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小学作文课听课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小学作文课身边有特点的人评课)

小学作文课听课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小学作文课身边有特点的人评课)

更新时间:2024-06-07 08:56:10
小学作文课听课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小学作文课身边有特点的人评课)

小学作文课听课评价学生课堂表现【一】

1、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3)听课后要考虑和整理。

2、不只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同学的学: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同学要学习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情感如何?)。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出现;

(2)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同学参与哪些活动;

(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4)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同学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布置怎样的活动让同学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同学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等。

(6)使哪些知识系统化?巩固哪些知识?补充哪些知识?

(7)培养同学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

(8)渗透哪些教学思想?

(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同学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

(1)同学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学习活动中同学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3)同学是否乐于参与考虑、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4)同学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3、听课者应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同学的身份(模拟同学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4、把同学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实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同学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胜利与否的关键要素。同学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假如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沛(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沛(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发生持续的学习,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小学作文课听课评价学生课堂表现【二】

空间站里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样的空间站是太空中最靓丽的风景线,也使我们倍感亲切。航天工作者们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严酷的挑战铸就了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更应该学习航天员们的这种精神,在学习上多下苦功夫,好好学习。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退缩,一往直前。

小学作文课听课评价学生课堂表现【三】

本次太空授课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直观生动、内容丰富的航空航天科普知识讲座,让同学们兴奋不已,同学们边看边讨论,纷纷表示:“太空真是太神奇了,物体在失重的情况下真是与众不同。我们一定要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实现‘中国梦’、‘未来梦’而努力学习!”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这样难得的“天宫课堂”,对小学生来说是一堂精彩有趣的科学课。课堂上,通过孩子们聚精会神的目光、发自内心的掌声,我们可以看到,一颗颗热爱科学、追寻梦想、探索未知的种子,已在他们心底悄然扎根。

本次科普教育活动,是我国利用载人航天飞行普及航天知识的一次尝试。此次活动不仅向同学们传递了航天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而且让同学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了宇宙的奥秘,体验了探索的乐趣。“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期盼着这一颗颗梦的种子早日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小学作文课听课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四】

今天,我观看了一个名叫“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的直播课。这个视频主要讲述了“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的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我觉得最神奇的情节是水球。第一处就是王亚平老师做了一个水球。它非常漂亮,只见王亚平老师将水滴放进水膜中,然后水膜会一点点变厚,继续向水膜里添加水滴,最后变成了一个漂亮的水球。王亚平老师还说在陆地上是做不了水球的,只有在微重力的情况下才能完成。

老师们的太空之旅真是又神奇又有趣,真想像他们一样勇敢地完成祖国神圣的太空任务。

小学作文课听课评价学生课堂表现【五】

核心舱真是太漂亮了!王亚平阿姨真是太厉害了!企鹅服、太空和心肌细胞真是太神奇啦!在空间站行走真是太难了,物体全是漂浮着的。在空间站转身可以用右手使劲转圈来帮助转身。

在空间站把乒乓球按到水里竟然不会浮起来,因为浮力是随着重力出现的。

小学作文课听课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六】

天宫课堂中三名宇航员精心地为我们讲解了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同学们既好奇又羡慕。在失重的条件下,宇航员们可以轻松地漂浮在半空中,我们感觉太神奇了!

我要奋发学习,将太空的相关知识学好,锻炼好身体,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出色的宇航员!

小学作文课听课评价学生课堂表现【七】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春节。期待除夕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