影片具备高大上的气质。

黄渤徐峥这对黄金搭档的卖力演出让我们回到了《泰囧》时候那种浑然天成的处处笑点,而这次加入的女性角色同样非常的讨喜,张俪与马苏在戏中也是非常的抢戏,基本上笑声从始至终就没有停止过,导演在调教演员上显然有着不错的水平,甚至是周冬雨,我们也看出了不少突破。

《心花路放》最终癫狂之后是回归正常,但这一路的嬉笑怒骂,也必然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且行且欢唱,心花怒放,开到荼蘼。

心花怒放写人的作文【四】

《心花路放》不愧为这三人组合的又一记重磅,轻易就能让看后的你我为之“心花路放”几十个小时之久。想想其间的情节,品品个中的笑料,还会让人难忍笑意甚至笑出声来的喜悦。公路电影是个好东西,即便是在世界影坛,此类型亦常常是诞生经典,讲述人生真谛的好途径和好方式方法,因为只有上了路的人们,无论前途光明还是黑暗,无论前景是喜悦还是暗淡,总能在长途的奔波和各种出其不意的际遇中,给人以人生思考与情感沉淀的空间和充足的机会。

就算不提宁浩的《疯狂系列》也放下他的争议之作《无人区》,看看不算久远的徐峥自导自演的《泰囧》,还有刚刚热度稍降的《后会无期》,即便从第七艺术本身以及诸多细节上,这两部影片仍称不上百分百的佳作,但看看他们在市场上的表现和众多观众们心中的地位便知,公路电影的优质形式加作品本身顺畅而丰富的情感表达,即是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最热需的大银幕产品,没有之一。而恰好,作为导演的宁浩,在华语片领域也正是此类产品的最佳创作者,也没有之一。学习也好,效仿也罢,在宁浩的作品中,你能看到结构的成熟,故事的完整,角色的鲜明,台词的精炼,且搞笑,接地气的一切条件具备,怎能不让热衷电影的芸芸众生们,喜爱笑声中被感动的观众们不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买票入场。

有多少人曾为亚当桑德勒的《人生遥控器》中的所谓人生感悟哭天抹泪,又有多少人又为《宿醉》当中几个疯狂小子的“为所欲为”之后所散发出的人生真色彩真性情而躁动不已,还有多少人会为《预产期》中小罗伯特唐尼的一路遭遇而笑中带泪……

其实宁浩为《心花路放》所注入的是同样的真情流露与人生感悟,外国人的人生也是人生,国人自己的感悟,则更加真切!片中耿浩(黄渤的情感经历虽算不得大众化,却有很强的代表性。情感失意、事业受挫,幸得好友郝义(徐峥不离不弃。郝义的花心与耿浩的痴心在屡屡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中,也为郝义所迸发出的“人生阴影”理论,留出了极好的噱头。让观者共鸣连连的同时,更深得。人云“人生有爱才完美,”亦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确,有阴影的人生才完美,即便是前妻拂袖离,让人悲伤不止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

刻在墙上的名字可以抹,刻在心里的`情意却难以泯灭,只有将记忆变成回忆,痛苦变做幸福,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人生有你(朋友才完美!

再谈谈剧情。一个离婚的loser被好友带着走上人生的新道路来告别过。一个是有着自己非常正的是非观点又走不出过的人,一个是信奉人生在世须尽欢的情场高手。放不下过的人始终吵闹着要回其实再也回不了,而说着"这辈子说不出我爱你"的情场浪子最终却回了头。人生的际遇很奇妙,你不知道你何时就碰上了一个感觉好像认识很久又很合拍的人。你以为你们这么合拍简直就是上天赐的美好姻缘却不知道哪一天怎么就突然不对了,突然分离了。

而那个你以为你要嬉戏人间一辈子却突然有天碰上自己过不的坎,彻底被降服。而不变的是不管是你得意还是最低谷,你的身边陪伴你的始终是你最好的朋友。也许他经常挤兑你,嘲笑你,拿着你的钱泡妹子,甚至会因为妹纸看上你而暗搓搓的使坏,要踢你出局,但是当你不开心的时候,当你难过的时候,当你生病的时候,当你被人欺负的时候,第一个陪伴你身边的是他,第一个为你对抗站出来的还是他。就算是吵架要打起来,他的枪也只会对着天空放。最后云南的那场,耿浩被对方已经打的倒在地上的时候,他笑了,我相信那是因为耿浩知道,他最信任的人来了。导演调皮的恰到好处的自我调侃着基情的时候也正是大家都在爆笑说"如果这都不算爱",水到渠成而不是刻意卖腐。镜头的切换让喜剧效果加倍。而那开始的两段到云南才真正连起来的线让人简直要拍案叫绝!简直碉堡了!原来不经意间,你早已知晓曾经的过往。

总的来说,电影很欢乐,笑点不断,包袱不少,鲜有刻意的痕迹。故事很简单,智商很正常,但是剪辑真是让人惊奇。票价再翻一倍也依旧很值!

