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生命闪光作文(生命因什么而闪光作文五百字)

生命闪光作文(生命因什么而闪光作文五百字)

更新时间:2023-12-18 22:01:19
生命闪光作文(生命因什么而闪光作文五百字)

生命闪光作文【一】

我是一名中学生。本该知道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却一次次的让父母头疼。

晴朗的天空,对着我们微笑,我抬头望去,上方的天是灰色的,路旁的小花也黯然无神。拿着一张满是红叉叉的试卷,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不知不觉,家门就在眼前,拿出灰黄的钥匙开开了门。

家里还是跟往常一样清静。妈妈在厨房里小心翼翼的切着菜,爸爸拿着报纸安详的看着,外婆带起老花镜,织着一件灰色的毛衣。我害怕得走进房间,进去后,却又想哭。一种莫名奇妙的感觉。真恨不得把试卷撕碎,再返回到前。

随着妈妈喊的“吃饭了”,我灰溜溜地走出房间。

吃饭时,爸爸看着我的脸颊,说:“怎么了,心情不好啊!”

“那个,那个,月考成绩发了。”

“哦,那你多少?”

“我,我语文……”说着,我惭愧地低下了头。静静地等着父母的批评。

可是,爸爸的话语出乎我的意料:“加油啊,下次要考好啊。不懂的题,你可以问我和你妈妈呀。”

我拼命地点头。

吃完饭后,爸爸把我带进房间,让我拿出试卷,一题一题地跟我讲解。讲完一题就问我,懂了吗?说完了,他又打开电脑,查找着类似题型。我真想哭。

以后的每天晚上,爸爸都对我辅导。看着他那么慈祥的面孔,我想哭;想着他为我,一直熬到凌晨,我想哭。我想哭......

妈妈也是如此,她拿出一本红色的本子,在上面写出了一些英语的语法,还写出了一些题目给我做。弄完这些,她又跑到离家老远的打印店,找了一些地理、历史题打印下来。都对我一一辅导。

今晚的星星,格外美丽,一位母亲和父亲对着孩子在温习功课。在这个闪光的日子里,亲情与爱在向我招手。

生命闪光作文【二】

今天我和我的爸爸一起看电影《闪光少女》。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讲一所音乐学校里发生的故事。

在一所音乐学校里,有的学生学习民乐,有的学生学习西洋乐。学民乐的和学西洋乐的彼此看对方不顺眼,学西洋乐的觉得学民乐的土,学民乐的觉得学西洋乐的装,他们经常吵架。

学习民乐扬琴的陈惊喜欢学习钢琴的王文师兄,向他表白失败后深受打击,下定决心苦练杨琴证明给王文师兄看,还组建了一个乐队,叫“二点五次元乐队”。通过一段时间练习磨合,他们在一起漫展上表演大获成功,陈惊心满意足,准备解散乐队。

由于学民乐的学生少,而且本校学民乐总体表现不佳,学校里准备以后停招学民乐的学生,并且把一次少儿音乐普及展上的表演机会直接给了西洋乐队,这激起了民乐同学的不满。民乐的向西洋乐的发起挑战,定在上级领导过来视察那里进行斗乐。结果,通过一场激烈的比赛,民乐获胜,作为回报,西洋乐队同学帮助民乐的进入会场进行表演。

最后表演大获成功,社会影响巨大,并让学校改变政策,继续招学民乐的学生。

生命闪光作文【三】

一直以来,青春片成了“怀旧”的代名词,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是父辈的革命情怀,是70、80后的大学生活,是创业者的青涩日记……语调里充满了感伤和苦涩,有时这些故事里又带有几分成功者的自恋,一个个年少时就未能打开的心结成了故事讲述的开端,总之无趣大于可爱,矫饰盖过天然。

如果青春还有另外一种苦涩的味道,那一定是一种孤独,一种不被理解的失落与无助,一种付诸行动却一无所获,惊不起半点涟漪的痛苦。无论是爱情还是理想,只有一个人对影自怜的时候,世界确乎是不完整的。《闪光少女》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主题,但是剧作本身又跳出了感伤的限制。

《闪光少女》是一群慢慢被音乐学院附中所忽略的民乐班学生,为了证明他们热爱的音乐也可以有观众,通过组建乐队重新找回“存在感”的励志小故事。鲍鲸鲸的天才创意将青春期的孤独和身份认同的话题巧妙的编织在了传统民乐和西洋古典乐的冲突中。她笔下的少女默默无闻,但为了爱情却爆发出了能量惊人的小宇宙。她的诙谐幽默战胜了心态苍老者的怀旧,用满满的少女心画出了青春最靓丽的弧线。

