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关于写贝多芬的作文(贝多芬作文素材摘抄)

关于写贝多芬的作文(贝多芬作文素材摘抄)

更新时间:2023-12-15 06:47:30
关于写贝多芬的作文(贝多芬作文素材摘抄)

关于写贝多芬的作文【一】

《贝多芬传》中的主人公贝多芬,身高5英尺4英寸,与当时欧洲另一位显赫的征服者拿破仑等高。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亲是一个残暴的酒鬼,他剥夺了小贝多芬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只是一味地强迫幼小的儿子没完没了地练习钢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将来成为自己的摇钱树。

1787年,贝多芬前往维也纳拜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为师。莫扎特听了他的即兴演奏之后感到十分惊奇,当场对其他人说:请注意,这位少年将震动世界。可惜,在维也纳的学习时光很快就中断了,原因是他母亲患重病,并很快地离开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的亲人的贝多芬悲痛欲绝,过度悲痛使他接二连三地得了几场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远地毁了他的容貌。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贝多芬热爱音乐的执着,也深深地同情他的悲惨童年,然而我更为贝多芬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所感动了,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执着与热爱,使得贝多芬终于战胜了一切,也使得他自己至今仍旧能够成为全球乐坛永不褪色的常青树。

关于写贝多芬的作文【二】

通过痛苦,得到快乐。——题记

是他,教会了我们不向困难而屈服;是他,告诉了我们不要屈从于命运的安排;是他,带给了我们无限的音乐财富。他就是——贝多芬。路德维希·冯·贝多芬出生于1770年12月16日,他的母亲是个厨师的女儿,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大字不识,懒懒散散。贝多芬的童年充满艰辛,自幼年开始,人生对他而言就是一场为了生存而展开的战斗,凄惨而残暴。四岁,他的父亲就强迫他一连几小时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十一岁,他进入了剧场的管弦乐队;十三岁,他成了教堂的管风琴手;十七岁,他失去了慈爱的母亲,同时也成了一家之主,担负教育俩个弟弟的重任,这些悲惨的经历在他年轻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他,不向困难屈服,1796年到1800年间,耳聋开始愈发严重,耳鸣开始日夜不停地折磨他,尽管如此,他也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迎难而上,坚持他的创作生涯。他,不屈从命运的安排,听觉失灵一天比一天严重,动过几次手术都无济于事,最后完全失灵。然而,他还是凭着自己超乎寻常的毅力完成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第五交响乐》创作于1808年,主要告诉人们要不屈从命运的安排,要积极勇敢地与命运作斗争,被认为是贝多芬最受欢迎的交响乐。

他,献给了人们无限的音乐财富,1827年3月26日,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贝多芬终于完全抛弃自己的不幸与痛苦,离开了人世,把美丽、欢快奉献给了人类。这就是他,这就是贝多芬,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不向困难低头,把自己最宝贵的财富无私的奉献给人类。

关于写贝多芬的作文【三】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那么,《名人传》又能给予给我们什么呢?我想,只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努力向前。除了这一点外,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另外的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相信自己能行!

关于写贝多芬的作文【四】

写贝多芬,总是不知道该从何下笔,也许是担心我肤浅的文字无法与他深刻的生命相匹配。独处在整洁的居室之中,闭目,耳边流动着贝多芬的乐曲,明澈如水,使一度沉醉于东方古典音乐的我顿感一股清凉之风,欢悦,活泼,轻快,没有二胡的孤傲,没有古筝的凄美,也没有琵琶的幽深。

草地上荡过,最柔和的风;湖面上飘落,悄无声息的雨。真诚地对世界宣告:我们并不高于自然。然后,投入自然的怀抱中,让自己成为它的一部分,“海风唤醒四季”,在风中快乐的奔跑,清新、明快。

渐渐地,乐曲柔和了下来,但全然没有莫扎特的妩媚,温存,飘逸,像在驻足观望,理解着自然的广阔和深远,博大与深沉,向一切的美好发出爱的呼唤,一颗沉睡了一百多年的心仍在跳动,跳动在这鲜活的空气中……此时此刻,我如同一个茹毛饮的原始人,在真诚地接受着这份天真,这份含义深远的天真……

我知道,这空灵的天籁这音是一种心情,一种聊以自我安慰的心情,这是贝多芬独自一人在维也纳,无奈地学习隐忍时对故园的怀念,对莱茵河的怀念,“青年对着梦境微笑”,是的,我是何等的感动。

也曾听人谈论过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英雄”,也曾试着去涉足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听过他的《命运交响曲》,感受他博爱的情感,那是伟大的生命,对一切弱小者默默的关注,真切的祝福。但我深知,我无法理解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他让我看到自己是何等的浅薄。表面的轻美、空灵哪里得到他生命的深刻、灵魂的不朽?只有被他那饱经沧桑而风韵犹存的乐曲感动着、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