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我的笔记本作文600(笔记本作文500字)

我的笔记本作文600(笔记本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3-12-24 12:42:08
我的笔记本作文600(笔记本作文500字)

我的笔记本作文600【一】

今天我读了《我的哥哥爸爸》,里面主要讲了:

我的爸爸妈妈很想再有一个孩子,去孤儿院,父母都在挑活泼可爱的孩子,我却发现了在角落里默默无声的“小耳朵”,没有脚,只能坐在一个老人的轮椅上,当我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津津有味地吃一包苔条,18岁的我与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我的苦苦哀求下,父母决定收养他。我很高兴,在家里高高兴兴地给“小耳朵”房间里刷苔条颜色的油漆,可一个噩耗却飘然而至:自己的父母在购买轮椅的路上出了车祸,了。我很难过,但仍然把小耳朵接了回来。在好朋友的帮助下,我把小耳朵的心灵焕然一新,可是病魔却没有放弃他,仍然把小耳朵带走了。

我觉得小耳朵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他虽然没有脚,也得了很可怕的病,可是从孤儿院出来的他却很幸福地生活着:他每天都可以玩他喜欢的拼图,并且一直得到我的厚爱。虽然家境贫穷,我依然带他去了一些“奢侈”的地方,并且得到了大老板的资助。每天都会有一袋“小耳朵”……这一切,都足以弥补他腿部的缺陷。也许要是没有我,他永远都会向一个垃圾似的被丢来丢去;也永远都会像货物一样保持卖出——被发现不好——退货的规律。

书中的我也因为有小耳朵,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开心;尽管父母离开了他,尽管家庭条件不好,但是我却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有趣的“弟弟儿子”……

其实生活当中的我们每个人都“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要像我和“小耳朵”,永远都保持着乐观,在生活中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我的笔记本作文600【二】

《论语》这本书悄然走进了我的生活,它告诉我许多名言,同时也给了我很多感悟。通过诵读《论语》,我悟出一个字——学。

那么学什么呢?《论语》教导我首先要重视书本知识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了又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就像我吧,到了星期天就像解压的弹簧一样——松了,不是上网聊天、玩游戏,就是看动画片、连续剧,不知不觉半天就过去了。可是作业还躺在书包里睡觉呢?偶尔在妈妈的提醒督促下,我会挑些有意义的电视节目看,玩些益智的游戏,看些经典的少儿版名著,我就觉得很充实,感觉很有收获,真要感谢孔子的这句名言哪!

《论语》不仅教导我要重视书本知识学习,而且启发我要注重人生学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帮别人办事,是不是做到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三国演义》中吕布以前在丁原手下,董卓为了得到吕布这员猛将,夜难安寝。这时,吕布的老乡李肃站出来献计,他要劝吕布害他的义父丁原,前来投奔董卓。李肃这是“为人谋而不忠”啊,他没有忠于他的朋友。吕布见利忘义,害自己的义父丁原,这也是“与人交而不信”哪!因此,虽然吕布是人中虎将,可历史上从没有人提出要学习他的本领,人品太差!

《论语》的“学”真是一字千金哪!爸爸说:“用心读《论语》,句句值千金。”

我的笔记本作文600【三】

近日继续读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主张》,我继续保持一种状态——读得“一愣一愣”的。管老师是真的在进行一场革命,他的许多观念于我来说,都是颠覆性的。果然是越学习,越觉出自己的无知。

一直觉得学生怕作文最直接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写”,却原来,先解决“写什么”才是根本。

管老师说作文也得先温饱再审美。一个绅士带着一个饿得半的流浪汉去豪华剧院欣赏意大利歌剧,显然是不够绅士的。作文的“温饱”指的是“写什么”,只有学生发现到处都是写的内容,再也不用为写什么发愁了,老师再组织引导,学生自然会把写作的重心转移到“怎么写”上来。怎么写更好,更有意思,表现力更强,更能抓住读者的心,属于审美范畴。审美要建立在温饱的基础上。

写什么?我们在课堂上精心筹划给孩子“生成”写作内容,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吗?管老师说,错!如此教出来的学生,将永远是作文上的“高度迟钝者”。“生成”写作内容的作文教学,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溺爱”,生成的写作内容是一种变相的施舍,作文教学,要让所有学生拥有自食其力找饭吃得本领。