徐璐赋予陈惊身上“神经大条”的气质没有丝毫的忸怩造作,她就像一朵自由舒展的小花,她会为谁是欣赏者而纠结,但是她更享受开花的过程。《闪光少女》比起其他的青春片在表演难度上给演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徐璐不仅要展现出青春期少女独有的活泼可爱以及恋爱的烦恼,她还需要用乐器来表达自己,扬琴是她和别人沟通的最重要工具,音乐是她身份的另一个象征。徐璐灵活手指流淌出的旋律,是不甘示弱的自我表达

《闪光少女》里的徐璐让观众看到了青春最真实的样子,没有被太多的规矩束缚,没有过分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她渴望交流,渴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些陈见。徐璐的“2.5次元”乐队,用乐观和坚持打破了坚不可摧的次元壁,不仅展现了证明民乐的价值和音乐美感,而且找回了青春期自我的“存在感”。因为对于成长来说,“存在感”要比其他事情重要,它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种可以获取身份认同,从而摆脱“异类”标签的心理安全阈值。

生命闪光作文【四】

做什么事都没有“容易”两字,周五上午,掌校组织观看了电影《闪光少女》

影片中民乐学生为了证明民乐组织了一个乐团,从乐团的成员招集到最后登上国家大剧院的演出,这条路如流水,漫长而又布满无数坎坷、暗礁。

电影中,民乐的学生非常不受待见,不仅仅是西洋乐学生的无情白服,院方甚至不让他们演出,将他们的练习室锁上铁门,并宣告以后不会再招收民乐学生。每个孩子都有梦想,都想得以展现,和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尊重,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借下桃练室,在深夜躲开老帅悄悄练习,他们读遍天下历史,为这传承上百上千年的民族本土音乐注入下情感和灵魂,他们为了连手组团用心研读每个人的爱好。

或是指尖音律,或是口中滔滔音乐历史,又或是内心对音乐的痴迷,用的是异于凡人的坚心,用的是是一夜夜破晓的艰辛,把音乐刻印在一把把一架架的琴上。凭借看烈火般的热情,而以此为基础感受古人创下那乐谱时的情怀,把它们融入指间,口中,让音乐活起来。每一个音符,每一首曲子,每一段旋律,都让他们随之弹奏,从而打败西洋乐,从而让民乐“活”起来,让院长,让家人看到民乐其灵魂。

民乐是古人们领用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心的结晶。如果说西洋乐是欢快动人,那么民乐便是深况婉转。挑战权戚,破除成见,选流飞奔,是满,也是青春的弦,是一辈子的忆。与首乐结缘也件,是人世通最美好的解追了吧。

生命闪光作文【五】

编者按:《闪光少女》是一个音乐类的电影。虽然片名有点脱离主流,但这已经是一部好电影。

近期看国家宝藏看的我热沸腾,有一股身为华夏儿女的自豪感。

其中有一期讲到编钟。我想到了那个让我来回看了不下十遍,疯狂打call的电影《闪光少女》。一个名字看起来很low的电影。但是我看了之后,却爱上了它。这是一个音乐类的电影。情节很简单就是讲一个学民乐的女孩陈惊为了追求学西洋乐的男神自己组织乐队努力发光发热,虽然失败了却结识了一帮朋友,收获爱情的故事。比较特别的是,加了二次元的元素在里面。我不了解二次元,我想可能是电影受众小,评分低的原因吧。

这个电影有几个片段很是激动人心。陈惊和乐队参加漫展表演,被无视,最后却凭借高超的琴技演奏了一曲《权御天下》征服了观众。陈惊和乐队在网上火了以后,她跑去和西洋乐男神告白,却被西洋系看不起,歧视民乐土,档次低。男主角气不过,告诉对方,扬琴明朝从波斯传入中国,与钢琴同宗。第一架钢琴发明于1720xx年德国,可扬琴到今天已经在中国存在400多年了。

当然了,最爽的就是民乐西洋乐斗琴的片段啦。自己感受下。最激动人心的是最后的表演,当编钟的声音响起的那一刻,我浑身发麻。里面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弹奏,主角徐璐为了拍这个电影学了三个月扬琴。

当我写完这个,再去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评分已经8分多了。看来,好电影真的不会被埋没。

建议大家去看看。

生命闪光作文【六】

跑来看《闪光少女》的点映完全是一场意外,我本来是打算看《大护法》或者是《悟空传》的,但是正好家附近的影院都没有合适的场次,刷到了《闪光少女》有一场点映时间合适就去了。不过在此以前也在微博上看到了最终的宣传片,感觉很不错里头也带了很多自己熟悉的元素,所以就想来看看这一次大屏幕又是怎么演绎我所熟悉的那个文化。

