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笔记>

孩子要看多少书才会写作文(读了很多书怎么引导孩子写作文)

孩子要看多少书才会写作文(读了很多书怎么引导孩子写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6 17:48:53
孩子要看多少书才会写作文(读了很多书怎么引导孩子写作文)

孩子要看多少书才会写作文【一】

古时有一个书呆子,说话不看对象,总爱咬文嚼字。有一次睡觉被蝎子螫了,便摇头晃脑地喊道:“贤妻,速燃银烛,你夫为虫所袭!”一连说了几遍,他的妻子怎么也听不明白。

他更着急了,说道:“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个亮儿,看是什么东西。”

他的妻子还是不知怎么回事。结果他痛得熬不住了,一气之下道:“老婆,快点灯,蝎子螫了我啦!痛我了!”

这则笑话提示我们,讲话时一定要先看对象,这一点是绝不能忽视的。

我国古代有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乡。魏明帝觉察之后,便派人去抓他。

他的妻子为了揽过局面,告诉许允:“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因为她深知跟九五之尊的皇帝打交道,难于求情,却可以“理”相争,依皇帝的身份地位是不可能随便以情断事的,皇帝以国为大,以公为重,只有以理断事和以理说话,才能维护好国家利益和作为一国之主的身份。

所以,在魏明帝审讯许允的时候,许允直率地回答说:“陛下规定的用人原则是‘举尔所知’,我的同乡我最了解,请陛下考察他们是否合格,如果不称职,臣愿受处罚。”

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提拔的同乡,他们确实很称职,于是不仅将许允释放了,还赏了一套新衣服。根据是封建王朝制定的个人荐举的任官制度,许允提拔同乡一事,不管妥不妥当,都合乎皇帝在其身份地位上所认可的“理”。这可以说是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地位来选择说话方式的绝好例子了。

荀子说:“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这句话中的“未可与言”,似乎与整个对象相关。那个人或那些人不宜说。正像毛泽东说的,对牛弹琴,除了讽刺对象,还有讽刺主体的含义,谁让你把琴拿去对不适宜的人弹?

孩子要看多少书才会写作文【二】

相反,从下面的对话方式中,可以看出:如果接纳孩子的感受,就能让孩子积极地思考问题。

孩子:老师说要取消我们的表演。她真讨厌!

家长:那你一定很失望。你期待了那么长时间!

孩子:是啊,就因为裁判的时候,有几个同学捣乱。那也是他们的错啊!

家长:(安静地听)

孩子:而且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该演什么。老师很生气。

家长:原来是这样啊。

孩子:她说如果我们好好演,就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最好还是再复习一次我那部分。

总结:所有年龄段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不在乎别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

当孩子的情绪郁闷时,如果直接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觉得那样?”有什么错吗?有点孩子能够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惊恐、生气、不开心。但多数情况下,“为什么”只会给他们增加难题。因为这需要他们基于原有的难过心情,分析原因,然后总结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生气或难过。也有点时候,孩子不敢说出他们的理由,因为他们担心在大人眼里,他们说出的理由不够充分。当孩子难过的时候,我们说“看起来你好像很难过。”对孩子会很有帮助。孩子更容易和一个接纳他们感受到成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们作出解释。

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虽说是一本亲子类的书籍,但对于我们幼儿园教师也十分受益,他能够拉近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更加亲近孩子。借用书中的一句话“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将他们养育成人是一个极富挑战性、极易让人筋疲力尽的过程,仅仅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情况下还需要我们充满智慧和耐力。”

孩子要看多少书才会写作文【三】

无意间发现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说孩子才肯听》这本书,刚开始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它的销量排名第一,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看了下去,不得不由衷地说一句:真的很值!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详细列举了诸多真实事例和生活场景,细心地为成人揭示了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等一系列与孩子沟通的问题开始,一一讲解了与孩子顺畅交流。并且书中,还为读者设计了很多小练习,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再去书中慢慢寻找答案。他也会创设一些问题让读者自己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你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么办?来一步步疏导读者的思绪,帮助读者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在“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中,其基本观点是孩子的情绪与其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情绪好,自然会通情达理,并且更可能积极学习。而我们大人常常犯的错误是忽略孩子的感受,不倾听孩子的感受,甚至否定孩子的感受。日子久了,父母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孩子也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了!书中还以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小场景为主线,通过对比教育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如:

孩子要看多少书才会写作文【四】

孩子不愿意合作,是因为他们和我们在需求上存在矛盾,尊重孩子是和孩子合作的。

孩子要看多少书才会写作文【五】

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出外讲学、游览,一路上十分辛苦。这一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荫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贯能言善辩。他凭着不凡的口才,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可是,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责怪的意思也消释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

