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追寻您的足迹的作文(追寻自己的足迹的作文)

追寻您的足迹的作文(追寻自己的足迹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5 16:12:15
追寻您的足迹的作文(追寻自己的足迹的作文)

追寻您的足迹的作文【一】

我们来到田野里。秋姑娘像一个魔术师,她把碧绿的稻子变成了金黄色的。稻子低下头,和小姑娘害羞似的,沉甸甸的稻穗把稻秆都压弯了。农民们正忙碌地收割稻子,虽然很辛苦,但是他们却很高兴,一些收好的稻子堆起了高高的草垛。另一边高粱也成熟了,变得红彤彤的像一个个火把,从远处看像着了火。

我们又来到果园,秋姑娘像是带来了变色粉末,桔子树上挂满了桔子,有的变成了绿中带黄;有的变成了橙黄色的,树枝都被压弯了,散发出淡淡的幽香。金黄色的鸭梨上面小下面大,真像一个金葫芦挂在枝头,我真担心树枝会被压断了。苹果见了秋姑娘也羞红了脸。秋姑娘给桃子抹上了一层胭脂,大家见了口水直流。

我们来到树林里。秋姑娘好像随身带着一个调色板。她把杏树变成了金黄色;把梧桐树变成了半红半绿;她把枫树染成了火红火红,从远处一看,好像是着火了。

我们一起来到终点站---花坛旁。我看见菊花盛开了,它们有的白的\'像雪一样,有的黄的像金灿灿的黄金,一个个花瓣像一根根小针。各种各样的小花都开了,连一些不知道名字花儿也开了,像好奇的小眼睛在看着这美丽的世界。

秋姑娘的脚步无处不在,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有美的发现。

追寻您的足迹的作文【二】

近日,参加“红色寻访”活动的同学发起了“百名寻访同学进百个团支部上百堂党课”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团支部学习活动,将自己在寻访过程中的所思所悟传递给更多同学。目前已有60多名寻访学生走进各个团支部。

讲台上,浙大外语学院德语专业研究生罗刚满怀激情,与同学们分享着他寻访中共一大会址的感悟。“一大的召开就像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重新探寻中共一大的历史,我更加深刻感受到党的伟大。”

讲台上3位同学真切地将自己的寻访感受与大家分享。电气工程学院08级本科生白杨赞,来自一个“党员之家”,寒假时,他们一家3名党员走访了西柏坡革命纪念馆。“作为一名党员,面对七届二中全会会址门前的党旗,我反思自己的生活学习。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入党,我说,我想成为一名更优秀的人。走进革命圣地西柏坡,很多以前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在那一刻都涌现出来,我为自己是一名党员感到自豪。”白杨赞激动地说。

今年寒假,跨越南北5000公里,从家乡黑龙江来到深圳,浙大工科信息大类大一的学生徐磊追寻着深圳的发展步伐,感悟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徐磊动情地说:“我们年轻党员肩负开拓未来的重任,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份荣耀,更是一种新老传承的使命。”坐在前排的学生连冰洁一直听得很专注:“这是我所经历过的最特别和生动的一堂团支部党史理论学习课,3位同学讲得非常精彩。这一段段红色的历史时刻提醒着我要更加努力提升自我,更好地担起振兴中华的责任。”

今年1月,由浙江大学与本报联合发起的“红色寻访”活动受到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吸引了众多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寻访归来,同学们自发组成了“红色寻访”报告团,举办专题报告会、感悟分享会、座谈会。据悉,下一阶段,同学们还将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企业和其他高校,分享寻访感悟,播撒红色信仰,在“红五月”里再增一缕青春气息。

追寻您的足迹的作文【三】

年幼时,父亲常教导我:“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心身事莫为。”那时我还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要义。此次,我有幸参加了“红色追寻”采访活动,在车流如织的蔡锷北路边一个小小弄堂里,找到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这里曾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先生的办公地。在旧址陈列馆里,一副字迹隽永的使我倍感亲切:“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心身事莫为。”

随行采访的文史专家介绍,徐特立先生1938年9月赴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途经湘潭,在一家油盐店住宿了一晚。当时店里几位青年店员围坐在徐老面前,要他讲革命道理。徐老从国家大事谈到社会生活,深受鼓舞的青年要求徐老题词留念。次年12月,徐老便履诺为他们题写了这副对联。

此联,语重心长。上联中的“家国”,应该是指齐家治国。一个人应该先修身,尔后才有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无益身心事莫为”,告诫我们,对身心健康没有益处的事情不要做。

今天重温徐老的金玉良言,感慨万千。作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我们,应该常读一些利于家国的好书,这对个人修身,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理想,服务于国家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