看完后没忍住一路奔回家查了资料,写了这篇影评——或者叫观后感更合适些。

影片是从一所音乐学校的西洋乐和民族乐的矛盾为出发点的,在这所音乐学校里学两种乐器的学生经常发生矛盾。学西洋乐的学生看不起学民族乐的学生,觉得他们很土;学民族乐的学生则看不惯学西洋乐的,认为他们很装。甚至是两边的`校服都有很明显的差异,学西洋乐的学生们是很漂亮的西式校服,而学民乐的学生则是接地气的中国式校服。这便是影片一开始给我最直观的感受。

然而即便是两者之间存在这样的表面“阶级”,学习扬琴的女主角陈惊还是喜欢上了学习钢琴的学长王文。表白失败后的陈惊因为学长的一句“扬琴是什么?”决定证明自己,于是就有了后面组建了“二·五次元乐队”的故事。

四处拉拢队友无果的陈惊,在伙伴油渣的建议下,去找了住在502宿舍四个喜欢二次元文化的学习民乐的女孩子。在协商完条件后,几个人聚在了一起,每天在西洋乐队练习结束后进行排练磨合。期间也因为一系列的事情,陈惊对加入的四个队友也越来越了解,知道她们的情况知道二次元的文化知道古风乐曲。甚至在之后,身为网络知名UP主千指大人的小蛮受邀去漫展表演的时候,他们一个乐队一起去演奏了《权御天下》。

当时那个场景里,台下只有零星几人坐着举着千指大人的应援牌。但是当《权御天下》的曲子一起来,扬琴、古筝、琵琶、中阮、堂鼓汇成的旋律一响起来的时候,眼泪就怎么也停不下来。那是熟悉的乐曲、熟悉的环境还有熟悉的感情。那段的曲子是我觉得整部影片中最大的亮点了,甚至远远超过后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带给我的震撼,就是这一瞬间仿佛所有沉睡着的情感都被呼唤苏醒了。

在后面的剧情里,原本是为了向师兄证明扬琴的陈惊再次告白失败以后,整个故事的重心开始向爱好向音乐转移。陈惊因为达成了目的,预备解散乐队的时候,四人组却反对了,真正喜欢着民乐喜欢着古风曲子的她们,希望还能够以这样组队的形式继续演绎自己的音乐,然而陈惊却没有这种坚持。

可以说这是一个象征着如今很多年轻人状态的角色。在现在这个社会里,太多人没有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事物,没有找到自己追逐的目标,随着社会浪潮的起伏沉浮飘动着。学习乐器学习艺术,更多的人都是奔着考试升学去的,多少人是因为真正喜欢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不过是寻一条路,熬过去了就解放了。

但是就像电影中,陈惊的妈妈告诉她的那样:

“它陪了你这么多年了,你要不学,和它商量。”

人生在世,拥有的时间那么漫长,总有对于自己而言很特别很重很喜欢的东西,如果找到了这个东西并与它一起不断努力,我相信那个人一定是闪闪发光的。就像在不断努力的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就像很多很多现在为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大放光彩而不断努力的人们。因为拥有重要的东西,所以人生也会与众不同。

剧情从两边学生的比拼开始基调就变得非常的燃,深深的让人感觉到为了自己重要的东西努力着,这才是青春应该有的模样!学习民乐的大家纷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向学西洋乐的同学们下了战书。在领导来视察的那天,一决高下——不得不说Eson这个领导演得挺好的,我刚开始完全没有认出来——中西方音乐的合奏,互相间用音乐厮,到最后西洋乐略逊一筹,这一段真的非常酣畅淋漓。正应了赛前学小提琴的郑有恩引用的肖邦的话一样,这就是他们的战歌,懂音乐的人哪怕不同乐器不同种类,也一样能够互通拼搏的一场战役。

西洋乐的同学们输掉了比赛,学民乐的同学们却借用了这一次的筹码,换来了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机会,并在各方的帮助下进行了这一次普及性质的演出。这一段戏码就变得非常和谐团结,也让人非常感动的剧情。大家共同努力着,向观众们展现了民乐的魅力,展现了音乐的神奇。

这样的一个故事,可以说编剧鲍鲸鲸非常懂如今的年轻人了。很多年轻人流行的元素,出现在这一代年轻人中的迷茫和矛盾,都在故事中一一体现了出来。切入点也非常难得,是一个本来比较小众、近年来在爱好者们中间才逐渐有些许起色的民族乐。不得不说如今古风音乐以及我们传统的乐器音乐等,也在慢慢扩大影响。像国内较早一批进行古风音乐创作的爱好者和团队,早已经将古风音乐带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影片中学习民乐的大家的坚持,特别是“二·五次元乐队”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曲目的模样相信很多创作者都会有共鸣。