心花怒放写人的作文【五】

但《怒放之青春再见》中其实有一个人比较例外,那就是由张晓晨扮演的郑天亮,此人可以说是影片中乐队的灵魂人物——主唱,要知道,鼓手吉他手贝斯手等等,不过是一个乐团的标配,即使是号称东北鼓王的杜海涛同学,乐队中缺了这个兄弟,那个兄弟就会很快抵得上来,但主唱是一个乐队的核心,换了主唱,就犹如乐队彻底换了模样,直接来挑战歌迷对乐队歌曲的接受程度问题了。

这点在现实中也有比较明显的例子,那就是黑豹乐队,从第一张唱片中的主唱窦唯,到第二张唱片中的主唱栾树,再到后来的主唱秦齐,很难说不停的再换主唱的黑豹乐队的灵魂仍在。当然,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例子,那就是曾经汪峰作为核心人物存在的乐队“鲍家街43号”,自后来汪峰一个人签约国际唱片公司之后,乐队就逐渐销声匿迹,几乎不复存在。

请原谅战台烽啰嗦了许多,话再说回《怒放之青春再见》,之前有听过一种观感,就是感觉影片很像汪峰的自传,当然,也不是完全契合,如果把汪峰的故事照搬过来,相信汪先森也不会同意,但至少,片中扮演郑天亮的张晓晨,确实同汪峰当年一样,是乐队的灵魂人物,也同后来的汪峰一样,在面对更好的晋升机会时,抛弃了同甘共苦的'兄弟们,自己独自去发展,据说《怒放之青春再见》导演卢庚戌也自曝,片中男主角郑天亮原型是郑钧与汪峰的结合体,当然,片名中的“怒放”也毫不含糊的指向了这位新闻话题当事人。

导演卢庚戌也爆料说:戏里的那些话都有原话,当时华纳老总许晓峰把合同亮出来,说只能签汪峰一个人,签完马上出专辑。汪峰想了一个礼拜,还是签了,单飞。汪峰自己在采访里面也说过,“我自己就是一个孙子,你没有办法,现实就是这样。”郑天亮在片里也说了类似的话。当然,如果意气用事的看,会觉得忒不仗义,但如果没有当年汪峰的单飞签约,今天谁还会满大街的放着《春天里》,谁还会满大街的哼着《怒放的生命》?

张晓晨的角色,最大的考验就是,把这个几乎人知人骂的历史背景下,真实而生动的演绎出欲单飞歌者的困惑与纠结,无奈与抗争,意义还是很大的,博得了观众同情,都可以为当年的新闻当事人翻案,演砸了,会让骂名翻新的继续延展下去。当然,郑天亮在片中的女朋友是刘芸,这是现实中郑钧女朋友的名字,懂得这一对的,不禁会莞尔一笑,导演卢庚戌将自己歌坛打拼多年耳濡目染所了解到的大事小情八卦真相等等,通过自己的电影处女作一一曝光开来,确实是比看八卦杂志还鲜活和刺激。

初识张晓晨,是在话剧《奋斗》中,他扮演的是舞台版的陆涛,很有舞台爆发力,但当时不知,张晓晨早已是成绩斐然的平面模特。今次参演《怒放之青春再见》,长发+摇滚,造型抢眼,性格突出,一看就是那种全校女生热捧的叛逆少年,自我忧郁的内心,和完全阳光的外表,成了影片中最纠结的一个。不过,影片既然是要反映一票老男人回忆青春冲动往事的,郑天亮又是故事的主角,所以,张晓晨的一举一动,都关乎到所有人对青春的回忆,终让这个冬天不太冷。

心花怒放写人的作文【六】

教育学课上,老师安排我们观看了电影《花儿怒放》。这个电影曾经在网上看过,但是通过大屏幕看又是一个感觉,有了很多新的感悟。正如电影介绍中所说的: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儿,只要你认真呵护,他们便会开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花朵,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一个青年人和一群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

刚刚大学毕业的丁天带着一份赤诚走进一所初中成为初三(4)班的班主任。上任的第一天,就发现班级的两名问题学生在间操的时候跑到学校顶楼上玩耍。他克服了自己的恐高症爬上了楼去叫他们下来,谁知道两个孩子却把他扔在顶楼上跑了。

影片中的马俊是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连家长都认为他很笨,而带他去做智商测试。这个孩子懦弱自卑,已经完全丧失了学习和做人信心。然而丁天却始终坚持马俊并不笨,他发现马俊很爱好画画,就鼓励马俊继续学画画,还帮助马俊把画送去参加画展,不久马俊的画获了奖,这极大的鼓励了马俊,让他找到了自信,从前什么都不敢做的他终于在课堂上举起了手。而在最后丁天老师要离开学校的时候,还是马俊挺身而出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说服校长让丁老师留下。从这个教育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都有可以挖掘的优点,只要我们找到他的闪光点,就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信心和进取心。

影片中还探讨了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教育问题,是抓学生成绩还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丁天带领学生搞研究性课题,但校长要求他在搞课题的同时也要把学生的成绩抓上去,摸底考试必须是全区第一名!其中比较经典的一句话是“考试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比喻:进行素质教育是让教师带着升学考试的枷锁跳舞。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面对观念陈旧的升学考试,最终的结果还是用分数来衡量一切。这实际上是强人所难了。难免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实行了五年之后,绝大多数老师又走回到抓成绩教学老路上来了,升学和评价的机制不改变,光转变教师的观念又有什么用?教师不是万能的,不是光凭我们的爱心和努力就可以改变一切的!我们的教育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大环境,让教师和学生摆脱单纯为了升学而教和学的压力,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各种人才,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尽管影片并没有为素质教育和升学教育的矛盾做一个合理的解答,但影片却借这样一个背景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和一群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满怀热情的丁天因为在全年级摸底考试中没有完成校长的规定成绩指标而受到打击决定离开学校,就在这时候,他的学生们以一场精彩的演出为他赢得了继续任教的机会,最终他以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部小说《花儿怒放》,而且和他的孩子们一起把它拍成了电影。他的学生们最终也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开始了花儿新的人生。

这是一个只能出现在电影当中的完美结局,也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包括学生和家长所共同期待的结局。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真的到来吧!

也许,所有那些经历过学生时代并对这段经历充满回忆的人,所有那些将这段时光仍然作为生命重要组成部分的人,都应该来看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