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扇子老物件的作文(儿童老物件作文)

扇子老物件的作文(儿童老物件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31 16:06:03
扇子老物件的作文(儿童老物件作文)

扇子老物件的作文【一】

今天上作文课的时候,孟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小物件。

这个小物件是一个多拉A梦的造型。它是用塑料做的,蓝白相间的颜色,大小大约有我们的一只小手大。

多拉A梦长着一个胖乎乎的脑袋,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在高兴的时候就眯成了一条缝,像弯弯的月牙。鼻子小小的红红的,就像一颗红红的豆子。多拉A梦有一个夸 张的大嘴巴,只要一笑,嘴巴就笑到脸蛋上了。嘴巴边长着几根胡须,就像一根根坚硬的刺,不让别人伤害到自己。它的脖子上挂着一个用红丝带系着的小铃铛,小 小的手缩在铃铛旁边,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

这时,老师让我们猜一猜这个多拉A梦有什么作用。同学们唧唧喳喳议论开了,有的说是闹钟,有的说是小镜子,还有的\'说是音乐盒。老师说:你们说的都不 对!老师把手指按在多拉A梦两边的按钮上,只听见啪的一声,多拉A梦的大脑袋掀开了,从里面蹦出来一个小电风扇。老师轻轻地按了一下小电风扇下面的 按钮,小电风扇就开始嗡嗡地转了起来。孟老师拿着小电风扇从我们面前经过,一阵凉风扑面而来。如果在夏天我们有这么一个小风扇,就可以吹到凉爽的风 了。

别看这个A梦的电风扇很小,但是它造型精美,用处也大,可以随时放在包里,如果热了,直接从包里拿出来就可以享受凉爽的风了。

扇子老物件的作文【二】

有一天我在整理柜子,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布满灰尘的`小包包,我好奇的打开来一看,里面有许多张小票。我问奶奶:“这是什么呀?”奶奶说:“这是粮票和煤饼票“。在奶奶的小时候因为连一顿饭都吃不饱,于是国家开始进行“计划经济”来保证全国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那段时期买商品不仅需要钱,还必须要用各种商品票。老一辈人走了一段时间很长的“票证时代”。

据奶奶讲述,票证包括粮票、肉票、食用油票、布票、煤饼票,甚至还有粪票、尿票等,小小一张票证,含概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票证还分当地能使用的票证和全国范围内能使用的全国票证。

粮食证:市镇居民粮食证由当地粮食局颁发,居民用粮需要向国家指定粮店使用粮票购买,并在粮食证上登记购买粮食的数量。

粮票:国家施行粮食定量供应政策,规定干重体力活的劳动人民能多分配几斤粮票,干轻体力活的劳动人民就少分配几斤粮票,这样导致小孩子多的家庭粮食就不够吃了。乘坐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旅客,在各种车船内用餐,也要有专门粮票才可以用餐。

煤票:煤票需要根据人口定量发放。每年天气凉了,人们就要带旧证、户口本、粮本办理下年度买煤证,居民买煤时要煤饼票到指定的商店排队买煤。

国家改革放开后全国陆续取消各种票证,粮票和煤饼票的作用也逐渐消失了,并成为了“老物件”。这些票证是中华民族的“创业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从物资匮乏的贫困时期过度到改革开发向小康社会迈进的重要“发展史”,它贯穿了奶奶那一代人的生活,也将永远存在于这代人的记忆之中。我们也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在祖国前进的时代发展道路上作出最大的贡献。

扇子老物件的作文【三】

这是民间流传的一个谜语,稍加思索,不难猜出它谜底是扇子。

提到扇子,我们总会想到它在炎炎夏日,驱酷暑送清风的功劳。

可是,你知道扇子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吗?

我国是扇子的故乡,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以前,古代的能工巧匠就开始制作扇子了,而且由于时代不同,扇子的样式也不断发生变化。

最初的扇子叫羽扇,是用鸟的羽毛制成的。工匠们采集飞禽羽毛,选用其中又长又美丽的,按颜色配在一起,制成一把把美丽的羽扇。

晋朝的崔豹曾在《古今注》中记载:“舜作无明扇,殷高宗有雉尾扇。”

不过,羽扇刚诞生时,并不是用于扇风解暑,而是由侍者手持,为帝王遮风蔽日,有时也作为仪仗。

到了汉代,羽扇才有了今天的用途。

羽扇产生后,很快就成为文人儒将的爱物。

《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孔明军师,手中常常轻挥一把鹅毛扇,神态潇洒地运筹于帷幄之中。这鹅毛扇就是羽扇的一种。苏东坡在词中这样描写周瑜: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寥寥数语,为我们描绘出一位都尉的形象。由此可见,羽扇在三国时已经普遍被人们使用了。

大约在汉末,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扇子——团扇。

用竹木或兽骨做柄,竹篾或金属丝做成圈,蒙上白色的绢、纸而成。

聪明的艺术家又在扇面上题诗做画,团扇就更加精美了。

唐朝杜牧的《秋夕》中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这里的“轻罗小扇”应该是指这种扇子。

随着历史的发展,团扇渐渐只成为小姐贵妇们的宠物。

《红楼梦》里的“宝钗扑蝶”中,薛宝钗拿的扇子就是这种扇子,只不过扇面上的图案是用五彩丝绣成的。

团扇上的图案是花鸟虫鱼,或是古代仕女,件件都是精美的工艺品。

大概在唐代,折扇从朝鲜传入我国,开始得到一些官僚贵族、文人墨客的喜爱。

这种扇子是用竹、木、象牙等做骨架,上面蒙上纸或者绢做成,可以折叠,打开有三十至四十厘米宽,而折上只有二至三厘米宽,一尺来长。

它比较耐用,携带又方便,因而久盛不衰,我们今天还大多使用这种扇子。

折扇有几十种,最常见的扇面是纸的,上面或题诗,或绘画,或诗画俱全。

在扇面上做画,宋朝时就有这种风气。

北宋画家郭熙年迈时曾在扇面上画了一幅风景,后来这把扇子被苏东坡得到。苏东坡对郭熙绘画技术赞叹不已,亲自为画题诗,成为宋朝的一段佳话。

随着扇子的发展,扇子艺术产生并发展起来。

明朝画家唐伯虎经常在扇面上作画题诗,他题诗作画的扇子,成为后人收藏的艺术珍品。

到了近代,有许多画家还曾举办扇面展呢。

朱孔阳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他当年在上海卖艺时,曾与陶冷月先生合办扇展。

陶先生作画,朱先生挥毫作书,“陶朱公卖扇”一时传为美谈。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扇子外,我国劳动人民多使用植物的茎叶做成扇子。如葵扇、蒲扇、棕榈扇等。这些扇子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物美价廉,经久耐用,又能就地取材,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我国的扇子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制作精巧,有许多是精美工艺品。

其中杭州的墨纸扇,广东新会的葵扇,浙江湖州的羽毛扇,四川自贡的竹丝扇,被誉为“扇子之王”,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扇子在夏天随身携带方便,是电风扇无法替代的。

同时,扇子制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扇子艺术也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看到这些,你难道不为祖国人民的聪明智慧而自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