整个故事很积极向上,充满青春燃点的同时也不忘情感线,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就故事而言非常的棒。只是有些可惜,在刻画二次元文化方面,再怎么努力贴近,终归和我们亲身经历的实际情况还是有一些差异。

影片中塑造的502宿舍四个喜欢二次元文化的女孩子的情况,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情况了。也许在很多不了解这个文化圈的人来说,对这个群体就是这样一个印象。但是作为一个影视作品而言,这种形象塑造容易让观众产生错误的理解从而造成印象上的偏差。大部分即便是喜欢二次元文化的女孩子,也很少会选择在日常生活中做那么夸张的打扮,并且基本上日常交流没有什么问题。影片中这样的形象塑造,对于很多不知情或者一知半解的观众而言,是一种较为负面的印象灌输。而且在人物造型设计,还有服装和发饰这些的搭配上,手法看上去也非常生涩。毕竟从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一个方式太业余也夸张了,既然是想要表达这个文化圈的一个状态,还是希望会有更好更详细的表达。也希望以后会有相关的作品,运用更恰当的方式来进行诠释。

此外影片中也有一些关于古风音乐的解释,但实际上也存在一些偏差,诚然古风音乐是从传统历史文化中汲取的内涵结合现代的一些新的方式再灌输进去的新产物,但是影片中反复用台词强调历史成绩的重要性,倒让人感觉有些哭笑不得了。

但不管怎么说能加入这些元素也已经非常开心感动了,多多少少也是一种科普一种宣传,最起码能让不了解的人知道那么一点和这些文化有关的事情。我们喜欢的、向往的、执着的那个世界,到底有什么魅力,又到底是什么模样的。或许这就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通往那边的门,如若是有心人就会去看去听去了解。

实际上这部片子我比较推荐有自己非常执着非常喜爱的事物的朋友,但是家里人持反对、不理解意见的,可以一起走进影院。至于一些诠释的比较有偏差的部分,就由你们自己去解释,我相信绝大部分还是愿意倾听的,毕竟青春路短谁都会走过。

而人生是如此的漫长,我希望大家都能够自己走、自己看,自己找到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每一天都能和它一起努力奋斗着,每一天都过得闪闪发亮。

因为是以感想居多,所以本来还想聊聊几位演员的就给带过去了。像饰演门卫大爷的是北大荒的崔可法老前辈,他的话剧、电影很多都是很经典的作品,很多时候他的角色并不是很重要却让人不容忽视,是个演技非常棒的老演员。

另外还想说一说关于那首《权御天下》,其实我第一个反应网络知名古筝演奏UP主+这首曲子=墨韵……墨韵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古筝演奏UP主,虽然她考研后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但是和司鼓君合作的《权御天下》也一直是经典。尽管影片中六种乐器带来的震撼感更强,但我还是第一个想到了墨韵他们的视频。这里也在原文链接中贴一下地址,供大家感受参考一下。

还有一天电影就要上映了,希望大家能吃下安利去影院看一看这部片子,毕竟它带来的共鸣与感动才是最重要的。

生命闪光作文【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梦想。这些便是自己心里最神圣,最美好的东西。

《闪光少女》主要讲述了学民乐与学西洋乐的冲突。还有一些喜欢二次元而不被大众所接纳的故事。结局是美好的哦,人们不再只学习西洋乐,更注重传统的,古典的乐器了。

民乐与二次元的结合产生了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排练时找不到合适的场地,学校里的排练厅留给了学习西洋乐的人,第一次合作时找不到可以合奏的曲子,只好先用《春节序曲》代替,参加漫展时,听民乐的人寥寥无几……

这些故事的背后却有着更令人深思的问题:再排练厅里排练的都是学习西洋乐的,系里的老师不给开条,没法用排练厅。连学校的老师都认为学习西洋乐的学生更优秀,更出众。民乐队的学生很不受待见,所以,民乐队在几次挣扎之后只好解散了。

西洋乐真的那么好吗,民乐就真的那么俗气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学习西洋乐并不是真的喜欢,而是觉得那样才优雅,不落伍。其实,这都是人们心中崇洋媚外心理在作怪。

民族乐器是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流传下来的,它不仅代表着一种音乐,更象征这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社会在进步,人们与时俱进的思想是对的,但是过分的贬低自己的民族的精华就是不对的,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国的圆。有些爱好民乐的人更是被叫成土包子。爱好不同,自然选择不同,为什么要贬低别人的爱好呢?

这种风气不知何时才能有所改变。但有一句话我想送给那些极力崇洋的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