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半条被子的作文三年级(半条被子优秀作文)

半条被子的作文三年级(半条被子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0 02:54:50
半条被子的作文三年级(半条被子优秀作文)

半条被子的作文三年级【一】

星期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王洪起床发现爸爸和妈妈不在家。她想:我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也该自己做了。于是,她决定叠被子。

开始叠被子了。王红先把被子抖开,然后铺平。这时,她急得抓耳挠腮,是因为她不会叠了。她忽然想:我可以学妈妈叠呀!于是,她学着妈妈的样子来叠,她先把 被子的一边对折,另一边也一样,然后把被子的两端又对折了一遍,心里一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可是,她叠的被子像一个松软的“大面包”没有冷和脚。她 想:妈妈在这个时候总要拍几下。于是,她也拍了几下。“大面包”变成了“豆腐块”,她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却乐开了花。

我们要向我王红学习,做一个自立的好孩子。

半条被子的作文三年级【二】

今天早上,爸爸和我穿好衣服。爸爸去买饭,我呢在家里做作业。做完作业可爸爸还没回来。无意中我想起了被子还没有叠。我三步并两步跑到床边,开始叠被子。

我先把被子的一边抖平,再把另一边抖平。(没有力气一次把一张被子抖平)接着,把那边折一下,再抖平。接着再把中间给挤出来,再把那边翻过去,再搞平。而且要正正方方的。如果一边斜掉的话,那这床被子就很难看了。后来我又把毯子拉得特别特别平。如果不平的话也会很难看的。正当我搞好时,爸爸回来了。爸爸看我做得那张试卷全对,高兴得眉开眼笑。这是爸爸也想起被子没叠。也跑上去,看见被子叠好了。

我两看了对方一眼,都高兴的笑了!

半条被子的作文三年级【三】

星期天的早上,我睁开眼睛,看到妈妈在叠被子。被子叠的整整齐齐、四四方方,就像个旅行包,引起我的兴趣。

我照样子把被子摆平,先竖着对着两次,在横着对折两次,几下就把被子叠好了。这时,从身后传来一阵笑声。原来是妈妈。我心想:妈妈肯定会表扬我的。可妈妈不仅没表扬我,还边笑边摇头。我回过头看看自己叠的被子,圆鼓鼓的,像个大西瓜。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而妈妈叠的.被子四四方方。

我不好意思地请教妈妈:“您教我吧”。在妈妈的指导下,我把被子打开,爬到床上把被子扯平。然后横着对折两次,再竖着对折两次。这时,妈妈告诉我两个横端不要靠的太紧。

在妈妈的指导下我进步了很多,通过这件事我懂的了:做任何事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做起就很难,做任何事都要细心、谨慎,才可能成功。

半条被子的作文三年级【四】

时间回转到1934年11月,红军正进行着艰难的长征。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在军队驻扎休整时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她们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并对老人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80多年前,红军开始了漫漫长征,将理想信念的种子播撒在人民群众的心中。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不仅分给人民群众自己的“棉被”,还要为人民群众送来“新棉被”,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正是共产党人不忘的“初心”。

“半条棉被”呼唤着共产党员认清“我是谁”。有的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时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没有很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觉悟方面甚至没有普通群众高。“半条棉被”的故事正如一剂猛药,让党员干部立即苏醒过来,及时追本溯源,认清“我是谁”的问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先认清“我是谁”,才能有正确的思想作为引导,端正自己的角色定位,升华自己的理想信念,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才会有分给人民群众自己“棉被”的行为,进而兑现对党对人民许下的诺言,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

“半条棉被”呼唤着共产党员弄清“为了谁”。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混日子、毫无目标;有的党员干部从政后只图职权谋一已私利。“半条棉被”的故事就像一把钢锤敲响了警钟,让党员干部立即警醒过来,及时悬崖勒马,弄清“为了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弄清“为了谁”,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最基本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条件和前提。共产党员要想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只有常问自己“为了谁”,常敲“半条棉被”的警钟,才不会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迷失自我,才能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送上“新棉被”。

“半条棉被”呼唤着共产党员理清“依靠谁”。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需要时围在人民群众身前身后,任务完成便把人民群众丢在一边,还时常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半条棉被”的故事好比一击重拳,打醒了沉睡的初心,让党员干部立即清醒过来,理清“依靠谁”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党员干部要干成事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因此,党员干部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经常深入到群众当中,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理清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期、所盼,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去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并与人民群众一起创造历史,成为改革发展的推进者。

曾指出,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半条棉被”的故事就像一股精神力量,它映射出了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更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党员朋友们,当你的初心即将沉睡时,不妨再重温一下“半条棉被”的故事,它将帮助我们认清“我是谁”、弄清“为了谁”、理清“依靠谁”,并指引着我们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为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

半条被子的作文三年级【五】

今天,早上起床,爸爸和妈妈还没叠被子,我变想抢先把被子认真的叠起来,给爸妈来点惊喜。

叠被子,一件看起来很简单的家务劳动,平常见爸爸妈妈叠的可真快,可是我一叠起来。或许是我不熟练地问题吧,被子被我左叠叠、右叠叠,就是叠不好。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叠呀叠,终于叠成了,不过和平常爸妈叠的不一样。平常爸妈叠的是方方正正,可我叠的是椭圆体。

叠成这样,老爸绝对不会惊讶的。这样的话我叠被子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于是我就开始重叠起来,不过这回我认认真真学爸爸妈妈叠被子的样子,叠的可称得上有棱有角、方方正正的,非常好看,十分漂亮。

我叫爸爸来这里看,他十分满意的说道:“叠的这么工整,表扬一次。”

经过这次家务劳动,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有些事情,在我们看起来十分简单,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

半条被子的作文三年级【六】

近日,电影《半条棉被》热映,好评如潮。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半条棉被》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路过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的故事。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半条棉被》弘扬的是同人民风雨同舟、脉相通、生与共的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进入新时代,如何把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把他们为之奋斗而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摆在全体党员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我们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力量源泉的根本原因。《半条棉被》的故事彰显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生与共的情怀,是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

半条被子的作文三年级【七】

学校组织的亲情作业活动,这个星期的活动是自己叠被子。

回到家,我觉得很简单,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通乱叠, 可我不会技巧,叠出来的是乱成一团,我一发火,就跑去和妈妈说:“老妈,我不会叠,快教我!”这就叫做不耻下问吧!妈妈很耐心地说:“好,我教你!”妈妈毅然同意了。妈妈说:“先把被子散开,再把左右两侧的合拢在一起,再把上下两侧都合拢到中间,再对折。”我照着妈妈的话做了,我使出浑身力气,好不容易把被子铺开,再按照妈妈说的对折……终于叠好了,我连忙叫妈妈来看看我的“战绩”。妈妈一看,逗得哈哈大笑,气煞我也,我叠的和妈妈叠的一对比,真是天地之别!我好好的叠叠不好,我就用迷信方法,口中喊着:“天灵灵,地灵灵,妖魔鬼怪快帮我叠被子。”这招不灵?我就用另一招,我学漫画《阿衰》的叠方法,拿一个纸箱,把被子放进去,爆踩一通,可是,被子照样七零八乱的摆在纸箱里,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后还是只能劳教“母亲大人”手把手指导呀!

叠被子,这看似简单,做却难的家务。引发了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我以后还要多为妈妈做家务,哎呀,今天的被子还没叠呢!快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