看起来,说话必须看对象、看场合,否则,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买你的账也是白搭。

孩子要看多少书才会写作文【六】

女儿今年8岁了,上一年级了,每天放学回家总是要父母催着做作业,动作磨叽。有时你说说她,她不悔改,脾气倔的要命,不听话和我反着来,还胆小怕事,为此,我想尽办法对付,软硬兼施,但成效甚微。夫妻俩伤透脑筋,有一天老公单位里一同事介绍了一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于是我就在网上购买了此书。拿回来每天晚上细细品味着书中的智慧。《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家庭教育图书。该书的两位作者法伯与玛兹丽施都是三位孩子的母亲,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美国最畅销亲子教育书系作者。这本书与其他教育书不同,为了帮你建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它用了好多种丰富又有趣的形式,有很多实例,除了文字,还有的以漫画形式出现,每段内容之后还安排了各种练习题,让你在实际运用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与孩子相处的技巧,每章节末尾作者还总结了常见问题、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小故事,另外还配有作业题,让人读起来很生动,不知不觉就融入其中。我想正确的育儿观念也会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吧。书上的每个细节、每个案例都好像发生在我身边,都在提醒我引导我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读懂孩子,如何真正地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认真读完之后,在矛盾与冲突中反思,有所收获。当我读到第五章恰当地赞赏孩子,深受启发,我平时赞赏孩子就是“你真棒”,“你很聪明”等。书中教给我们不应该只用简单的语言评价孩子,特别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需要更多精神上的鼓励。女儿平常在家喜欢画画和做纸工,每次拿给我看,我就会习惯地用“挺好看的”,“很美丽”等词汇来夸奖她,可是近阶段,当我夸赞她后,她会接着问,妈妈你说你最满意这张画的哪个部分,或者提出一些问题让我回答,很明显孩子已经不能满足我习惯性的用词,在读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后,我感觉以前做的真的很不到位,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让许多父母能在行动中看清自己,带来的是父母和孩子更多的合作。

当然,作为一个老师,“恰到好处”的语气同样重要。老师要将鼓励、信任的语气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因为即使是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比如,孩子不小心把牛奶杯子倒翻了,如果老师用质问指责的语气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这是孩子就会显露出害怕的表情。如果换上一种柔和的语气:“孩子,不要紧,有没烫到,下次可要小心一些哦?”听到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很舒服,觉得老师是很亲切地,她就会一览你,信任你。

作为老师,我们要多感受孩子,体验孩子的感受,多以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多肯定、接纳孩子。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及对人性的基本看法,然后再学习不加价值及判断地倾听孩子说话、真诚的沟通,相信必能成为没有输家的父母或教师。不论大人或小孩都期盼被肯定、接纳,当被如此对待时,他就能破茧而出,改变自己,塑造全新的自我,使自己更有作为。孩子就像有无限潜力的种子,而教育者的接纳就是开启孩子潜能之门的钥匙!学会倾听,首先要端正教育者的态度,建立亲密的关系,孩子心里少了设防,就会对我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们了解孩子的想法,也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这本书中许多的方法都很奏效,我也在慢慢反思自己的教育,纠正自己的行为,可是遇到紧急的情况时,没有时间和孩子周旋时,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返回到控制孩子,命令孩子的老状态。每当我要生气时,老公就开玩笑的地说:“老婆,不要发火,去看看那本书,书会让你降火的。”当他要发火时,我同样建议。为了女儿,我们互相监督着对方,以书中那些优秀的方法督导自己。前几天听到录音机里有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没有错的孩子,只有错的父母。”教育是慢的艺术。可是生活是快节奏的,教育不是在真空中,协调好“尊重孩子、体谅孩子,让孩子自主地成长”和“有效地教育孩子”这一对矛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育是中庸的艺术,我们常常处于矛盾之中,教育就是要在各种解决方法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度,让孩子享受到各种方法的好处,而尽可能地避免坏处。这就是教育的中庸艺术。“承认孩子的感受,是我们可以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我们帮孩子认识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一旦他们清楚地了解了他们内心世界的现实状况,他们就会鼓起勇气去面对问题。”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此书克服了说教的毛病,结合了众多的故事,辅助于明白晓畅的漫画,又教了很多实用简单却有效的方法,让人看了就懂,懂了就能用,用了就见效。它对我的生活和教学影响很大,使学到的技巧真正内化到自己的生活和教学当中。书还没有读完,后面的几个章节我要慢慢的去品读,如果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跟我借阅。

孩子要看多少书才会写作文【七】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不要把孩子看作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孩子要看多少书才会写作文【八】

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身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让孩子依赖感降到最少,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92%的人还看了