读到这里,我又大大的一愣了——难道我们的活动化作文教学是对孩子写作的一种溺爱?我们在培养作文上的“高度迟钝者”?细思量,又释然了——活动化作文是在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呢,若解决了温饱,难道不需要审美么?在快乐的活动中了无痕迹地习得“怎么写”的方法,孩子们何其幸运。但是,作为老师一定不能忽视引导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如何解决作文的“写什么”?走进生活,贴近生活吗?管老师说,错!写作,要的是“留心生活”。而且“留心生活”这四个字中,重点不是“生活”,而是“留心”。对写作而言,观察只是发现的一个外在部分,而且是一个不成正比的条件。又是一个让人一愣的观点呢。读书笔记。就是说,并不是你观察的越仔细,就能发现越多。“重要的不是进入你大脑的是什么,而是进入你大脑的那个东西,在你心灵的湖泊上激起的浪花”。解决温饱,第一重要的。不是外在的观察,而是内在的发现。

决定写作高度的正是内在的眼光而不是外在的眼睛。一个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外部的观察上,忽视了内在的心灵的看、回味,他的写作之路是走不远的。只有当眼中事物成为心中事物,才会有写作意义上的发现。

由此,我想到“活动化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环节——闭眼默想,此时,孩子们所有的外在感官都关闭了,内在的心灵当是汹涌澎湃的吧……这也是写作意义上的一种发现吧?

外在感官一减弱,内在的心灵随即活跃起来。其实内在的心灵每一刻都是活跃的,只是外在感官活跃时,你忘了体会,忘了审视,忘了捕捉。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安静的阅读比看热闹缤纷的影像更让人获益的原因之一吧。

管老师还提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牵挂,这回我的一愣,是因为找到了共鸣呢!

管老师说一个写作的人,应该时刻牵挂着他的写作。要时刻想着:今天有什么故事会走进我的文字呢?写日记,当是最好的牵挂了。

我一直非常推崇魏书生老师的观念——日记是一项道德长跑,坚持下去,收益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一年级下学期,我就领着我的娃儿们起跑了。生活处处皆素材,但是孩子们的眼睛还不够善于发现,或者说他们发现了还不善于捕捉,我总是时不时地提醒孩子——“这个可以写在你的小书里呀”,“哎呀,今天的小书有东西写了!”,渐渐的我也能经常从孩子那里听见这样的声音了——“我要把这件事记到小书里”,“耶耶,我今天有东西写了”……日记不在长短,目的在让学生日日牵挂着写作,有一种天天写着的状态。这样每天寻觅着写作的素材,让人留心到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对事物的想法看法,人会渐渐变得敏感,富有洞察力,就会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而写作的成功就在于,“一颗有准备的头脑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我的笔记本作文600【四】

《我的大学》是文学大师高尔基写的。这是高尔基去“社会大学”批判沙皇黑暗统治时最好的一本书。在这部自传体小说中,作者努力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受为主线,塑造了一个努力探索人生意义,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内心充满激烈冲突的人物形象。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高超的语言和艺术,一些含蓄的语言讽刺了沙皇统治的黑暗。书中人物众多,但形象生动,性格各异。无论作者如何努力描绘它们,或者有几支笔稍微描绘它们,它们都显得轮廓分明、生动而聪明,可以像看到它们的脸或闻到它们的声音一样阅读。罗曼的深沉干练,杰伊伦科娃的矫情.

书中有生动的例子:例如,描述罗马人:“罗马人简单明了地告诉我,当他不在的时候,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我感觉他好像忘了人家用爆炸来吓他,就像忘了蚊子咬过他一样。”比如描绘杰连科娃:“看,她来了,轻盈飘逸,像彩霞迎着初升的太阳翩翩起舞,但从她的眼神里,心里有一种虚假的感觉。”最让人难忘的讽刺是:“自由就是:我想怎么活就怎么活。但是到处都有官员想干涉你的生活。沙皇从地主那里偷走了农民,所以沙皇成了所有农民的主人。你要问什么是自由,总有一天沙皇会给你解释,告诉你什么是自由!”我被书中的人物吸引住了,放不下。我不禁赞叹高尔基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

看完这本书,我从写作中得到了一些启发。高尔基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在我自己的作文中,我总是刻画人物,不生动,没有生气,没有把人物写清楚。在未来,我不仅会观察生活的每一点,积累写作素材,还会阅读更多的世界名著,学习他们的一些写作技巧,把人物刻画得更加生动。另外,作文的一个要点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样我就能把文章写好,让人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